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添加生化黄腐酸对活性污泥工艺处理废水的强化效果。在4个反应器中分别添加0、2、4和6mg/L浓度的生化黄腐酸,反应器采用分批连续运行方式,系统稳定后,考察添加生化黄腐酸对活性污泥工艺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化黄腐酸能加快废水中COD、氨氮和总磷的去除,促进微生物对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并能降低出水中悬浮固体物的浓度,提高污泥的活性,达到改善活性污泥工艺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炼油废水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泡沫的形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产生的泡沫会影响废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及出水水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炼油废水的成分进行了鉴定,并用化学鉴定方法进行了对照,废水中存在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试验研究证明,炼油废水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产生泡沫的主要原因是系统中存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活性污泥中存在诺卡氏放...  相似文献   

3.
炼油废水反硝化脱氮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解酸化-好氧工艺模拟炼油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在二沉池中加入软性纤维填料后,不但使泥水分离效果更好,而且可起到反硝化脱氮的功能,改进了脱氮工艺的传统方式,弥补了由于原工艺中构筑物的原因造成废水无法回流脱氮的缺陷。二沉池中反硝化工艺研究表明,当供给适量C源、DO<1mg/L、温度在25℃-40℃时,NOx-N降解率可达75%-90%。出水COD、oiL等各污染指标均达到国家和DB44/56-92地方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城市污水厂活性污泥强化自养反硝化菌研究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采集北京高碑店城市污水厂的反硝化污泥样品,以硫磺作为电子供体进行驯化培养. 测定污泥的增长率来确定污泥活性,分别测定NO-3-N、SO2-4浓度来确定硝酸盐的去除效率和硫酸盐生成速率. 当硝酸盐去除率达到90%以上时,提取污泥中微生物总DNA,构建16S rRNA基因片段克隆文库来分析细菌群落结构. 结果表明,污泥的增长率为0.177 g/(L·d),污泥中硝酸盐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符合一级反应. 污泥中细菌类群主要为Beta-Proteobacteria、Deta-Proteobacteria、Gamma-Proteobacteria和Unclassified bacteria,其中Beta-Proteobacteria类细菌占主导地位. 在成熟的反硝化污泥中,自养反硝化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占所占比例高达48.65%. 此外,反应器中还存在Denitratisoma sp.、Curvibacter sp.、Thermomonas sp.、Geobacter sp.等细菌. 对自养反硝化污泥中细菌多样性的研究有利于优化反应条件,从而提高污泥的硝酸盐去除率.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莫诺特关系式应用硝化反应的原理,通过对炼油综合废水采用膜法A/O工艺硝化反应式的实际应用,氨氮容积去除负荷的理论和实测误差仅为1.5%。对炼油综合废水采用膜法A/O工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取电活性铝凝剂EAF.对照测定了3种传统的含铝絮凝剂和EAF对模拟和实际含油废水的絮凝净化作用.结果表明,60℃温度下,pH=6~7,EAF的用量为10~30mg/L时,油与CODcr去除率分别在90%和80%以上.简单讨论了EAF的絮凝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活性污泥法对焦化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好氧降解菌以及硝化类细菌构成的活性污泥对焦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考察了污水处理过程中,处理时间、温度、pH值等因素对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对焦化废水代谢的最佳pH值是6~8,温度为30~50℃,曝气时间控制在6~8h时,活性污泥能够有效降解焦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8.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硝化与反硝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淑琴  韩梅 《环境工程》1999,17(1):11-13
介绍了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硝化、反硝化及连续硝化、反硝化的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脱氮进行的顺利与否,主要决定于硝化反应完成的程度。但在反硝化过程,不投加有机碳源的反硝化速率远远低于投加有机碳源的速率。因此,在反硝化时,投加一定的碳源是必要的,它可以加快反硝化速率,缩短反应时间并减小反应器容积。  相似文献   

9.
在生产合成洗涤剂过程中,采用分离器和过滤器净化废水中磺酸基酯颗粒时(在这些废水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达到了100毫克/升),在合成洗涤剂制备和配比阶段(由于低压泵和高压泵的影响,被污染的废水中含有2~5%的油和125~135毫克/升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产生了大量废水。在生产粉状合成洗涤剂中,表面  相似文献   

10.
不同碳源对活性污泥反硝化能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城镇污水处理中碳源不足影响系统脱氮能力的问题,分别以乙酸钠、葡萄糖作为外源性碳源,考察其对活性污泥反硝化脱氮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碳源投加量分别为50,100,200 mg/L条件下,单位(g)NO-3-N去除增量所需乙酸钠/葡萄糖的投加量分别为8.24 g/49.02g、9.62g/22.57g、—/21.07g。乙酸钠可用作城镇污水脱氮除磷过程中的高效外源性碳源,但从污水处理运行经济性来看,需根据系统实际需去除NO-3-N的量,合理确定碳源投加量。  相似文献   

11.
催化铁强化低碳废水生物反硝化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梦月  马鲁铭 《环境科学》2014,35(7):2633-2638
研究了低碳氮比条件下催化铁耦合生物反硝化的脱氮效率以及N2O产生.结果表明,相对常规低碳氮比反硝化,催化铁耦合组能大大提高硝酸根的转化率,但产生亚硝态氮积累,总氮去除率变化不大.耦合组N2O释放量高于常规生物对照组,源于亚铁氧化物与亚硝酸根的化学反应,但最高累积量小于8%,且可继续生物还原为N2.催化铁可以消除体系的溶解氧和降低氧化还原电位,对维持缺氧反硝化环境有利.  相似文献   

12.
凤眼莲在炼油废水中的生长及其净化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凤眼莲(Eichhormia crassipeds Sloms)在炼油废水中的生长状况。并对以COD为综合指标的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作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用凤眼莲生态工程炼油废水实施运行最佳控制条件为63mg(L〈「COD」〈131mg/L,临界有效点为「COD」=262.6mg/L。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迅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碱渣废水产生,这些废水有着十分复杂的水质,有着较高的含盐量和污染物浓度,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需要进行有效的治理。本文简要分析了治理炼油碱渣废水中高效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针对镀铬车间废水,采用活性碳吸附处理法对Cr^6 和Cr^3 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系统的试验。通过微型反应柱集成装置对穿透时间、吸附容量及活性碳再生方法进行了研究,动态试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处理含铬废水。  相似文献   

15.
针对镀铬车间废水,采用活性碳吸附处理法对Cr6+和Cr3+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系统的试验。通过微型反应柱集成装置对穿透时间、吸附容量及活性碳再生方法进行了研究,动态试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处理含铬废水。  相似文献   

16.
硝化废水的治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硝化废水最大幅度地减少于工艺过程中,应成为治理这种废水的主要方向.本文从这样的角度去探讨解决硝化过程产生的废水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钢铁行业冷轧废水排放量大,经二级处理后水质稳定,具有较高的资源化利用潜质。研究采用硫自养反硝化技术强化人工湿地对TN的去除效果,并对某钢厂二级处理后的冷轧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HRT=5.0 d时,硫自养反硝化人工湿地系统对浊度、COD、TP、NH_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1.9%、49.7%、94.5%、55.7%和58.9%,出水主要水质指标满足回用要求。研究结果为人工湿地处理冷轧废水过程中脱氮效果的提高提出了新思路,为冷轧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金文杰  齐猛  张琪  左宇 《环境工程》2008,26(2):76-78
采用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降解焦化废水中的NH4+-N,主要针对亚硝化段进行研究。亚硝化段可采用悬浮污泥法或生物膜法实现,通过悬浮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对比,探讨亚硝化段微生物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悬浮污泥法中,氨氧化菌为优势菌,亚硝化反应是氨氧化菌的作用结果,反应性质为短程硝化;生物膜法中,亚硝化反应由氨氧化菌、亚硝酸氧化菌和反硝化菌共同作用完成,所实现的反应为同时硝化反硝化。悬浮污泥法比生物膜法的亚硝化经历路径简单,但悬浮污泥法不如生物膜法耐冲击负荷。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高色度废水的危害,以及对紫红色和黄色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过程和结果,分析出了色度与氯化物、COD有直接的相关性关系,从而查明了高色度废水对银定庄污水厂造成冲击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活性污泥法对松香废水的二级处理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