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微生态学     
《环境》1995,(3)
人类在充满了微生物的空间中生存、繁衍,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必然与环境(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中的微生物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就像大豆与根瘤菌一样,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拮抗。近代兴起的微生态学,就是研究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人体之间及微生物与人体形成的统一体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枝。  相似文献   

2.
分子生态学技术用于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硝化微生物是地球氮循环的主要参与者,利用反硝化酶的编码基因,结合现代分子生态学技术,已成为研究环境中反硝化微生物的主要方法。该文介绍了传统的测序技术和新兴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优缺点,综述了运用分子生态学技术对反硝化微生物开展研究的情况,也对未来分子生态学技术及其在反硝化微生物识别和反硝化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华东师大翁稣颖副教授等在多年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了“环境微生物学”一书,现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微生物生态学为基础,就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及其生态学意义、微生物菌群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系统总结了宏转录组学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流程,概述了宏转录组学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策略和最新进展,并指出其应用前景.宏转录组学在解析环境微生物群落功能上具有广阔的前景,为了解微生物群落的动态演化及其与环境因素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我国天然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体生态系统已失去平衡。作为水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微生物,对于水体自净和修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了解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其动态变化、以及与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开展水环境生物修复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文章主要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天然水体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以及天然水体中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DGGE和TRFLP技术由于具有操作方便、可同时处理大量样品、系统性和有效性强等优点,因而被较多地应用于天然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变化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温度、光照、DO、pH、氮、磷、有机物等,对于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各因素的影响效果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探索微生物群落时空分布和构建机制一直是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目标和挑战。近年来,微生物生态学规律和理论逐渐在工程系统中得到应用,分类群-面积关系、分类群-时间关系和距离-衰减效应等规律已在污水处理系统的微生物群落分布中得到验证。随着研究的发展,微生物时空分布研究已从群落分布规律的发现和描述,拓展到驱动群落分布的因素,即群落构建机制的探索。介绍了污水处理系统微生物群落时空分布规律和构建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方向进行了展望,强调了将生态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未来应在污水处理系统核心微生物研究、微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构建机制与污水处理性能的关联、多组学技术在微生物时空分布和构建机制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7.
中国森林土壤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在物质能量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目前中国森林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分别在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区系组成特征和动态变化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发现森林环境下土壤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今后的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 由国际水污染研究及控制协会和国际微生物生态协会主办的《第6届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议》,将于1992年9月6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会议涉及生态学各个领域(包括鱼类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动物生态学),提交的论文和墙报必须是有关生态学的研究论  相似文献   

9.
FISH-NanoSIMS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学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同时分析复杂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分布和功能特征成为可能.为了研究荧光原位杂交-纳米二次离子质谱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Nano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scopy,FISH-Nano SIMS)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学上的应用,本研究采用稳定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13C-C6H12O6、15N-NH4Cl作为C源和N源,分别对纯培养锰氧化细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QJX-1(培养基加锰及不加锰两种条件下),以及浅层土壤及厌氧污泥两种环境样品进行培养.利用FISH-NanoSIMS技术检测培养后样品中微生物体内12C-、13C-、12C14N-、12C15N-的分布特征及其丰度值,进而探讨纯菌及环境样品中微生物利用同位素碳氮源的情况.结果显示所有样品细菌分布区域对应的同位素碳氮(13C、15N)的含量均显著大于其自然丰度值,这表明Pseudomonas sp.QJX-1及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均能代谢13C-C6H12O6和15N-NH4Cl.研究进一步发现,Pseudomonas sp.QJX-1在碳氮源消耗至较低浓度时才进行锰氧化;浅层土壤和厌氧污泥中可能都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细菌群落.FISH和Nano SIMS技术联用能同时分析环境样品中特定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及代谢功能,进而能更好地掌握环境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的生理生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吴刚 《环境科学》1995,16(5):89-90
介绍了污染生态学和环境生物学的发展及研究趋势,分析了污染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之间的关系及主要的研究内容,阐述了污染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在生态学领域中的地位及其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土壤微生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土壤微生物对各种环境胁迫的响应有助于认识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与演变机理,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是衡量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多数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越高,土壤生态系统越稳定.本文在总结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胁迫响应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土壤微生物对环境胁迫响应的生态学机制,包括:①抗性微生物的出现及抗性基因的水平转移.该过程导致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改变,产生了更多抵抗能力较强的微生物类群,从而达到对外源干扰的适应,使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环境胁迫的抵抗力和恢复力随之提高.②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冗余.这些冗余程度越高,冗余组分缓冲维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的能力越强,从而提高微生物群落对环境胁迫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研究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揭示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在机制,为合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以为土壤环境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宏基因组研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损失了近乎99%的微生物资源,而宏基因组研究能够直接从环境中提取全部微生物基因组DNA,通过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并结合适当的筛选方法,得到目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该研究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微生物的序列空间。文章简要概述了宏基因组研究的产生、原理及其在生态学方面的发展和对新基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环境宏基因组学技术的主要瓶颈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云霞  艾春香 《环境科学》2007,28(12):2861-2866
从环境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及筛选两方面分析了环境宏基因组学技术所存的主要瓶颈,综述了针对主要瓶颈而发展的最新环境宏基因组学技术,展望了环境宏基因组学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基础研究及生物技术应用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 微生物在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也是各种环境因子以及水污染的重要指示物。研究水微生物的密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对水系统的生态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研究用水微生物指示污染,评价水质以及其在水体中的生态作用受到重视,方法和技术也不断改进。为了研究葛洲坝水库库区的生态影响,我们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对库区微生物区系的组成、数量及其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与原来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水质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一、几个基本概念生态学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如动物(包括人在内)、植物、微生物,通称为生物。任何一个种的生物个体,都生活在具体的环境之中,并受到各个环境因素(如光、热、水、土壤、空气)的影响。生物体的生活活动过程,反转来又影响它所居住的环境。专门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生态学。生态学是生物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农、林、牧、鱼业、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基础。近年来,生态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在国际上由于人口爆涨、粮食短缺、能源危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微生物生态学的角度阐述了脱氮的细菌和真菌、硫酸盐还原细菌以及和产甲烷细菌等主要功能微生物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总结了水生植物、营养物质以及基质、温度等对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的空间分布的影响,对人工湿地微生物生态学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为相关研究提供资料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环境生态学》一书是针环境生态进行研究的学术著作,该书共14章,包括绪论、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安全、干扰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污染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监测与生态风险评价、生态系统管理、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1983年8月7日—12日,在美国密执安州大学召开了第三届国际微生物生态学学术讨论会。1000多位来自世界各大洲的微生物生态学家和有关专家出席了会议。会上宣读和张贴的论文和科研报告共500多篇。科学家们把生态学理论应用到对微生物群体的研究,测定控制微生物组成的各种因素的本质及相对重要性。繁多的微生物种群为种群  相似文献   

19.
在南乌拉尔和松萨尔地区(基尔吉兹加盟共和国)条件下表明,土壤中过量的铜、锌、铅使土壤微生物各种指标发生规律性减少,但同时,相对于细菌却增加了真菌的生物量。这些资料表明,在极端的地球化学条件下,与细菌和放线菌相比,真菌相对增加,并对环境中过量的重金属表现出了较大的稳定性。在地球化学方面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反应不同地球化学条件下微生物群落增长特点对受地球化学因素制约的微生物演化规律研究以及制定在特定的地球化学模拟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变化规  相似文献   

20.
李毳  景炬辉  刘晋仙  柴宝峰 《环境科学》2018,39(4):1804-1812
随机过程和确定性过程对群落动态的影响机制及重要性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也是目前群落生态学最具争议的问题.微生物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结构动态的研究不仅为阐明群落构建机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而且为预测环境胁迫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Illumina MiSeq测序的方法,分析了中条山十八河尾矿库坝面不同恢复阶段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尾矿坝不同恢复年限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梯度变化,植物群落结构呈现一定的演替趋势,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养分显著相关,而与土壤重金属含量无相关性.不同恢复年限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其中优势细菌主要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优势真菌主要有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微生物群落组成主要受到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而植物多样性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不明显,表明在局域小尺度环境胁迫条件下,土壤环境因子是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