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环境美学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美学着重研究环境美化,更多地涉及人类精神需要,是一门根据哲学、美学原理研究构建环境美的实用学科.自然美、人文景观美和社会美是环境美的主要特征.环境美学研究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保护生态有重要作用,有益于提高人们对环境构成的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前进.  相似文献   

2.
<正>广义上而言,环境与艺术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在西方美学发展历史上,鲜有美学家关注自然美,尤其是近代自黑格尔以后,美学逐渐被禁锢于艺术领域,现代分析美学更是忽视了自然界。随着现代环境美学的不断发展,自然与环境得以重新进入美学研究的视野。进而,越来越多美学家将注意力放在自然审美与艺术审美的区  相似文献   

3.
环境美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进 《环境科学进展》1999,7(5):152-157
本文论述了环境美学原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形式,环境绿化美化,环境美学与植物生态学的关系,以及环境的美学功能。环境美学的基本原则是多样统一,调和对比,对称均衡和韵律节奏。环境学的主要形式是表现环境外观特征的色彩,线条和形体。环境绿化美化艺术,绿化是基础,美化是主题。  相似文献   

4.
从环境对人类的切身利害来说,“环境美学”不应该是一个十分陌生或不可理喻的概念。事实上,它的相邻学科或前沿学科如山水美学、旅游美学、园林美学、建筑美学、文物美学等已逐渐为人熟知。环境是人类生存所依赖的各种物质存在条件的总和。阳光空气,绿地水源,自然景观,人工建筑,共享空间,商业橱窗,艺术画廊,街道标志,雕刻小品等等,都可以包括在“环境”这个大概念之中。因此,凡是与人类的正常生存、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关系的环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了环境伦理教育的新思路:倡导环境伦理教育的美学走向,将其作为环境伦理教育的切入点和关键环节。在对环境伦理教育美学走向的涵义进行了详尽的诠释之后,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一直是国际难题。植物修复,利用绿色植物吸附、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或使其无害化。与传统环境修复技术相比,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治理成本的低廉性,环境美学的兼容性,治理过程的原位性。本文主要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研究现状与作用机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城市环境美学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环境美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它的主要组成因素有:自然景观、城市建筑艺术,人文景观,环境气氛美和社会服务好。本文系统论述了城市环境美的基本因素及其美学特征,还介绍了评价城市环境美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多次修改的关于世界遗产保护的《操作指南》(1996)提出:除非特殊情况,美学条件不能单独作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从自然遗产的角度来看,美学标准更是越来越被弱化了。一种濒危的物种,其价值可能远远超过一道壮丽的风景。人们更注重对生态、地质演进、生物多样性等价值的重视。文化遗产的评审标准与价值观也同时发生了改变,全球战略研究将人与环境、自然与文化之间的有机关系放到了突出位置,开始更多地关注近代的和20世纪的文化遗产,以及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综合性的、活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诞生于本世纪6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的康斯坦茨大学。在以后短短的十几年里,发展成一个世界性的美学理论,并出现了许多派别。接受美学不是美学中的美感研究,也不是文艺理论中的欣赏和批评研究,而是以现象学和解释学为理论基础,以人的接受实践为依据的独立自足的理论体系。它和一般的文艺理论的主要分歧在于对读者的地位和作用有不同的认识。一般的文艺理论虽然也重视读者的欣赏和批评,但却认为读者的欣赏和批评必须以作品为基础,即作品是第一性的,读者的欣赏和阅读是第二性的。接受美学(以瑙曼等人为代表的民主德国的接受美学)从马克思关于生产和消费的理论出发,即  相似文献   

10.
基于体验模式的景观美学评价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景观美学评价的主观特性,虽经五十多年的探索,各国学者仍未能就景观美学评价的理论达成共识。基于体验模式的评价技术更由于其凸显的主观元素而被多数研究者排除在科学评价体系之外。文章综合应用生态学、心理学、美学、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学科的知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探究了该评价技术的科学合理性。研究以武汉后官湖地区为个案,采用网格布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运用基于体验模式的评价技术,完成对研究区的景观美学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景观美学评分等级的分布与其景观元素类别的分布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该评价技术的科学合理性。另外,结论分析了该技术环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方法上的优劣。  相似文献   

11.
许家和 《环境》2000,(8):15-15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乃唐代诗人李白所描写、推崇的女性自然美的诗句。以现代医学美学观点诠释,前一句说的是女人的“体内环境”,要清纯和  相似文献   

12.
刘艾鑫 《环境保护》2021,49(8):64-66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美学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导向。本文把生态美学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通过生态美学在实际项目中的研究和应用,在提高健康审美品位、审美能力的同时,把乡村景观各要素统筹协调,以生态保护为基础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基于生态美学视域下的东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为建设美丽东北、打造美丽乡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环境下,文创产品受众的审美特征、实际需求、主体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创产品的传播规律与渠道正在朝着新的方向发展,且其自身的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愈加凸显.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文创产品设计中的生态美学思想随之而改变,以严肃与娱乐的冲突美、绿色与诗意的生态美为代表的新型美学思想,开始广泛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14.
景观环境评价技术方法研究——以广州珠江桥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蕾  吴仁海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7):183-186,191
选取珠江上相邻的五座桥梁作为样本,以桥梁作为研究案例,将心理物理学的方法运用到桥梁景观环境评价中。通过对不同群体进行美学质量的审美测量,采用实验心理学及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了桥梁景观美景度量表,确立了桥梁景观评价的因子,建立了桥梁景观评价的模型,实现对景观的定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15.
以国家重点公路杭州-兰州线奉节-云阳段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例, 从美学质量、敏感度、阈值等几个方面对拟建公路项目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景观环境) 进行现状评价, 并根据山区高速公路项目的工程特点,分析了该项目在建设和营运过程中可能给景观环境带来的不利的潜在影响, 从设计、施工、管理方面提出了减缓不利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论环境立法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劲 《环境保护》2001,(8):10-12
在科学不断发展的今天,各国立法者已经越来越认识到环境人类生存的作用,有关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立法目的上也在不断扩大。因此,有必要从维护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环境立法的价值。本文认为,调整社会各部门的既得利益,公平地分配人类世代间的利益,重申环境的美学价值,保护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影响传统的法律价值观,转变公民传统的消费模式,以及转变社会生产方式是环境立法的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晓阳 《环保科技》2004,10(3):32-34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 ,人们对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林林总总的造景元素中 ,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 ,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的聚居环境密切相关。水景的营造也就始终是居住区环境景观中的热门话题。文章从环境美学着手 ,对现代居住环境中水体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孙洪波 《环境保护》2020,48(7):72-73
<正>人类文明对"美"的追求跨越数千年,环境中蕴含的"自然美"经过雕饰、布局、转化等手法,源源不断地迁移到人们的生活及生产空间中,演变成独特的艺术形式。如果说环境之美贵在自然,那么生态美学之美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它凝聚了人类社会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对美的独特见解。环境艺术审美文化同时包含这两种美的内涵,并以环境艺术设计作为美的实践机制。一  相似文献   

19.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3,(3):150-155
本文介绍了豫、晋、陕相邻地区西阳河群(熊耳群)火山岩的基本特征、形成构造环境及其地质遗产意义。西阳河群火山岩的结构、构造及沉积夹层特征表明,西阳河群火山岩经历了从陆相到海相、从海相再到陆相的演变过程。虽然它具有较明显的岛弧型火山岩特征,但它并不属于与俯冲作用直接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产物。研究表明,西阳河群火山岩源于遭受俯冲带组分改造的地幔源区,形成于夭折的三叉裂谷环境。西阳河群火山岩的发育规模和保存完好性十分罕见,其独特的岩石学特征和火山地貌景观,极具科学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是建立各级地质公园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20.
杨晓阳 《贵州环保科技》2004,10(3):32-34,37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林林总总的造景元素中,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的聚居环境密切相关。水景的营造也就始终是居住区环境景观中的热门话题。文章从环境美学着手,对现代居住环境中水体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