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南安第斯中生代构造演化化以形成哈迪(Hardy}弧—洛卡斯维尔德斯(Rocas Verdes)盆体系为主要特征。当地出露的陶比发拉(Tobifera)组、陶凸哈(Tortuga)蛇绿杂岩、亚汗(Yahgan)组和哈迪组分别代表了残余陆缘弧、T型大洋中脊、弧后盆地和岛弧上发育的岩石组合。弧—盆演化过程中,地幔物质底辟上隆造成早期陆缘弧一分为二,其一西移,形成以之为根的新生火山岛弧;另一部分保存于大陆内部,成为形成于分裂陆缘弧内部的弧后盆地火成碎屑的主要源区。盆地形成中期,裂陷深度大,内部出现洋中脊,基性火成岩沿该洋中脊侵位喷发。  相似文献   

2.
湘东北燕山晚期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湘东北中生代多期陆内花岗岩浆活动中 ,燕山晚期花岗岩占有重要地位 ,燕山晚期大规模花岗岩侵入代表一种特殊的构造环境。本文通过湘东北主要燕山晚期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来判别成岩构造环境 ,认为该期花岗岩属于富碱质的钙碱性花岗岩 ,为陆内拉张环境下的产物 ,进一步进行构造环境分类 ,判别其属于后造山PA型花岗岩 ,形成于造山作用后期的拉张环境 ,与陆内裂谷长期拉张的构造环境明显不同。在区域构造演化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湘东北燕山晚期花岗岩形成于印支—燕山早期陆内挤压 走滑剪切造山作用后期的构造松弛阶段拉张环境 ,燕山晚期PA型花岗岩的出现标志着陆内活化由挤压向拉张的构造转折 ,同时也反映湘东北的陆内活化至少经历了陆内挤压和陆内拉张两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3.
弧后造山带由岛弧、弧后盆地、洋壳残片.残余陆缘弧等四种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的构造带组成、各构造带彼此共生;在纵向上延伸较远.在横向上顺序排列.向大陆克拉通中心方向.依次出现IA带→BB带十OC带→CA带,笔者称之为弧后造山带的构造带模型。依据该模型.将复合型弧后造山带划分为前进式、后退式和交互式三种类型.其中前进式弧后造山带与克拉通的正向增生对应.后退式弧后造山带与克拉通的负向增生对应.交互式弧后造山带与两个克拉通相向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在研编《江西省区域地质志》、《江西省矿产地质志》与《江西省环境地质志》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研究江西省及邻区滨太平洋构造活动及其与地质资源环境的关系。研究认为:燕山运动时期,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并相对强烈左行扭动,东亚陆区处于活化造山环境,形成的新华夏构造体系是滨西太平洋构造活动至今的主体构造。在华南,燕山运动启动于中侏罗世,呈偏心状核幔式扩展。由于岩石圈活化与物质大规模调整,发生了岩浆成矿大爆发,并导致地壳热胀蠕散,形成了复杂的复合动力机制。晚白垩世进入燕山期造山后与喜马拉雅期强烈的伸展成山成盆时期,至古近纪末转变为弱造山活动,地壳趋于相对稳定,构成优越生态地质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一些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中国东南大陆中、新生代岩浆作用的多旋回性和迁移性,构造演化与岩石系列和岩石组合的关系。前寒武纪岩石圈制约本区中、新生代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并在三种岩石围岩石学一地球物理综合模型中反映。总结了四个主要构造期岩浆作用源区特征和构造背景,并根据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在碰撞造山后近南北向刊近北东向伸展裂解,从造山带挤压碰撞向伸展裂解机制转换过程探讨了中、新生代岩浆作用和壳幔演化动力学。  相似文献   

6.
西昆仑空巴克石英闪长岩为原特提斯洋基本闭合,康西瓦韧性剪切带活动的产物.岩体属强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偏碱性浅成相花岗岩类,大多属I型花岗岩,少数为S型花岗岩,构造环境为晚加里东期活动陆缘碰撞造山带环境.岩浆源为壳幔混源型.  相似文献   

7.
江南复合混杂岩带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江南复合混杂岩带是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长期活动所致,构造极为复杂。江南大地构造重新划分为三个1级构造单元:扬子板块、江南复合混杂岩带及华夏板块。江南复合混杂岩带又可进一步划分II级构造单元5个(宜丰一景德镇一歙县构造混杂岩亚带、万年构造单元、赣东北蛇绿混杂岩亚带、怀玉构造单元及丰城一鹰潭一龙游构造混杂岩亚带);各构造单元之间以构造(蛇绿)混杂岩亚带或韧性剪切带相拼接。沿宜丰一景德镇一歙县发育一条构造花岗岩浆带;而沿赣东北断裂带形成了该区重要的燕山期构造岩浆带及Cu、Au、Ag、Pb、zn及金刚石等成矿带。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西昆仑山广布的岩浆岩尤其是花岗岩研究取得的成果基础上 ,结合区域构造、沉积建造等其它地质特征 ,再造了西昆仑山地质构造发展历程 ,进而研究了区内成矿堆积环境及其矿床地质特征。结果表明 ,西昆仑山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 ,是一条由北而南分别由加里东造山带、华力西造山带和燕山早期造山带组成的复合型造山带。区内存在以下 5种主要成矿堆积环境 :洋脊 (蛇绿岩 )成矿堆积环境 (塞浦路斯型含铜黄铁矿矿床 ,豆荚状铬、镍矿床 ) ,被动陆缘成矿堆积环境 (MVT铅锌矿床 ,Sedex型铅铜矿床 ) ,火山弧成矿堆积环境 (斑岩型铜矿床 ,黑矿型铜锌铅矿床 ,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 ,弧后盆地成矿堆积环境 (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型铁铜金矿床 ,气液充填型铜金铁矿床 )和同碰撞成矿堆积环境 (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伟晶岩型多金属银矿床 )  相似文献   

9.
根据叠置在华夏和扬子陆块的中生代岩浆岩的时代、岩石系列和岩石组合以及Sr、Nd同位素特征,分析中生代岩浆作用特提斯陆内俯冲和碰撞—古太平洋俯冲走滑的动力学背景。在230-150Ma间,特提斯构造域的影响是华北与扬子陆块的水平碰撞缩短,华夏西南部是离散陆块的陆内俯冲,其结果在华夏陆块形成大规模高Isr低εNd(t)的S型花岗岩。145-90Ma间,在特提斯构造域深部构造效应的基础上叠加了古太平洋的俯冲走滑,结果在中下扬子区形成高钾富碱钙碱性系列和橄榄安粗岩系列火山一侵入杂岩,在华夏陆块形成高钾钙碱性系列和双峰式火山—侵入杂岩。两陆块内A型花岗岩类的形成(<92Ma),标志中生代陆内造山岩浆作用的结束。  相似文献   

10.
皖南在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剧烈活动期间受到由南(东)向北(西)的应力挤压,形成近东西向的隆起。结品基底由南向北推覆,而隆起带中及南侧的部分浅变质岩系及其上沉积盖层沿基底及层间滑脱面产生由北向南的重力滑动,后缘形成褶皱。侏罗—白垩纪,皖南发生多次被动拉张的断陷盆地,前缘加厚并形成(倒转)褶皱。侏罗—白垩纪,皖南发生多次强度不同的多层次滑脱—逆冲推覆作用并伴随岩浆活动,到晚白垩世发生由南东向北西的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从而完成皖南中生代板内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李靖  李斌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0):173-175
通过安徽吉阳核电厂址气象塔观测系统获取观测数据,研究了该地区的风频规律性,并按南沿江流、北沿江流对塔层风速分布进行幂函数近似拟合,估算了地表粗糙度。结果表明:本区主导风向多集中在偏东北风上,而且频率很高,次主导风向则略有差异;塔层风廓线分布基本符合幂函数关系,由廓线求出的n指数推荐值为:A类0.165,B类0.167,C类0.192,D类0.313,E类0.406,F类0.463;南沿江流方向的地表粗糙度为1.547 063 m,北沿江流方向的地表粗糙度为1.738 45 m。  相似文献   

12.
区域尺度绿洲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论文在区域尺度上,探讨了绿洲稳定性的内涵,并以新疆三工河流域绿洲为例,从绿洲所处的地理位置、绿洲与外围荒漠和山地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评价了绿洲的区域稳定性。结果表明:①冲洪积扇型绿洲稳定性最高,其次是位于地下水溢出带下方的冲积平原型绿洲,稳定性最差的是湖滨三角洲或散流干三角洲上发育的绿洲;②绿洲的冷岛效应和植被指数可较好地表征绿洲与外围荒漠和山地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评价绿洲的区域稳定性的时间变化。绿洲规模的扩大及绿洲水分和植被的增加将加强绿洲的冷岛效应,提高绿洲的稳定性;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增加,表明绿洲内植被覆盖密度增大和植物生物量提高,绿洲的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3.
包气带油污土层生物修复现场控制性因素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包气带油污土层的生物修复涉及到石油降解微生物、石油污染物的可生物降解性和土壤环境三个方面.本文通过最或然计数法(MPN)、原油族组分柱层析分析方法和色质联机分析等实验手段,研究了淄河滩包气带油污土层的水力学特性、氮磷营养元素、微生物和石油污染物.结果表明,长期受石油污染的土层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其中大部分具有降解石油烃的能力,且土层的渗透性极强,有利于开展油污土层的生物修复.同时,长期的挥发、淋失和转化造成土层中石油污染物主要由高分子、高沸点烃类组成,且油污土层的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太低,直接增加了生物修复的难度,成为不利于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模具在金属塑性成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一般而言,模具在金属成形过程中的变形被忽略,将之视为刚性体。然而在金属精密成形中,模具的变形对成形件的尺寸精度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利用SuperForm软件针对模具在工件挤压过程中的变形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分析与探讨,为工厂实际生产的工艺制定、模具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中学原子结构的课堂教学中,容易产生一些缺乏严谨性的情况。针对能级交错与分裂、洪特规则等内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例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春艳  田磊  俞敏  刘毅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2):4742-4748
电力行业消耗了全球约8%的水资源,电力生产与输配过程中消耗的能源与水资源之间的相关关系被定义为电力行业水-能耦合关系.本文从电力行业水耗和节水潜力研究、电力生产与水资源空间分布匹配研究、电力行业水-能耦合关系与其他环境问题的关系研究三个角度对国际上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进行梳理.研究结果表明:冷却技术选择对电力行业的水-能耦合关系影响较大,电力生产的需水量与各地水资源禀赋在空间上不匹配,电力行业水-能耦合系统管理体系尚未建立且面临迫切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8.
黄河断流对三角洲附近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根据多年调查监测数据研究成果,以及经济和社会统计资料,论述了黄河断流的历史与现状,定性定量地评价了黄河断流对三角洲附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缓解和预警对策。  相似文献   

19.
程海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程海流域为研究对象,依据已有研究经验利用市场价值法、替代花费法、碳税法和造林成本法、成果参照法对程海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程海流域总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39.26亿元/a,其中,涵养水源价值最高,占总服务价值的32.0%,第二位是净化水体价值(占28%),第三位是调节气候价值(占16%),第四位是社会文化功能价值(占13%),其次分别是:生物资源价值、科教旅游价值、生物栖息地价值和提供水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使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了中国工业各部门的生产增加值与其废水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完全废水排放系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工业各部门的直接废水排放系数和完全废水排放系数,并对两种废水排放系数的变化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废水处理效果的不同给出政府对相应的工业部门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并认为废水排放治理要综合考虑产业结构、管理水平和生产规模等方面的因素,仅仅考虑提高废水处理技术是不够全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