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盐度变化对日本对虾暴发白斑综合症病毒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盐度在对虾暴发白斑综合症 (whitespotsyndrome)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进行了盐度变化对日本对虾免疫水平的影响实验及不同盐度下的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 :(1)盐度是影响日本对虾生理、存活的重要环境因子 ;(2 )盐度变化能够影响对虾的免疫状况 ,盐度升高和降低都会降低日本对虾的免疫水平 ;(3)在偏离对虾正常生存盐度的环境中 ,对虾抵御外来感染能力降低 ,易受病原体如WSSV的感染 ;(4)盐度变化是导致对虾爆发白斑综合症的重要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对虾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越冬宿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结果表明:在冬季即将放水干枯的虾塘中,携带WSBV的厚蟹可达15%,其中在88.9%的病蟹能活至翌年春天,并引起新的白斑综合症爆发。用患白斑综合症的斑节对虾投喂厚蟹和虎头蟹,只能引起40%的死亡率。用发病虾塘的幼厚蟹投喂斑节对虾,在6d内引起死亡率达73.9%,死亡的斑节对虾具有典型的白斑综合症病征。根据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厚蟹是WSBV的越冬宿主。  相似文献   

3.
主要环境因子对虾类免疫反应及疾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主要环境冈子包括温度、盐度和溶解氧等理化参数,氨氮、亚硝酸氮和硫化物等环境污染物对于虾类免疫反应以及疾病发生的影响进行综述.首先讨论了上述环境因子对虾类免疫反应的影响.介绍了各种环境因子的作用机理,对于虾类免疫指标的影响.其次讨论了环境因子对虾类疾病发生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温度对白斑综合症发生的影响.最后,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应当重视开展的4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在盐度梯度变化下对辽河口海水中浮游细菌群落和附着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特点及与环境因子间相关性进行研究。环境因子包括盐度(S)、温度(T)、溶解氧(DO)、悬浮物(SS)、叶绿素a(Chl a)、细菌生产力(BP)、化学需氧量(COD)、硝酸盐(NO3-N)、磷酸盐(PO4-P)、硅酸盐(SiO3-Si)和铵态氮(NH4-N)。在对辽河口不同盐度区域表层选取代表站位并对其海水环境因子、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相似度、结构组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由河口向外海过程中水体的S和Chl a逐渐升高,DO、BP、COD以及N、P、Si营养盐的浓度逐渐降低。河口淡水区域β变形菌数量占优势,海水区域α变形菌和γ变形菌的数量逐渐增多。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浮游细菌对环境因子变化较为敏感,而附着细菌对环境因子的变化敏感度较低。浮游细菌丰度与S、PO4-P和BP有显著相关性(P < 0.01),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63、0.996和0.995;附着细菌丰度与SS的相关性最为显著,相关性系数为0.997(P < 0.01),此外与NH4-N和Chl a也有显著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S、PO4-P、BP、DO和COD是影响浮游细菌丰度的影响因子,浮游细菌丰度与SS、NH4-N和Chl a关系较为密切。相对附着细菌而言,浮游细菌在河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锶同位素对环境变化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锶同位素基本的地质地球化学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对环境变化的指示意义:(1)在岩石-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对风化作用的指示意义;(2)在河流-河口系统中对古盐度和河流古流量的定量指示意义;(3)在大陆-河流海洋系统中对风化作用和气候变化的指示意义;(4)在流体-岩石系统中对成岩作用和流体/岩石比的定量指示意义。最后指出了海洋锶同位素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中国某些地质档案锶同位素研究可能揭示的重要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6.
三丁基锡的生物富集与分配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不同pH和盐度条件下三丁基锡(TBT)在罗非鱼(Tilapia)体内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及其在正辛醇-水体系的分配系数(Kow)和人工合成生物膜-水体系的分配系数(Dmw),并对其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富集实验进行了168h,TBT在pH=8时的富集初始速率和168hBCF明显高于pH=6时,pH6和8时的BCF分别为754.9和1132.1。坜度对生物富集也存在较大影响,盐度为0‰、15.0‰和25.0‰时的BCF分别为1071.8、871.8和276.6。TBT的Kow和Dmw也表现为随pH升高而升高、随盐度升高而下降的趋势,但Dmw能更精确地预测TBT的BCF随环境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盐度为5条件下,ClO2和碳水化合物水平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共两个实验:实验1研究了ClO2(0、1、4、7、10、13、16、19和22 mg/L)对中国明对虾存活的影响,发现随ClO2浓度的升高,对虾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在24、48、72和96 h,LC50分别为21.04、13.32、10.91和8.26 mg/L,安全浓度为1.60 mg/L.实验2研究了ClO2(0.0、0.2、0.4和0.6 mg/L)和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13.89和41.76%)对中国明对虾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发现在两个碳水化合物水平,随ClO2浓度的升高,对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吸收效率均呈下降趋势,而饲料系数呈上升趋势;在四个ClO2水平,摄食13.89%碳水化合物对虾的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吸收效率均高于摄食41.76%碳水化合物的对虾,而摄食13.89%碳水化合物对虾的饲料系数低于摄食41.76%碳水化合物的对虾.  相似文献   

8.
赤潮防治剂对中国对虾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赤潮防治剂对中国对虾的影响,进行了粘土、Ca(CIO)2、AICI3、FeCI3对中国对虾的毒性实验。结果表明:(1)粘土对对虾基本无毒性;(2)Ca(CIO)2在低浓度下对对虾无毒,在高浓度下对对虾有急性和慢性毒性;(3)AICI3和FeCI3在对虾体内有一定的积累,但其毒性效应有待于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进行了热冲击及其与盐度、铜、氨联合对对虾仔虾和光滑河兰蛤的急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动物的起始致死温度(TL_(50))和最高临界温度(CTM)随驯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盐度的降低,仔虾的耐高温能力明显降低,而兰蛤对盐度变化反应不明显;高温明显提高铜、氨对仔虾的毒性。也提高铜对兰蛤的毒性,但降低氨对兰蛤的毒性影响。仔虾对高温、低盐、铜离子及非离子氨反应敏感。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进行了热冲击及其与盐度、铜、氨联合对对虾仔虾和光滑河兰蛤的急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动物的起始致死温度(TL50)和最高临界温度(CTM)随驯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盐度的降低,仔虾的耐高温能力明显降低,而兰蛤对盐度变化反应不明显;高温明显提高铜、氨对仔虾的毒性。也提高铜对兰蛤的毒性,但降低氨对兰蛤的毒性影响。仔虾对高温、低盐、铜离子及非离子氨反应敏感。  相似文献   

11.
以2014年8月南海北部海水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平板计数法和流式细胞仪计数法对南海北部表层和垂直海域可培养细菌和细菌总数分布状况进行研究,对细菌生产力进行测定,并结合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珠江口到南海北部海域,水平方向可培养细菌总数变化范围是3.70×102~1.42×103 CFU/mL,细菌总数变化范围是5.12×105~1.61×106 cells/mL,细菌生产力的变化范围是0.03~0.40 mg/m3/h;垂直方向上可培养细菌变化范围是1.08×103~9.00×103 CFU/mL,细菌生产力变化范围是0.01~0.08 mg/m3/h,其中表层海水中的细菌生产力明显高于底层。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水平方向上,影响南海北部表层海水细菌总数和细菌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盐度、硝酸盐(NO3-N)、硅酸盐(SiO3-Si)、亚硝酸盐(NO2-N)和磷酸盐(PO4-P)(P < 0.05);垂直方向上,影响南海北部可培养细菌总数的主要因素是NO2-N(P < 0.05),影响细菌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和盐度(P < 0.05)。可见,南海北部表层海水中细菌总数高于可培养细菌总数2~3个数量级,表明该海域表层海水存在大量不可培养细菌;细菌的生命活动在海水表层相较底层更为活跃。  相似文献   

12.
张庭廷  胡春霞  陈波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1):5345-5352
针对铜绿微囊藻在稻草秸秆(水稻分蘖枝)发酵液胁迫下的酶学特征及抗氧化能力、藻毒素和多糖含量等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旨在为利用稻草秸秆抑藻提供进一步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在水稻分蘖枝发酵液胁迫下,其表征藻细胞代谢水平的酯酶活性显著降低,实验第5d,最高浓度组(0.65%V/V)99.9%的藻细胞内酯酶活性均被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分别下降至同期对照组的11.03%和8.47%;丙二醛(MDA)含量则与发酵液浓度以及作用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分析表明,所有浓度组和作用时间内r值均大于0.9,而P值均小于0.01,表明水稻分蘖枝发酵液可显著降低藻细胞的抗氧化水平;但高浓度水稻分蘖枝发酵液没有引起微囊藻毒素(MCs)升高,甚至显著降低MCs和多糖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P<0.01.因此,水稻分蘖枝发酵液可通过影响铜绿微囊藻的代谢过程,降低藻细胞抗氧化以及抵御对环境胁迫的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抑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盐度影响铬对真鲷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盐度突变对真鲷幼鱼存活的影响及不同盐度(10.09~30.59)条件下铬对真鲷幼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当盐度高于9.18时,盐突变不会导致真鲷幼鱼死亡;当盐度低于3.67时,幼鱼死亡率为100%,其96h半致死盐度为6.85。另外,盐度越低,Cr6+的LC50越低,说明盐度降低会加大Cr6+对真鲷幼鱼的毒性。基于上述结果,在分析某一海域鱼类致死原因时,必须对污染物质的毒性效应和环境因子的变化加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盐度对硝酸细菌(NOB)活性的影响及其动力学特性,本文采用高浓度亚硝态氮污水富集培养NOB.对NOB富集污泥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分析表明Nitrobacter占细菌总数的(81%±6%).污泥的最大比亚硝态氮氧化速率为(42.5±0.9)mgN/(gVSS·h).用此污泥考察了盐度对NOB活性的影响,并测定了盐度为10g/L时NOB的动力学参数(Ko、KS).结果表明,与盐度为0g/L时的NOB活性相比,盐度为15g/L时NOB活性降低了3.3%;盐度为10和20g/L时的NOB活性分别降低了11%.盐度为10g/L时,NOB的最大比亚硝态氮氧化速率为(37.9±0.7)mgN/(gVSS·h),氧的半饱和常数Ko值为(1.51±0.06)mg/L,底物(亚硝态氮)半饱和常数KS值为(6.06±0.15)mg/L,Ko、KS测定值均高于ASM2模型中氨氧化细菌(AOB)推荐值.盐度对NOB的抑制降低了最大比亚硝态氮氧化速率,对氧传递和底物(亚硝态氮)传递均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水淹梯度是河漫滩湿地中的重要环境变量,其对湿地土壤有机碳特性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以天津独流减河河漫滩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水淹梯度下盐地碱蓬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有机碳的分布特性,同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植物根际作用和细菌区系特征分析影响土壤有机碳分布的非生物和生物因子.结果表明:水淹梯度的变化显著影响了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p <0.05).盐地碱蓬根际效应对多数土壤理化性质均无显著影响,但根际及其与水淹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铵氮的变化(p <0.05),且铵氮是影响土壤细菌区系变化的关键元素.土壤盐度和水分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含量有显著影响(p <0.05),盐度还显著影响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p <0.05),表明合理的水盐调控措施可促进入海河流河漫滩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固存.研究同时发现,土壤细菌的α-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沿着水淹梯度的变化较明显,但其代谢功能在水淹和半水淹处并无明显差异,表明短期或周期性水位变化并未明显改变生境功能.该研究结果对入海河流河漫滩湿地的生态修复非常重要,同时也为河漫滩与河流主干河道作为同一个功能区进行一体化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发光细菌监测沿岸水质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郑天凌  王斐 《福建环境》1997,14(1):9-11,33
采用发光细菌测试毒性法(MICROTOX)检测了取自厦门大学海滨浴场、厦门大学医院排污口、厦门大学东大沟排污口的海水水样毒性;比较了四种稀释液:30‰NaCl溶液、陈海水、人工海水I及人工海水Ⅱ对发光菌发光强度的影响和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发光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前两个站信水体无毒性反应,后一个站位水体存在毒性物质;(2)除人工海水Ⅱ对发光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外,其它两种稀释液的活化作用与常用稀释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潮滩沉积物古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口潮滩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潮滩沉积物古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物中古菌群落OTUs数量为900~1417,Shannon指数为7.02~8.02,均表现出从低盐度向高盐度样点降低的变化特征.各采样点古菌群落特异性OTUs占各采样点总OTUs的24.2%~57.3%,而共有的OTUs仅占1.2%,说明各样点沉积物中古菌群落特异性较高.沉积物中古菌主要隶属于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和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而深古菌门(Bathyarchaeota)也是古菌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对丰度占到17.7%~25.9%.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表明芦潮港和东海农场沉积物中古菌群落结构相似,白龙港和浏河口群落组成相近,而浒浦与其他采样点的古菌群落组成差别较大.通过典范对应分析,研究区沉积物中古菌群落结构与沉积物盐度水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古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具有高度的空间差异性,且沉积物盐度是群落差异的决定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地表水水质近20年的变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3-1999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和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研究了上海市地表水水质近20年的变化,并对影响水质变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上海市近20年的地表水水质变化可分为缓慢恶化,加速恶化和逐渐改善3个阶段,1996年是水质变化趋势的转折点;(2)水质变化主要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影响,与水文气象因素相关性较小;93)农牧业,生活污染是影响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4)农牧业,生活污染的迅速上升趋势受到遏制,工业污染持续减少,而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呈跳跃式大幅度增长,是水质恶化趋势发生逆转的根本原因;(5)上海市的高度城市化进程在1996年后已转变为地表水水质改善的积极动力和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盐度和pH对崇明东滩沉积物中NH+4释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集长江口下游的崇明东滩沉积物样,通过实验模拟研究盐度和pH对沉积物中NH4^ 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潮滩沉积物中NH4^ 的释放受盐度和pH的共同控制。NH4^ 随着盐度的变化呈明显的“M”型双峰曲线,释放量最小出现在盐度为0‰。释放峰值出现在盐度为5‰、20‰。NH4^ 随着pH的释放规律因盐度环境和沉积物类型的不同而显著不同。NH4^ 的释放量与沉积物类型有关,沙性物质含量高的低潮滩沉积物中NH4^ 的释放量明显低于沙性物质少的中潮滩。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梯度的盐度胁迫对脊尾白虾蚤状幼体的影响,记录了不同时间段幼体的死亡率,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3个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如下:盐度为14和28处理组中脊尾白虾蚤状幼体活动正常,过低(2,5和8)或过高(42)的盐度处理短时间内都会导致脊尾白虾蚤状幼体死亡;盐度为14和28这两组试验中脊尾白虾蚤状幼体的钠钾ATP酶(Na+/K+-ATPase)基因表达水平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略有上升,但是整体来说变化幅度不大,盐度为8处理组中前6 h Na+/K+-ATPase基因表达水平变化不大,第12 h时显著升高;盐度为8和28处理组中脊尾白虾蚤状幼体HSP70在2 h后就显著上升,盐度为28处理组中脊尾白虾上升幅度相比之下较小,盐度为14处理组中脊尾白虾HSP70在整个实验期间变化不大;脊尾白虾蚤状幼体体内热休克蛋白90(HSP90)对盐度的胁迫响应趋势跟HSP70基因类似,只是变化程度有所差异。总的来说,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会导致河口地区盐度的异常变化,进而影响河口地区脊尾白虾蚤状幼体正常生活,这3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可以作为河口盐度变化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