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矿产开采过程中,矿渣堆普遍沿沟谷呈串珠状分布,若下级矿渣堆受到上级矿渣堆泥石流的冲击、加载作用,其失稳起动概率及矿渣流量将明显增加,这种空间逐级影响所表现出的灾害链效应是矿山泥石流灾害作用的重要特征。以小秦岭枣香峪乱石沟矿山泥石流为例,在计算矿山泥石流失稳滑动距离的基础上,分析各矿山泥石流灾害体之间潜在的链式触发关系,开展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的评价研究;通过与未考虑灾害链效应的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灾害链效应对沟谷流域矿山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具有合理性,可以为乱石沟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布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区域洪水灾害易损性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洪水灾害系统特征,提出了区域洪水灾害易损性概念,认为洪水灾害易损性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特定区域各类承灾体在遭受不同强度洪水后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建立了包括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属性和社会救灾能力在内的洪水灾害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目标层为区域洪水易损性,准则层为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社会救灾能力,指标层为降水、地形、植被、生命、环境与经济等要素的区域洪水灾害易损性评价模型与评价方法。为便于决策,将易损性分为1~10共10个等级,等级越大,表明区域洪水易损性越高。   相似文献   

3.
昆明市地质灾害易损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明市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其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危害性大的特点。本文根据昆明市各县、区的具体情况,构建了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昆明市各县、区地质灾害易损性进行了定量评价,从而得出昆明市各县、区地质灾害易损性等级,该研究可为当地政府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和灾害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泥石流灾害预防工作中的问题,本文通过系统安全工程的事故树分析方法,找到影响泥石流灾害产生的主要因素,构建泥石流灾害事故树图,从最小割集、最小径集、结构重要度三方面全面分析阐述了各基本事件对泥石流发生的影响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到预防关键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预防泥石流灾害的一些建议。该结论为泥石流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曼家寨排土场泥石流属矿山泥石流,具有规模小,爆发频率高,对矿山影响较大等特点.文章在介绍了曼家寨排土场泥石流灾害特点、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本排土场现状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长江上游地区泥石流灾害敏感性量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石流敏感性分析对灾害分析评价预测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长江上游为研究区,选择坡度、相对高差、地层岩性、年降雨量、地震烈度等5方面因素为评价因子,探讨运用GIS技术管理分析泥石流灾害信息和区域泥石流敏感性分析的方法。量化评价因子的作用分值大小,有效表达泥石流敏感性指数(DFSI),进而,结合空间分析与条件概率模型,实现了区域泥石流敏感性分析并制作了泥石流敏感性专题图。长江上游地区泥石流敏感性区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比较集中的区域有雅砻江中下游、安宁河、小江、普渡河、大渡河中下游、理塘河、白龙江、岷江上游、涪江上游等干支流的5~10 km范围内;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高度敏感区的外围约10~30 km范围内。利用历史泥石流资料验证,表明已经发生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泥石流敏感性指数较高地区,说明敏感性分析的结果基本反映出研究区泥石流敏感性特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灰关联度的地质灾害易损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对于指导高易损地区人们的防灾救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南省嵩县地区地质灾害为例,基于范数灰关联度方法对其易损性主要影响因子进行权重计算,得出各乡镇易损性指数;结合该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对其结果进行调整,得出该地区易损性区划结果;指出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云南水土流失与荒漠化初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明聪 《云南环境科学》2003,22(Z1):111-114
云南沙化灾害是水土流失、泥石流灾害引起的.长期的过垦过伐,毁林开荒,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泥石流频发,也导致局部地区沙化土地的发生.但云南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沙漠.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地区常态灾害危害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薄弱的社会经济基础,使自然灾害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少数民族地区三种常态灾害———雪灾、滑坡和泥石流、地震灾害的概况和特点。提出了灾害危害度的定义和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对近60年少数民族地区三种常态灾害进行危害度评价,将危害度结果划分为极严重、严重、较重和轻微四个等级,并基于ARCGIS软件绘制了灾害危害度评价等级图。最后分析了三种灾害危害度极严重地区,为少数民族地区防灾减灾、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考虑苦水镇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状况,选取人口密度和财产密度作为评价因子,构建永登县苦水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划分出的76个易损性评价单元分为高、中、低和不易损区.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与易损性分区划分结果,将苦水镇划分为若干个评价单元,逐个对评价单元的危险性和易损性分析,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每个评价单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