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了某煤矿在处理含悬浮物矿井水过程中的问题,如混凝剂投加量不合理,未实现水质、水量的系统监控,排泥不及时,自动化程度不高,煤泥压滤效果差.根据该煤矿矿井水的水质特点,进行了现场混凝试验,试验确定最佳投药量:PAC投加100 mg· L-1、PAM投加0.5 mg·L-1.通过分析与总结提出了改进对策:依据混凝搅拌试验实施科学加药,加强系统监控及自动化控制,改善污泥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影响聚合铝铁混凝去浊效果的有关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研究,确定了聚合铝铁具有最优混凝去浊效果的Fe/Al摩尔比和OH/(Al+Fe)摩尔比以及投药量范围,考察了聚合铝铁对矿井水水质变化的适应性,并与常规净水剂进行了混凝去浊效果对比。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酸性矿井水用作混凝剂的可能性与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与无机混凝剂及PAM的混凝效果进行比较;还研究了酸性矿井水对饮用水,煤泥水,生活污水等的混凝效果,对工业废水中SS,COD的去除能力以及对饮用水水质的影响等;此外还对酸性水用作混凝剂的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潘北煤矿矿井水净化处理的技术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北煤矿矿井水的水质特点是以煤屑为主的悬浮物严重超标,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净化工艺,处理后出水浊度、pH值、色度等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作为煤矿工业用水。  相似文献   

5.
根据车集矿井下水的水质特性,采用混凝沉淀和过滤的方法对矿井不处理,并根据矿井水同用水水质要求供给不同水质的水,在尽可能提高矿井水的利用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处理的成本。  相似文献   

6.
聚合氯化铝铁净水剂的制备及净水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河北某矿区伴生高岭土矿物为原料,制备聚合铝铁工艺和对影响聚合铝铁去浊效果的有关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了聚合铝铁具有较佳混凝去浊效果的Fe/Al摩尔比等制备工艺参数以及净水投药量范围,研究了聚合铝铁对煤矿矿井水水质变化的适应性,并与常规净水剂进行了混凝去浊效果对比,  相似文献   

7.
煤矿矿井水组合式净化设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矿井水的水质特征及净化处理要求,研制成功集混凝反应,斜管沉淀和过滤为一体的KJS型组合式净水器。经工业性试验运行表明:该设备设计工艺先进,结构紧凑,占地少,造价低,运行稳定可靠,净化效果好,具有良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根据矿区生活污水水质特点和山东省环保局对南四湖水质保护的要求,并结合当前国内外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实践,矿区生活污水处理采用生化法即厌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法)与物化法(混凝沉淀)相结合;处理后水质达到中水水质要求,可作为生产用水回用,实现废水综合利用和零排放。  相似文献   

9.
选择常用的混凝剂和助凝剂,对顾桥矿矿井水的净化进行实验,确定最佳混凝剂和絮凝剂投加量以及PH、反应时间等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从而得出合理、经济的投加方案,达到提高矿井水出水水质,降低处理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前屯煤矿矿井水排放规律和原水水质特征,采用KJS型一体化净水器,锰砂除铁滤器及消毒等处理工艺,处理后水质完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均较合理。  相似文献   

11.
张燕  崔福义 《环境工程》2002,20(4):61-63
进行了将流动电流混凝投药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于 4种受污染水源水的试验 ,研究了该系统检测灵敏度受污染物的影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污染物的存在使流动电流的检测灵敏度降低 ,污染物的组成成分和浓度等都是影响灵敏度的主要因素 ,但是流动电流与投药量的相关性仍然存在。在CODMn不超过 10mg L或油类物质浓度 <2~ 10mg L ,时 ,污染物的影响程度较小 ,将流动电流混凝投药控制技术应用于此条件下的受污染水源水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应用强化混凝技术,降低原水中有机物含量,是控制消毒副产物生成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混凝搅拌试验,评价了聚硅酸硫酸铁混凝剂对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pH值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硅酸硫酸铁去除有机物和除浊能力明显优于硫酸铁、聚合硫酸铁,其适宜的投药量范围和pH值范围宽;聚硅酸硫酸铁在混凝过程中形成的矾花较大,沉降速度快,因而可缩短处理水在构筑物中的停留时间,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此外,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聚硅酸硫酸铁混凝剂的最佳水力条件。  相似文献   

13.
水处理的混凝、沉淀和过滤诸工艺中混合是关键,实践证明,设计时混合工艺选定的合理,不仅提高出水水质,还能达到降低混凝剂投加量和运行费用。通过示踪迹试验和混凝试验,证实了G、Eu对混合效果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SSF净化(suspended sludge filtration)是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其在处理量为1.8×104m3/d大型污水处理站的首次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达到ρ(油)≤10 mg/L、ρ(SS)≤15 mg/L的指标,克服了常规流程二次沉降罐沉降分离效果差、处理效率低等问题。SSF净化装置投加混凝剂65.00 mg/L、助凝剂0.84 mg/L,药剂成本约0.31元/m3。该工艺流程短、运行成本低、投资省,适用于来水水量水质相对稳定的污水处理站。  相似文献   

15.
采用3种混凝剂(三氯化铁(FeCl3)、高效聚合氯化铝(HPAC)、聚合氯化铝(PAC))对滦河水进行强化混凝中试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混凝剂成本条件下,采用常规处理工艺时,PAC和HPAC对浊度的去除效果都很好,HPAC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效果最好。在滦河水正常水质期,不同的投加量均能使出水浊度和CODMn达到《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现场试验和分析分别考察了混凝剂加药量,活性泥渣浓度,助凝剂,澄清池进水流量和机械搅拌力度因素对DCCH型澄清池出水残余浊度的影响。试验表明增加混凝剂加药量可改善出水水质,但药量过量会使残余浊度上升;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反应区活性泥渣沉降比澄清池残余浊度降低,且残余浊度与活性泥渣浓度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助凝剂可改善絮体结构使残余浊度降低,但从经济环保角度出发应尽量减少使用量;增加进水流量使残余浊度上升,上升幅度主要取决于澄清池形成絮体的结构;适当增加机械搅拌力度能有效的降低澄清池残余浊度。  相似文献   

17.
聚硅酸硫酸铝铁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聚硅酸金属盐类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是当前用于给水和废水处理领域的新型高效水处理药剂。本文设计了一系列试验,用工业水玻璃和化学试剂合成了聚硅酸硫酸铝铁复合絮凝剂,并检验其除浊性能。结果证明,聚硅酸硫酸铝铁絮凝剂在较低pH值制备比较稳定,适用废水酸度范围广,絮体小,沉速快,除浊效率高,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相似文献   

18.
利用混凝沉淀法和所研制的氧化絮凝复合床法联合处理了高浓度的油漆废水。实验了多种化学混凝剂及多种催化剂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选取了最佳催化剂和最佳化学混凝剂。对油漆厂原有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大的改造。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混凝沉淀法及氧化絮凝复合床法与后续生化法串联处理该废水后,出水水质符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主要对半软水作为连铸机净环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水质稳定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压裂废液黏度高、COD浓度高等特点,研究了一种以絮凝-臭氧催化氧化为主的压裂废液深度处理技术,对絮凝剂加量、助凝剂加量、臭氧加量、反应时间、pH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了压裂废液处理最佳工艺条件;处理后水质达到GB 8979-1996二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