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GDP 才是真实的国民财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联合国和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如何构建绿色GDP核算体系。绿色 GDP是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环境)与人文资产损失,即扣除生态赤字与社会赤字之后的真实国民财富。用公式表示为:绿色 GDP=传统GDP-自然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即传统  相似文献   

2.
环境和生态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的一部分,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于没有将环境和生态因素纳入其中,因而不能全面反映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GDP统计中存在着的一系列明显缺陷。绿色GDP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资源和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快绿色GDP的研究与运用,使其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追求GDP的快速增长成为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GDP的增长只是反映了人类为社会创造的财富.通常被人们视为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然  相似文献   

4.
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宏观经济总量.都要看这个国家的GDP(国内生产总值)。GDP主要有两种统计方法.一种是收入法,它是全部要素所有者收入(如工资.利润、利息等)的汇总数。另外一种是支出法.它是全部要素所有者支出(如消费品、投资品、净出口等)的汇总数。收支两个  相似文献   

5.
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忽略了对自然资源的核算,不能全面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真实水平。在2010—2018年江西省水资源水质实物量核算的基础上,利用恢复成本法核算其价值量。结果表明:2010—2018年江西省水资源Ⅰ类水质占比及水量日趋减少,水质等级降低后主要以Ⅱ类和Ⅲ类水为主;除Ⅱ类水外,其他类型的水质价值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2015年江西省以水资源折旧调整的EDP比GDP平均下降了5.7%,说明以GDP为核心的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指标过高估计了江西省的经济发展水平。2011—2014年江西省水资源价值平均损失为当年GDP总量的4.5%以上,说明“十二五”期间江西省经济增长是以消耗水资源换取的。2015年后江西省由水资源价值损失所取得的GDP增长率大幅下降,水资源水质价值量不断上升,说明江西省在GDP增长的同时存在水资源的正外部性。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江西省水资源保护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以“GDP论英雄”的年代,作为千年古镇的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面临着古镇保护与经济发展“两难”的抉择。结果,常常因GDP总量较小而在乡镇年度考核排名中落到末尾档次。从2005年起, 昆山市决定不再考核周庄镇的GDP。  相似文献   

7.
甲醇和甲醛往往同时存在,为了能同时检测它们,采用变色酸光度法对甲醇、甲醛的检测进行了探讨性实验。先用变色酸比色法直接测定甲醛,然后在酸性条件下用高锰酸钾将甲醇氧化成甲醛后再与变色酸反应进行测定,这时的测定值为甲醇与甲醛之总量,扣除甲醛之量后就得到甲醇量。甲醛的最低检出浓度为2mg/L,测定上限为20mg/L,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8.
世界银行在1996年曾对我国的环境污染损失做了一个初步的估算:环境污染损失相当GDP的8%,这意味着扣除了环境损失的负效应,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整个国家自上而下过分强调经济发展,过分强调以经济总量增长指标来衡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能源危机已近在眼前:能源消费增速高于经济增速,2004年GDP增长9.7%,但能源消耗增长高达17.4%。中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耗量巨大,2004年全国原煤产量1956兆吨,石油174兆吨,天然气40770兆立方米,分别列世界第一、五、九位。同时,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仅次于美国,列世界第二位。2004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970兆吨标准煤(折合1379兆吨标准油),按照20年内GDP翻两番的目标,2020年中国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约4000兆吨标准煤,能源供给紧缺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在能源储藏量方面,比较公认的数据是中国常规能源探明总储量为820千兆吨标准煤…  相似文献   

10.
《环境教育》2008,(1):82-82
“十一五”规划已为节能减排工作确立了“硬约束”指标——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中国GDP总量已达19317亿美元,逼近英法。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将关系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和可持续发展。2005年岁末,中国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并提交全国人大审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日前透露,中国政府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单位GDP  相似文献   

12.
根据油田采出水中氯离子含量高,对COD_(Cr)测定影响较大的特点,通过实验探讨高含氯对测定污水CODCr的影响及消除其影响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对高含氯、低CODCr的污水用国标方法测定CODCr时会产生较大误差,且误差随氯离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采用不掩蔽氯离子测污水CODCr总量,再用CODCr总量减去氯离子产生CODCr量的方法,则能反映污水的真实CODCr值,误差小一些。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中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成效,本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政策效果仿真模型,以江苏为例,首先从横向比较研究的视角,设置无政策和政策延续两种情景,分析有无政策时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纳污的管控效果;然后从纵向比较研究的视角,分析政策实施后2013—2030年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纳污控制效果的演化情况。结果显示:(1)横向对比,相对于无政策情景,政策延续情景下的区域水资源需求总量、万元GDP用水量以及污废水中的COD排放总量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且降幅逐年扩大,政策成效显著;(2)纵向对比,政策延续情景下,2030年区域水资源需求总量将超过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要求近20亿m3,2025年万元GDP用水量降幅低于“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目标近2%,2030年污废水中的COD排放总量将比2021年升高近24%,政策管控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4—2013年的相关数据,基于LMDI模型将山西省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为人口、人均GDP、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碳强度五个因素。结果表明:人口和人均GDP因素总体上表现为增碳因素,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碳强度因素总体上表现为减碳因素。其中,人均GDP和碳强度分别为增碳因素和减碳因素,但由于碳强度的减碳效应远小于人均GDP的增碳效应,因此山西省的总碳排放量仍呈逐年递增趋势。此外,由于人均GDP的增碳效应在减弱,而碳强度的减碳效应在增强,因此碳排放总量增长幅度呈递减趋势;产业结构因素和碳强度因素对碳排放的年均贡献率并未能像其总贡献率一样表现为负值。  相似文献   

15.
分别选取全国和甘肃省为参照区域,分析了甘肃省及其各地区2003-2007年相对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相对水资源经济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得出甘肃省水资源相对较匮乏、人口密度较小、经济发展严重不足的结果.相对全国而言,在水资源总量上甘肃省水资源承载的人口严重超载,GDP相对满载;但在水资源利用量上,人口与GDP承载力双重富余;各地区水资源利用量承载的人口和GDP均相当富余的城市为酒泉、张掖和武威,而处于相当超载的城市分别为天水和兰州.  相似文献   

16.
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预测与配置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我国现行城镇建设用地预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对城镇建设用地预测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构建科学的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方法,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资本与产出GDP的要素关系模型、恩格尔系数与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关系模型和时间序列的ARIMA建设用地模型。对成都市城镇建设用地总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对4种预测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据此提出成都市建设用地的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7.
信息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4,14(4):18-18
<正>在一些国家已经建立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资源环境统计数据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发布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文献基础上,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可以分为环境-经济流量混合核算、以绿色GDP为中心的总量核算等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8.
根据《“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技术指南》提供的公式,预测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参数,包括GDP、能源消费总量、煤炭消费量等指标。二氧化硫新增量预测以宏观测算方法为主,并按行业测算方法予以校核。宏观测算分为火电行业和非电力行业,结果为1.419万t;分行业预测分为石化、建材(水泥)、有色、冶金和其他行业,结果为1.774万t,两者预测偏差为25%,采用分行业预测结果作为2015年二氧化硫新增量预测。  相似文献   

19.
在最近几年中,江苏省常熟市有一组数据特别引人关注,那就是,GDP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但污染物排放总量却以每年超过5%的速度下降。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使常熟市发生了从"金常熟"到"绿常熟"的可喜变化。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之一。农民在放弃农业生产转移至城市务工的同时,必然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机会成本,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收入较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因此,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会成本视角下,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真实贡献是十分必要的。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及转移状况,在机会成本下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会成本对第二、三产业总产值和第一产业总产值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机会成本每增加1%,其贡献率分别为0.716%、0.870%。在考虑三大产业对GDP贡献率的前提下,得出劳动力转移对我国GDP的真实贡献率为0.638%。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城乡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扩大。基于此,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城市和农村经济共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