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水介质+脱附破乳组剂处理高凝固点油泥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热水介质添加脱附破乳组剂的方法,研究了辽河油田公司沈阳采油厂油泥分离的相关条件。通过油泥的组分分析、热水介质温度实验、处理时间实验、脱附破乳组剂浓度实验,确定了热水介质添加脱附破乳组剂实现油泥分离的条件:脱附破乳组剂浓度为15.0 g/L、洗涤温度50℃、洗涤时间大于5 min。  相似文献   

2.
TETA对CO_2的吸收及其动力学参数的推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CO2的吸收量,选用含四个氮原子的三乙烯四胺(简写为TETA)为吸收剂,在常压下,采用搅拌式反应器对TETA吸收CO2进行了研究。得到TETA吸收CO2的最佳温度为308K、最佳浓度为1.0mol/L,并与常用的醇胺吸收剂一乙醇胺(简写为MEA)、二乙醇胺(简写为DEA)、三乙醇胺(简写为TEA)的吸收效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TETA是一种性能优良的CO2吸收剂。同时分析了各吸收剂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机理;应用化学动力学理论计算了不同温度下TETA吸收CO2反应的级数,速率常数及反应的平均活化能。计算结果表明,在最佳温度308K时,反应的速率常数最大,反应速率最快,反应级数n=1.6,速率常数k′=0.172,平均活化能Ea=132kJ/mol。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PSA制氢装置弛放气中CO2捕集系统蒸汽消耗量,利用Aspen Hysys软件建立了CO2捕集工艺模型并对捕集工艺进行模拟研究。考察了胺液循环量、解吸系统贫胺液CO2负载量、富胺液进解吸塔温度和解吸压力对蒸汽消耗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胺液循环量和解吸系统贫胺液CO2负载量的增大,CO2解吸单耗先降低后升高,最低约为2.04t水蒸气/tCO2。提高富胺液进解吸塔温度或提高解吸压力均有利于降低CO2解吸单耗。  相似文献   

4.
选取某三级海域A平台钻井过程中离心机出口的油基钻屑开展电磁热脱附实验,分析实验过程中脱附温度、脱附时间对钻屑干渣含油量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优化设备运行参数:脱附温度300℃,脱附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干渣含油量可达到0.84%。根据参数优化结果对现场应用进行指导,结果表明:一次性进料1 t,实际脱附温度300~320℃,脱附时间40 min,实际干渣含油量1.30%~1.70%;A平台电磁热脱附设备运行86 d,共处理油基钻屑1 116.40 t,平均处理量12.98 t/d,最大处理量21.70 t/d;油基钻屑在海上平台进行热脱附处理,实现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提高设备处理能力,建议提高设备稳定性和增加预加热模块,为确保处理后尾气连续达标排放,建议增加尾气实时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5.
涪陵工区页岩气田三开采气过程中产生的油基岩屑主要采用热脱附方式处理。由于岩屑批次不同、加热温度不均等原因,采用的间歇式热脱附炉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结焦情况产生。文章对油基岩屑性质存在 差异、炉膛温度控制不合理这两个引起间歇式热脱附炉结焦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对炉内摩擦钢环的加入量、辅助药剂的种类和加入量、炉膛温度的控制进行实验研究,提出在炉内加入约2t钢环、250kg辅助药剂NaHCO3、炉膛温度控制在550℃左右时,能有效改善炉膛结焦问题,装置热脱附处理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油基钻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危害,并最大限度地回收资源,提出采用低温热脱附的方式 对其进行处理。通过钻井液油水固相分离装置并结合正交实验法对低温热脱附处理工艺进行模拟研究,选用 热重分析仪及气相色谱研究油基钻屑热解失重规律以及回收油总石油烃分布。结果表明:低温热脱附处理油 基钻屑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处理温度,其次为停留时间,升温速率影响最小,350℃处理温度下,即可将油基钻屑 热脱附残渣含油率降至0.3%以下,满足GB4284—2018《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油基钻屑中含水率的增 加有利于提高低温热脱附效果,原料含水率在5%~10%时热脱附效果及经济性最好;低温热脱附回收油品质 好,和原料总石油烃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为较精确地预测含油固体颗粒在低填充率螺旋推进式脱附炉内的传热系数,文章基于马尔可夫 传热模型,提出了该传热系数由覆盖体系传热系数和敞开体系传热系数两部分组成,建立了预测螺旋推进式脱 附炉总传热系数模型,并以实验室配制的油污土壤颗粒,分别在填充率为15%和25%,螺旋转速为2,5,8 r/min,炉 壁温度为300℃的6种工况条件下,测量了炉壁与颗粒间的传热系数,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模 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51%,覆盖体系传热是主要的传热途径,在该实验操作参数范围内,供能占比为65%以上;降低填充率、减小螺旋直径和增大搅拌强度有助于提高脱附炉的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8.
目前废水生物脱氮技术着重于对氨氮的去除,很难达到去除总氮的目的。为了更好的去除氨氮及总氮,实验研究了不同进水pH、溶解氧浓度、进水C/N比及不同温度条件下间歇生物反应器中氮的存在状态及其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生物反应器运行初期氨氮、总氮浓度均有明显的下降;进水氨氮浓度在30-70mg/L的污水,优化处理操作参数为pH值8.0±0.5,溶解氧(4.2±0.5)mg/L,温度20~26℃,C/N为6,曝气时间6h,沉淀2h,氨氮去除率可达到90%,总氮去除率接近60%。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水中丙烯腈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吹扫温度、吹扫时间、脱附温度和脱附时间对吹扫捕集效率的影响情况,同时对线性范围、方法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实验。在确定的最佳条件下,丙烯腈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9%,相对标准偏差为4.0%;方法检出限为0.18μg/L。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检出限低、灵敏度高、准确度及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活性碳纤维的优点、活性炭吸脱附原理以及实际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应用活性碳纤维治理三氯乙烯尾气工程为例,分析了活性碳纤维的工程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吸油毡吸油性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利用低温和高温环境试验箱严格模拟环境温度,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测试四种常用吸油毡对三种渤海原油的吸油性。试验同时测定三种原油的凝点,用于探索油品凝点对吸油毡吸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被测试的十二组吸油过程均属于物理过程,提出的关于吸油毡表面黏附和渗透作用的数学模式能较好描述这些过程;对于这三种原油而言,渗透吸油作用在冬季只适合于绥中原油;另外,吸油毡对三种原油,即使在夏秋季也无法达到最大吸油性;黏附和渗透吸油倍数同原油凝点以及吸油毡类型有关。四种吸油毡中,MXU1000系列的吸油性最好,羊毛毡的吸油性最低。  相似文献   

12.
在燃煤电厂的"十二五"规划中,SO_2的减排仍是节能减排的主要任务。有机胺脱硫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源再生型脱硫工艺,能有效对燃煤电厂烟气中的SO_2进行资源化回收,实现"零污染"。文章重点介绍了有机胺脱硫的国内外研究情况,以及有机胺脱硫工艺的特点及其在燃煤电厂应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热脱附技术处理有机污染土壤时可能会生成二噁英,而目前国内外普遍接受的关于二噁英的生成机理主要来自垃圾焚烧过程,并没有针对有机污染土壤热脱附过程中二噁英生成机理的分析。详细介绍了二噁英相关的理化性质、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并结合热脱附技术处理含氯有机污染土壤过程中的具体条件,分析了有机污染土壤热脱附过程中二噁英的可能的生成途径及影响因素,为热脱附过程中二噁英的合成提供了几种可行的过程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由青岛路博宏业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挥发性有机废气吸附+催化燃烧净化技术,适用于工业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治理。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采用有机废气吸附脱附一体机,集废气预处理、吸附、脱附、新风换热、催化燃烧、引风系统多种工序于一体。在吸附风机的作用下,废气首先进入前置过滤箱体,将废气中的颗粒物过滤、阻截。由前置过滤器分别进入两侧吸附脱附箱体(中间设有旁路保温隔层,在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油基钻屑的来源、组成、危害、处理方法以及热脱附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综述了热脱附原理与工艺,并重点分析了钻屑性质、处理温度、停留时间、载气流速或压差、添加剂对油基钻屑处理效果的影响。讨论了当前热脱附处理油基钻屑存在处理过程能耗高、废气二次污染、废热回收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针对油基钻屑性质选取合适的改性添加剂、提高传质传热效率、探究协同效应机理等油基钻屑高效节能处理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采用TG研究溶剂型聚氨酯涂料废物在不同升温速率、N2气氛影响下的热解特性规律。升温速率取5,10,20,30℃/min;气氛取N2气氛(50 m L/min);实验温度范围为20~800℃。研究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涂料废物热解反应各阶段起始温度、终止温度、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均向高温方向移动。在500℃时,涂料废物的热分解已基本完成。运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进行热解动力学分析,得到溶剂型聚氨酯涂料废物热解阶段的表观活化能为196.053 3 kJ/mol。  相似文献   

17.
孙洁华 《四川环境》1989,8(4):38-44
本文研究沱江氮污染物转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野外现场水团追踪试验求得氨氮在沱江水体中的总消失速度常数KT,硝化速度常数KJ温度校正系数θ以及氨氮的耗氧系数。建立计算沱江氮污染容量的数学模式,从而可算沱江不同流量和不同水温条件下的氮污染物容量。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新型的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和热脱附系统(TDU)结合的气相色谱(GC)测定地表水中多环芳烃的方法。考察了萃取时间、搅拌条件及萃取温度对实验的影响,对7种多环芳烃(萘、荧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ghi]苝、茚并[1,2,3-cd]芘和苯并[a]芘)的加标回收率为89.17%~99.3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5.6%(n=3)。通过实际样品中PAHs的分析表明,该法快速、灵敏、简单,能满足痕量分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改性木屑吸附剂对印染废水的脱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以廉价易得的杨树木屑为原料,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制备的一种新的生物吸附剂,研究各种反应因素(氢氧化钠浓度、环氧氯丙烷用量、反应温度、木屑粒径等)对反应过程和吸附剂性能的影响,检验了其对品红及孔雀石绿在不同条件下的吸附性能,并探讨了它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20.
赵巍峰  皑妍  杨文焕  李卫平  郝宇超 《青海环境》2021,31(3):130-136,156
以芦苇秸秆为原材料,通过铁负载及季胺化改性的方式制备了新型复合吸附除磷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分析(XRD)、红外吸收光谱(I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选择磷酸盐作为吸附质考察其吸附性能,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了材料制备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制备最优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7.7%、交联温度81℃、铵化温度80℃、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