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实际状况,筛选出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自然性、面积适宜性及脆弱性和人类威胁等诸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和解析,进而制定了一套较为系统完整而又操作简便的生态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该标准适用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和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状况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速度较快但管理水平较低的现状,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制定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标准的必要性,并详细阐述了在保护区管理条件、管理措施、科研基础和管理成效等四个方面的评价内容,提出13项评价指标,进而作了详细的评分等级划分,提出一套评价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的指标体系,为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监督检查提供了一套简便适用、易于操作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4.
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指标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15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问卷调查结果,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6项管理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确定了影响保护区管理有效性的6个主要指标类体系。其结果表明:对管理有效性产生较大影响的主成分包括:物资保障、监控管理、经济开发收益、管理权归属、行政执法和交流合作。6个主成分对于管理有效性的贡献率比较分散,累计贡献率为68.671%;其中物资保障主成分贡献率最大,达26.011%。  相似文献   

5.
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指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5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问卷调查结果,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6项管理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确定了影响保护区管理有效性的6个主要指标类体系。其结果表明:对管理有效性产生较大影响的主成分包括:物资保障、监控管理、经济开发收益、管理权归属、行政执法和交流合作。6个主成分对于管理有效性的贡献率比较分散,累计贡献率为68.671%;其中物资保障主成分贡献率最大,达26.011%。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背景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现状,提出保护区级别划分应遵循的原则,如以定性方法为主,与现行行政体制相一致等。根据这些原则,研究制定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的标准。该标准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并对其标准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定义。此外,本文还对保护区级别划分的依据和确定保护区重要性的评价指标进行了阐述和讨论。此标准的研究对于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自然保护区评价这一新学科在近30年内的发展史,同时介绍了自然保护区评价的几个组成部分和一些基本概念,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几个典型大中型农场现状调查基础上,根据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确立了评价农场生态经济现状的指标体系。同时,为消除不同地区间农场的资源差异,便于不同农场间的相互比较,又采用FAO提供的生态区域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指标筛选,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农场实际,建立了能综合反映农场生态经济现状的评价方程Y=10X_1+0.075(X_2+X_3)+0.6X_4+5(X_5+X_6)+2X_7+0.15X_8+0.0015X_9,并把它运用到农村的生态经济评价中。本文确定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不仅适用于不同地区的各类农场,也适用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各类农村。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生态经济评价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中型农场生态经济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萧县皇藏峪自然保护区评价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选取自然性,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生态脆习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指标对安微萧县藏峪自然保护区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指标的等级化处理,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计算出了皇藏峪自然保护区的综合评价指数,据此说明皇藏峪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2.
选取自然性、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指标对安徽萧县皇藏峪自然保护区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指标的等级化处理、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计算出了皇藏峪自然保护区的综合评价指数(071),据此说明皇藏峪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质量较好。文中还分析了皇藏峪自然保护区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自然保护区评价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模式识别为基础,建立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重点分析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地和农田3种受人类活动干扰最强烈的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荷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整个保护区的总体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荷载。结果显示,祁连山区域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生态荷载总体处于严重超载状态。但区域生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以及生态荷载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其中,森林子系统和草地子系统属于严重超载,农田子系统属于中度超载;在总体生态荷载的空间分布上,西北部地区比东南部地区超载更为严重;就各子系统的生态荷载状况而言,森林子系统和草地子系统的超载程度均表现为东南部地区略低于西北部地区,但农田子系统东南部地区超载程度高于西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基于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的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总结实施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的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依据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现状和特点,借鉴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提出了中国新的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并据此对已建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重新分类,以期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以及国内外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7.
李云燕 《生态环境》2011,20(12):1957-1965
基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自然保护区被界定为禁止开发区域,必然要对其进行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态补偿。本文阐明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分析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路径,探讨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方法,对生态补偿的方式类型及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途径进行深入研究。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路径涉及补偿主体与对象、补偿标准与尺度、补偿方式与途径以及法律保障等内容。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需要依据生态保护者的直接投入与损失以及机会成本、生态破坏的恢复成本、生态受益者的获利、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等进行核算。其确定方法包括直接成本法、机会成本法、意愿调查法、市场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法等。生态补偿的方式和途径是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与关键,主要涉及政府与市场两种基本途径。对自然保护区这样的生态保护的重点功能区域,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中央与省级财政应加大纵向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应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作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8.
自然保护区经济价值评价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概括论述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价值的表现形式,类型及作用等,间接和潜在用途的社会经济价值估算方式,方法及评价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评价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 ,在景观类型划分的基础上 ,首次提出了适合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 ,该体系包含代表性、稳定性、协调性、奇特性、观赏性、社会性和梯度性等 7个指标 .然后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进而得到各景观类型的综合评价指数 .根据综合评价指数 ,将风景区划分为 3种景观生态等级 ,即理想景观、正常景观和危急景观 .研究结果表明 :在组成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 10种景观类型中 ,河流与马尾松林属于理想景观 ,居住地与农田属危急景观 ,其余 6类景观皆为正常景观 ,正常景观 (含理想景观 )面积占整个景区面积的 85 %以上 ,表明了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景观生态现状良好 ,确实受到较为积极有效的保护 .图 1表 4参 35  相似文献   

20.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研究与实践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服务功能恢复的最重要措施之一,而生态补偿机制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的作用是目前需要关注的问题.笔者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生态补偿的概念发展、理论基础和国内外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研究与实践.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是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作用共同实现的;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公共支付手段都是主要的支付手段;通过生态补偿促进社区参与是实施保护区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最后讨论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原则、方式、标准和措施等问题,为进一步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研究和建立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