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鸣 《环境教育》2013,(9):62-62
广元将"生态立市"放在未来发展思路的首位,充分显示了高度的生态自觉和生态自信,坚持生态立市,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广元实践"。近日,广元市委中心组(扩大)召开学习会,专题学习讨论"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统筹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将四个方面宏观的发展思路细化为具体的实施方案。市委书记马华强调,生态立  相似文献   

2.
夏光 《中国环境管理》2021,13(1):170-172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已拉开帷幕,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三个新’的丰富内涵和战略考量,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判断、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谋划做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对"十四五"和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令人鼓舞。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深入分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路线、方针和策略是做好"十四五"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下概念涉及对海洋的生态损害由弱到强依次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资源有偿使用、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负外部性)、海洋生态环境损害(侵害)。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是广义概念,包括针对"海洋资源有偿使用"的"有偿"、针对"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负外部性)"的"补偿"和针对"海洋生态环境损害(侵害)"的"赔偿"。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是海洋生态补偿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补偿是生态补偿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上需要进行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实践上需要将它置于生态补偿的总体框架中进行制度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4.
李全喜 《环境教育》2011,(11):54-55
"到底有没有生态伦理学"、"如果有的话,生态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生态伦理学的建构基石是什么"、"生态伦理学的实践规范是什么"。这几个问题实际上关切着生态伦理学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现实形势和发展趋势,本文判断在"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将走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峰值期,但继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边际成本会上升。此外,"十四五"时期也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次要矛盾转化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分异并存期。基于此,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和实施"两步走"战略的总体部署,进一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本文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线和原则,以及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的路径和重大工程,以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正>拥有"三江源"美称的青海省,坚持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通过专家授课、公众开放日、创作生态文艺作品等方式,提升全民环保意识,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环保工作一要干,二要说。今年以来,青海省坚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作为推动建设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环保大讲堂"、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巡讲和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报告会等一系列环境宣传教育活动。现在,部门生态环保责任进一步明晰,  相似文献   

7.
老庄道家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前人的研究为其在生态治理中"致大用"提供了现实举证与理论观点。老庄思想中辩证的"反向性"有助于生态危机面前人类的自我反省,其"道"的"本根性"有助于引领生态治理走向最佳路径。当前生态治理存在主体松散化、客体碎片化、政府治理单边化、生态公正边缘化、生态修复人工化的困局。老庄道家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行为准则。生态治理主体应具有"以天下观天下"的大智慧、大胸襟,生态问题防御要以"正反相随、祸福相依"的观念总揽根源,政府要善用"无为"来调动生态环境的社会共治,生态公正需要树立"以小为大"的价值观,生态修复需要树立"辅万物之自然"的生存理念。  相似文献   

8.
正学校以培养学生生态素养为出发点,构建以"生态基础"课程、"生态生活"课程、"生态发展"课程为框架的生态课程体系,推进办学理念的深化与落实。坐落于扬中市经济开发区的兴隆中心小学是一所规模不大的农村小学,在校师生400多人。近年来,学校以"生态教育"为特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气质,荣获"第五批国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探讨"多规合一"的空间优化布局体系。在分析生态文明与"多规合一"关系、姜堰区城乡空间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发展与保护协调、布局与功能配套、集约与生态并重等方面指出生态文明对"多规"空间布局的要求,进而提出生态导向的"多规合一"空间布局的总体思路,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评价、发展趋势与区域协调等方面分析空间发展条件,进而确定空间管控分区和要素布局体系,以及其他规划与"多规合一"空间的衔接。以姜堰区为例,探索可持续的城乡空间格局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生态底线控制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系统破坏和保护间的矛盾博弈日益突出。传统行政命令式的生态保护方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而生态补偿方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的理念创新和全新的制度设计。当前,对生态补偿概念的理解存在"事后补偿"、"惩罚性"、"短效性"、"搭便车"、"激励无效"等误区。着眼生态环境的未来,比对环境问题的事后补偿更重要,市场激励比政策强制更高效,共享生态补偿红利更能彰显正义。通过梳理,对比国际、国内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分析生态补偿研究的进展、特征,结合相关研究主题热词分析,讨论了当前生态补偿研究认识存在的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11.
生态城市的建设,是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质精神付诸于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等最优发展图景的一种城市意象构建过程;生态城市的建设规划及其指标评价体系则演绎了城市由"生态量变"向"生态质变"的逻辑和规律,为人们在心理层面形成对城市"物质维度"和"精神维度"的生态美学意象提供了"可读性"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十堰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实现了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的持续改善。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针,全市环保、教育、团委、文明办等  相似文献   

13.
我国陕西省榆林市、甘肃省白银市、辽宁省抚顺市及四川省古蔺县等地区,依托丰富的铜、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和开发,使地方经济无可回避地面临"资源诅咒"和"生态赤字"问题。本文在界定"资源诅咒"和"生态赤字"概念,及其产生的经济学根源的基础上,对"榆林市"、"白银市"等典型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赤字"现状予以分析,提出基于"3E系统模型"视角下,解决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和"生态赤字"问题,实现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张厚美 《环境教育》2013,(Z1):69-73
建设美丽广元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低碳发展,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在历次全国党代会的报告中,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报告提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广元提出"十二五"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奋斗  相似文献   

15.
正"七步法"即:建立生态学校委员会、开展环境评审、制定行动计划、监测和评估、与课程建立联系、开展社会宣传和参与、制定生态规章。青岛吉林路小学始建于1945年,一直以来,学校重视环保教育,2012年学校获得青岛市环境友好学校。为进一步推进绿色教育,学校近两年按照"七步法"实施,积极创建"国际生态学校"。即:建立生态学校委员会、开展环境评审、制定行动计划、监测和评估、与课程建立联系、开展社会宣传和参与、制定生态规章。2016年1月学校被评为国际生态学校。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独立列章,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命题。在党章修正案中增写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段落,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涉及到文化理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从近几年的实践看,生态文明建设"硬件"投入较大,效果比较明显;而生态文明建设"软件"相对不足,主要表现为生态文明制度不完善,生态文明价值观不够强烈,决策程序不够科学民主,考核方法和制度滞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健全,环境执法监管不到位。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应该从文化制度、决策制度、评价制度、考核制度、协调制度和监管制度等方面着手,以制度建设和创新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张平 《绿色视野》2013,(4):40-44
新安江流域是安徽生态环境的重要保护区,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水源地。安徽省十二届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重点区域、流域污染防治,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已成为安徽"生态强省"建设的"头号工程"。绩溪县是新安江水源地,境内  相似文献   

19.
基于角色地位、功能定位和生态权责的不同,有限理性的政府、良性调节的社会和自觉自治的公民是生态文明建设三大责任主体的基本定位。受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及生态文明观念的影响,目前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仍然存在政府责任"越位"、社会责任"失位"和公民责任"缺位"等权责错配的尴尬。从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厘清政府、社会和公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权责关系,优化三大主体的权责结构,重构政府执行力、社会协同力和公民支撑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正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高校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使命光荣,意义重大,任重道远。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