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湖南省为例研究了温泉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论文严格按照旅游系统的旅游目的地系统、旅游出行系统和旅游客源地系统三大子系统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旅游目的地系统包括温泉资源禀赋和区域环境两个方面;根据可能的客源市场位置范围,以各温泉点为中心,以限定的半径圈内计算任意点出行到温泉的平均时间作为旅游出行系统的指标;由于受温泉资源游客容量和旅游吸引度的局限性,绝大数客源市场被限定在4 h 出行区域,区域内的县级城镇作为温泉客源市场。采用AHP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得到湖南省温泉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的综合值,并把湖南90 个温泉资源开发适宜性划分为高适宜性、较适宜性及不适宜性三种类型。文中最后针对各类型温泉资源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在世界各地,温泉旅游已成为广大游客重要的休闲旅游方式。对于精明的商家而言,有源源不断的天然温泉当然如获至宝,财源不断。但开发天然温泉是需要条件的:一是本身有温泉点,二是需要开发实力。一些温泉点"藏"得很深,需要深入地下数千米凿井探源,光是勘探费用就高达上千万元,更别说其后的建设、经营成本了。所以有些商家不愿意或者没有实力负担这笔费用,就采用硫磺溶入普通水源,再用锅炉加热的方式打造"温泉";还有一些商  相似文献   

3.
廖建江 《环境》2005,(10):71
据报载,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在不了解地下温泉喷气孔的地质构造及规律的情况下,将喷气孔变为“桑拿浴”场所,结果严重破坏了稀有的旅游地质景观。该县的另一处地下温泉也因被“现代化”装饰,而失去了再现的自然条件。报道一经披露,舆论为之哗然。近年来,像香格里拉这种在旅游开发大潮下难逃劫难的旅游资源是不胜枚举。现在,不少地方对旅游资源错位开发,风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泛滥,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空前破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河南温泉旅游产业规模扩张迅速,伴随着温泉产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河南温泉旅游产业急需转型升级,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通过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泡浴模式,加强与人文资源的结合,尽快制定行业规范以及改善内部经营管理等措施来实现温泉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是特殊的乡村地域单元,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薄弱之地,如何促进传统村落实现共同富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运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及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借鉴催化反应动力学原理与城市催化剂理论,结合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发展现实背景,构建了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共同富裕催化机制,并以湖南省板梁村为例,探究了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共同富裕发展路径。研究显示:(1)将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视为催化载体,构建了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要素注入—载体吸附—效能释放”共同富裕催化机制。(2)载体通过吸附活性要素形成催化剂并释放环境清洁卫生与生态旅游持续、空间规划综合布局与空间联动多功能化、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关系网络织补与利益权力协调等催化效能,促进板梁村达成生态持续、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社会和谐与制度完善五维度目标,从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研究充实了共同富裕的基本逻辑与发展路径,试图为中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战略目标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节能环保理念注重节约能源的消耗量,文化创意旅游是帮助城市实现特色化建设的载体,如何在低能耗前提下,更加完善节能环保型文化创意旅游的发展策略,成为了旅游业的首要目标。为解决上述问题,以文化创意旅游面临的发展障碍及演变过程作为出发点,研究节能环保与创意旅游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一定的数据调查分析,确定节能环保型文化创意旅游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大凡旅游发烧友,多半钟情大自然。双休日里,约了几位朋友,下榻于石岩湖温泉度假村。这是一家深圳市老牌度假风景区。她以景区辽阔,自然环境优雅,生态景象“有声有色”,而成为安土重迁者的休闲驿站。一般说来,出游四方之士,欲采天地之灵气,领自然之神明,理应洁净身体,清心淡泊。然而,作为这里的游客,大可不必斋戒三日,圣水沐浴,但却能用上深圳及港九地区唯一天然温泉“蠲除疴慝”。况且,泡在热气腾腾的温泉中,既可追怀杨贵妃“芙蓉池”中“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温馨,又可得到温泉水中富含的锂、钾、钠等多种有益微量元素的呵护。  相似文献   

8.
<正>继全国文明县城、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温泉之乡、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等称号后,近期惠州龙门县又收获国家生态环境部授予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牌匾,成为广东省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相似文献   

9.
乡村文化记忆资源是乡村"文—旅"协同的链接点。基于文化记忆理论从文化信息层、物质载体层与社会行为层解析其内涵和协同框架,构建"文—旅"空间协调度、文化记忆连续性和旅游市场认同度的协同评价模型,以苏州金庭镇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格局上,旅游景点与生活生产类空间关联性不断提升,与功能象征类空间依赖减弱,与社会表征类和精神意识类空间关系有所降低但维持高度耦合水平。(2)空间格局上,与生活生产类空间呈极核带状格局,与其余三类空间呈现一核多极格局。(3)旅游景点与生活生产类空间协同关系从"文—旅"空间协调度、文化记忆连续性转向旅游市场认同度为主导,其余空间以"文—旅"空间协调度为主导。(4)影响协同关系的机制包括记忆延续与文化交融、空间优化与旅游融合和社会支持与政策保障等。研究结论可为乡村旅游地的文化振兴和文旅融合提供理论指导和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0.
旅游城规划中的景观生态评估——以海南三亚市南田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景观空间格局与稳定状况的评估方法,对著名的南田温泉旅游城规划进行了评估,指出,由于建筑物和道路拼块优势度值的上升,以及缺少种群源的持久性、物种的可达性和景观的开放性设计,"自然"组分无法控制该城的环境质量,因此,该城规划不符合海南海滨旅游热点的建设目标,建议补充这方面的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