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升组织行为控制的有效性,强化"三违"行为纠错效果,基于24Model定位不安全动作为"事故"事件,采用解构思维原理设定不安全动作关联要素分析路径并确定了影响模式,展开了路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构后形成的不安全动作关联要素分析路径包括7条直接原因路径和42条作用路径,涉及激活、触发、未控制3种影响模式,可实现不安全动作直接关联要素的全覆盖,适用于特定目标人员不安全动作相关因素的系统化分析与展示。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组织行为管理方式由"三违"行为表征约束到潜在致因控制的深层递进,可为组织制定系统化行为纠错策略、提高管理效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班组是企业的最基层单位.班组安全生产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根基.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企业安全生产事故90%以上是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等"三违"原因引发的.这些事故95%以上又发生在车间、班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三违"现象屡禁不止呢?笔者结合多年基层工作实践,就班组"三违"心态做一简单分析,探讨班组"三违"现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解释结构模型在航空事故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航空事故分析的有效性,促进飞行安全,运用系统工程中解释结构模型(ISM),以发生的航空事故为例建立ISM并进行了系统分析.将事故的12种原因分为4个层次,明确了不同层次中的要素及其关联影响.该方法能为航空事故预防和分析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对航空公司的安全管理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安全生产要从预防入手,预防须从教育抓起,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因此要注重安全教育这个阵地。1 安全教育是当前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违章操作和违章指挥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应当看到:这些事故的责任者(包括受害者)有相当一部分对“章”知之甚少,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很差,说明安全教育是现阶段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2 安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石油化工行业对安全教育十分重视,制定了很完善的教育培训制度,从内部职工到外来施工人员,从领导干部到操作工人,都规定了教育内容和时间,但在实际中落实不好,主要存…  相似文献   

5.
安全生产是石油化工行业永恒的主题.中国石化近年的事故统计表明,事故数量尽管逐年下降,但时有发生,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仍是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何杜绝违章使每名员工从内心深处重视安全,掌握安全本领,自觉遵章守纪,做到"三不伤害",是安全管理中的一个难点,笔者认为,创建和打造具有石化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不失为一良策.  相似文献   

6.
高温作业的不舒适性,会使员工在作业过程中频繁摘掉安全帽,给员工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为预防员工因安全帽佩戴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针对企业员工在高温作业下的"脱帽"不安全行为,结合安全心理学、安全管理学等基础理论,基于2-4模型分析了高温作业下员工"脱帽"行为的不安全动作原因、习惯性行为原因、组织管理行为原因、安全文化原因,结果表明:高温作业下员工"脱帽"不安全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员工在高温环境下的安全生理异常、安全心理消极,导致其不安全动作;间接原因即习惯性行为原因是员工的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不高、安全习惯不佳;组织管理行为不当是其根本原因;安全文化欠缺是其根源原因。从改进安全帽的设计、纠正员工"脱帽"不安全行为习惯、健全并完善安全帽管理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预防高温作业下员工"脱帽"不安全行为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安全管理中,抓"三违"是指抓违章指挥、抓违反劳动纪律、抓违章操作;治隐患是指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状态进行治理和整改.然而,虽然违章天天抓、隐患日日治,违章隐患仍然频繁出现,导致安全管理呈现起伏性,在此就如何开展好班组"抓违章、治隐患"工作谈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8.
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在安全生产事故研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理论指出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并从因果发生的角度阐明了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因素之间以及这些因素与伤害之间的关系,但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思想因素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而安全思想恰恰是事故发生不可忽视的层面,人的思想决定人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表现。本文通过安全哲学的视野,从安全思想、安全意识及安全文化建构的层面探讨了企业员工的安全观,并通过量化分析构建了企业员工的安全思想模型,以期定量地把握企业员工的安全思想状态,提升企业的整体安全意识,从而实现企业对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9.
2017年河南濮阳第三实验小学发生了校园踩踏事故,事故导致2人死亡、20人受伤,中小学校园踩踏问题重回人们关注的焦点。为防治和减少中小学校园中踩踏事件的发生和危害,采用事故树-层次分析法分析了中小学校园踩踏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化描述。即先通过事故树分析法得到中小学校园踩踏事件发生的原因,再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到各影响因素的重要度排序。结果表明:中小学校园踩踏事故的致因为硬件设施不足是主要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直接原因,人的安全意识不足是次要原因,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是根本原因。依据踩踏事故安全评价的结果,提出了中小学校园踩踏事件的预防策略,以为相关部门预防和处置踩踏事件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系统研究导致煤矿透水事故的影响因素,以100起典型煤矿透水事故案例为样本,归纳整理出煤矿透水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并基于改进的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MI)模型,结合煤矿透水事故特征,在修正和补充人为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改进HFACS-MI模型的煤矿透水事故致因体系,最后根据卡方检验和让步比分析了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以及各致因层级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不安全行为是造成煤矿透水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其中决策型差错、认知型差错和习惯违规表现最为突出,工人的准备状态和精神状态不佳是导致不安全行为的最直接原因,监管部门监督不到位是导致煤矿透水事故发生的深层原因,容易引起组织氛围缺失和组织过程漏洞,从而造成不安全的领导行为,为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创造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了生产系统中的危害源与相关因素,揭示了生产事故的最终原因是社会环境与生产管理上的缺陷,这些缺陷导致工人产生不安全行为,从而引起事故发生.分析了单元作业子系统的4种事故致因类型,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事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更有效地预防化工事故,选用科学的方法探究事故原因十分必要。基于FTA和24Model理论,结合各自特点构建了FTA-24Model事故原因分析框架,通过设定事故原因5步分析法,结合Why-Because方法制定出完整的事故原因逻辑分析程序,并以某典型化工事故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共识别出35项直接致因因素、17项间接致因因素、22项组织层面深层次致因因素,确定了173条关联路径并应用Gephi 0.9.2进行可视化展示,突出显示了安全重要程度(SC_2)、工艺过程规程及设备管理制度和要求(SMS_6)、遵法守规意识(HB_1)、变更管理方式■等因素的重要性。与案例事故报告信息相比,FTA-24Model框架分析方法可系统化地演绎事故原因间的逻辑关系,完整地展现出事故致因链条及其演变历程,使分析结果更加全面、具体,并最大程度地削弱了主观因素的影响。该框架分析方法可有效应用于化工事故原因的调查,其分析结果可为化工企业制定事故预防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化工实验室事故屡禁不止,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评估实验人员可靠性,进一步管控化工实验室人的不安全行为,基于标准化工厂人因可靠性分析(SPAR-H)方法,结合化工实验室人因失误的特点,确定了更加适用于化工实验室的人因可靠性分析方法.首先依据"S-O-P"认知模型对人因失误类型进行划分;然后基...  相似文献   

14.
我国煤炭行业事故频发,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了88%的事故,因此运用行为安全控制方法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对减少煤矿事故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煤矿企业行为控制方法应用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我国煤矿企业在行为控制方法应用中存在着轻视行为控制方法的作用、对行为安全含义理解有误、缺乏行为控制手段等问题,并据此以行为安全"2-4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安全行为控制模型。该模型针对企业事故发生的根源、关键、间接和直接原因分别提出了大量的行为控制方法,并给出了不安全行为的综合解决对策,可以有效地预防煤矿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煤矿企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塔吊事故致因及其相互作用,采用人因分析和分类系统(HFACS)模型、关联规则挖掘和复杂网络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塔吊事故致因进行定性分类和定量分析。首先,收集241份塔吊事故调查报告,并根据塔吊事故特点调整HFACS模型框架,以此确定46个影响塔吊事故发生的因素,再运用改进的Apriori算法挖掘事故致因之间的关联性;然后,结合关联规则挖掘结果构建塔吊事故致因动态关联网络,并综合探究塔吊事故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员岗位与能力不匹配、监管人员未按要求进行安全检查、部分岗位人员配备不齐等是造成塔吊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改进后的方法实现了人为因素的量化分析,可为预防塔吊事故的发生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统计表明,近年石油化工行业发生的事故,由违章作业和管理不善所造成的事故占总数的80%以上。如何使每名员工主动掌握安全技能,自觉遵章守纪,做到"三不伤害",已成为安全管理的重点。为此,笔者就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进行了探索。1安全文化的内涵及作用1.1安全文化的内涵倡导"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理念,开展"我要安全"主题活动,做好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安全共管文化、人文关怀的安全亲情文化、形式多  相似文献   

17.
1993年8月5日,深圳清水河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大爆炸,并引起火灾。据统计,死亡15人,重伤34人,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事故原因,据全国安全委员会专家组调查,资料分析讨论认定:原为存放干杂品的仓库被违章改作化学危险品仓库及库内化学危险品存放严重违章是事故的主要原因;4号库内混存的氧化剂接触发热燃烧是事故的直接原因;性质是严重责任事故。深圳805特大事故简况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危化品中毒和窒息事故发生原因,采用行为安全理论的"2-4"模型对化工行业39起较大及以上危化品中毒和窒息事故原因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追溯组织和个人层面事故原因,可为预防事故制定针对性措施;组织层面危化品中毒和窒息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管理层安全理念不足、企业安全文化缺失,由此可导致企业在安全管理体系方面的欠缺。个人层面危化品中毒和窒息事故主要原因包括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淡薄、工作安全习惯不良;员工习惯性违反操作规程也是事故原因之一,尤其在受限空间内开展特种作业时违规更易发生事故,盲目施救可能导致事故扩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加强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收到一定成效。但是,工伤事故仍频繁发生。据统计,去年1-6月份,安徽省矿山企业共发生伤亡事故139起,其中死亡227人,重伤85人,和前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了1225%和21.4%;同期地矿部表内外事故共发生42起,死亡22人二重伤26入。据了解,工伤事故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是:1.违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者违章。据统计,安徽省去年上半年职工伤亡事故因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造成的占31.84%,安徽省地矿局去年以来表内发生的4起,伤亡事故也是因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有效的不安全行为纠错,提升自我行为控制效果,基于24Model构建不安全动作的内在致因分析模型及分析程序,包含5项能力要素、15个维度因子和具有完整逻辑程序的4阶段步骤,并采用随机森林(RF)方法以煤矿安全专业人员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安全动作内在致因实证研究.结果 表明:对目标不安全动作影响最大的内在致因能力要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