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2.
3.
4.
以旅游城市环境系统的综合性、多目标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出发,提出用不确定性模糊多目标规划(IFMOP)模型来解决旅游城市环境规划优化问题.通过建立旅游城市环境不确定性模糊多目标规划系统模型(IFMOPMTCE),使旅游城市环境系统的特性在模型建立和求解过程中得以充分反映,同时也有效地协调了环境经济等目标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该研究为旅游城市环境规划工作提供了一种较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6.
7.
8.
9.
为明确给出环境承载力的实质内涵“人类活动阈值”,利用不确定型多目标优化方法,建立了区域环境承载力优化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北京市通州区进行区域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水环境容量是制约通州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通州新城规划》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目标与其“滨水宜居新城”目标相违,必须削减其人口与经济目标,2010 年和2020 年适度人口规模分别为44.88~50.39 万人和85.29~96.40万人;适度经济规模分别为132.57~182.02 亿元和862.9~1141.22 亿元.通过加大投资力度,调整投资结构,《通州新城规划》的三次产业结构目标基本可以实现.2010 年和2020 年三次产业适度的结构分别为(6%~7%):(39%~43%):(51%~54%)与2%:(23%~30%):(68%~75%).为实现这些目标,对于高能耗、高水耗行业(造纸与化工等)应限制其发展,并逐步淘汰 相似文献
10.
城市固体废物不确定性多目标优化管理模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对城市固体废物管理进行系统分析,以及对各种模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不确定性多目标动态优化固体废物管理模型.模型以系统成本最小和环境影响最小为目标框架,采用不确定性分析、污染损失理论,将城市固体废物管理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货币化,使环境和经济有效地统一起来,以更加客观地解决多目标问题;同时采用完整、合理的约束条件,进一步对模型进行有效补充.将该模型应用于案例城市的优化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可使每t固体废物处置成本较原方案减少8~18元,每年最少可节约2.8×107元,大大减少了运营成本.该模型采用二次污染处理至达标排放的费用,因此可以在系统成本最小的基础上,兼顾固体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最小的目标,有效地解决了多目标解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13.
SWOT分析方法在城镇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热点课题,城镇环境规划对于中国的城镇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有的环境规划分析方法大多是对环境现状的直观描述和简单归纳总结,缺少定量的分析,因此。需要全新的分析方法的引入。本文运用综合评判法、矩阵分析、四半维平面坐标、强度梯度等数学手段,将SWOT分析方法引入环境规划领域,构成了一个适合于环境规划决策过程中应用的系统和定量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某城镇的环境规划实例,深入探讨了在城镇环境规划中如何引入SWOT分析这一重要方法,并成功得出了该镇环境规划的方向和对策,为其他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安宁是昆明的工业卫星城市和全省冶金、盐、磷化工业基地,限制其发展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区域大气和水环境容量太小。围绕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等原则,将其划分为5个环境功能区和1个环境功能带。在未来发展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布局上合理利用环境容量,加速城市化发展,加大环保投入,同时实施区域环境管理战略、污染防治战略、螳螂川水环境污染防治战略和区域水资源调控战略。 相似文献
15.
云南洱海的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由于湖区经济发展和人口压力的增加,致使洱海出现了富营养化进程加剧、湖泊水位降低、湖滨带生境恶化、生物资源过度开发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2002年洱海入湖污染负荷量CODCr为3008t.a-1,总磷为137.31t.a-1,总氮为1426.35t.a-1,其营养盐负荷总磷和总氮均已超过洱海中营养水平下的环境容量.洱海已处在一个关键的敏感的营养状态转型时期,形势十分严峻,为此提出明确洱海主导功能,注重城市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建立洱海湖滨带保护区,加强旅游污染控制,适当调整洱海水资源调度运行方式,并通过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主要入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及农村环境改善工程、湖泊生态修复工程、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等措施,保护和改善洱海水环境.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对环境问题的不断深入,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对国乒。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显得愈加重要。从环境规划内涵、基本特征及内容、国民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概念开始,规范分析了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最终给出了基于环境规划角度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洱海流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洱海流域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基础上,提出应从控制人口、建设生态工程、科学合理调配水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改变能源结构和推广生态农业等方面实施洱海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