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石油运移是连接石油生成、聚集直至破坏的纽带。石油运移研究是石油成因理论研究的中心环节,是影响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可信度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石油运移是盆地演化中的历史事件,整个运移过程及演化过程所处的物理化学条件不可能重演,因而给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50多年来,虽然不断有所发现,但这方面一直没有重大突  相似文献   

2.
引言 在勘探过程的早期阶段,石油地球化学能够帮助预测盆地中各种类型烃的分布。在地质上不复杂的加拿大西部盆地,是表明地球化学实际应用于烃类勘探的一个极好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经过几代人的探索,中国石油地质学取得了重大进展,并有效地指导了油气勘探实践。但我国油气勘探屯面临着一系列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在石油地质理论方面主要有:①海相油气生成聚集;②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形成模式;③如何建立起我国的含油气系统并以此指导油气勘探。在研究方法和勘探技术方面如资源评价、盆地模拟、油藏描述及三维地震等虽已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较高水平的操作规程,但这些技术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江汉盆地新沟油田新沟嘴组储盖层的二维模型,对新沟油田进行了CO2地质封存数值模拟,研究了盖层厚度减薄、盖层不均一、盖层不连续等盖层不确定性对注入的CO2在储盖层中运移分布和溶解扩散的影响,并计算了不同情况下CO2的逃逸率。结果表明:盖层厚度减薄和盖层不连续对CO2地质封存的安全性影响较大,而盖层不均一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CO2地质储存被认为是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一项非常有潜力的CO2减排技术。本文通过对江汉盆地新沟油田潜力较大的新沟咀组建立二维地质储层模型,利用模拟软件TOUGH2对新沟油田进行了CO2地质储存数值模拟研究。模拟得出了CO2注入后储层压强累积随CO2注入速率的变化规律,以及最大安全压力下的CO2注入速率,同时对CO2注入储层后在储层中的运移扩散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将有助于将来CO2地质储存的进一步研究,也将为CO2的实际注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与地表下介质中胶体运移有关的问题。本文的最终目的是提出一个能用来评价胶体运移对金属活动性的影响的模式。首先对野外和实验室研究作了评述,以便提出证据证明胶体是在地表下介质中运移的。其次,活跃于该领域的研究人员相互联络,以确定目前进行的研究领域,以及征求有关对控制胶体运移机制认识水平的意见。第三是对胶体运移机制的有关文献进行调研,其中特别强调了胶体(和粒子)的过滤作用以及由于静电排斥和范德华引力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第四是提出胶体-金属运移的理论模式(COMET),并将该模式与EPA的CML模式相合并,后一模式可用来模拟溶质由不饱和区的填土中运移到饱和区的集收场所(如饮水井)的过程。胶体-金属运移的理论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能模拟已溶解或吸附到活动胶体上的多金属化学形式(结合地球化学平衡模式的研究成果),能模拟多种胶体的影响,并能在有从源区运移来的胶体存在的情况下调节源区胶体粒子的浓度和逗留时间。正文内方程(2)和(3)概括了该模式的这些作用。正如所预料的那样,该模式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活动金属相的浓度(溶解浓度加活动胶体所吸附金属的浓度)随胶体的浓度增大而增大,而可溶性金属化学形式(溶质)到达恒定集收位置的时间趋于减小。当溶质-胶体吸附作用和溶质-土壤  相似文献   

7.
独特的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非砂岩油藏生储同层 ,盐岩封盖条件极佳 ,但储集层渗透能力极低 ,油气运移条件差。目前的众多证据表明 ,就是在渗透能力如此低下的盐间层中 ,非断裂区的原油也顺层发生了一定规模的运移。在压实作用、流体热增压、有机质生烃生气增压以及毛细管压差等应力作用下 ,盐间原油得以从烃源岩层中排除 ,并在低渗透的盐间层运移主干道中顺层侧向 (或断裂区垂向穿层 )从生烃次洼向构造高部位等低势区聚集。从动力学的角度证明了盐间非砂岩低渗透油藏中原油顺层运移的可能性 ,并指出了盐间石油的运移方向和有利聚集区。  相似文献   

8.
<正> 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和油田生产需要的迫切性使笔者选择了生烃性能、排烃量、排烃效率以及运移过程中石油的变化这一研究课题,以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内下第三系生油岩为研究对象,目的是探讨有关石油(天然气)生成和初次运移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同时解决油田生产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现将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运移的数值模拟初探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针对大庆石油管理局宋芳屯油田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运移的规律,并建立了非饱和带污染物迁移和地下水运动模型。通过求有限元数值解,利用该模型对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情况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显示了石油污染物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的范围和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0.
某化工场地地下水中污染物运移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浅层地下水中污染物运移规律,给场地地下水调查与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湖北某化工厂场地为研究对象,采用GMS软件对厂区内不同情景下油库储油罐发生泄漏后石油类污染物和厂区危险废物堆埋区重金属Zn在浅层地下水中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运移规律进行了模拟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类污染物沿地下水流方向运移明显,污染羽大致呈椭圆形;油库储油罐发生泄漏后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浓度迅速上升,泄漏停止后由于自净作用其浓度缓慢下降,直至污染消失,有效的防渗措施可以大大减少油库泄漏带来的地下水污染;在厂区危险废物堆埋区,随着污染源强的减小,重金属Zn在相同时间节点污染程度相应降低,但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运移趋势大体一致;厂区第三层土壤渗透系数较低,Zn很难向下运移,模拟期(6 000d)内Zn没有到达细砂层,不会对汉江水质造成污染,进一步说明渗透系数较低的黏土层使污染物很难向下运移,这可为场地调查中污染物运移范围的预估和采样深度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们现在对导致油气形成有经济价值的聚集的地球化学过程的理解,可以简化成简单的准则和公式,石油地质工作者就能在钻探之前用地球化学估计输送到圈闭中的油气体积和成分。在大多数沉积盆地中,油在120—150℃之间从油源岩中排出,而大多数气和凝析油在150—230℃之间释放。当油源岩的初期产量超过10kg/t时,油的排出效率为60—90%。排出的油和气以被流体位能梯度所驱动的富油相形式运移。在水平有效渗透率大于1md的地层中,油和气大多数沿倾向横着向上运移。在渗透率低的岩石中,石油流体沿着将它和高渗透横向运油层隔开的阻力最小的通道(即渗透性最好或最薄的地层)垂直向上或向下运移。留在运移通道内的石油的剩余饱和度与百分之几的孔隙度不相上下。油源岩的地球化学分析可帮助人们确定在石油远景区储油区中排出的石油流体的产量和组成。根据石油流体的相关系和密度,可将这些流体质量转换成体积。对可能运移石油的岩石总体积和构成运移通道的岩石的平均孔隙度进行估算,便有可能估算出运移损失。这些损失限制了石油流体离开成熟油源岩的运移范围和在远景区聚集的剩余石油的体积。  相似文献   

12.
根据资一托合成法,提出了一种多少有点推测性的上部岩石圈生成石油的假设。这一假设既不同于有机(生物成因的)模式,也不同于烃类从地球内部脱出的无机模式。费一托合成是一种著名的工业生产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每年叮以生成几百万吨类似石油的烃油,这种烃油是在金属铁或氧化铁作催化剂的情况下,通过CO或CO。与YI。反应合成的产物。象天然石油一样,这种合成石油由天然气、汽油、柴油和石蜡馆分组成,都富含饱和9脂族’2和富含轻的“C同位素。本文提出的假说认为,当CO。(来向俯冲部的沉积碳酸盐的大规模变质作用或者火成脱碳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有机地球化学领域中有许多课题的新进展对勘探产生了重大影响。按石油的生成、成熟、运移、演变和地质分布,依次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在石油生产、贮运、炼制加工及使用过程中,由于事故,不正常操作及检修等原因,都会有石油烃类的溢出和排放,例如: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井喷事故;输油管线和贮油罐的泄漏事故;油槽车和油轮的泄漏事故;油井清蜡和油田地面设备检修;炼油和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检修;等。石油烃类大量溢出,应当尽可能予以回收,但有的情况下回收很困难,而即使能回收,终归仍会残留一部分、对环境(主要地土壤、地面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对石油污染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于经济油藏只是形成于深部热解成因的一般假设,依然存在着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来源于许多指示油早期进入圈闭的地质标准,此外还来源于不能解决石油从固结沉积物中通过和运移出来的问题。 石油早期就位的证据有;古构造的优先填充,储集石油对成岩作用和压实作用的抑制以及表明巨型重油矿床未成熟性的证据。 阿萨巴斯卡“焦油砂”的未胶结、未压实性质,其中木化石的完整保存以及阿萨巴斯卡、皮斯里弗和冷湖油藏的倾斜的油-水界面都支持石油非常早期就位的地质推论和石油未成熟的地球化学标准。 如果这样巨大体积的石油是未成熟的,那么这与地质观测资料一致。根据这些资料可以得出结论:成熟油藏很可能是早期排出的,生物成因的重油和甲烷经储层内成熟作用形成的。 生油岩中保留的烃在埋藏过程中成熟,但由于逐渐失去有效的渗透性而变得不活动。  相似文献   

16.
CO2驱油是提高低渗透率油藏采收率(CO2-EOR)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能封存部分CO2缓解造温室效应。CO2油溶液的密度影响CO2在储层中的扩散和运移,因此对于EOR技术和CO2地质封存来讲十分重要。文章论述了在实验研究中模拟油的选取标准,目前使用的模拟油从密度和黏度考虑,主要为烃类物质及其混合物,这对于模拟低渗透油藏的原油性质具有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对CO2-模拟油系统的密度实验测量方法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国内外CO2-模拟油系统密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进展。现有的研究范围和溶剂选取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需求,这也要求系统的研究模拟油的选取标准,并对CO2-模拟油系统密度进行更接近工程实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地下油罐泄漏隐蔽性大,不易被及时发现,而且泄漏出的烃类化合物毒性强,对地下水会造成严重污染.为了对某一地下油罐污染源位置和强度进行准确识别,本研究结合现场调查结果,建立了该地下油罐泄漏区的石油污染物反应运移模型.在基本确定污染源泄漏区范围的前提下,进一步建立地下油罐泄漏区污染源的识别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对泄漏区污染源的位置和泄漏强度进行了自动识别,进而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来评价和比较不同参数对污染物运移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运移模型中与地下水流场变化相关的特征参数(如开采量、水力坡度、渗透系数等)对污染物运移结果的影响相对比较明显.对于污染源来说,研究不同污染组分在含水层中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该厂横跨陕西、宁夏2省(区),主要承担着姬塬油田的勘探开发,渭北、渭河盆地的前期勘探评价,以及河套、巴彦浩特、雅布奈、宁武、二连等周边地区的前期地质研究。公司主要从事原油的生产、油气集输全过程及相关的采油、注水和集输技术的应用,石油工程基本建设等活动。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地下水中盐分为研究对象,在资料收集、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及测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等特点,分析研究区内地下水盐分的分布特征,对盐分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地下水量、水质模型,对地下水流场、溶质运移模型进行率定,并模拟地下水污染物运移,得出地下水中盐分迁移变化规律。根据盐分迁移变化机理及模型预测结果提出该地区的污染防治方案,为该地区地下水盐分污染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了填埋场渗漏条件下,含水层-监测井系统水流和污染物运移的代表性概念模型.利用等效渗透系数法描述双重介质系统中的水流运动和水头分布,而多孔介质溶质运移的ADE方程和管流的一维溶质运移方程被分别用来模拟污染物在含水层和井孔中的迁移和分布,最终形成了描述渗滤液渗漏条件下监测井-含水层系统中污染物迁移分布的控制方程.基于Fortan平台,编制了该方程的有限差分求解程序,应用该程序模拟分析了填埋场渗漏条件下,地下水监测井内部及周边水流和溶质的运动、井筒存在对水流和溶质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井筒效应影响井孔周边的局部地下水流场和浓度场,导致井孔内下部区域污染物浓度增大,井筒外一定区域浓度减小;井筒效应的影响随着径距增加而减小,当径距大于2倍含水层厚度时,井筒效应导致的监测误差最大不超过20%.井径对井筒效应的影响较为复杂,并非单调增加.在本案例中,井径小于0.1m时,井筒效应随着井径增大而增大;反之,当井径大于0.1m后,井筒效应导致的监测误差随着井径增大而减小.含水层渗透系数和比单位弹性贮水系数越大,井筒效应的影响越小.因此具有强渗透性且孔隙度更大的卵、砾石含水层中,井筒效应的影响更小;而对于弱渗透性或中等渗透性的砂土、砂黏土含水层,井筒效应对监测效果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