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主要对粉煤灰沸石吸附水溶液中的铜离子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考察了pH、温度、吸附时间、离子初始浓度等主要条件对吸附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aA型沸石吸附铜离子的最佳pH 5;动力学研究表明,铜离子在100 min可以达到吸附平衡,而且更好地遵循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研究表明,45℃时吸附铜离子的效果最好,而且更好地遵循Langmuir等温式;随着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量也相应增加。最佳条件下最大吸附量44.776 mg/g。  相似文献   

2.
利用粉煤灰为原料合成沸石,研究了合成沸石对溶液中硒(Ⅳ)的去除能力,分析硒(Ⅳ)溶液的初始pH值、沸石投加量、初始浓度、接触时间及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沸石的主要成分为一种无名沸石,沸石吸附硒(Ⅳ)呈现"快速吸附,缓慢平衡"的特点,硒(Ⅳ)的去除率受pH影响较大,当pH<2.0时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硒(Ⅳ)的去除率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投加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且基本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对吸附数据具有更好的非线性拟合效果,合成沸石对硒(Ⅳ)的最大吸附量为5.36 mg/g。利用粉煤灰合成沸石不仅能较高效地去除水体中的硒(Ⅳ),且实现了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3.
以NaOH和KOH混合碱液作激发剂,偏高岭土为固体原料,利用相同的工艺,分别制得地质聚合物和沸石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分析对样品的物相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水溶液中氟离子的吸附处理,探讨了其吸附去除氟离子的效率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沸石样品主要以I型钾沸石和F型钾沸石为主,比表面积为74.4 m2/g,远高于地质聚合物的41.1 m2/g。地质聚合物及其原位合成沸石对水溶液中氟离子都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在pH<4,温度为30℃条件下,地质聚合物样品最大氟离子吸附容量可达236.97 mg/g,沸石样品的吸附容量略大于地质聚合物。地质聚合物样品对氟离子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而沸石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两者的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属化学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4.
利用工业废物粉煤灰为原料,在传统碱熔-水热法中引入脱硅工艺合成SOD型沸石,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合成沸石对Cs~+的吸附特性。采用静态平衡实验方法获得Cs~+的吸附实验数据,考察不同因素对Cs~+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沸石的吸附性能比原状粉煤灰有了显著提高,当初始浓度为200 mg/L时,其对Cs~+的吸附率仍能达到80%以上;吸附量随着pH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适pH为10;离子强度的增加将抑制吸附行为;提高初始浓度有利于吸附量的增大,但须通过调节固液比兼顾吸附量与吸附率的关系;以Langmuir方程拟合得到理论最大吸附量为28.53 mg/g。合成沸石对Cs~+的吸附能力相比原状粉煤灰有显著提高,通过考察离子强度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可推测Cs~+与合成沸石形成外层表面络合物。  相似文献   

5.
文章将La3+经浸渍、超声、煅烧等流程负载到天然沸石表面,得到对 F-吸附性能较好的载镧天然沸石。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 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对载镧天然沸石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天然沸石表层结构更有利于对 F-的吸附;La3+的成功负载导致天然沸石表面出现羟基基团,利于对 F-的吸附。研究了 pH、温度、共存阴离子、吸附接触时间、吸附剂用量以及吸附质初始浓度对载镧天然沸石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6 为载镧天然沸石最优吸附点,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载镧天然沸石的吸附能力;阴离子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依次为 PO43->SO42->HCO3->Cl->NO3-;载镧天然沸石对 F-的吸附动力学数据遵循拟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 ...  相似文献   

6.
改性后的沸石材料,可大幅度提高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高锰酸钾和硫酸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包裹在沸石表面,可大大提高其吸附性能,最终达到吸附废水中重金属的目的。研究了二氧化锰改性沸石对废水中Pb2+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如沸石与二氧化锰投料比、反应时间、溶液pH值、反应温度、Pb2+初始浓度等,并探讨了其吸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二氧化锰改性沸石对废水中Pb2+的吸附效果随着沸石与二氧化锰投料比的增加而提高,平衡吸附时间为12 h,吸附反应的最佳溶液pH值为5~6;二氧化锰改性沸石对废水中Pb2+的吸附为自发的吸热反应,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说明为单配体吸附模式;红外光谱分析发现,-OH是影响二氧化锰改性沸石吸附废水中Pb2+的主要官能团;低浓度腐殖酸对二氧化锰改性沸石吸附废水中Pb2+的影响较小,不产生竞争吸附。  相似文献   

7.
以传统中药-黄芪废渣为原料,分别在200℃、400℃、500℃、600℃和700℃的厌氧氛围下热解制备生物炭材料(BC200、BC400、BC500、BC600和BC700),并利用BET比表面积分析、FTIR光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不同投加量、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和pH值下生物炭对磺胺甲基嘧啶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随制备温度的升高,生物炭的表面积及吸附性能也显著增加.相比原状黄芪渣(SBET=0.42m2/g),BC700的BET比表面积(SBET=155.69m2/g)增大370倍,对磺胺甲基嘧啶的吸附容量增加185倍.BC700对磺胺甲基嘧啶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R2=0.9977),最大吸附容量为11.96mg/g,吸附反应过程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4),且为化学吸附.同时随着溶液初始pH值和投加量的升高,生物炭的吸附容量先增大后减小,最佳吸附pH值为4.  相似文献   

8.
论文探讨A型沸石对废水中磷的吸附性能,影响A型沸石对磷吸附的主要因素有吸附温度、灰水比、吸附时间和pH值。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在水样体积30mL,A型沸石投加量3g,吸附时间为40~50min,吸附温度25oC,pH值4~5范围内,初始磷浓度小于20 mg/L,A型沸石对磷都有很好的吸附效果。TP去除率达99%以上,对磷的吸附容量约为0.44mg/g,适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和生活污水的深度除磷。  相似文献   

9.
以粉煤灰(FA)为原料水热合成了不同铝硅物质的量比(Al/Si)的介孔铝取代托贝莫来石(TFA).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孔径分析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FA及制备的TFA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FA1(Al/Si=0.4)的比表面积、孔隙体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为74.30m2/g、0.4495cm3/g和24.20nm,TFA2(Al/Si=0.1)的分别为99.48m2/g、0.5218cm3/g和20.98nm,均远高于FA的1.77m2/g、0.004338cm3/g和9.79nm.FA、TFA1和TFA2对Cd2+的吸附动力学数据更加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线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Cd2+的吸附等温线,TFA1对Cd2+的饱和吸附量为205.76mg/g,远高于FA和TFA2的...  相似文献   

10.
载硫活性炭脱除天然气中单质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商业载硫活性炭脱除天然气中气态Hg0的吸附性能、影响因素、再生方法以及吸附动力学,同时结合BET,FTIR,XRD等表征手段提出载硫活性炭脱汞机理.结果表明,空速对脱汞效率限制作用有限,空速从12000 h-1提高至48000 h-1,脱除率变化范围在7%以内.增加汞浓度在初始阶段可以提高其脱汞率,增加单位质量活性炭对汞的吸附量,提高温度会增加吸附体系内的活化分子,提高脱汞率,温度在80℃时效果最优,但是温度过高则会产生负面效应.不同阶段的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化学吸附是整个吸附过程的控制步骤.热脱附实验表明载硫活性炭的脱汞温度是在300~450℃,再生后对汞的吸附能力减弱,其原因可归为再生过程中碳硫键的损失和活性炭二次碳化时表面的烧蚀.  相似文献   

11.
吸附树脂对苯甲酸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比超高交联吸附树脂NJ 8与AmberliteXAD 4对苯甲酸的静态吸附动力学性质 ,并深入讨论温度和起始浓度对平衡时间和吸附速率的影响。NJ 8和XAD 4两种树脂在吸附苯甲酸的过程中 ,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均为主控步骤 ,但是前者颗粒内扩散占据优势 ,而后者膜扩散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2.
秸秆生物炭对双氯芬酸钠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廉价的农业废弃物稻草秸秆,通过磷酸氢二铵((NH42HPO4)活化制备得到秸秆生物炭(SBC),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分析(BET)、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SBC对双氯芬酸钠(DCF)的吸附去除,并探讨了吸附时间、SBC投加量、pH值、阴离子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BC投加量为0.3g/L时,DCF浓度为0.05mmol/L,60min后吸附量达到平衡;pH值范围在5.00~9.00时,SBC对DCF的吸附量去除率随着pH值的增加而减少;Cl-、SO42-和HCO3-对吸附过程的影响不大.拟合结果表明,SBC对DCF的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经Langmuir等温线模型计算理论最大吸附量为277.78mg/g(pH=7.00,T=20℃).热力学参数表明SBC对DCF的吸附是自发吸热过程.同活性炭和碳纳米管相比,SBC对DCF的吸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季铵盐改性土壤对水中苯酚的吸附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对土壤进行了改性。结果表明,改必一时最适温度为50 ̄55℃,最适PH为中性最适HDTMA浓度为1%,又考察了PH、改性土壤用量及振荡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测定吸附等温线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PH=3 ̄10时,酚捐附去除率基本不变,当PH〉10时,吸附效率随PH增大而提高。随着改性土壤用量的增加和振荡时间的延长。酚的去除率升高。改性土壤对苯酚的等温吸附规  相似文献   

14.
15.
竹碳吸附苯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二硫化碳萃取方法根据气相色谱分析结果,研究了竹碳对于室内空气中苯污染物的吸附,并比较了不同粒径对于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丁草胺在土壤中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丁草胺在三种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中的吸附特性曲线,采用批量平衡法,用三种土壤对丁草胺进行吸附,并通过改变三种土壤的投加量、温度和pH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丁草胺在三种不同土壤中的吸附平衡时间大约为12h,以快速吸附为主,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吸附性能的重要因素,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对农药的吸附呈正相关,土壤的投加量越大固相中的吸附量也越大,丁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但影响并不明显;碱性条件不利于土壤对丁草胺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天然凹凸棒石对难降解的十八胺进行吸附研究,并对天然凹凸棒石粘土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表征,重点研究了固液比、时间、p H值和温度对十八胺在凹凸棒石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十八胺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受p H和温度的影响明显,并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由Langmuir吸附等温线(293 K)得出的饱和吸附容量为143.92 mg·g-1.凹凸棒石作为天然粘土有望成为处理十八胺的理想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8.
除草剂莠去津(atrazine)在土壤-水环境中的吸附及其机理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为指导农药的使用 ,避免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优化农药的施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研究了土壤、腐殖酸、粘土矿对莠去津的吸附及其机理 .结果表明 :吸附强弱与土壤理化特性密切相关 ,Feundlich常数 Kaf与 OM%有较好的相关性 ( r=0 .975) .腐殖酸对其的吸附起决定作用而粘土矿对其吸附作用并不强 .莠去津在土壤中的吸附可能有氢键、范德华力等作用 .  相似文献   

19.
四环素在黄土中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武庭瑄  周敏  郭宏栋  段辉  陈慧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1):2311-2314
采用批吸附实验方法讨论了不同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四环素在黄土中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显示,黄土对四环素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添加可溶性腐殖酸可减少土壤对四环素的吸附量,吸附行为可以用Freundlieh等温方程描述.随着土壤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加,四环素在黄土表面的吸附逐渐减少,表明四环索在黄土表面的吸附是以阳离子交换作用为主.在pH=4.0~9.0的范围内,黄土对四环素的吸附系数随着pH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11种有机污染物在松花江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发现吸附分配系数随固体浓度的改变而变化.原因为吸附平衡过程中,有机碳和悬浮微粒由固相扩散到液相.同时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计算了11种有机物的吸附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