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中国环保产业》2014,(8):64-64
正国电银河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国电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青岛银河集团下属青岛银河投资有限公司于2012年5月合资组建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股本为3亿元,其中,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持有21,000万元,占总股本的70%,青岛银河投资有限公司持有9000万元,占总股本的30%。公司以国际先进技术与自主研发成果相结合为依托,以雄厚的  相似文献   

2.
工业遗址旅游开发是一种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旅游开发方式,正日益受到重视.基于创意经济视角,分析了创意经济与工业遗址旅游开发的相互作用机理,剖析了基于创意经济视角下的工业遗址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构建出重庆钢铁厂旧址创意旅游开发路径,对工业遗址旅游的发展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资源综合利用、治理工业污染,发展循环经济规划》确定了重庆市资源综合利用、治理工业污染,发展循环经济的远、中、近期奋斗目标。远期目标是用十几年时间,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和体系,构建成重庆新型工业化体系,使重庆老工业基地步入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中期目标是用五至七年时间,在重庆市初步建成循环经济型三个层面,即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工业园区的中循环和社会资源大循环的框架,初步建立相关法规体系和评价体系等;近期目标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万元GDP能耗降到1.19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至2.98…  相似文献   

4.
当前,酸雨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特别是重庆,由于它的经济、工业、环境等特点,酸雨问题就更为突出。酸雨对人类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认识酸雨的重要方面。为了较客观地反映这一问题,我们对在酸雨影响上具有可比条件的两城市——重庆、南京进行对比调查,现将其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重庆都市圈小城镇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乡一体化趋势日渐明显的今天,都市圈小城镇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桥梁作用在重庆这样一个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经济格局中尤为重要.分析了重庆经济现状和小城镇发展的特点与问题,指出重庆都市圈小城镇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机遇和动力,并针对重庆都市圈小城镇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一个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必由之路.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重庆实现国家战略意图、改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推动“五个重庆”建设,但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财税政策的引导与支持.对重庆当前实施的促进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的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等与低碳发展有关的财税支持政策现状以及发达国家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进行分析比较,得出重庆发展低碳经济的不足点,提出促进重庆低碳经济发展的地方财税政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运用DEA评价模型,基于2015年林业人均产值将湖南、福建、重庆、湖北、山东分为第一组,陕西、贵州、新疆、山西分为第二组,进行林产工业企业RD效率比较研究。结果表明:9省份效率均值均未达到有效。第一组纯技术效率偏低,投入冗余率偏高;第二组规模效率偏低,规模报酬的提升空间大。湖南、重庆、湖北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出现"效率悖论"问题,RD人员与资金投入的冗余率均较高;陕西资金冗余率高达92.23%。建议企业摆脱依靠高投入刺激高产出的观念,着重关注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和适当规模化,加强科研资金运营管控,为RD活动创造良好的组织环境。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与重庆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而西部大开发进一步从交通环境、经济基础、市场开拓和生态保护几个方面为重庆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目前重庆的旅游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从战略方向和形象策划、客源定位、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旅游服务体系的完善、旅游管理和旅游人才的教育以及发展生态旅游几个方面,提出了重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9.
重庆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生态工业园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由此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态--生态工业园区,它通过一个区域内的物流和能源的正确设计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企业间共生网络,达到减少废物,实现园区污染"零排放"的目标,从而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目前重庆地区已经规划建立了40多个特色工业园区,但没有一个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工业园区,因此结合相关构建理论,在重庆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正> 自今年起,我国将大规模治理酸雨,到2000年,将投资150亿元,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500万吨。由于工业发展,我国年煤耗量已超过11亿吨,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也逐年上升,目前为1600万吨,仅次于美国。酸雨危害日益严重,特别是我国西南、华南和华东部分城市危害尤重,损失已在百亿元以上。经过“六五”和“七五”科技攻关和技术引进,我国已具备了一批可用于工业燃煤设备的二氧化硫治理技术。经过近两年的酝酿和准备。国务院决定先在广东、贵州二省和柳州、重庆、宜宾、南宁、桂林、宜昌、长沙、青岛、杭州九市进行试点,今年起,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