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手记     
《绿叶》2010,(1):3-6
未来是开放的,由我们由所有人决定。它取决于你、我、其他人,今天、明天、后天做了些什么。但是,我们能做什么,又受限于我们的理念与希望、我们的期盼与恐惧。未来要看我们怎么看待现在的社会、如何评估未来的开放程度而定。这意味着我们要一肩扛起巨大的责任,而在我们了解如下的事实之后,我们的肩头将更加沉重:我们一无所知,或者这么说好了,与我们能做出正确所需的资讯相比,我们知道的实在太少了,少到跟“零”没有什么两样。第一个了解这点的人是苏格拉底。  相似文献   

2.
<正>开放是最好的"化解剂"——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可以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是激发公众参与理解环境治理、破解"邻避效应"的有效途径。我们生活中制造的垃圾到哪去了?怎样进行垃圾分类?污水如何变成净水?为守护青山绿水,我们能做些什么?成都通过持续开展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活动,带领公众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3.
环保,只是一种心态,而不是能力。我们不管做任何事,都应把环保和节能减排放在第一位,不要为了工业和社会发展而忘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道理。国家未来的主人是我们,环保不能是一句空话,要落实到每个人的行为,与地球母亲同呼吸共命运。我们享受着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与满足的同时,洪水泛滥,山体滑坡,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水资源缺乏等消息,犹如一个个晴天霹雳,给了我们当头一击。  相似文献   

4.
于宏源 《绿叶》2013,(5):5-16
策划人语: 在讲到人到底想要什么东西时,维特根斯坦指出,不要听人们说要什么,要看人们行动上做什么。较之言论,行动才真正反映了人们的所思所想和所需。而从这一点出发,在环境问题上.人们似乎普遍处在了言行不一的困境里。  相似文献   

5.
也许,人的生命是一场正在燃烧的大火,一个人所能做的,也必须去做的就是竭尽全力要在这场"火灾"中去抢救点什么东西出来。 在人生“火灾”中,用6年时间,你可以做些什么?一个新生儿可以用6年时间由呱呱坠地到咿咿学语;一个学子可以用6年时间由懵然无知到迈入知识殿堂;一个创业  相似文献   

6.
策划人语:在讲到人到底想要什么东西时,维特根斯坦指出,不要听人们说要什么,要看人们行动上做什么。较之言论,行动才真正反映了人们的所思所想和所需。而从这一点出发,在环境问题上,人们似乎普遍处在了言行不一的困境里。一方面,对于"生态价值、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理念,人们普遍认  相似文献   

7.
正当大脑遇到大自然,大自然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提升50%;漫步森林中,可以慢慢恢复我们的注意力,这些都是脑神经专家的研究成果。我们做事的时候总是想原因,比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我们为什么要去那里。我们来一个地方总是有某些理由,这影响我们做某些抉择。我们在自然中长大,我们和自然有什么关系?在什么时候的关系?在哪里产生的互动?这种互动频繁吗?和谁在一起?这些相处到底有什么意义?很多时候,  相似文献   

8.
林伯强 《绿叶》2010,(8):15-19
新能源的民间投资很多,但现阶段主要还是国有企业在做。造成这个态势的原因在于新能源行业现在不怎么挣钱:设备制造已经产能过剩;利用上,终端电价由国家控制,大规模的供电方面.民营、外资企业没法与国有企业竞争;而没有利润,企业也就难以投入研发。要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及外资参与新能源产业建设,仅仅对它们开放这个行业并不够,更重要的是做好新能源产业链,改革电力定价机制.为不同产权的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王行坤 《绿叶》2011,(2):129-132
看到书名——《马克思的生态学》,我们不禁要问:马克思与生态学有什么关系?作为启蒙运动后裔的马克思,他所信仰的进步观和科学世界图景难道不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吗?马克思的未来世界难道不是以人类对自然的控制为基础的吗?用恩格斯的名言来说就是,  相似文献   

10.
章轲 《环境教育》2013,(6):38-41
韩启德说,我们国家现在发展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最需要的是人才。"所以我想,在我们这个国家,大学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我们需要大学毕业生来做的事情太多,而不是没事干。"  相似文献   

11.
正小记者园地今年暑假,在参加学校生态委员会组织的水主题实践活动期间,我第一次听到"小河长"这个名词。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特别的角色,它的职责是保护河流环境,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一直坚持做下去。虽然有生态委员会的上岗培训,但我依然有些不解,我这小小年纪,要怎么保护河流?小河长到底要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2.
刘华杰 《绿叶》2012,(4):43-48
提倡绿色生活,对于学者,要认真讨论"论证";针对社会上的一般成员,要用"说服"代替"论证"。想通过严格推理给出必然性论证,是不可能的。接受、践行绿色生活先要解决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即我们的信念是什么,我们想做什么样的人,想过怎样的生活?倡导绿色生活,需要全社会有尚俭之风,上层社会要先作出表率。  相似文献   

13.
徐友渔 《绿叶》2010,(Z1):104-108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它的大多数人不能生活在对未来完全无法预期的状态下。要让人们对未来有信心,最重要的是知道什么事情该怎么办,有规可循。作为第一步,中国短期内可以期望的是一个低调的法治社会,有公正的法律和执法公正的司法机关来解决各种矛盾。未来中国政府与百姓之间,要转向和谐的契约关系:老百姓有效地监督官员,官员廉洁自律、严格按照法律办事。  相似文献   

14.
观点     
《绿叶》2011,(12):93-95
要想真正地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就要兑现自己的承诺,采取切实的行动真正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可是现在我们看到一些国家,我们不是看你说什么,我们看你做什么。到现在为止,有一些国家已经作出了承诺,但并没有落实承诺,并没有兑现承诺,并没有采取真正的  相似文献   

15.
正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北京市结合自身实际,注重将设施运行与开放、宣传教育与科学普及、环保课堂与在线参观相结合,因地制宜推动设施单位筹备线上开放。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放慢了节奏。始于2017年5月的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设施开放无小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  相似文献   

16.
徐友渔 《绿叶》2010,(1):104-108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它的大多数人不能生活在对未来完全无法预期的状态下。要让人们对未来有信心.最重要的是知道什么事情该怎么办.有规可循。作为第一步.中国短期内可以期望的是一个低调的法治社会.有公正的法律和执法公正的司法机关来解决各种矛盾。未来中国政府与百姓之间.要转向和谐的契约关系:老百姓有效地监督官员.官员廉洁自律、严格按照法律办事。  相似文献   

17.
自从在报纸上看到演员周迅宣传"买碳",号召大家选择"不欠地球的生活",我的心里便一刻也没有平静过,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她慷慨地给予我们她的一切,而我们也毫无节制地向她不断索取,也许我们的每一次索取都会让地球妈妈痛不欲生,然而,她却依旧无私地给予着、奉献着……而我,能为保护地球、节约能源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我一直有这样的观点:N G O是一个能给你带来快乐的群体;N G O是一片实现个人理想的天地;N G O是一伙志同道合的人的组合;N G O是一个追求自我价值多于追求名利的单位。这样的单位创造的奇迹之一就是不花钱也能办事。一般人的思维方式是没有钱怎么办事呢,要想干什么,先找钱。但我觉得,钱不是最主要的,人才是。有钱没人,什么也做不了。有人没钱,什么都可能做。我们很少做项目,多是搞活动。做项目和搞活动最大的区别就是,搞活动不用着急找钱绿家园志愿者的很多活动都不是等着有了钱才去做的。我们很少做项目,多是搞活动。做项目和搞活动,…  相似文献   

19.
王雅林 《绿叶》2010,(11):48-52
什么是发展?发展是为了什么?如何实现发展?这些都是涉及发展观的核心问题。"发展"应理解为通过社会的形式来提高人们的生存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物质的增长和社会消费能力的扩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形成了一种"生产型社会",未来的发展我们不能走西方消费社会的老路,而应该用"生活的逻辑"取代"资本支配一切"的逻辑,走一条新型的"生活型社会"发展之路,让国家的发展完全服务于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更幸福。  相似文献   

20.
正阳春三月,我们再次与春天约会。作为承上启下的一次会议,今年的"两会"在回首"十二五",布局"十三五"中走来。对于环保来说,回首五年,绿色是发展的底色,我们为收获点赞;未来五年,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领航下,中国环保注定再次出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