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导致大量放射性气溶胶进入了大气环境,事故等级达到国际核事件分级表的最高级7。为了追踪放射性物质的释放、扩散、沉积和与实际测量进行比较,多种数学模型被用于获取气溶胶的理化特性和动力学行为。文章综述了事故后放射性气溶胶理化模型的研究进展,包括气溶胶源项模型、输运模型、粒子沉积模型、电荷变化模型和人体可吸入颗粒模型等,涉及到气溶胶颗粒的形成、凝并、沉降与再悬浮等理化行为机理。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福岛核事故释放的放射性气溶胶的粒子尺寸、活度、化学组成、电荷变化、滞留时间等理化性质依赖于形成模态而非常善变。  相似文献   

2.
大气放射性正常值的推算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核科学技术的发展,保证核安全,必须建立一整套准确、快速的环境放射性监测技术和监测手段,与此同时还应建立一套衡量环境放射性污染的标准。 经过20多年对环境放射性的监测,整理分析了其监测数据,我们认为空气气溶胶的β/α比值,以及气溶胶采样后放置4小时测量值与放置20分钟测量值之比的K值,其正  相似文献   

3.
大气环境中放射性气溶胶的测定是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监测工作的需要,选择表面收集特性和过滤效率较好的滤膜,将有利于提高样品的监测效率,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准确。本文对工作中采用的孔径为0.45μm的国产微孔滤膜的过滤效率进行测量。介绍放射性气溶胶滤膜过滤效率的测量工作。  相似文献   

4.
气溶胶泄漏问题是各种放射性实验过程和放射性物质储存、运输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膨润土和砂则是常用的高放处置回填材料。工作中建立了层剖取样、微波浸提、ICP AES分析的气溶胶泄漏研究方法 ,来评估膨润土和砂对气溶胶的封堵性能。结果表明 :膨润土层的透过率远小于砂层。此外 ,对膨润土和砂 ,透过率与其气体渗透系数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包头市城区历年来环境放射性气溶胶监测结果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后,论述城区环境在气放射性质量变化趋势,估算了氡、气了体对居民造砀剂量当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气溶胶中γ核素放射性含量了解云南省某三个地区的空气中放射性水平高低以及变化情况。分析结果显示:Pb-210和Be-7能够检出,且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其余核素均为未检出。通过1a的监测,这三个地区的气溶胶中γ核素放射性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且波动情况受季节和降水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气气溶胶放射性活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雪玲 《陕西环境》1997,4(4):21-24
我们在位于西安市南郊的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办公楼楼顶布设了一个采样点位,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测试,对陕西大气气溶胶放射性活度取得如下初步结果:①随年度变化趋势是放射性活度从1993~1997年逐年渐降低,说明陕西大气放射性环境质量逐年改善。②四季变化规律是春、冬两季放射性活度要高于夏、秋两季。③昼夜变化规律尚难确定。④TSP浓度与放射性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山西夏季气溶胶空间分布飞机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搭载了多种气溶胶观测仪器的飞机为观测平台,在2013年夏季首次对山西中部地区霾日及晴空大气气溶胶空间分布特性进行了观测,得到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和尺度的垂直分布廓线以及不同高度气溶胶粒子谱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山西夏季非降水天气条件下气溶胶粒子以核模态和积聚模态的细粒子为主,粗粒子很少.霾日气溶胶数浓度是晴空的2~3倍,主要是核模态的小粒子;气溶胶粒子数浓度随着高度逐渐减小,低空存在气溶胶累积区,逆温层的存在是导致气溶胶累积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气溶胶粒子尺度随高度增加,大粒子主要分布在2500m以上的高空;不同高度上的气溶胶粒子谱均呈双峰或三峰分布,谱型基本一致,从近地面到5000m高空,气溶胶粒子谱随高度的增加略有展宽.观测区域气团后向轨迹模拟结果显示,4000m以上高空气溶胶粒子主要是从中国西北地区远距离输送而来,3000m以下气溶胶粒子则主要来源于近地面排放.  相似文献   

9.
在核设施退役及核应急过程中,放射性气溶胶的快速有效控制是首要任务。采用水性聚氨酯作为压制剂,研究了压制剂用量、雾化压力和气溶胶浓度等工艺条件下模拟气溶胶粉尘颗粒物的凝并及去除效果,获得了优化工艺条件:雾化压力0.3 MPa,水性聚氨酯雾化量/待处理空间容积≥0.09 L/m3时,压制效率达95%;当待处理空间内气溶胶颗粒初始浓度为2 000~15 000 p/cm3时,半值时间变化范围为26.4~59.1 min。  相似文献   

10.
陨石被地球捕获之前,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高能宇宙射线与陨石物质产生各种核反应,反应产物中有稳定性核,也有放射性核。图一说明陨石历史中宇宙射线成因核定量变化情况。稳定核是随时间正比增加的,放射性核倾向于一平衡含量。如果作用于陨石体的宇宙射线通量在时间上或空间的不同区域有些波  相似文献   

11.
核电厂放射性废物管理的现状 核电厂放射性废物管理包括与废物产生、预处理、处理、整备、贮存、运输、处置和退役相关的各项行政与技术活动,是从废物产生到处置的全过程管理.放射性废物安全是核与辐射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引言本文提出了一种测定气溶胶取样进口管的采样效率的新方法,并作了图示。大多数理论的和实验的研究一直只限于从空气环境到进口截面采样的抽吸效率方面。而考虑整个进口管的研究主要还是对特定进口管的设计进行评价。按估算整个进口管的惯用方法,是将加标记的试验气溶胶通过进口管直达滤膜进行取样。气溶胶聚积在进口管内和滤膜上,然后用萤光或放射性方法进行测定。这样的测定方法很费时间,因而限制了通常对于特定的进口管进行评价的程度。按本文提出的方法,整个进口管与一  相似文献   

13.
一、引 言 自本世纪50年代日本、美国等地的沉积岩沸石矿床发现以来,对沸石基本性能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了。在核科学技术领域,日本堀冈正和等人报道了利用天然沸石从低水平放射性废水中去除137Cs的工作,美国汉福特核燃料处理工厂报道了利用天然沸石从高水平放射性废液中回收137Cs的工艺流程。1981年,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报道了利用国产天然沸石处理放射性废水方面的研究进展。但在环境放射性监测方面至今未见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防毒面具的技术进步与发展于凤清,滕大为(化工部劳保所)(青岛大学)防毒面具是用以保护劳动者的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皮肤免受有毒气体、放射性气溶胶的直接伤害,将染毒空气过滤净化供人呼吸的自吸过滤式个体防护用品。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防毒面具至今约80年的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了近十多年来重庆地区大气沉降物和近地面空气气溶胶的放射性水平,描述了它们的动态变化,以及与气候、季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前 言 自然界各种物质中都存在有天然放射性核素,海洋亦不例外。海水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是40K、87Rb及U系元素,其它放射性核索(包括Th系核素在内)在海洋中也有一定含量。另外,近几十年来,核爆炸的放射性落下灰及核动力装置(如核电站、核潜艇、核舰艇)产生的废水排入海洋,使海洋中出现了人工放射性核素。为了了解辽宁近岸海域的放射性水平,1981年至1982年,辽宁省渤、黄海放射性水平调查科研协作组对渤、黄海海域中的海水、底质及生物中的放射性水平进行了调查。本文仅就这些物质中的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的分布状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黑碳是气溶胶粒子中最重要的吸收性组分,对大气辐射过程、气候系统具有重要影响.理论上黑碳的光吸收能力除了与质量相关外,还与粒径分布、混合方式有关,由于黑碳粒子的不可溶性,核壳结构可能是含黑碳气溶胶粒子的重要存在形态.本研究利用2013年10月15日—11月13日的观测数据,结合κ-EC-米散射模型对核壳结构假设下的大气气溶胶的消光特性进行了定量分析,计算了核壳结构假设下气溶胶的吸收系数和吸收对消光的贡献,并对不同粒径段吸收系数随相对湿度增长的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吸收对消光的平均贡献在干态下为5.8%,而在环境相对湿度下只有3.4%,在所有粒径段消光系数随相对湿度都是显著增加的,而吸收系数的吸湿增长曲线与气溶胶粒径密切相关,小粒径段的吸收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大粒径段的吸收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减小,在不同粒径段的粒子综合作用下吸收随相对湿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南京北郊一次霾过程中气溶胶理化特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单颗粒飞行时间气溶胶质谱仪(SPAMS)、宽范围粒径谱仪(WPS)并结合气象数据对南京北郊一次霾过程中气溶胶的理化特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风向变化导致的气溶胶来源变化是大气能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低大气能见度出现在西北气团控制期间,其次是偏东气团和北西北气团.不同方向上气溶胶粒子的粒径分布有显著的差异,其中来自西北气团的气溶胶粒子,有最大的表面积浓度,尤其是0.5~1μm粒径范围内的气溶胶粒子浓度最大;而北西北气团的气溶胶粒子主要集中在核模态和粗模态.不同气团中气溶胶粒子的化学组成也有显著的差异,其中K-nitrate、Ammonium、C3、Metal主要来自西北气团的贡献、其次为偏东气团贡献,K-Biomass、K-OC、EC、ECOC在3类气团中均有浓度贡献,其中K-OC、EC、ECOC、Dust在北西北气团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2022年4月10日至26日我国东部海域大气气溶胶及走航气象的观测数据,对黄东海海域大气气溶胶粒子数浓度的时空分布、粒径谱分布特征以及观测中发生的新粒子生成(NPF)事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靠近陆地的江苏沿海地区海洋气溶胶总数浓度为150.79~313.14个/cm3,而远离陆地的远海海域气溶胶总数浓度仅为70个/cm3左右;数浓度谱总体呈双峰分布,靠近陆地的海区峰值更高,且温度、湿度均未与气溶胶数浓度呈线性相关性。通过计算可知,本次航测中NPF事件的生成速率(FR)为0.14~1.45/(cm3·s),生长速率(GR)为2.84~17.00 nm/h。与陆地NPF事件对比,本次海上观测到的核模态气溶胶粒子数浓度要低1~2个数量级,但生成速率和增长速率并无较大差异,因此,核模态气溶胶数浓度及新粒子生成速率并不是新粒子增长过程的主导因素。对观测过程中的一次NPF事件进行研究发现,相对于核模态气溶胶,积聚模态气溶胶数浓度的增加具有延后性。  相似文献   

20.
核设施退役过程,放射性气溶胶浓度较高,需要进行处理,以降低工作人员辐照风险。研究捕集剂配方、雾化通入量等对模拟气溶胶捕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捕集剂配方对气溶胶捕集的效果差异明显;粒径越小的气溶胶粒子被雾化捕集的速度较慢;捕集剂通入量在0.06 kg/m3以下,对气溶胶捕集效果影响显著。对等离子切割解体设备产生的241Am、239Pu污染气溶胶进行雾化捕集,初始污染水平为136 Bq/m3的气溶胶经雾化捕集后可降至1.23 Bq/m3,捕集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