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曾报道过在朴里阿速夫()东部地区有泥盆纪偏硷性超基性火成角砾岩岩脉(0.2—1.5米)岩墙以及可能有爆发岩筒的发育(等,1972,1974)。从成分看,脉体和岩墙与岩筒的区别是碎屑物相当少,呈现出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纽布朗斯威克(New Brunswick)北部许多层状硫化物矿床都产生在火成碎屑石英长石斑岩和沉积岩岩系中,这些岩石已变质为绿色片岩相。矿物蚀变如果真有的话,它都局限在岩石中矿化作用的附近;产生上盘和下盘的斑状岩石,在所研究的标本上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3.
南安第斯中生代构造演化化以形成哈迪(Hardy}弧—洛卡斯维尔德斯(Rocas Verdes)盆体系为主要特征。当地出露的陶比发拉(Tobifera)组、陶凸哈(Tortuga)蛇绿杂岩、亚汗(Yahgan)组和哈迪组分别代表了残余陆缘弧、T型大洋中脊、弧后盆地和岛弧上发育的岩石组合。弧—盆演化过程中,地幔物质底辟上隆造成早期陆缘弧一分为二,其一西移,形成以之为根的新生火山岛弧;另一部分保存于大陆内部,成为形成于分裂陆缘弧内部的弧后盆地火成碎屑的主要源区。盆地形成中期,裂陷深度大,内部出现洋中脊,基性火成岩沿该洋中脊侵位喷发。  相似文献   

4.
“国际湖泊污染与恢复会议”(Inlernational Congress on Lakes Pollution and Recovery)于1985年4月15—18日在意大利罗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欧洲、北美、亚洲等二十多个国家的二百多名有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中国代表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中心议题是解决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对酸雨与湖泊酸化问题也作了讨论。会议反映欧洲、北美以及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尽管在近一、二十年内普遍采用了污水二级处理,但并没有能控制  相似文献   

5.
<正> 浅成热液矿床是由近地表环境中古热泉系统形成的(图1、2)。具经济价值的贵金属矿床一般形成于古热泉露头以下100—1000m的深度段。为了评价和勘探这类矿床,可将热泉系统分作六个部分来叙述:泉华;硅帽;交代(碳酸岩型)矿石(图2);角砾状和网脉状富矿石;碎屑胶结(层状)矿石(图1);贱金属  相似文献   

6.
<正> 1987年10月26—30日,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微束分析委员会与贵州省科协等五个单位,在贵阳召开了微束分析国际报告会。这是继我国自1981年无锡会议和1985年峨眉会议之后的又一次较大的微束分析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共89人,其中包括波兰,意大利、英国、美国和日本外宾9人,提交会议的特邀报告和论文32篇,有23人在会上作了24篇报告(其中一篇是日本大阪大学冈野纯教授特为本会议寄来的专稿)。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当代微束分析与发展、电子探针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 1981年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恰当地叙述了粘土矿物学的最近进展。由 F.Veniale 组织的第七届国际粘土会议于9月6—12日先后在意大利的波伦亚、米兰和帕维亚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国际粘土研究协会发起的;粘土矿物学会的第18次年会于10月4—8日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是由 J.Hower 和 D.L.Graf 组织的。  相似文献   

8.
<正> 1988年9月4—16日在玻利维亚拉巴斯召开了一次火山岩型浅成低温热液贵金属矿床讨论会。会议是由国际地科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矿床模拟计划组织召开的。有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名学者(其中正式代表145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进行了野外地质旅行(行程共2200km)。在地质旅行中观察了殖民时代首次开采的贵金属矿床,其中一些矿床(如塞罗里科矿床)为世界级银矿床。  相似文献   

9.
<正> 一、引言花岗岩在地壳上广泛分布,但在所获得的月球样品中,却没有发现任何原生花岗岩。到目前为止,所有那些被认为是月球花岗岩的样品,不是杂屑角砾岩中的组份,就是非典型的闪长岩碎屑。本文报道了我们发现和分析的两个原生的月球花岗岩。它们比以前描述过的要大10—100倍。我们还讨论了这种罕见且重要的岩石类型的成因。二、14321-1027碎屑这块最大的花岗岩在14321角砾岩(总重量为9公斤)上的出露面积为16×7毫米,据估计,该碎屑  相似文献   

10.
<正> 国际湖泊污染与恢复会议于今年4月15日至18日在罗马召开。这次会议是由欧洲水污染控制协会(EWPCA)组织的,会议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意大利科技合作部、卫生部、环境部与罗马省、市当局的赞助。会议代表来自二十多个国家,其中大多数来自欧洲,有北欧、西欧各国与东欧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东德;北美的有加拿大、美国;亚洲的有中国、日本、以色列,共二百多人。这次会议是一次水平相当高的学术聚  相似文献   

1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十次水质技术委员会(TC—147)会议于1985年9月5日~9月14日在东京召开,应参加会议的P成员国有20个国家,实到会的国家有:奥地利、加拿大,中国、芬兰、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印度,意大利、日本、荷兰、南非、瑞典、英国共计13个国家,88名代表(其中日本27人,西德15人,英国18人、法国4人)。西德(DIN)标准化委员会任TC—147的常务秘书国,西德施密特夫人S.Schmidt博士担任主席,西德温特先生H.wunder和W.Prnfrock先生任秘书。日本工  相似文献   

12.
1973年5月,在苏联基辅举行第四次全苏砂矿地质会议。会议主要研究了古砂矿和埋藏砂矿问题。共听取和讨论了约40个报告,分以下三方面内容:(1)砂矿形成的一般理论问题;(2)古老和埋藏金、锡和钛—锆砂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区域规律及找矿准则;(3)金、钛和钛—锆砂矿石的选矿工艺状态及重矿物  相似文献   

13.
6月29日至7月2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SNIEC)举办的IFAT CHINA 2004暨中国国际环保、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博览会上,由意大利环境和领土部赞助,意大利里米尼博览公司(Rjmini Fiera)联合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工业部以及意大利对外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下古生界地层中缺乏镜质体,焦沥青的反射率被用作热成熟作用的指标。根据一种制备有机质的新技术,人们有可能区分动物碎屑和固体沥青(包括焦沥青)的类型,从而获得比较精确的反射率直方图。对安第科斯蒂岛奥陶-志留系地层中有机质的研究表明,动物碎屑的反射率不同于固体沥青,而且几丁虫、笔石和虫牙,每组动物碎屑随着深度的增加,都有各自的反射率演化途径。这三组动物碎屑的演化曲线在对数标尺上是线性、强相关且收敛的。但是,固体沥青的反射率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是非线性的;固体沥青的反射率只是在反射率大于0.75%处才变成线性的。将动物碎屑和固体沥青之间的关系与镜质体-固体沥青的相关性进行对比后表明,安第科斯蒂岛盆地的镜质体演化线应当与几丁虫和笔石的演化线近于平行,且在1—2%的范围内低0.4—0.8%。然而,虫牙和镜质体在1%时应具有同样的反射率,而虫牙的反射率在镜质体反射率为2%时应稍高(0.2%)。  相似文献   

15.
全义金银矿山的银金矿-方铅矿-闪锌矿矿化沉淀在三期石英和方解石脉中,沉淀温度为180°—350℃,流体为中等盐度(4—14当量%NaCl)。沸腾的迹象表明压力小于150bar,相当于700m深的静岩压或1800m深的静水压。Au-Ag的沉淀很可能是沸腾及温度下降的结果。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表明硫为火成来源(其δ~(34)S值接近4‰)。成矿流体中氢、氧同位素的测定值和计算值说明,流体中含有大量的大气降水。把全义Au-Ag矿床与类似的白垩纪浅的Au-Ag矿床和侏罗纪较深的Au矿床系统相比较,可以发现,朝鲜Au-Ag脉型床矿的深度和水/岩比呈负相关关系。这说明,那些与花岗岩有关的含金热液系统在岩浆期后演化过程中有明显的差异,可能表现出Au和Ag从冷却的火成侵入体中分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前寒武纪沉积岩石学和沉积地质学是现代地质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因为陆地的前寒武纪杂岩在地球开始的历史阶段中占主要位置,并且包括了绝大多数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1973年4月16—19日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十次全苏沉积岩会议。来自88个单位的7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讨论议题有:(1)沉积变质岩的岩石学、原生介质和研究方法;(2)前寒武纪风化作用和沉积作用的各种问题:(3)前寒武纪的活质和有机质及其  相似文献   

17.
国际散装化学品小组委员、在主席斯图贝鲁德先生(挪威)主持下、于一九八二年五月十日至十四日在英国伦敦国际海事组织总部召开了第十次会议。 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 澳大利亚 意大利 比利时 日本  相似文献   

18.
<正> 引言 闪石是造岩矿物中最复杂的一族,化学成分变化很大,共生组合多样。从酸性岩到超基性岩,它是其中常见组分;在沉积岩里,闪石既以碎屑相又以自生相产出;在变质岩(低级到高级)里闪石是重要的成分。详细研究表明,某些地区闪石的成分随变质程度的增加而变化,但闪石成分与全岩成  相似文献   

19.
本文目的在于讨论一些与热液矿床成因有直接关系的流体动力学方面的问题,这些矿床是在漫长的时间中(大约为10~4—10~5年)由热水溶液通过地壳局部部位进行富集形成的。热液矿床便成为液体流——Q体系的遗留痕迹。 这里我们着重介绍二种热液成矿方式和一个实例: 一、热流体注入到干的透渗环境中 这种成矿方式是与火成——热液说的矿石成因概念是一致的。在花岗岩浆结晶的过程中释放出的金属卤水溶液是成周期性地沿可渗透带注入到围岩中,并  相似文献   

20.
<正> 引言自H.Wnke(1966)从轨道的考虑第一次提出某些陨石可能来自火星后,科学家对这一假设进行了检验。反对这一假设的传统论点是动力学问题,包括物体需加速以克服火星的逃逸速度(5km/s)。1981年以前未发现月球陨石的情况,意味着收集来自火星的陨石的可能性很小。海盗号空间飞行器1976年在火星表面着陆,为科学家提供了将来自火星的火成陨石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