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我国气象系统进行酸雨监测、研究,已有10余年。1981年3月后,在22个城市建立了酸雨观测站;1989年又新建了部分酸雨站;1992年将全面完成气象系统的全国酸雨站网的布点,将有81个监测站投入运行。 1990年正式投入观测的22个酸雨站的监测结果见36页列表所示。由本系统1990年得到的酸雨观测结果可知,与1981~1983年我国降水pH值的分布相比较,近10年间,我国各地区的降水酸度普遍增高;以往以长江为界的酸性降水分布的特征,有所变化。115°E以东的沿海地区,降水酸度增高明显,年均pH值都小于5.6,形成了酸雨集中区。华南、西南地区降水酸度继续增高,pH已接近4.0的下限值。pH值≤5.6的降水频次超过50%的地区,集中在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和广西、云南、贵州、四川  相似文献   

2.
侯马市酸雨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1992年至2008年的酸雨观测记录,对侯马市的酸雨变化特征及其长期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7年间,除个别年份外,侯马地区的降水pH值长期低于5.6,2006年以来甚至低于4.5,多年平均pH值为4.88,是我国长江以北地区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降水pH值的平均月际变化幅度为0.8pH单位,呈不规则起伏变化.在降水集中的7、8、9月间,酸沉降量约占全年的60%.作为出现在我国北方的区域性酸雨地区,侯马地区降水酸度2002年前后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2002年前,降水pH值平均年变率约为0.10a-1,酸雨污染呈现减弱趋势,而之后的pH值平均年变率约为-0.28a-1,呈现酸雨污染快速加重的变化趋势.该地区降水量的变化不仅对单次降水的酸性有较明显的影响,而且对降水酸度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有明显影响,显示当地的大气颗粒物具有显著的碱性中和能力.2007年对降水离子成分的加强观测分析结果显示,SO42-、NO3-、Ca2+、NH4+是降水中最主要的离子;[1/2]SO42-与NO3-的比值约为6.9,说明当地的酸雨为较明显的硫酸型污染;降水中NH4+含量较高,大约与[1/2]Ca2+的离子含量相当;主成分因子分析显示,[1/2]SO42-、NO3-、[1/2]Ca2+、NH4+4种离子含量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当地的焦煤、煤化工等高污染排放可能是其重要的共同来源.  相似文献   

3.
论北京降水的酸性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1994~1995年在北京市区安慧里进行了降水观测,分析了降水离子浓度,对夏季典型气象条件下的降水事件进行了后推气流轨迹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区年降水pH均值为5左右,夏季pH值最低,平均为4.88,说明北京出现了酸雨?气流轨迹分析显示,S-E扇形方向来流的降水酸度高;N-W扇形方面来流的降水酸度低?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掌握合肥市酸雨的变化情况,文章利用合肥气象站1992-2018年的酸雨监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7年来合肥市酸雨的年变化特征,并利用曼-肯德尔法对年降水pH值等要素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1992年以来,合肥市年降水pH值一直处于酸雨量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最低值出现在2003年;年酸雨出现频率与降水pH值变化趋势相反,最小值出现在1998年,最高值出现在2012年。突变检验也显示年降水p H值和酸雨出现频率分别在2008-2014年、2006-2014年达到趋势变化显著水平,其中,年降水pH值在2000年发生突变,酸雨出现频率的突变则滞后一年;大气降水电导率和有效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平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金沙大气本底站2012年全年140场有效降水的酸雨观测资料和地面气象要素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对降水pH值、强酸性酸雨出现率有着显著影响;风速在4~9月份与降水pH值的变化趋势接近,即降水的pH值随风速的增大而升高;大气压强变化趋势与pH值变化相反,呈负相关;湿度与降水pH值相关性较差,这与金沙地理位置有关;温度与降水pH值呈较好的正相关,特别是4~10月随温度的升高pH值降低。pH值与降水量、温度及大气压强关联,其相关系数依次为0.355、0.406和-0.446。最后本章对各气象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pH值与各气象因子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6.
酸雨严重危害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利用气候倾向率及相关系数方法统计分析1994-2012年山西省南部侯马和中部太原;2006-2012年北部五台山、大同、南部长治这5站酸雨观测资料,分析山西省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4-2012年侯马和太原酸雨年平均pH值范围在5.01~6.40,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为-0.310/10 a,尤以南部侯马降低最为明显。在秋季下降最为明显为-0.953/10 a,从10年尺度来看,21世纪前10年与20世纪90年代pH值下降了0.39,山西省酸雨酸性呈上升趋势。不同等级降水酸雨发生频率差别大,在降水量5~10 mm时酸雨发生频率最大,当降水量超过15 mm以后酸雨发生的频率就大大减小。酸雨发生的频率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夏季发生的频率最大,降水酸性也最强。酸雨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山西省南部和西北部酸雨比其他地区污染严重,侯马出现的频率最大,为29.94%;大同出现的频率最小,为0.63%。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深圳市2006年-2012年的酸雨时空分布、降水的化学组成及其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降水pH值的范围在3.18~8.73之间,平均值为5.36,属于酸雨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深圳市在2006年-2012年间,降水的pH值有逐步下降的趋势,深圳市春夏季降水酸化程度较低,秋冬季酸化程度较高,主要与降水量直接相关。通过对降水的化学组分进行分析发现,深圳市酸雨类型硫酸和硝酸混合型,硫酸根和硝酸根对降雨中的pH值影响较大,雨水中的硫酸根和硝酸根主要来自工业和交通污染。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1~2005年湘潭市城区降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对湘潭城区酸性降水的变化特征、离子化学组成、变化趋势和酸雨成因进行了分析."十五期间"湘潭市区酸雨频率在50%以上,pH值平均范围在4.56~4.91,属重酸雨区;SO2-4/NO-3比值为4.93~6.13,属典型硫酸型;湘潭城区酸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春季和冬季酸雨出现的频率最多,秋季最少;酸雨分布没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依据相关系数法检验,湘潭市的酸雨从总体上看污染趋势无显著性变化,呈现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
1993年全国酸雨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全国酸雨监测网81个站的监测结果,其年降水平均PH值、酸雨出现频率、降水电导率简况如下。(1)年降水平均pH值的地区分布: 东北的黑龙江、辽宁和吉林西部、华北的内蒙古和河北、山西北部、西北绝大部分地区及西藏和四川西部的年平均pH值高于5.60。  相似文献   

10.
2012年-2016年乐亭酸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2年-2016年乐亭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乐亭酸雨变化特征和降水量、风向、风速等气象因素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降水pH值和年酸雨频率呈下降趋势、平均K值呈上升趋势;秋季酸雨程度在四季中最严重,平均pH值为4.50,酸雨频率为38.4%;月平均pH值和酸雨频率呈现波动;酸雨平均pH值随降水量的增加而下降,酸雨频率随降水量的增加不断上升;月平均风速越大,月平均pH值越大,酸雨频率越小;酸雨发生时地面主导风向为NE、ENE、E,与上游地区燃煤型钢铁企业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酸雨的形成和危害;监测了近3a来五华区降水pH值。结果:2004年共出现酸雨5次,占全年降水次数6.3%;2005年无酸雨;2006年共出现酸雨1次,占全年降水次数1.6%。提出了酸雨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酸雨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群  郁晶  喻义勇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2):108-111,126
以南京市2004年-2008年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降水pH值、酸雨出现频率、阴阳离子组成进行了分段统计分析,探讨了南京市酸雨类型、变化规律及与气象环境关系,认为全市酸雨污染呈现减轻趋势。酸雨类型主要为硫酸型,酸雨污染秋季较严重,春季次之,冬、夏季相对较轻,其中9月份酸雨强度最强。降水中主要阳离子为Ca2+和NH4+阴离子则以SO4^2-为主。相对湿度与降水pH值呈负相关;风速与降水pH值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杜裕  梁骏  梁驹 《环境工程》2012,(Z2):371-374
利用广西13个酸雨监测站2005—2009年监测资料,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探索了广西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旨在为当地酸雨研究、预防预测和综合治理提供客观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广西酸雨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地区,酸雨带呈西北-东南走向。酸雨强度最大的城市为河池、来宾和贺州,其降水平均pH值<4.8,酸雨出现频率最高的城市为河池,其发生频率>70%;酸雨强度最弱,出现频率最低的城市为北海和钦州,其降水平均pH值>6.0,发生频率<2%。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目前,国内城市和山区对酸雨的观测已有不少材料,而对海岛的降水酸度及其化学组成方面的报道尚未见到。我们于1985年4~5月对舟山普陀地区作了一些初步的考察,比较了海洋与内陆城市两种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降水的酸度和化学成分的异同。本文介绍考察所取得普陀地区降水的pH值及其化学成分的资料,及其初步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5.
酸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环境污染现象。目前,在全世界已广泛为人们所重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不少地区都出现了酸性降水(pH≤5.5)。据现有资料统计、我国西南地区酸雨最为严重、部分城市已出现了pH3—4的降雨过程,这已和国外有关资料报导的酸雨不相上下。酸雨的危害,在我省一些地区表现十分突出,1982年5—6月、重庆市连降几场pH值3.6—4.3间的酸雨,造成数万亩水稻受害,直接损失稻谷百万斤以上。  相似文献   

16.
基于湖北省32个酸雨监测站2014年观测资料,着重分析了2014年湖北省酸雨特征,并揭示了2008年以来全省酸雨演变趋势,结果显示:2014年湖北省年均降水pH值为4.98,全省仅江夏站为强酸雨,大部地区为弱酸雨区,酸雨强度呈现冬强夏弱、中部强-东西弱的时空分布型;年酸雨发生日数南部多北部少,建始、五峰、金沙站酸雨日数超过100 d,全省年均酸雨及强酸雨发生频率分别为56.5%、10%;2007-2014年湖北省酸雨强度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酸雨发生频率呈微弱减少趋势,2014年湖北省酸雨强度、酸雨及强酸雨发生频率、K值均为近8年来最低值。研究表明湖北省酸雨强度及电导率与霾日出现与否关系密切,霾为酸雨提供了一定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了酸雨。有的雨水pH值甚至低到4以下。因此,对于降水酸度的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对喜马拉雅山北麓东部地区的降水酸度和化学成份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分布、酸雨的  相似文献   

18.
以降水相关数据分析克拉玛依大气环境污染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2006-2010年降水监测数据pH、化学成分、降水量、降尘等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克拉玛依的降水pH历年都大于酸雨临界值5.6,因此克拉玛依未曾出现过酸雨;降水的pH值与降水量呈正相关性;降水的离子总和与降尘也呈相关;克拉玛依的大气环境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酸雨的形成和危害;监测了近3a来五华区降水pH值。结果:2004年共出现酸雨5次,占全年降水次数6.3%;2005年无酸雨;2006年共出现酸雨1次,占全年降水次数1.6%。提出了酸雨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2008年酸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湖北省1999~2008年酸雨监测资料及相关气象环境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湖北省2008年酸雨特征、历史变化趋势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有助于掌握湖北省酸雨发展形势及防治工作的开展。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2008年大部为强酸雨区,年均降水pH值为4.17,年酸雨发生频率为78.9%,年强酸雨发生频率为42.1%,年均降水K值为50.9μs/cm,并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以武汉和宜昌为代表站的酸雨历史比较发现,自1999年以来,酸雨强度和发生频率均有大幅上升。结合相关气象环境要素进行成因分析,发现大气SO2浓度与酸雨强度相关性较大,降水强度为中雨时酸雨强度和发生频率较大,降水前出现逆温有利于酸雨强度及发生频率的升高,850hPa风向对酸雨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