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东部季风区浙江省舟山群岛嵊山岛黄土沉积为研究对象,在光释光测年基础上,探讨黄土沉积的元素地球化学等特征并揭示其记录的古气候意义。光释光年代结果显示,嵊山岛黄土堆积于末次冰期时期。黄土中地球化学成分以SiO2、Al2O3和Fe2O3为主,占比90.22%,与黄土高原洛川剖面中黄土层和古土壤层以及镇江下蜀黄土样品相比,嵊山岛黄土常量元素中的铝、铁元素表现为相对富集,钙、钠和钾元素相对亏损,化学蚀变指数CIA为85.1。从东部嵊山岛到西北黄土高原洛川,不同区域黄土风化强度差异显著,总体表现为:嵊山岛黄土>镇江下蜀黄土>陆源页岩>洛川古土壤>洛川黄土>上陆壳(UCC)。嵊山岛黄土沉积剖面磁化率平均值为70.9×10-8 m3/kg,磁化率随剖面深度变化明显。结合磁化率指标,嵊山岛黄土地球化学记录揭示了末次冰期间冰阶时期气候大体呈现由暖湿至冷干再至暖湿的波动特征,这与会宁黄土、下蜀黄土等所反映的MIS3时段气候变...  相似文献   

2.
川西高原一带黄土沉积广泛分布,研究该地区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容重对于理解黄土沉积过程,探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详细分析了甘孜地区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典型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容重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容重在1.63—2.53 g?cm~(-3)变化,黄土地层中容重较大,平均为2.01 g?cm~(-3);古土壤地层中容重较小,平均为1.94 g?cm~(-3)。土壤容重与磁化率、粒度2μm组分具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而与平均粒径、粒度63μm组分呈明显正相关,可能表明了土壤化过程和沉积过程对土壤容重的影响;进一步的环境指标相关分析表明甘孜黄土-古土壤容重可以作为西风和高原冬季风变化的替代性指标。详细研究该区黄土的容重变化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区域环流的演化过程和高原内部的干旱化历史。  相似文献   

3.
苏州澄湖湖底硬粘土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位于太湖平原的苏州澄湖,湖底十分平坦,主要由硬粘土组成。在湖底获得18.00m长的柱样,0~6.00m为长江三角洲东部平原区的第一硬粘土层。通过AMS14C测年、元素含量测定及物源判别函数DF、n(Na)/n(K)与CIA指数计算和A-CN-K三角模型图等分析,探讨了该硬粘土的成因及堆积后的后期改造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硬粘土形成于大约29~10kaB.P,为晚更新世晚期的风成堆积物。湖底硬粘土自堆积后至澄湖形成,长期暴露于地表,经历了强烈的风化成土作用,为中等风化强度。且3.50m上下段化学风化过程明显不同,3.50m以下硬粘土段为早期去Na、Ca阶段;3.50m以上硬粘土段已经进入中期去K阶段,经历了比前期更加强烈的化学风化和成土作用。反映了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区域气候条件的响应。与典型风成堆积物相比,化学风化强度从洛川黄土→洛川古土壤、西峰红粘土→镇江下蜀土→澄湖SC6硬粘土→宣城风成红土依次增强。  相似文献   

4.
新疆柴窝堡地区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柴窝堡地区湖泊沉积物和流域表层沉积物中元素含量的分析,研究了柴窝堡湖沉积物中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并利用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简要评价。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表明,柴窝堡流域Al、K、Na、Be、Ba、Ti、Ca、Mg、Sr等元素含量的变化主要受流域化学风化作用强度的影响,而Fe、Mn、Zn、Cu、Cr、Ni、Pb、Co等重金属元素与黏土含量之间相关性显著,反映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过程。1950年前,人类活动影响弱,湖泊沉积物重金属元素主要受控于流域水动力条件;1950年后,流域人类活动的加强使得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显著增加。利用聚类方法进行了湖泊沉积物与流域表层沉积物元素组成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湖泊沉积物元素的组合特征反映了流域人类活动和自然作用的影响。最后,通过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柴窝堡湖泊沉积物中Cu、Cr、Zn、Pb等4种重金属的潜在危害程度进行初步评价,其中以沉积物中Pb和Cu危害程度较高,但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尚属轻微。  相似文献   

5.
钱鹏  郑祥民  周立旻 《环境科学》2013,34(5):2010-2017
采集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上海市普陀、闵行、青浦这3个区的大气颗粒物(包括沙尘暴期间),并在南通、郑州、西安、北京等沙尘暴输沙沿途城市追踪采集春季大气颗粒物样品,运用XRF及ICP-MS分别测试了样品的主量及稀土元素含量.闵行、普陀、青浦区这3个区的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非常相似,表明样品物源相似.将主量元素数据UCC标准化显示,沙尘暴样品主量元素含量较非沙尘暴样品更接近于黄土,可能主要来源于西北内陆地区,部分为局地源物质.北方各城市沙尘暴样品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一致,且与黄土相似,说明沙尘暴样品物质来源与黄土接近,以壳源物质为主,说明非沙尘暴样品与沙尘暴样品和黄土物质来源不同,有非壳源物质的混合.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下游燕山期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长江中下游燕山期侵入岩由扬子型燕山早期,扬子期燕山晚期和江南型燕山期三个系列组成,在Δγ-Δβ图解上,前两个系列侵入岩铅同位素参数均落入壳幔混合铅区,江南型燕山期侵入岩铅同位素参数散布于壳源铅区,Rb-Sr同位素锶初始比值(Io)的变化特点是扬子型燕山早,晚期系列侵入岩的Io分别为0.6994-0.7092和0.7043-0.7082,除个别小于0.704外,均在0.704-0.710之间;江南型燕山期系列侵入岩的Io为0.7087-0.7193,多数在0.710以上,在t-Io图解上,前二者均落入壳幔混合源区,属于I型或壳幔同熔型,后者均落入地壳源区,属于S型或地壳重熔型,云母地质化学特征参数图解显示扬子型侵入岩中的黑云母大部分分布于镁黑云母区,与西昌基性-超基性岩相同,具有壳幔混源特征,侵入岩中的黑云母则主要分布于铁叶云母区,具有地壳重熔型岩浆岩特点,稀土元素方面,扬子型燕山期系列侵入岩中钙碱性岩稀土配分模式特点相同,属轻稀土强烈富集的平滑向右倾斜型曲线,而晚期系列中的正长岩却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和弱到中等程度的Ce异常,江南型燕山期侵入岩为右倾斜率较小,分异程度差,Eu强烈亏损的稀土配分模式,这些特点说明扬子型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两个系列侵入岩来源于幔壳混源区,江南型燕山期侵入岩来源于壳源区。  相似文献   

7.
华北克拉通麻粒岩的SiO2 含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双峰式分布特征 ,两个峰值区间分别为 4 0 %~ 57% (峰值为 51 % )和 57%~ 78% (峰值为 67% ) ,但Mg#较集中 ,主体分布范围为 4 0 %~ 52 % ,Mg#和SiO2 之间的相关性较差。各类麻粒岩地球化学组成具有强烈的U、Th亏损和不同程度的Ba、Sr富集特征。另外 ,中、酸性麻粒岩Nb、Ta强烈亏损并发生明显的分异作用 ,Nb/Ta平均比值高达 3 1 .71~ 3 6.56,基性麻粒岩则表现出Rb亏损而Ta富集的特征 ,Nb/Ta平均比值仅为 1 7.2 0。各类麻粒岩的Eu/Eu (Tb) 与Mg#无关 ,主体大于 1。与世界范围内的同类太古宙麻粒岩相比 ,华北克拉通麻粒岩产热元素U、Th平均含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值 ,稀土元素平均含量普遍较低 ,但具有较高的Sm/Nd比值 ,而且酸性麻粒岩的SiO2 含量也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8.
凭祥地区金矿床受断层构造与酸性火山岩的双重控制。围岩蚀变为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等。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两个成矿期 :热液成矿期与表生氧化期。热液成矿期金由热液迁移至围岩 ,被黄铁矿与毒砂吸附。表生氧化期黄铁矿与毒砂氧化形成氧化铁矿物 ,金被吸附到氧化铁矿物之上得到富集。对矿化岩石与围岩的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本区金矿以Au As Sb Hg组合为特征 ,As是金的找矿指示元素。根据金矿床的矿物组合与微量元素特征以及矿床地质条件推测 ,本区金矿床属低温热液矿床 ,形成时代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9.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2009年5月采自连云港近岸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Pb、Zn、Cd、Cr、As)、常量元素(Al2O3、F2O3、MnO、TiO、CaO)、有机碳和粒度等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以此定量判别重金属的来源方式和富集形态.借助于重金属和Al散点图的线性回归分析验证了因子分析获得的结论,结果表明:Cu、...  相似文献   

10.
山东乐陵金丝小枣种植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国土地现状调查与污染防治项目取得的地球化学资料为依据,通过分析研究乐陵金丝小枣种植区土壤化学元素特征,以及土壤化学元素与乐陵金丝小枣相应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综合得出金丝小枣种植区土壤中K、P、Cu、Fe、Mg、Mn、Se等元素含量较高,且对金丝小枣的品质影响较大。根据相关分析,金丝小枣果实与土壤元素中的P、Zn、B呈显著相关关系,其相关关系分别为0.5971、0.6957和0.5289;与N、Ca呈低度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3。结合基础调查成果,提出了金丝小枣合理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铜川剖面黄土-古土壤地层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合AMS-~(14)C年代学数据,利用Na/K值、CIA(化学风化指数)、A-CN-K三角图、Bc(退碱系数)、Ki(残积系数)、Rb/Sr值和Ba/Sr值等指标,探讨了该地区11.4~1.5 ka B.P.间黄土-古土壤地层的化学风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结果表明:(1)Na/K、CIA和A-CN-K三角图等分析指示铜川剖面11.4~1.5 ka B.P.间黄土-古土壤地层处于初等化学风化作用阶段。(2)Bc、Ki、CIA、Rb/Sr和Ba/Sr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同黄土-古土壤地层具有很好的对应性,较好的记录了铜川地区11.4~1.5 ka B.P.间的气候变化特征,可以将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划分为4个阶段:11.4~10.2 ka B.P.气候寒冷干燥;10.2~9.1 ka B.P.温度逐渐上升,气候略温偏干;9.1~4.4 ka B.P.气候温暖湿润;4.4~1.5 ka B.P.气候逐渐转为冷干。(3)元素地球化学参数记录的铜川地区全新世最适宜期为9.1~6.0 ka B.P.,并且在6.0~5.0 ka B.P.期间存在次一级的气候恶化事件。  相似文献   

12.
宁夏长山头富硒区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宇  刘志坚 《地球与环境》2017,45(6):628-633
本文对宁夏长山头典型富硒区土壤Se含量特征及玉米籽实Se含量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长山头地区土壤硒背景含量为0.25 mg/kg,主要的富硒土壤类型为新积土,其成土母质为山前洪流携带的碎屑物。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土壤中硒含量与p H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有机碳、TFe_2O_3及Mn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环境相反,玉米籽实中硒的含量与p H成正相关关系,而与有机碳、TFe_2O_3及Mn呈负相关关系。这说明这些指标对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作用。此外,土壤中全量硒的增加对植物的吸收率并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东缘黄土地层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指出了该区黄土与环境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青藏高原东缘山原峡谷地带呈不连续分布的黄土地层,是1.15 MaB.P.以来冰缘物质风成沉积的结果.黄土沉积和成壤特征反映了沉积以来的古气候演变特征,也为青藏高原隆升和冰川研究提供了证据.黄土台地的形成与早期人类...  相似文献   

14.
济宁南部区域耕作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宁市南部区域是著名的国家商品粮、优质大蒜、优质稻米和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由于土壤地球化学特征与农业生产、人类健康关系密切,所以对济宁南部区域耕作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济宁南部煤田地区作为典型区域,以耕作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了77件耕作层土壤样品,定量分析了As、B、Cd、Co、Cr、Cu、F、Hg、Li、Mn、Mo、Ni、Pb、Sr、Se、Zn、S、Corg、p H、Si O2、TFe2O3、Mg O、Ca O、Na2O、K2O、CEC等共计26项指标。经统计分析发现,济宁南部区域耕作层土壤中地球化学指标含量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为HgCECSCdNa2OMoCa OCorgAsMnCuMg OCoLiNiTFe2O3SeZnFCrPbBSi O2SrK2Op H,其中Hg、CEC和S的变异系数较大,均超过了50%,这一特点与地球化学指标含量频率直方图及平均值与背景值的比对柱状图所显示的特征完全吻合。在摸清耕作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采用R型因子分析法对济宁南部区域耕作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取了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复合因素、蒸发淀积作用和粘土物理化学吸附作用复合因素、植物根际富集因素作用、煤矿生产因素作用等四个因子,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5.022%、12.753%、9.803%、8.009%,四个因子可以用于说明济宁南部区域表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85.587%的形成原因。研究结果可以为研究区今后开展耕作层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以及生态平衡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吉林西部葵花种植区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淑杰  窦森  王利敏  刘兆顺 《环境科学》2011,32(7):2081-2086
在吉林省西部葵花种植区采取土壤、葵花籽样品,对其中的土壤元素含量采用多种配套法测定,研究了稀土元素在土壤中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该区域稀土元素与其他元素和生物品质的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①农安工作区土壤稀土元素含量相对大安、通榆工作区高.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为向右倾斜的轻稀土富集模式,与全国稀土分布模式一致.②3...  相似文献   

16.
采集了安溪某茶园一条垂直剖面土壤样(深度160 cm,共16个样),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测定了其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研究了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稀土元素总量范围为165.38~229.91 mg/kg,其平均含量高于中国土壤和世界土壤的平均值;土壤中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其稀土元素组成特点表现为轻稀土(LREE)富集,重稀土(HREE)亏损,Eu呈负异常,Ce呈正异常;稀土元素的富集因子平均值的分布范围为0.28~1.34,稀土元素均处于无污染或轻微污染。本研究为了解安溪茶园中稀土含量特征提供了基础数据,为现有茶园的治理和后备茶园基地的合理选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哑铃湾网箱养殖海域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形态分配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哑铃湾养殖网箱下沉积物、养殖区和非养殖区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形态分配特征做了4个季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除NNEX以外,其他形态氮的含量都是养殖网箱下沉积物>养殖区沉积物>非养殖区沉积物,并且随着养殖年限的增加,这一规律越明显;但各形态氮之间的比例在三类海域沉积物中有所不同,w(NO) w(NT),w(NEX) w(NI),w(NH+4-N) w(NEX)都是养殖网箱下沉积物>养殖区沉积物>非养殖区沉积物,养殖历史最长的S6站点养殖网箱下沉积物比例最高,网箱养殖明显增大了NO,NEX和NH+3-N) 4-N的含量,而w(NI) w(NT),w(NNEX) w(NI),w(NO-w(NEX),w(NO-2-N) w(NEX)则呈相反的规律;各形态氮之间及其与有机质之间的相关性在三类海域沉积物中也不尽相同,养殖网箱下沉积物中,w(NH+4-N)与w(NT),w(NO),w(NI)及有机质与w(NT),w(NO)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佛鹏  肖乃川  周浪  庞瑞  宋波 《环境科学》2020,41(2):876-885
为了解桂西南地球化学异常区土壤Cd、Cu、Ni、Pb和Zn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状况,共采集自然土壤和农田土壤256个并分析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①自然土壤Cd、Cu、Ni、Pb和Zn背景值分别为0. 890、32. 58、51. 50、55. 57和168. 1mg·kg-1.农田土壤(n=193) pH值在4. 8~7. 9之间,Cd、Cu、Ni、Pb和Zn几何均值分别为0. 637、30. 76、27. 04、39. 59和123. 9 mg·kg-1;②Kriging插值结果显示农田Cd、Ni、Pb和Zn空间分布特征较为相似,高含量区主要集中在崇左—龙州一带;田林县、凌云县、百色市和田阳县农田Cu含量最高;③以《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和土壤基线值为标准,农田Cd、Cu、Ni、Pb和Zn的超标率分别为57. 5%、6. 2%、0. 5%、3. 6%、10. 9%和4. 1%、14. 0%、0. 5%、2. 1%和2. 1%.综合污染指数表明,天等县、隆安县、大新县、龙州县和崇左市表现出较严重...  相似文献   

19.
烟台四十里湾柱状沉积物氮形态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杨玉玮  高学鲁  李培苗 《环境科学》2012,33(10):3449-3456
采用连续浸取法首次对烟台四十里湾柱状沉积物不同形态的氮进行分离,并对其垂直地球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可转化态氮分为离子交换态氮(IEF-N)、弱酸浸取态氮(WAEF-N)、强碱浸取态氮(SAEF-N)、强氧化剂浸取态氮(SOEF-N).结果表明,在沉积物表层(0~10 cm)可转化态氮占总氮的26.14%,并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含量降低.各形态氮占可转化态氮比例平均大小顺序为SOEF-N(89.7%)>IEF-N(7.97%)>WAEF-N(1.19%)>SAEF-N(1.14%),说明SOEF-N是可转化态氮中的绝对优势态.不同形态氮与沉积物地球化学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沉积物含水率、总有机碳、pH值、氧化还原电位、粒度组成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形态氮含量,但各站位柱状样因其沉积物特征不同受各参数影响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