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系统分析和灰色理论,从河横村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物流和价值流出发,分析了河横村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征。结果表明,由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河横村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已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总能量产投比已达2.5以上,土壤子系统中的营养物质也出现了盈额,N1.76kg/亩,P_2O_53.43kg/亩,K_2O0.53kg/亩;各个子系统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提高,种植业、副业和渔业收入的灰色模型发展指数分别为-0.043,-0.214和-0.251。根据复合关联度分析,提出了河横村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对策为:在强化和完善生态农业措施的基础上,特别要注意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加农业投资,强化劳力素质,加强有机肥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报导了远离城市的河横生态农场的改建过程以及该生态农场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在远离城市的农村建立生态农场可以获得象城郊型生态农场那样的效益。该生态农场的改建仅投资了2万元资金,就建成了一个生态良性循环系统。建场后的总产值和纯利润分别比建场前提高2.68和8.74倍。作者进一步指出,通过河横村生态农场的建设对我国广大农村推广和建立生态农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河横村光、热、土、劳力资源和种植业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横村土质良好,光、热资源丰富,种植业产值发展指数为0.0498,远远低于全村各业总产值发展指数0.2047。究其原因,主要受光能利用率和复种轮作制度的限制。为此,作者根据全村资源情况,以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目标,应用规划模型提出河横村种植业轮作制的优化比例为:肥-稻-稻→麦-稻→油+豆-棉40%,麦-稻→麦-棉→大麦-稻14%,麦-黄豆+蚕豆→麦-稻→麦-稻35%,大麦-稻-黄豆→麦-棉→大麦-稻-豆10%。这样能使每亩净收入增加6.85%,每亩劳力用量减少6.87%,经济光能利用率提高18.75%。通过资源的灵敏度分析表明,耕地面积变化、钾肥的施用量和效率以及劳力因素都会对优化方案有敏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棉花的生长过程壤—环境”有机系统发挥其功能的过程本据这一原理对棉花生产过程中不同上壤、不段的行科学的控制和调节,即施肥三年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11.
本文根据江苏省泰县河横村生态农场猪场和南京市江宁县古泉生态工程实验场猪场进行的鸡粪喂猪实验,探讨了鸡粪喂猪对猪生长的影响及效果。测定了猪的采食量、增重量、猪肉的氨基酸含量,分析了各级猪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饲料营养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肉鸡粪便可以促进猪的生长,且不影响猪肉的营养品质。无论在饲料的营养水平较高或较低的情况下,都以添加30%鸡粪组的经济效益为最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对生态农业试点的中路铺村的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投入产出比及能流效率进行分析,并从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综合生态经济效益指标分析入手,进行某些模式评价,以探讨在该地域内对生态农业建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对生态农业试点的中路铺村的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投入产出比及能流效率进行分析,并从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综合生态经济效益指标分析入手,进行某些模式评价,以探讨在该地域内对生态农业建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洱海北部2种典型种植制度下农田氮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洱海北部区域农村面源污染是富营养化初期湖泊——洱海氮磷负荷的主要来源.以洱海北部2种典型种植制度下的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与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氮的输入通量(农作物施肥、大气降水降尘、灌水和生物固氮)及输出通量(农田收获物和生物脱氮),并计算其对水环境产生的氮污染负荷净排放量(包括农田地表径流和地下渗透流).结果表明,在水稻-蚕豆种植制度下,农田为环境友好型,基本不向水环境排放氮负荷,净排放量为-30.73 kg·hm-2·a-1,主要氮输入通量为生物固氮(占43.3%),其次为有机肥(占35.O%),且输出通量主要为农作物吸收(占98.5%).在水稻-大蒜种植制度下,农田为环境污染型,净排放量为306.75 kg·hm-2·a-1,主要氮输入通量为肥料(占84.7%),其中化肥占62.1%,而输出通量中水环境排放占45.4%.水稻-大蒜种植制度亟需采取合理施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等农田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稀土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农作物施用稀土肥料的效果和作用机理,提出了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稀土肥料应注意的问题,强调指出,只有在加强农田施肥和栽培管理的基础上配以高产栽培技术,按照不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丰产规律适时适量地施用稀土肥料,才能有效地发挥稀土肥料的作用,达到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增强作物抗逆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东北经济区规划办公室于1986年9月2日至6日在吉林省龙井县召开了东北经济区生态农业建设经验交流会。来自吉林、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4省(区)从事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和研究的各级领导及科技工作者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47篇。 这次会议是在各省区普遍开展农业生态环境和生态建设综合研究和试点的基础上,在各地都涌现出了一批类型不同的生态农业典型模式的形势下召开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出发,比较了双碑四组1976—1980年的肥料施用和粮食生产中的氮素输入和输出。结果表明,土壤氮素消耗大于积累(-33_34%——+11.0%);有机与无机肥料施用比例明显失调(1.00:1.02);化学氮肥投资(不变价格)占农业总投资的比例以平均2.5%的递增率逐年上升。只有广辟肥源,生物固氮,科学施肥,强化农田氮素输入,才能保持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素平衡。只有提高氮肥利用率和肥料经济效益,才能达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鱼种产量,经济效益,能量利用率,氮素利用率,鱼种的肉质等诸方面对主施沼液和主施鸡粪培育鱼种与套养蚌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主施沼液者佳,主施鸡粪者差。作者在试验过程中对肥饵和水质定期进行了测定,指出主施沼液培育鱼种是一条简单易行,成活率高,质量好,成本低,效益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生态农业的兴起及其意义 二次大战以来,以机械化、灌溉化、肥料化和化学化为标志的现代农业(又称石油农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所谓现代农业,其实质就是以高能量来换取高产量。它的基本思想,就是最大限度地向农业投入能量,以获取最高的粮食产量。例如美国近四十年来,投入农业的能量增长了八十倍左右。这种高能量的投入,一方面刺激了农业的迅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