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世代发展的过程。因此.代际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根据“代际”一词有不同的理解。“公平”在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含义,尤其是对代际公平的含义、原则进行了探讨。代际公平实现的策略是:基于压力-状态-反应的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基于艾奇沃斯方框图分析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鉴于客观上当代具有优先权,代际之间在环境污染上则采用非合作博弈。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公平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首先,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的内涵;然后,提出了代际财富转移的公平性模型;最后,讨论了自然资源消耗和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代内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3.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在时间、空间和构成要素上的含义的具体化。信息特征分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特征具有时空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在总结前人区域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信息特征分类的原则和综合分类方法。依据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三维系统理论(即区域系统在时间上/代际之间的公平,空闻上(区域内和区域间)发展的平等和区域系统各要素闻的协调)。在将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信息特征分为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和要素构成特征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多维信息特征分类的框架及其编码。并给出具体应用实例。这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信息的共事,区域可持续发展数据模型的研究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地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永恒主题。近百年来,相关学者先后提出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或然论)、适应论、文化景观论、人地和谐论等不同观点的人地关系理论,反映了特定发展阶段人类系统和自然环境系统关系的动态演变,也反映出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化。近30年来,人地关系理论研究和发展在缓慢演进,而习近平提出的“两山论”,是基于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人地关系的坎坷实践和世界发展大势的一种崭新的人地关系理论,是人地关系的一次质的飞跃。它呼应了从人地割裂、人地互敬演化到人地融合的时代要求,为世界人地关系理论发展和创新注入了中国智慧。从科学内涵看,“两山论”蕴含着丰富的人地系统演化哲学,诠释了“人”的发展与“地”的保护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方法路径,继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拓展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丰富和创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奠定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从时代价值看,“两山论”契合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彰显了中国特色人地关系融合共生发展的价值意蕴,是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指引。“两山论”丰富和发展了地理学的人地关系理论,是人地观和方法论的革新和升华,值得各界学者深入挖掘和学习弘扬。  相似文献   

5.
“区域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试定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可持续发展目前已成为多门学科共同关注的前沿领域之一 ;但是 ,到底什么是“区域可持续发展” ,如何定义“区域可持续发展” ,还没有较规范的定义或阐释。这显然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建设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 (学 )的学科建设。本文拟以“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以对“发展”、“可持续性”和“区域”的理解为基础 ,试定义“区域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定义自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WECD)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这个既强调发展的必要性又强调发展的限制性的经典…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决策和评价中的代际公平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决策和评价面临一个复杂的影响许多代的长期代际平等问题。然而,传统的处理代内公平的方法,由于基于的时间尺度是相对于后代偏向当代的静止原理,所以在处理代际公平问题时是不合适,或无能为力的。相反,通过结合以未来为导向的爱罗原则体系与改进的社会选择理论和多标准决策方法,就可以排除所有不能在多代人所接受的水平上具有稳定状态的行为,从而建立起合理的、可操作的代际公平决策方法学  相似文献   

7.
我国企业组织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和企业组织空间结构理论,探讨了我国企业组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途径,认为我国企业组织应注重企业经济适度高速增长,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企业组织层面”和“地域企业层面”上进行“纵向”和“横向”实施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理性基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理性的思考与规范研究 ,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对于可持续发展学的构建 ,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制定与施行 ,对于规范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 ,对于系统反思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行为 ,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是以对“人地关系”历史的正确认识、对“发展”涵义的正确认识和对“人类的位置”的正确认识为理性基础的 ,并对此逐一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9.
根据“闭路开环”原理制定人口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是在代际之间公平、均衡地分配自然资源。这一过程是一个闭路与开环的反馈控制系统。本文界定了三代人间的一个生物代际交叉期、一个社会代际交叉期和二个经济代际交叉期 ,设计了资源代际均衡分配管理模型 ,即 :代际年限长度 (δ)模型 ,且根据δ模型和闭路开环原理对人口政策进行了创新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强可持续发展坚持自然资本的不可替代性与唯一性,保持自然资本基本持有量在代际之间的传递,通过跨期环境福利效用最大化,实现环境公平与代际公平。该研究分析了强可持续发展范式判别生态空间的维度,把生态空间识别划分为强可持续发展与弱可持续发展空间。其中,强可持续发展空间是维持该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性生态空间,需要优先保持生态系统现状不至于衰退;弱可持续发展空间是相对于关键性生态空间而言的,属于非关键性生态空间,可以在生态安全阈值内进行适度开发、适度建设。以塔里木河流域为研究案例,基于强可持续发展理念,沿袭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方法,对该流域生态空间的划定和强弱可持续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塔里木河流域敏感和极敏感区域分别占总区域面积的55.01%和29.23%。强可持续发展类生态空间包含底线型生态空间、危机型生态空间,二者的面积分别为305 257.84、573 281.16 km2,各占研究区面积的29.28%、54.98%。研究表明,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冲突等级较高,强可持续发展类生态空间的系统调节能力很差。强可持续发展类生态空间是重要生态功能空间,对...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人地关系变化阶段特征及调整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对耕地的占用使这些地区的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从发展的角度看。若缺乏科学的人口再生产与土地调控机制。人地关系矛盾将直接制约这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翔实的历史资料基础上。通过对浙江省人地关系阶段变化特征的分析。认为浙江省人地关系紧张的状况有着历史延续性。接着分析了浙江省现代人地关系矛盾的焦点在于不断减少的耕地问题。探讨了经济发展与耕地变动的内在联系。认为只有遏制耕地减少的态势才能缓解浙江省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的局面。同时对浙江省未来人地关系发展的态势进行了预测,佐证了如果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未来人地关系将日益恶化。最后。提出了浙江省人地关系的调整策略。试图为经济快速发展且人地关系紧张地区的土地利用管理提供一种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资源、环境和人地关系的角度探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分析了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因素 ,指出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阐明科教兴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初华中地区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国21世纪资源开发的重要场所,华中地区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将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华中地区资源本底特征、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认 为华中地区拥有较好的资源基础,特别是在水土两大资源的结合方面。但是从现状和未来国家高速工业发展看,未来华中地区自然资源承载负荷将面临较以往更为巨大和更为艰难的挑战。一方面,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华中地区在国家未来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更为突出,另一方面,当地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样会对有限的资源基础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区域发展政策应当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公平性评价的定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公平性涵义的基础上,对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评价原则和指标进行了探讨,并针对一小城镇实例,探索性地构筑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公平性评价的定量分析模型,且对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16.
2012年是巴西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0周年,回顾20年来世界各国发展所走过的路程,总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功与不足,是制定未来世界健康发展路线图的历史要求。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认知,经过了从生存到发展,再从发展到可持续发展的漫长过程。可持续发展被视作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杂系统中的行为矢量,该矢量将导致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朝向日趋合理、更为和谐的方向进化。可持续发展特别强调"整体的"、"内生的"和"综合的"内涵认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外部响应",是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是可持续能力的"硬支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部响应",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可持续能力的"软支撑"。只有"当人类向自然的索取能够被人类向自然的回馈相平衡",只有"当人类对于当代的努力能够同对后代的贡献相平衡",只有"当人类为本区域发展的思考能够同时考虑到其它区域乃至全球利益时",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才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可持续发展揭示了"发展、协调、持续"的系统本质;可持续发展反映了"动力、质量、公平"的有机统一;可持续发展创建了"和谐、稳定、安全"的人文环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速度、数量、质量"的绿色运行。中国在未来不到10年的时间内,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达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发达、文化更加繁荣、生态更加良好、社会更加进步、精神更加富足,全民的生活质量更加提升,这就必然要求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身完善,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论文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七大主题: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与生态容量;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发展瓶颈的突破;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近1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以来,我国从学术界到社会各界分别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实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到自然、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动态、开放复杂系统,其研究内容涉及到地理学、资源管理、生态学、环境科学、人口学、系统工程、经济学、社会学等许多相关领域。为了实施闺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寒加大了对可更新资源保护的力度、愿域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布局、区域综合减灾规划制定与工程的建设。与此间时。图家有关资源、环境、灾害管理等职能部门。从制定可持续发展途径出发.开展了大量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这些工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论建设提供了足够丰富的案例研究。利用中国知网网络平台和Google搜索引擎工具。检索并分析了我国可持续发展近10年的主要研究内容。即: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分类和指标体系以及评价的模型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可持续发展过程与机理研究、尺度问题、区域要素和地域结构的整合、区域综合集成以及区域要素变化、区域整体关系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The Rio+20 summit of the United Nations in Brazil in 2012 committed governments to formulate a se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that w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 following its expiration in 2015. This decision has push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genda into the limelight of development once again. Meanwhile, we note that the development agenda of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been dominated by neoliberal orientation driven by market reforms, social inequality, and a move towards enhancing the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upply side of the economy.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oliberal economic agenda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 do so by examining how neoliberal policies of privatisation, trade liberalisation and reduction in governments spending stand to affect the attain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deal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on the post-2015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The paper then suggests that relying solely on the mechanisms of the market in governing and allocating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is necessarily insufficient and problematic and therefore calls for a new approach—one which goes beyond just recognising the interdependency among soci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goals and places issues of equity and addressing unfavourable power relations at the centre of interventions aimed at achieving the ideal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从"两条主线论"考察中国文明进程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审视,在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中,除了存在传统史学所强调的“人与人”的关系这条主线外,还存在着“人与自然”关系的主线,本文以中国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为例证,初步论证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关系是中国文明发展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公平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必将对上层建筑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这个意义上论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对法学基础理论的影响 ,剖析了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与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期推动法理学的改革和发展 ,进而更好地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