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车与政治的关系主要集中在外交活动、政变、政治流亡与政治学说上。 古代特别是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外事活动非常频繁。诸凡国君新即位、两国修好、邀约、贺庆、告请、问疾、弔灾、恤祸、弔丧、送葬、交涉、调解等,皆需派遣使节处理,往返都要乘车。  相似文献   

2.
车与政治的关系除了形式政治和实质政治之外,还衍生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学说或理论,不妨暂时称之为"车政治论"。  相似文献   

3.
余出 《安全与健康》2009,(11):18-21
车战的规则 古代车战时要横向摆出一字型的车阵才能开战,就像古代章回体小说和现代一些影视作品所描绘展现的战争场面那样,但这不是虚构,而是有历史事实根据的。我们已经知道,古代的战车车身纵向长为4.4尺,加上马匹的长度,一部战车的总长度约在3米左右,两部战车面对面紧紧地碰在一起,足有6米长。而古代的长兵器戈、矛、戟、钺、殳最长也不过3米左右,不能太长,否则容易断裂,也不好操弄。  相似文献   

4.
上文说过,车战的灵魂是“车士”。“车士”这个概念是指古代战车上的战斗人员:车左(弓箭手,同时也是一车之尊位)、御者(驾驶员)和车右(护卫斗士,又称骖乘)。做书·文帝纪胪骖乘”注曰:“乘车之法,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又一人处车之右,以各倾侧。是以戎事则称车右,  相似文献   

5.
政治名片看车马 与日常生活不同,贵族的政治性活动更是离不开车子。一般的“上班族”都是乘车上下班的。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渊死了,颜渊的父亲颜路(也是孔子的弟子)请求孔子把车卖了给颜渊做椁下葬。孔子不肯,说“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孔子是下大夫,属于贵族阶级,上朝出行赴会周游等等都不能步行。诸侯更是如此。鲁国与楚国会盟,  相似文献   

6.
让我们搭乘古人的战车从诗的王国开进历史的战场,去看看刀光剑影的历史剧吧。古今中外,车与战争的关系从来都极其密切。但中国古代尤其是从商代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千多年中,车在军事中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具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古代中国是等级分明的礼制社会。礼是贵族社会的产物,它的核心就是严格的等级制度,也包括风俗习惯、行政律令以及伦理道德规范等。在这种社会中,礼文化渗透于各个领域,贯彻到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物质文化中去。作为“行”的主要部分,车这种战略性物资自然体现了礼制的种种特点,  相似文献   

8.
车,多为供人乘坐之物。然而在古代,车的用途要比现在广泛得多。"车辚辚,马萧萧",战车的种类之多充分显示了古人卓越的军事智慧。号称轩辕氏的黄帝,轩辕二字均从车。传说黄帝大战蚩尤,蚩尤施大雾,黄帝就以指南车为士兵领路。春秋时期的战车是中国古代的正式战车,配置长兵器武士,射手和御手各一名。诸葛亮为运送军粮而发明的"木牛流马",称得上战车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9.
上文说过,车战的灵魂是车士。车士这个概念是指古代战车上的战斗人员:车左(弓箭手,同时也是一车之尊位)、御者(驾驶员)和车右(护卫斗士,又称骖乘)。《汉书·文帝纪》骖乘注曰:乘车之法,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又一人处车之右,以备倾侧。是以戎事则称车右,其余则曰骖  相似文献   

10.
在企业安全生产保障的各种因素中,政治是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提升铁路运输安全保障能力中一种具有持久、长远影响的软实力。我国古代兵法《淮南子》中就强调:“兵之胜败,本在于政。政胜其民,下附其上,则兵强矣;民胜其政,下畔其上,则兵弱矣”。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政治方面的影响力对一支军队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来说,都是不可小觑的。铁路是半军事化的运输部门,安全发展也是一样,政治等“软实力”因素在铁路运输安全中的地位作用不断上升,与线路、机车车辆等硬实力相互补充,成为铁路优化运输环境,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汉代以后的车文化虽然在实质和总体上是一部"开倒车"的退化史,但在另一方面,也有它的"发展"与"繁荣",那就是车子在古代中国被作为象征符号而畸形膨胀(或者可以称之为"文化过度")的"车服制度"。我们知道,礼制的主要目的就是分等级、别贵贱、辨亲疏、明尊卑。要实现这些目的,彰显这些意指,就必须有外在的区别性标志物作为象征。而人类最能彰  相似文献   

12.
车战与非车战对社会伦理、政治伦理、商业伦理以及战争伦理所发生的广泛和深远的影响,这方面至今还没有人对之做出过深入、全面的探讨。笔者不惜破"零度风格"之自律,痛揭其间的隐秘关系,将成名竖子绳之笔法,为天下英雄长出一气。后车战时代反贵族精神的普遍兴起经过战国时代贵族的下战车与下政坛的去贵族化风潮摧折,贵族精神屈居下风,到了战国末期,几于荡然无存;而  相似文献   

13.
余出 《安全与健康》2011,(22):22-24
古代王公大臣以下的车制比五辂车制更复杂,这除了"上得兼下,下不得僭上"原则和"礼穷则通,下得通上"造成混乱之外,历代的官制不同也是个重要原因。先秦以前比较简单,虽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之分,但实际行政性质的级别只有公、卿、大夫、士四级制:"孤乘夏篆,谓五色画毂约也。卿乘夏缦,夏缦,亦五采画,无篆。大夫乘墨车,墨车,不画,但以漆革车而已。士乘栈车,不革鞔而漆也。"  相似文献   

14.
车文化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发挥了广泛的功能,这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错纷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和了解。《诗经》产生的年代恰好是中国古代车文化的发展繁荣兴盛期——商末西周至春秋时期。这二者的重迭意味着什么,由于篇幅现在在这里很难说清楚,但是这二者肯定有某种必然的关系。可以指出的是,车文化的繁荣促进了《诗》的兴起,《诗》也反映了繁荣的车文化。  相似文献   

15.
<正>人类自有了车子相助,游历天下的可能便有了大大的增加。想了解世界、一览异域风光景色和风土人情的欲望便无人无日不被牵引,成为人之常情,而旅游遂也成为常事。古代帝王"龙游"中,最著名、最有重大历史意义、也最能体现车文化巨大影响力的经典之旅,是震古烁今、空前绝后的周穆王万里壮游天下。后来的历代帝王中再无这种豪壮之举,可以附带一提的只有一代雄主秦始皇,但秦始皇的巡游全国与之相比,只能算是小巫。  相似文献   

16.
很多的政治流亡者不是一两个人跑的,而是跟着一大班人马,有时是举族尽室而迁。《左传&#183;襄公二十三年》记载:鲁国的执政者季武子想废长立幼,但这是违反封建嫡长继承制度的严重行为,于是便和家臣申丰商量。申丰不应而退,回家后就准备全家出走。过了几天季武子又咨询申丰,申丰说,“如果这样做,那么我将准备车子就走。”  相似文献   

17.
很多的政治流亡者不是一两个人跑的,而是跟着一大班人马,有时是举族尽室而迁。《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鲁国的执政者季武子想废长立幼,但这是违反封建嫡长继承制度的严重行为,于是便和家臣申丰商量。申丰  相似文献   

18.
这里所说的文化是"大文化"概念,车文化是"大文化"这个概念的外延部分。车与大文化之间的影响关系如前所述有些是明显的,有些是隐蔽的;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有些是长程的,有些是短期的。这个影响也可以简化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关系:文化对车的影响、车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和车的互动。这些  相似文献   

19.
<正>你爱车的颜色安全吗?近日,一条微博引起了网友们的注意,该微博内容是:根据研究,深色车事故率较高,而浅色车事故率要远远低于深色车辆,白色车辆因事故率最低,被称为"安全车辆"。交通事故与车辆颜色有关吗?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研究结果:黑色车事故率是白色车3倍据微博介绍,黑色汽车在公路交通事故中扮演着主要角色,特别是在黎明前和黄昏后,黑色车的事故率比白色车高47%。除黑色外,最不安全的汽车色依次为灰色、银色、红色和蓝色,而最安全  相似文献   

20.
去年以来,不少城市(包括福州)在交通管理上倡 导"三让"文明行为,这是令人欣喜的。 机动车与行人相遇,是"车让人"还是"人让车",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多是"人让车",而不是"车让 人"。不言而喻,车应该让人,人也应该让车。出国访问, 走在大街上,我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正在行驶的机动 车,遇到前面有人横穿马路,便放慢速度,让人从容不 迫地走过去;或有人(特别是老人)要过马路,看到机 动车来了,他们举手示意车开慢些,这时,车便会减速, 甚至停住,让行人先通过,既安全又讲文明。显而易见, 在他们的观念里和行动中,行人与车辆相遇时,首先, 是"车让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