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员工不安全行为是主因。要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必须改善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深入研究影响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因素和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而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3.
何贵霞 《安全.健康和环境》2011,11(9):57-58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意外伤害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伤害事故中又占绝大多数。因此,在劳动密集型的工程建设施工现场,为了避免或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好人的不安全行为至关重要。本文就如何减少施工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5.
卢勇 《安全.健康和环境》2021,21(9):57-59
针对当前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发展中员工安全行为特点,结合当下严峻的安全管理、生产经营形势以及各级人员的压力实际,按照发现问题、解压疏导、跟踪防范的工作思路,基于员工安全行为建设了"大数据"思想动态分析平台,通过应用"大数据"关注安全行为、开展思想动态分析,探索企业安全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6.
殷再生 《安全.健康和环境》1995,(5)
辛集市化工厂“2·4”中毒事故原因分析河北省化工厅殷再生1995年2月4日2时40分,河北省辛集市化工厂硫酸钡车间化硝工序发生一起因违章作业导致的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2人中毒死亡。事故经过河北省辛集化工厂是我国钡盐生产基地,主导产品为碳酸钡、硫酸钡、... 相似文献
7.
8.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黑龙江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27项指标,构建黑龙江省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运用生态安全度计算模型,对2000~2005年黑龙江省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级评价;应用灰色动态模型,预测黑龙江省2006~2010年生态安全的发展趋势.计算结果表明,2000年黑龙江省处于生态安全V级;2005年黑龙江省处于生态安全Ⅲ级,生态安全有所提高.预测得到,2006年黑龙江省为生态安全Ⅲ级,2007~2009年均为生态安全Ⅱ级,2010年达到生态安全Ⅰ级,即理想安全.由此可见,黑龙江省生态安全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自2000年黑龙江省开展生态省建设以来,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通过推动生态省建设等有效手段,可以最终实现黑龙江省生态安全持续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桩基施工过程中的“三违”现象是指桩基施工单位工作人员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三违”行为的发生多导致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不仅危及职工的人身安全,也给职工家庭带来不幸,还给单位造成了经济损失。1.诱发“三违”行为的主要原因(1)有的违章者从事桩基作业多年,自以为经验丰富,盲目自信,明知事故多出自违章,仍想冒险一试。有些生产骨干,因得到领导或安全干部的信任,在特殊情况下,唯利是图,从而诱发违章作业,多表现为冒险蛮干。如某单位一机长违章作业,在多人劝阻的情况下仍用钻机…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3)
组织公民行为这一概念源自西方,反映的是西方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理念。然而,员工的组织行为受到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在中国管理实践中,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弥漫着浓厚的家文化氛围。在这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影响下,根植于西方文化基础的组织公民行为,其概念本身的文字表达、内涵定义以及维度结构等均不适用于中国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实际国情,而组织主人翁行为是产生于中国社会文化土壤并用于描述中国文化背景下组织中成员的自主性行为。组织主人翁行为的六个维度学习进取、敬业奉献、忠诚正直、乐于助人、人际和谐、顾全大局的提出,比源自西方管理学文献的组织公民行为更能反映出中国文化背景下积极进取的正向行为。 相似文献
11.
朱有志 《安全.健康和环境》2000,(1)
当今,一些企业学习国内外现代科学管理技术,这对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作为心理学,研究人的情绪、心理规律与安全生产的密切关系,便是一个范畴。本文试从几种人不安全行为的心理现象,探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1 影响安全的主客观因素美国安全管理专家塔兰茨给事故下了一个定义,即事故是一种意外,但未必是致伤的或造成破坏的事件。这种事件会妨碍任务的完成。事故发生前一定会有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条件;或既有不安全行为又有不安全条件。影响安全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客观的,即物的因素(如机器设备、工… 相似文献
12.
《安全与环境工程》2021,(5)
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统计分析了自1998年以来建筑工人安全/不安全行为研究的英文文献数据,并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建筑工人安全/不安全行为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以全面反映当前建筑工人相关行为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整合安全氛围等外部影响因素以及安全绩效等结果因素,构建了建筑工人"意向—行为"模型,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建筑工人安全/不安全行为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近年来更是快速增长;作者间的合作密度普遍较高,形成了有影响力的研究团队且高校成为主要的研究阵地;安全氛围、安全管理等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也是影响建筑工人安全/不安全行为抉择的关键因素;围绕安全氛围、安全绩效等深入研究建筑工人的心理因素并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分析,成为本领域的的研究前沿;未来建筑工人安全/不安全行为的研究应更多关注建筑工人行为形成的整体路径的完善、学科的深化交叉融合、情境差异下建筑工人安全/不安全行为和行为抉择的边界条件研究等。该研究可为廓清本领域整体发展趋势和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杨尚英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43-48
依据近40年的气象资料,对西宝高速公路沿线大雾、降雨、降雪、雷暴、低温、高温、沙尘等灾害性天气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沿线各种灾害性天气特征,并对其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分析了这些灾害性天气对高速交通的影响程度,指出西宝高速公路气象服务的关键期,提出了避免不良天气造成交通事故发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基于SD模型的不停航施工情景下机场安全风险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停航施工为特定情景,构建SD模型对机场安全风险的发生及作用机理进行研究。首先采用鱼骨图识别不停航施工情景下的机场安全风险,得到不停航施工情景下的机场安全风险共包括22个关键影响因子;然后采用因果关系图分析安全风险的影响关系,并运用SD模型软件Vensim PLE构建不停航施工情景下的机场安全风险SD模型流图,分析风险的作用机理,得到各风险因子相互作用形成5个主要的风险回馈循环;最后从机场层面、政府层面、施工企业层面三方面着手,提出了具体管理建议。该研究丰富了不停航施工情景下的机场安全风险方面的理论研究,可为减少不停航施工情景下的机场安全风险、完善民用机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许峰 《安全.健康和环境》2001,(4)
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 ,存在着诸多管理“盲区”,如果忽视这些方面的管理 ,无疑埋下了事故的祸根。本文着重从以下 5个方面进行阐述。1 八小时之外的安全管理企业往往注重八小时内即常白班时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 ,忽视或放松八小时之外的安全管理 ,而恰恰这段时间内事故发生率高。八小时之外往往处于管理的“真空”时段 ,尤其象化工企业 ,连续生产 ,职工实行倒班制 ,八小时内由于管理人员的巡视检查监督到位 ,职工往往能遵章守纪 ,严格按规定操作 ,而一旦管理人员下班后 ,有的职工往往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思想上的松懈往往导致行为的错位…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研究对于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相关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选取的2001~2013年宝鸡市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响应"层共25项指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和响应指数是影响宝鸡市生态环境敏感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受人类活动影响,2001~2013年宝鸡市生态环境敏感性不断波动,其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即2001~2004年属于较高敏感阶段,2005~2009年属于中度敏感阶段,2010~2011年属于较低敏感阶段,2012~2013年属于低敏感阶段。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是降低宝鸡市生态环境敏感性,实现区域人与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淮南矿务局潘三矿是一个年产煤炭300万t的特大型矿井,于1992年底建成移交投产。根据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要求,该矿主体工程与防治环境污染及其它公害工程基本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对于矿区生活污水的处理,该矿采用比较先进的生物转盘处理工艺。但自移交时试运行以来,一直因盘片上不生长生物膜(矿上习惯称“挂不上膜”)而不能正常运行,处理效果无从谈起。根据文献和调 相似文献
20.
耿海清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6)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对新疆经济扶持力度的加大和中东部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一些"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出现了向新疆转移的态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煤、电等基础能源的价格过低,各地在招商引资中给予企业的优惠政策太多,跨越式发展缺乏明确的路径设计,以及特殊体制和审批权限下放导致新疆存在多元管理主体等。而要遏制"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向新疆转移,就必须从控制煤、电等能源开发规模,推进主要矿产资源税费改革,优化经济发展路径,严格项目准入控制,健全兵地协调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