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微波消化/ICP—AES法测定固废物中的多种元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MDS-81D型微波消解系统,消解固体废弃物样品,如电镀污泥,铬渣,砷钙渣,铜渣,铋渣,锑渣,尾矿渣,铅锌渣及粉煤灰等,并以ICP-AES方法测定了消解液中多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研究了不同样品的消解条件,如试样量,酸的种类,浓度,用量及微波功率,加热时间等。对锑渣进行精密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4.0%,回收率87.0%-116.2%,与常规消解法有较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复合材料对砷污染土壤稳定化处理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投加FeS、电石渣、菌渣及其复配组合对砷污染土壤进行稳定化处理,根据稳定效率对稳定材料进行筛选,并分析处理前后土壤中砷的生物有效性、赋存形态及土壤物相成分,探索稳定机理.结果表明:单因素实验中,FeS对砷的稳定效率最高,当FeS投加量为n(Fe)/n(As)=20时,砷的稳定效率达84.69%;复配实验中,FeS投加量为n(Fe)/n(As)=15,电石渣投加量为0.5%(质量分数),菌渣投加量为6%(质量分数)时,砷的稳定效率高达90.53%.机理研究表明:稳定处理后,土壤中有效态砷和有机体内砷的可给量分别降低80.14%和92.86%;土壤中易溶态砷占总砷的比例降低了18.61%,铁型砷和钙型砷占总砷的比例分别提高了10.36%和5.81%,易溶态砷主要转化为铁型砷和钙型砷;稳定处理后土壤中矿物成分新增了Ca Al_2Si_2O_8·4H_2O(斜方钙沸石)、Ca_3Fe_4(AsO_4)_4(OH)_6·3H_2O(菱砷铁矿)、Fe_2(AsO_4)(SO_4)OH·5H_2O(砷铁矾矿)、(Al,Fe~(3+))_3AsO_4(OH)_6·5H_2O(砷铁铝矿)4种矿物,稳定处理使土壤中的砷生成了难溶性铁-砷、钙-砷矿物质.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模拟污染土壤玉米盆栽试验,研究砷和锑在土壤和玉米各部分的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根、茎、叶和粒对砷和锑具有不同程度的累积作用,所吸收的砷和锑大部分集中在玉米的根部,而在地上部的含量较根部低,并且分布叶的含量大于茎和粒的含量,砷在茎上的分布大于在粒上的分布。重金属砷和锑在玉米根和茎的积累存在相互抑制性,玉米根对锑的累积一定程度抑制了根对砷的累积;砷和锑在玉米叶和粒上存在相互抑制性较小,玉米茎和叶能同时累积砷和锑。根据土壤和玉米根的锑含量之间的变化关系,通过建立回归模型,预测土壤锑含量变化对玉米根含量变化的影响。通过研究砷和锑在土壤和玉米各部分的分布情况,了解锑和砷在土壤和植物中的迁移转化,对防治和预防砷和锑的毒害,提高农产品质量,更好地制定土壤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硼氢化钾两次还原锑提高了锑的分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5—Br—PAD AP 分光光度法测定锑先用硼氢化钾把锑(Ⅲ)还原为锑化氢与多种干扰元素分离。但一定量的砷(Ⅲ)铋(Ⅲ)对锑的还原分离产生负干扰。本文用两次*氢化的方法提高了锑与砷、铋的分离能力。实验结果如表1和表2。表1数据表明①一次还原1500μg 砷对15μg 锑的还原没有影响;②砷在3000—4500μg 范围内,一次还原随砷量增高负干扰加重;③两次还原可使15μg 的锑与4000μg 的砷完全分离;④4500μg 砷存在下,15μg 锑的回收从一次还原的72.8%提高到两次还原的83%,三次还原则提高到88.3%。  相似文献   

5.
固体废物浸出液毒性试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尾矿渣、电镀污泥、铬渣、铅渣、砷钙渣及粉煤灰为试样,研究了浸提剂种类,浸提时间及浸提方式对固体废物试样中有害元素浸出量的影响;在试验制备中,讨论了浸前后的放置时间,固液分离的方法及所用材料对浸出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环保:电池-镍氢电池对镍的纯度要求,建立了用JY38PLUS型顺序扫描ICP光谱 测定镍中钴,铁,铜,锌,锰,镉 ,镁钙,铝,硅,锡,锑铋砷15个杂质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硫化砷渣为原料,用氯化铜酸性溶液浸出砷渣的全湿法进行实验,着重研究氯化铜浸出砷的过程中氯化铜用量、溶液p H和浸出时间对砷浸出率的影响,探讨用氯化亚锡还原砷盐酸溶液从硫化砷渣得到单质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大厂涉重金属采选行业企业尾矿库废水中重金属(镉、铅、砷、汞、锑)在直接受纳自然水体—平村河中时空分布特征,在尾矿库排放口—受纳水体上游—受纳水体下游布设5个监测断面,监测5种重金属(镉、铅、砷、汞、锑)含量,其含量在排放口—受纳水体上游—受纳水体下游呈阶梯式下降;不同水期镉、铅、锑丰水期含量大于枯水期,砷和汞则是丰水期含量小于枯水期;铅、砷、锑在受纳水体中存在超标现象,受纳水体附近居民取水存在风险。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硫酸盐还原菌(SRB)同时去除废水中砷和锑的可行性以及去除过程中两种元素有无相互影响,我们设置了对照组、砷处理组、锑处理组、砷和锑处理组,并分析和比较了SRB在不同分组的生长差异及砷和锑去除率的异同等。结果表明,SRB可去除95%以上的总锑(Sb(T)),但对同一条件下、同样初始浓度的总砷(As(T)),去除率仅达6%。两种元素共存时,SRB对Sb(T)的去除效率没有显著变化,但明显提高了对As(T)的去除效率。处理过程中,水体中Sb(T)迅速下降至较低浓度并保持稳定,As(T)下降较慢且在后期因沉淀物再次溶解而升高。总体来看,SRB除Sb较为高效,除As则对基质理化条件更为敏感,需要探讨更为适合的基质环境来强化对两种元素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
固体废物样品全溶解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容器敞口酸消解、高压釜密闭酸消解及微波辅助酸消解3种溶样技术,对电镀污泥、尾矿渣、铬渣、砷钙渣、铅锌渣以及粉煤灰等固体废物试样的全溶解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敞口酸消解方法难以达到全溶解,繁琐耗时,易产生二次污染;高压釜密闭酸消解法溶解效果较好,但耗时和不安全;微波辅助酸消解法溶解效果最好,还具有快速方便,较少二次污染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酒石酸、苹果酸对锑矿区土壤中砷锑的淋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晴隆锑矿区受砷锑严重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震荡淋洗技术,研究了酒石酸,苹果酸在不同浓度、不同震荡时间、不同pH条件下对重金属砷锑的淋洗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酒石酸、苹果酸随着浓度的升高,对土壤中砷锑淋洗效果显著增加;随着震荡时间的延长,酒石酸、苹果酸对重金属淋洗效果逐步提高,震荡8h效果最佳。实验结果还发现,pH对酒石酸、苹果酸淋洗效果的影响从酸性pH=3至碱性pH=12过程中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12.
对新新砷渣及陈渣在不同pH值的环境中进行了各种时段的淋溶试验和浸泡试验。通过实验,大体了解了新鲜砷渣及陈渣在淋溶及浸泡条件下As的溶出情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我国广西、云南、湖南西南三省进行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地区65座砷渣堆场中的42座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针对处在喀斯特地区砷渣堆场周边的土壤地质特征所造成的地下水污染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砷渣处置与否及处置是否规范、所处地区地貌、资金落实和监管状况是造成砷渣堆场周边地下水砷超标的主要原因、客观原因和现实原因。最后,结合污染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世荣  修瑞琴 《环境科学》1991,(6):32-33,11
采用大型溞为试验生物对氰渣、锑冶炼碱渣进行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氰渣、锑冶炼碱渣能够抑制大型溞的运动,并造成溞的大量死亡.所测得的半数运动受抑制浓度EC_(50)值,氰渣24h为7.5%,48h及96h分别为0.24%,锑冶炼碱渣96hEC_(50)值为98%.所测得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值,48及96h分别为0.43%及0.19%.  相似文献   

15.
王青  廖亚龙  周娟  黄斐荣  李冰洁 《环境工程》2015,33(3):97-101,105
为减少排入环境中的含砷危险固废量,寻求治理砷污染的高效方法。通过综述冶金和化工行业焙烧、烧结及熔炼等过程产生的主要以氧化物形态存在的含砷烟尘,以及净化除杂过程中产生的硫化砷渣、砷酸盐渣的提取利用研究现状,比较分析各提取方法的优势与缺陷,展望含砷物料中砷的提取与利用研究趋势,获得高效提取砷的最新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含砷工业废水的处理通常会产生大量的含砷废渣,砷渣中的砷元素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容易重新释放到环境中.因此,本研究以模拟硫化砷渣作为典型含砷废渣,通过在水热条件下添加Al3+、SO42-和Na+,将硫化砷渣一步直接转化成稳定的砷钠明矾石,同时回收单质硫.结果表明,最优的转化条件为:Al/As物质的量比为3:1,pH为2,水热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00 ℃和2 h;EDS测试和红外谱图表明,部分砷酸根代替了钠明矾石中的硫酸根离子,从而生成了砷钠明矾石;砷钠明矾石的短期毒性浸出实验表明其在pH值为2~11的浸出液中砷的浸出浓度均小于0.05 mg·L-1,参照《HJ/T 300-2007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的标准,利用pH=4.93的醋酸缓冲溶液浸渍砷钠明矾石90 d后,砷的浸出浓度依然小于0.05 mg·L-1,由此说明转化后的砷钠明矾石具有优越的稳定性.最后利用该方法处理河南和福建两地的某砷渣,结果表明,两种实际砷渣中的砷浸出浓度均由原来的大于400 mg·L-1降低到处理后的小于0.1 mg·L-1,远低于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中的限值(5 mg·L-1);另外,该方法在稳定硫化砷渣的同时还可以回收单质硫,为砷渣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砷渣和铬渣的药剂稳定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施加药剂稳定砷渣和铬渣的工艺流程和有关的基本技术参数。经稳定化处理后的废渣毒性大有降低,溶出液中砷、铬含量在容许范围。   相似文献   

18.
砷渣和铬渣的药剂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建国  王伟 《环境科学研究》1998,11(1):30-31,35
研究了施加药剂稳定砷渣和铬渣的工艺流程和有关的基本技术参数。经稳定化处理后的废渣毒性大有降低,溶出液中砷,铬含量在容许范围。  相似文献   

19.
马伟  马荣骏 《环境工程》1998,16(1):49-51
本文研究以硫化砷渣为原料,水法回收单质砷的方法,着重研究氯化铜浸出砷的过程影响因素,探索用氯化亚锡还原砷盐酸溶液得到了约89%的单质砷。  相似文献   

20.
张林  卢金锁 《环境科学》2017,38(9):3937-3943
砷(As)、锑(Sb)污染是世界范围内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且经常同时存在.微生物在As、Sb的氧化还原和迁移转化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s和Sb作为同族元素,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和相关的微生物氧化还原机制.然而,砷还原菌株对As、Sb迁移转化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在As、Sb共存的土壤中.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含有ars C基因的砷还原菌株Pantoea sp.IMH对土壤中As、Sb的氧化还原和迁移转化.除了接种活细胞的活菌体系和非生物对照组,同时,考虑到自然界中细菌死亡裂解过程,还做了失活死细胞的死菌体系.结果表明,在活菌体系中,溶解态As(Ⅴ)有72.7μg·L~(-1)转化为As(Ⅲ),364.8μg·L~(-1)的溶解态的Sb(Ⅴ)没有还原,表明ars C介导的砷还原菌不能还原Sb(Ⅴ).在死菌体系中,总砷和总锑的含量分别为506.8μg·L~(-1)、821.1μg·L~(-1),是活菌体系(As=155.2μg·L~(-1);Sb=364.8μg·L~(-1))和非生物对照组中(As=57.6μg·L~(-1);Sb=271.1μg·L~(-1))砷锑含量的4倍左右.这可能是死菌体释放的胞内物质促进了砷锑的释放,3个体系中总砷和总锑释放量均显著性相关(P0.05).本研究进一步阐释了微生物对土壤中As和Sb迁移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