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使用防晒制品以防止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专家提示,消费者不仅要考虑紫外线的急性严重日晒红斑和晒伤,而且要考虑慢性、较弱、反复和积累性日晒及其他污染等对皮肤的损害。多数研究证实,将UVA和UVB防晒剂复配后的防晒产品可明显提高对紫外线吸收能力。市场上防晒化妆品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同一脑力负荷下不同热辐射应力负荷对脑电特征及认知能力的影响,开展不同辐射温度(100℃、150℃、200℃、250℃、300℃)暴露下的短时脑力负荷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较低温度,强热辐射温度下认知任务完成更快,但错误次数增加;问卷调查显示,被试者更喜欢较低的辐射温度,此时脑力负荷与身体负担更低;β波平均功率随辐射温度升高而增大,300℃时减小,警觉性水平在200℃和250℃时最大,前额不对称度在250℃后减小,脑地形图中β波占比在250℃时最大,样本熵在250℃时最大,此时被试者的兴奋程度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WBGT(湿球黑球温度)、环境温度、热感觉、热舒适、脑力负荷得分与辐射温度存在高度正相关,工作效率、环境接受度与辐射温度存在高度负相关,前额不对称度、样本熵等非线性指标与辐射温度存在低度正相关。对局部强热辐射短时暴露下的认知能力研究能够为高温辐射作业下的安全工程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夏季农田作业,由于日照、高温和湿度高等气象条件以及劳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等因素,均可发生中暑。严重者甚至发生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中暑一般分三种类型,现列表如下; 预防农业中暑,可采取下列措施; 1.尽量利用隔热、散热、挡热方法,以减轻热源对人体的影响。如在农机驾驶室外壁和顶棚安装湿麻袋等简易隔热材料;或加设水箱,利用拖拉机气泵喷雾散热;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农机驾驶室加设空气调节设备,将温度控制在26℃以下。农具手工作处须有遮阳设备,应穿白色布衣服,以加强个人防护。 2.合理安排工时,特别要避免在高温和无风的中午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过氧化二异丙苯(Dicumyl Peroxide,DCP)的热稳定性和热安全性,利用C80微量量热仪对DCP在空气中的热分解及稳定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了升温速率对DCP热分解的影响规律,运用AKTS高级热动力学软件计算得到DCP热分解的活化能及指前因子、绝热条件下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ad和不同包装下的自加速分解温度。结果表明:随升温速率增加,DCP的起始放热温度和最大放热温度升高;并由Friedman法得到不同转化率下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的关系,计算得到DCP热分解的活化能范围为50~130 kJ/mol;TMRad为1 h、8 h、24 h、50 h和100 h时对应的起始温度分别为105.33℃、84.38℃、74.38℃、68℃和62℃;DCP的储罐内径越大,其对应的自加速分解温度越低。在生产、制造、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应防止因温度变化而引发DCP的自分解放热爆炸事故。  相似文献   

5.
二、热辐射的防护措施 根据热辐射的特性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避免或减轻热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这些措施主要包括技术和保健两个方面: (一)技术措施 1.改革工艺 工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及遥控,是避免热辐射危害的根本措施。例如某大型铸管车间以连续铸管机代替旧式圆盘铸管机,热辐射强度大为减小,不仅工作地点夏季的气温由46.5℃下降到31.3℃,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2.合理布置热源 主要是要求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能使操作工人远离热源。热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热源尽量布置在车间外面。(2)在以热压为…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850 k W型号风机机舱中齿轮箱油、变压器油和液压油,分别在15 k W/m~2、25 k W/m~2、35 k W/m~2、50 k W/m~2和75 k W/m~2等外加热辐射通量下采用小型锥形量热仪测量其点燃时间(tig),并计算其临界热辐射通量(CHF或6)q″cr)和着火温度,从着火性对典型液态油品潜在火灾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相同材料不同外加热辐射功率下,齿轮箱油、变压器油和液压油tig随外加热辐射通量增大而减小且均在75 k W/m~2时最短,在15~75 k W/m~2范围,tig下降幅度分别是96.32%、96.97%、93.29%;不同材料相同外加热辐射通量下,液压油在低外加热辐射通量(15 k W/m~2)下tig最小,变压器油在高外加热辐射通量(25 k W/m~2、35 k W/m~2、50 k W/m~2、70 k W/m~2)下tig最小且下降幅度最大(96.97%);齿轮箱油、变压器油和液压油6)q″cr分别是9.23 k W/m~2、6.43 k W/m~2、4.92 k W/m~2;齿轮箱油、变压器油和液压油的Tig分别是352.04℃、306.16℃、268.59℃;基于着火性评价指标,潜在火灾危险性从大到小排序为液压油、变压器油、齿轮箱油。  相似文献   

7.
太阳的照射、工业生产中的金属熔化炉、加热炉、灼热的金属、开放的火焰等等,都是辐射热源,均能放出大量的辐射热。强烈的热辐射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所以研究防护热辐射的方法是很必要的。 一、热辐射的特性和对人体的危害 (一)热辐射的特性 热辐射(热线谱)主要包括红外线(长波红外线、短波红外线)、部分可视线(可见光)和紫外线。 热辐射的辐射源,露天作业主要是太阳,在厂房内则主要是高温车间里的各种加热炉、熔化炉和被加热的金属。根据被加热体温度的高低,高温车间的辐射源可以分为四类; 1、物体表面温度为500℃以下的辐射源。…  相似文献   

8.
孙永泰 《安全》2000,21(1):26-27
1碱液的安全操作事项除油用的碱液,对人的皮肤和衣服有较强的粘附性和腐蚀性。使用时,应注意:(1)使用碱性溶液的温度一般不应超过80℃(发蓝溶液除外),以防止碱性气体逸出。(2)零件进出碱液槽时,操作应缓慢进行,以免溶液溅在身上。(3)配制碱液时,需穿...  相似文献   

9.
风速对火灾的发展过程有很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对强风条件下储罐区防火间距的规定尚不明确。利用FDS火灾模拟软件对强风条件下容积为10万m~3的大型原油储罐进行了火灾仿真模拟。分析了6级、8级、10级及12级强风作用下火源的热释放速率、火焰中心温度及热辐射强度的变化特征,得到了热辐射对普通人员、消防官兵及邻近下风向储罐的灾害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随风速增大火焰热释放速率有增大的趋势,火焰中心温度不断降低,且高温区域高度不断下降。在强风作用下,火焰向下风向发展,下风向热辐射强度上升,导致下风向邻近储罐在热辐射的不断作用下有破裂泄漏的可能。对于常年有强风发生的地区,现阶段规定的10万m3油罐间的防火间距已不能满足储罐的安全性,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0.
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铜铟镓硒光伏电池热稳定性差,一旦建筑物发生火灾,受火作用下,铜铟镓硒电池材料的可燃性会增加建筑物自身的火灾载荷,这会加剧建筑物火灾的蔓延.基于此研究了小尺寸铜铟镓硒光伏电池在不同点火源作用下的受火反应行为.以200 mL及500 mL酒精池火作为辐射热源,分析了铜铟镓硒电池在受到不同大小热辐射后的热解和阴燃特性;以酒精火焰作为点火源,分析了电池接触明火后的着火温度、火焰温度及质量损失速率.结果 表明:当小尺寸铜铟镓硒光伏电池板所受的热辐射小于等于6.15 kW/m2时,温度达到232℃开始热解,阴燃期间电池迎火面温度可达662℃;在明火作用下,小尺寸铜铟镓硒电池板在表面温度达到254℃可以被引燃,10 cm高度火焰温度可达694℃,质量损失速率最大为0.45 g/s.  相似文献   

11.
<正>在冶炼行业的炉前作业环境中,除了热辐射强度大,还伴有金属火花、飞屑、粉尘等伤害眼睛、面部、颈部,可能对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伤害。如何有效地保护高温炉窑作业工人的头颈部安全?目前,已有企业根据多年来的科学试验和实际应用,研发出新型隔热防护面罩。在炼钢、炼铁、炼焦等冶炼行业中,高温炉窑温度一般在1 000℃~2 000℃,在此温度下的炉前工作业岗位,除了热辐射强度大外,还伴有金属火花、飞屑、粉尘及坠落物体等伤害眼睛、面部、颈部,可能对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伤害。在这种特殊高温、强热辐射的作业环境中,炉前工人身穿阻燃铝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对化学防护服(CPC)气密性的影响,以3种不同材质(聚乙烯、丙烯、氯化丁基橡胶)的化学防护服为研究对象,利用气密性测试仪和环境实验舱,在10~66 ℃温度条件下处理2 h后,分析环境温度对3种化学防护服样品气密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工况处理后化学防护服气密性能在10~25 ℃段上升,在25~50 ℃段下降;聚乙烯材质化学防护服失效温度为66 ℃,其他2种材质的服装失效温度为50 ℃。研究可为防护装备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天然气管道泄漏发生喷射火事故,采用动态火灾软件FDS进行天然气管道泄漏喷射火数值仿真,结合固体火焰模型分析了火焰几何特性、温度与热辐射空间分布等关键参数,依据温度与热辐射伤害准则确定了危险区域范围;并对比不同风速和泄漏孔径下火灾事故的危险范围,研究风速和泄漏孔径对火灾事故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热辐射是火灾后果的主导因素,25.4 mm泄漏孔径喷射火灾充分燃烧时,其火焰最高温度为1 200℃,喷射口25 m以内为危险区域,随风速增大,温度伤害范围略有增大,热辐射伤害范围显著增大;泄漏孔径变化对喷射火事故后果的影响与风速变化的影响相同,但泄漏孔径对事故后果的影响更为显著,泄漏孔径从6.35 mm增大至25.4 mm和101.6 mm,人员温度伤害半径分别增大2.71倍和10.42倍。最后,结合仿真结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喷射火应急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LNG储罐火灾事故下水喷淋对相邻储罐的热辐射防护影响,以某LNG罐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动态火灾仿真软件FDS建立LNG水喷淋冷却防护下火灾仿真模型,研究喷淋流量和风速对热辐射防护的影响,并对火灾热辐射导致罐壁钢材热应力失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喷淋可以有效降低相邻储罐接收到的热辐射值,热辐射防护效率随着喷淋流量的增加相应提高,总体保持在30%~40%;同时水喷淋装置能有效延长罐壁因热辐射导致升温发生热应力失效的时间,但随着风速的增加,整体热应力失效的时间明显缩短;最不利点的喷淋流量应基于火灾应急响应时间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5.
偏二甲肼超临界水氧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一套连续式超临界水氧化实验装置,以H2O2为氧化剂,在480~550℃、30 MPa条件下,进行了超临界水氧化偏二甲肼实验,建立了COD去除宏观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在超临界条件下,偏二甲肼氧化分解很快,当温度为550℃、压力为30 MPa、停留时间为5.8 s时,COD去除率可高达93.5%以上.偏二甲肼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升高、停留时间延长而提高.在H2O2过量50%的情况下,偏二甲肼氧化分解反应对有机物为1.13级,对氧气为0.29级;反应活化能Ea为44.65 kJ·mol-1;指前因子A为4.93×103.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水下气体泄漏在海面形成的火灾后果,针对某海洋钻井平台上风向浅层气井喷导致的火灾场景,构建水下泄漏海面气体火灾后果预测与评估模型;模拟分析风载荷作用下的海面气体火灾演化过程,预测火灾高温和热辐射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评估海面气体火灾对临近下风向海洋钻井平台钢结构及作业人员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海面气体火灾在风载荷作用下约40 s达到稳态,稳态火焰几乎覆盖整个海洋钻井平台上部,最大火焰高度约96 m;整个海洋平台都会受到火灾高温和热辐射的影响,火灾影响区域的最高温度达到1 500℃,热辐射通量为539 kW/m~2;持续的高温和热辐射作用会使平台钢结构发生断裂或坍塌,造成作业人员严重伤亡。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挤塑型聚苯乙烯(XPS)保温材料两种不同着火方式下的着火温度。采用南京江宁仪器分析厂生产的DW-02型点着温度测定仪对XPS的着火温度进行了测定。利用辐射引燃仪得到了2.2 cm厚挤塑型保温板在不同加热功率下的着火温度。结果表明:DW-02型点着温度测定仪测得的挤塑型聚苯乙烯保温材料的点燃温度约为355℃;热辐射引燃仪测得的2.2 cm厚保温板在不同加热功率下的着火温度是365-370℃,且引燃时间随着辐射引燃仪加热功率的增大而逐渐缩短;明火火源比热流辐射容易引燃挤塑型聚苯乙烯保温板。研究结论对FDS模拟挤塑型聚苯乙烯燃烧特性时,材料热解参数的设定有指引作用,对实际工程中遴选合适的外墙保温材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最近,的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AS/NZS2604:2012《防晒霜产品一评价和分级》发布实施,新标准建议防晒因子(SPF)为50+。该新标准的发布将有助于防止皮肤痛和黑素瘤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法国雷赤坦公司和日本帝国纤维公司研制了一种能用于高温环境的耐热服装.其式样与宇宙服相似,大体无外露部分.该救护服外面的不锈钢纤维在1300℃的高温时.衣服内的温度不到50℃,耐热时间可持续3分钟.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储罐区发生池火灾时多米诺效应对周围人员及临近储罐的影响,利用180号燃料油开展3组大尺度池火灾试验。首先将所测温度转化为相应的热辐射值与理论值进行对比;然后根据实测热辐射均值,结合人员伤害曲线,分析热辐射对周围人员的伤害情况;最后根据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得出临近储罐的损害概率。结果表明:风的速率和风向影响池火燃烧,从而影响其热辐射的传播,即风速越大,下风向接收的热辐射强度越大;风速越不稳定,热辐射波动越大;当热辐射强度足够高时,人员在很短的暴露时间内,即使在远离火灾的地方仍可能受到严重的伤害;压力储罐比常压储罐更容易发生二次事故。因此,池火灾发生时,为预防多米诺效应的发生,要优先给下风向压力储罐降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