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是政府相关部门促使排污者执行排放标准,实现"达标排放"的过程.中国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实现了"初步达标排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环境保护技术进步;但还存在排放监测方案不足以判定"连续达标排放",实施手段的保障性不强,实施效率较低,缺乏评估和更新机制等问题.建议设计匹配的监测方案以促进污染源"连续达标...  相似文献   

2.
新闻时政     
<正>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细分标准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问题的共同价值观,其所强调的生态和低碳理念,对于我国逐步改变粗放型增长模式、扭转环境严重透支和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同样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环境保护方面,开发区应严格设定"绝对红线",明确规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标准及处理办法,坚持对超标排放等违规行为"零容忍"。而在节能减排方面,则应设定"相对标准",结合自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市制定并发布《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488-2018)(以下简称"标准")。标准规定了餐饮服务单位排放的油烟、颗粒物和非甲烷总烃(注:"非甲烷总烃"为表征"挥发性有机物",简称"VOCs"的一种指标)三项污染物的排放限值,明确了三项污染物的监测要求和分析测定方法,提出了净化设备的运行操作要求。该标准将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油烟和颗粒物限值自标准实施之日  相似文献   

4.
建立和实施污染物排放"领跑者"标准是创新标准供给机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生态环保整体水平,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抓手。本文首先分析了污染物排放"领跑者"标准的研究基础、定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污染物排放"领跑者"标准的制定和产生方式,最后提出了如下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领跑者"标准的建议和对策:一是将污染物排放"领跑者"标准纳入环境标准体系;二是加强污染物排放"领跑者"标准的组织实施;三是建立推行污染物排放"领跑者"标准的相关配套政策;四是实行污染物排放"领跑者"标准动态更新。  相似文献   

5.
我国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第一个环境保护标准是1973年发布的<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73),这是一套将废水、废气、废渣排放控制集于一体的综合型排放标准,尽管略失于粗糙,但在当时已基本满足了环境保护和污染排放控制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行业种类在不断增加,综合型排放标准逐渐变得不合时宜.适用于特定行业和特殊类型的排放标准逐渐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从1990年《清洁空气法案(修正案)》的通过,到2011年《汞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排放限制标准》的发布,针对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控制,美国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并最终结束了20年的减排措施的不确定性。在我国《"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加强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控制列为了重点任务,美国在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控制法规发展历程中积累的注重科学研究、多污染物综合治理效应、公众参与等有益经验,值得我国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采取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税费政策 实行排污收费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在我国经历了试行、实施和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我国从1982年开始实行排污收费制度,2003年又进行了重大改革,颁布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规定向大气、海洋、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应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缴纳排污费,其中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要加倍缴纳排污费,对固体废弃物以及超标排放的噪声也要缴纳排污费.  相似文献   

8.
陈勇  肖爱 《环境保护》2014,(17):57-59
现行"环境噪声污染"的立法界定包含"超标"和"扰民"双要件,但是一方面,这一判定将未超过排放标准的大量环境噪声排除在法律规制的范围之外,与社会观念和环境法基本原理存在分歧;另一方面,以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而非声环境质量标准作为判断要件,未能体现环境保护的预防性和污染者责任原则。本文重新界定了"环境噪声污染",将"双要件"改为"二选一"的形式,以排除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之间的差异性。同时指出,为进一步完善法律要件的判断途径,应建立环境噪声污染损害鉴定机制,理顺声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以及产品噪声标准等各类噪声标准之间的关系,同时规范各类噪声标准的名称与适用范围,确立声环境质量标准在噪声污染法律判定中的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排污许可固定污染源全覆盖的理解逐步深化,排污许可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推进。一是突破"片面覆盖",不再仅仅服务于总量控制和仅适用于部分地区;二是关注点从"排放"转移到"控制",实现污染物"全覆盖",从水、大气扩展到其他污染物;三是关注点从"许可"到"许可制",名录增加了登记管理类别,实现排污单位"全覆盖";四是关注点从"发证"到"监管",实现排污许可要求从纸面到实际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0.
借鉴美国经验控制我国船舶大气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2015,43(1)
船舶排放已成为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之一。美国在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控制方面强调多部门分工协作,实施严格而灵活的船舶燃料标准与排放标准,制定排放清单,重视补贴、税收等经济激励政策运用。我国应借鉴其经验加快颁布实施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强制性油品标准,制定排放清单,建立港口企业定期上报清单制度,建立"国家排放控制区"。  相似文献   

11.
正环境标准是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73年发布第一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 4—73)开始,截至目前,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已覆盖水、大气、土壤、固废、噪声和辐射污染控制等领域。科学、协调、系统的环境标准体系对于支撑环境管理、提高环境管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点源排污许可证制度落实点源排放标准执行,强化环保标  相似文献   

12.
李辉  孙雪丽  庞博  朱法华  王圣  晏培 《环境科学》2021,42(12):5563-5573
从我国"十四五"及2035年远景目标经济发展预测出发,结合碳减排战略目标下的既有与强化政策情景,基于弹性系数法预测电力需求,测算在不同污染物排放标准约束情景下火电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政策和排放标准约束情景下,我国火电行业烟尘、SO2和NOx排放水平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到2035年,在2016年水平上的减排潜力分别在45.97%~85.37%、52.61%~84.90%和33.80%~71.08%之间,来自碳减排目标下政策因素带来的减排潜力,较不同污染物排放标准约束条件带来的减排潜力更为明显,在强化政策情景下,采取保持模式标准约束的污染物减排潜力已与超低模式基本相当,甚至超过或接近既有政策下采取收严模式标准约束的效果,通过强化实施能源和电力优化政策,加快实现火电发电量达峰,合理引导高污染排放水平火电机组优先退出生产,同样可使火电大气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还可避免环保改造投资的浪费和损失.  相似文献   

13.
绿荫 《环境》2013,(1):23-25
在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面前,脱硫成为众多企业的必由之路。然而,在各类成本不断攀升的今天,企业能否找到一种既能高效降低二氧化硫排放又不过度加重企业负担的脱硫技术呢?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显著减少,其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要下降8%。按照规划的要求,我国近期对火电、钢铁等二氧化硫重点排放行业纷纷酝酿或出台新的排放标准,对其锅炉尾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实施更加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水污染治理需严控污水排放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中  周芳 《环境保护》2013,(16):41-43
造成我国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排放的高浓度污水,其中既包括达标排放污水的"合法"污染,也有未达标排放污水的严重污染,水污染治理,需从标准、水价、监管等各个方面严格控制污水排放量。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控制,因此迫切需要建立VOC8排放控制相关标准体系.有机溶剂使用是VOCs排放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通过对有机溶剂使用典型行业VOCs排放特征的研究,提出了我国有机溶剂使用行业VOCs排放控制标准体系框架.该体系结构上包括通用型标准、工艺型标准和行业型标...  相似文献   

16.
机动车污染防治政策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11月,环境保护部发布了《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2010年度)》,首次公布了我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情况。结果显示,2009年我国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污染日益严重,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数据显示,1980—2009年,全国汽车污染物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污染物排放量与汽车保有量呈线性关系增长。2000年后,污染物排放量增速有所减缓,这与国家不断实施严格机动车排放标准和淘汰高排放的"黄标车"等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美污染物排放标准比较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系统分析美国大气与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我国排放标准从制定到实施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我国排放标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思路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污染控制的基本手段、环境管理的有效工具,随着不同社会发展阶段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环境管理思想不同,其制订思路也因时而异,但"服务于环境管理需要"的宗旨始终不变。本研究通过回顾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思路的演变过程,结合排放标准原理与制订方法,探讨了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与空气质量达标计划、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衔接,希望能为我国进一步完善排放标准制订理论和方法,提高环境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梳理了我国环境监测标准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从适应生态环境部职能调整、满足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面达标的要求以及环境监测标准体系自身发展完善的需求三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监测标准体系的建议:一是按照"宜统则统、分类推动"的原则对原环保、水利、海洋等各部门的监测标准进行清理整合;二是加强环境监测标准与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的控制项目一致性研究;三是修订完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 168—2010),简化环境监测标准之间的比对研究,并针对化学分析方法、物理分析方法、生物监测分析方法等不同类型,提出分类指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8月21日Enn环境新闻网汞一旦排放到大气中,其踪迹就会变得非常复杂。即使沉降到陆地和海洋中,汞仍旧能够再次重新回到大气中。这种所谓的"蝗虫效应"使得剧毒物质在大气中循环往复,并且和那些从烟囱中持续排放出来的汞污染物一起形成"遗留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在此后的数十年内都难以消除。由麻省理工学院(以下简称MIT)的研究者带领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使用一种新的分析方式为世界各地汞的排放源提供了更准确的预估。他们分析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