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2.
这篇文章讨论了英国政府对1989年8月提出的采用保护区的方式保护国家水源免受硝酸盐污染所采取的政策。它概括了1989年水法中宣布硝酸盐敏感区权力范围的使用及宣布硝酸盐敏感区时所遵循的程序。在硝酸盐敏感区支付赔偿费及违反污染物赔偿原则的原因也做了概括。在控制硝酸盐方面,英国的政策和欧洲共同体的指令间是很相似的。文章对两种对策间的相似性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由于社会经济变革而发生的拉脱维亚环境水质的长期变化(内陆水域的化学成分、废水处理以及饮用水处理作法及质量).为了确定在最近进入表层水域的污染排放物,特别是营养负荷减少之后所发生的变化,还研究了水的成分,影响水化学的主要因素以及人为影响(废水负荷).1991年后(拉脱维亚于1991年重新独立),主要由于来自点源和非点源的营养物负荷的减少以及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巨大努力,内陆水质开始改善.但是饮用水处理方面的情况则不同,因为在1980年到2000年整个阶段饮用水处理的习惯作法也发生了变化.更严格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以及有关配水网中水质变化的新见识使得有必要进一步改进公共供水并把这一特殊的水问题列为拉脱维亚最优先考虑的事项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由于社会经济变革而发生的拉脱维亚环境水质的长期变化(内陆水域的化学成分、废水处理以及饮用水处理作法及质量).为了确定在最近进入表层水域的污染排放物,特别是营养负荷减少之后所发生的变化,还研究了水的成分,影响水化学的主要因素以及人为影响(废水负荷).1991年后(拉脱维亚于1991年重新独立),主要由于来自点源和非点源的营养物负荷的减少以及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巨大努力,内陆水质开始改善.但是饮用水处理方面的情况则不同,因为在1980年到2000年整个阶段饮用水处理的习惯作法也发生了变化.更严格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以及有关配水网中水质变化的新见识使得有必要进一步改进公共供水并把这一特殊的水问题列为拉脱维亚最优先考虑的事项之一.  相似文献   

5.
开发利用型保护区是同时满足保护和发展目标的一项创举,在巴西,建立开发利用型保护区最初是作为森林居民进行土地斗争的一部分.虽然这个概念已普及,并且人们也在尝试把它推广到其他热带地区,但却很少有人对开发利用型保护区项目在保护和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对1990年在巴西建立的第一个开发利用型保护区的森林砍伐、人口和社会经济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保护区内的森林覆盖度一直相当稳定.人口数量稍有下降,并且在保护区内发生了一些居住地迁移.现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由原来的橡胶生产转变为多种农作物和家畜综合生产,非农业收入也大幅度增加.我们认为该开发利用型保护区代表了一种不断变化的环境,在其建立之初的10年中,开发利用型保护区对保护和发展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煤炭工业“九五”环境保护计划(1996~2000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前言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共中央五中全会和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都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明:在环境治理上要“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  相似文献   

7.
单力 《环境》2007,(8):22-24
处于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湖泊,为保障饮用水源地能提供清洁的饮用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保护饮用水源地的湖泊,已不仅仅是一个环境保护的话题,而是一个关系生存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微生物生态学和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以环境中未培养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又叫宏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Metagenomics)的产生和快速发展.宏基因组学通过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利用基因组学的研究策略研究环境样品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群落功能.在短短几年内,宏基因组学研究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海洋、土壤、热液口、热泉、人体口腔及胃肠道等,并在医药、替代能源、环境修复、生物技术,农业、生物防御及伦理学等各方面显示了重要的价值.对宏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热点内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建议在我国尽快启动有关宏基因组学的研究,从国家层面上开展联合攻关,拓展当前的研究领域,发展相关研究策略和技术,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使我国在宏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占据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9.
栏 目题 目作者NO专 论关于实现上海跨世纪环境保护目标的对策与举措从生态系统理论探析生态环境的内涵吕淑萍陈德辉112 1547环境管理建立区域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构想试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和公众参与环境价值评估方法综述泉州市规划区大气污染物总量分配可行性分析能源效率、能源多样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非关税)贸易壁垒判析及其对策探讨我国可持续设计及其实践的探讨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的区域性环境政策浅析我国可持续发展理论若干研究热点的探讨我国实施清洁生产的法制建设的探讨中国的污染者负担原则演变综述上海市…  相似文献   

10.
{葛妹幸缓撼魏珠藻)页5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努力搞好萍矿治污“双达标”工作 (期)张裕衡(3)绪械)纂{嫩:精率团结协作,开创未来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努力做好煤炭环保工作卢鉴章(l)杨永仁(4)踌缭速肴专枪釜煤炭开发西移对环境的影响与对策煤矿环境地质灾害及其分类、环境效应和影响特点焦化煤气化废水生化除酚的实践与发展浅论矿井排水处理中污泥的处置浅议我国东部矿区的生态重建技术试论土地复垦可行性研究的涵义与方法我国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研究及进展煤炭工业发展与土地资源管理论矿山环境岩土工程浅述矿区土地复垦规划略论新形势下煤炭企…  相似文献   

11.
美国1961~2000年氮使用量的变化及未来趋势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61~1997年,因人类活动而输入到美国的氮翻了一番,特别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其增长量最大.尽管无机氮肥的使用量增长最大,但矿物燃料燃烧所造成的NOx排放,也有明显的增加.1961年,美国农业生产系统中的生物固氮量是活性氮的最大来源;到了1997年,尽管生物固氮量也有增加,但相比而言,无机氮肥的使用和NOx的排放增加得更快,成为两个最大的氮源.1961~1997年,在输入到美国的活性氯中,有2/3发生了脱氮反应或者是被贮存在土壤与生物群落之中,有1/3输出到境外.在输出到境外的这部分氮中,通过河流流到海洋中的分量最大,其次是通过粮食和饲料出口而到其它国家以及通过大气平流传输到了海洋中.动物性蛋白的消费是美国农业系统中氮使用的主要驱动因子,如果饮食方式或农业生产方式不发生改变,在未来30年的时间里,美国肥料的使用量将继续增长,流向海洋中的氮通量将可能再增长30%,但也有可能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12.
1980—2011年北京城区能见度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取1980-2011年5个位于北京城区的国家级地面气象台站(海淀、朝阳、北京观象台、石景山、丰台)人工观测的大气水平能见度(下称能见度)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法、滑动t检验方法对能见度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变化趋势和突变.结果表明:海淀和石景山站的年均能见度呈下降趋势,而朝阳、北京观象台和丰台站则呈上升趋势;能见度最大和最小变率分别出现在朝阳和丰台站,分别为2.50、1.11 km/10 a;北京城区年均能见度(对5个台站数据平均得到)呈上升趋势,变率为0.47 km/10 a.2007-2011年北京城区平均能见度为18.5 km.突变分析表明,海淀、石景山、北京观象台和丰台站的年均能见度均出现了突变,但突变类型不尽相同,而朝阳站和北京城区的年均能见度未出现显著突变.  相似文献   

13.
14.
1980—2007年我国燃煤大气汞、铅、砷排放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文献调研,对1980—2007年我国汞、铅、砷3种主要燃煤大气重金属排放清单进行归纳,计算了3种重金属的逐年平均排放量,并分析排放量与燃煤量的相关性、单位煤耗大气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结果表明:1980—2007年我国燃煤大气汞、铅、砷排放量与燃煤量增长趋势基本一致,均呈显著正相关(R2分别为0.911、0.971、0.996),但燃煤大气汞排放量与燃煤量间的相关性却比铅、砷排放量与燃煤量的相关性小很多,这主要是燃煤电厂对汞协同脱除能力比对铅、砷强,以及电厂汞排放所占比例较大所致. 燃煤大气汞排放量在2005年后趋于稳定,而铅、砷排放量在2000年后快速增长,年均增速均超过10%,其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是重金属排放的重点行业. 在燃煤量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单位煤耗的大气汞、铅排放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汞排放量在2005—2007年年均降低5.0%,铅排放量在1996—2007年年均降低1.7%. 这与我国主要燃煤行业除尘、脱硫、脱硝等大气污染控制装置对重金属的协同脱除能力不断增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Constructed wetlands(CW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used for treating various wastewaters for decades and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a sustainable wastewater management option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the goal of promoting sustainable engineered systems that support human well-being but are also compatible with sustaining natural(environmental)systems, the application of CWs has become more relevant. Such application is especially significant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tropical climates, which are very conducive to higher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productivity, resulting in higher treatment efficiencies compared to those in temperate climates. This paper therefore highlights the practice,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 of treatment wetlands under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onditions since 2000. In the present review, removal of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 and total suspended solid(TSS) was shown to be very efficient and consistent across all types of treatment wetlands. Hybrid systems appeared more efficient in the removal of total suspended solid(TSS)(91.3%),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84.3%), and nitrogen(i.e.,80.7% for ammonium(NH)4-N, 80.8% for nitrate(NO)3-N, and 75.4% for total nitrogen(TN))as compared to other wetland systems. Vertical subsurface flow(VSSF) CWs removed TSS(84.9%), BOD(87.6%), and nitrogen(i.e., 66.2% for NH4-N, 73.3% for NO3-N, and 53.3% for TN)more efficiently than horizontal subsurface flow(HSSF) CWs, while HSSF CWs(69.8%)showed better total phosphorus(TP) removal compared to VSSF CWs(60.1%). Floating treatment wetlands(FTWs) showed comparable removal efficiencies for BOD(70.7%),NH4-N(63.6%), and TP(44.8%) to free water surface(FWS) CW systems.  相似文献   

16.
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对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统计结果显示,截止1999年底,我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1146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815.24万hm2(注:其中陆地面积8450.94万hm2,海域面积364.3万hm2.  相似文献   

17.
植被变化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受气候变化、土地利用、生态工程、城市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人类活动是植被覆盖度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评估区域植被覆盖度的人为影响值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鄂尔多斯市融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几”字湾都市圈及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等国家和区域战略,是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且位于我国北方防沙带的南侧,对维护国家整体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鄂尔多斯市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基于变异系数的人为影响模型,分析鄂尔多斯市2000—2018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定量探究气候与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识别人类活动影响区域,区分正向、负向影响. 结果表明:2000—2018年鄂尔多斯市植被覆盖度平均值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从0.23升至0.35,总体呈现由低、中覆盖向中高、高覆盖转化的趋势. 2000—2018年NDVI变异系数为0.005~4.360,植被稳定性较弱,变异系数高值区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人为变异系数为?0.25~1.50,研究区西部受人类干扰程度较大,而东部受干扰程度较小. 人类活动的正向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东部,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4.00%,与近年来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密不可分. 人类活动的负向影响区域主要分布在鄂托克旗西北部等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为工矿用地,且这些区域是采矿场增加区域之一,很大程度上受到矿产开发的影响,同时该区域处于防风固沙屏障区和生物多样性优先区,不仅关系到鄂尔多斯市的人居安全保障,而且关系到内蒙古自治区乃至京津冀、华北及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 因此需进一步加强人类活动管控工作,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保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地方政府生态环境监管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以及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构筑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利用MODIS/NDVI数据、近18年来贵州省气象站点数据,辅以时间序列、变化趋势和空间动态变化分析等方法,研究贵州省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植被覆盖变化对气象因子在地域、变化速率和变化方向方面的时空响应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2000~2017年贵州省植被覆盖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增速为0.004/a,夏季NDVI值最高,冬季增加趋势最大;空间上,贵州省植被覆盖格局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变化趋势上,贵州省植被覆盖呈改善和退化趋势的面积分别占贵州省总面积的94.97%和5.03%。(2)2000~2017年,贵州省气候变化特征是降雨量在年内分布不均,且主要分布在5月至8月;温度在各个季节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是总体呈上升的趋势。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大于零的面积分别占贵州省总面积的98.4%和60.46%,说明在全球暖湿化的大背景下,贵州省大部分地区亦呈温度升高、降水增加的态势。(3)贵州省NDVI与气温的相关性大于降水,但其对降水的滞后性却高于气温。其中,秋季植被受降水影响滞后性最强,其次是夏季。(4)不同气候要素对贵州省植被生长影响具有空间差异性,98.4%的地区NDVI与同期温度均达到正相关水平;NDVI与同期降水并未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但82.63%的地区植被与前一年降水呈正相关水平。植被与降水呈负相关的地区,建设用地、裸地占更大比率,且人类活动在植被变化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