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吴正 《环境》1996,(6):6-7
今年6月17日,是第49届联合国大会115号决议确定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也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完成制订两周年。荒漠化,作为当前世界上重大的环境问题,困扰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引  相似文献   

2.
2008年6月17日是第十四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加快防沙治沙步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荒漠化:问题与出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谦 《世界环境》2006,(4):20-21
问题由来 自1949年法国学者Aubreville首次提出“荒漠化(Desertification)”一词,到1994年通过的《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所最终确认的荒漠化定义,即“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arid)、半干旱(semi—arid)和半湿润干旱(dry subhumid)地区的土地退化”,  相似文献   

4.
邹晶 《世界环境》2006,(4):12-13
对于国人来说,沙尘暴一词应该说是非常熟悉、家喻户晓的术语。特别是今年春天北京城里的“满城金甲”更是让沙尘暴成了“罪大恶极”的“污染”元凶。沙尘暴不光是中国的“敌人”。更是全球荒漠化恶化的“副产品”。因此。在纪念国际荒漠年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生效10周年,以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和干旱世界日之际,我刊记者对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大气科学家,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能力建设中心主任格兰茨(Glantz)先生进行了越洋电话采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孙钰 《环境保护》2012,(11):72-73
5月23日至25日,由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国家林业局、新华通讯社和韩国山林厅联合主办的“亚洲防治土地退化、荒漠化及干旱区域媒体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召开,韩国、印度、埃及、乌兹别克斯坦、泰国、越南、孟加拉以及中国等国共计40余名媒体记者和管理人员参加了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是6月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之前的一次媒体准备会.  相似文献   

6.
环境资讯     
《环境》2005,(6):96-99
广东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年内提高到95%,我国将大力推进物种安全监督管理,第11个“世界荒漠化和干旱日”,2010年我国ODS生产和消费量可为零,生态破坏一年吞食我国GDP的15%,……  相似文献   

7.
保护环境 ,造福人类 ,使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子孙后代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是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为了提高大众的环境意识 ,联合国以及一些国际性的专业组织先后设立了不少与环境有关的节日。它们是 :世界水日 ( 3月 2 2日 )、世界气象日 ( 3月2 3日 )、世界地球日 ( 4月 2 2日 )、世界电信日 ( 5月1 7日 )、世界无烟日 ( 5月 31日 )、世界环境日 ( 6月 5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 6月 1 7日 )、中国土地日 ( 6月 2 5日 )、国际禁毒日 ( 6月 2 6日 )、世界人口日 ( 7月 1 1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 9月 1 6日 )、世界旅游日 ( …  相似文献   

8.
波恩 《世界环境》2006,(4):14-16
荒漠化概念是用来表达陆地生态系统严重的退化形式和它们服务功能丧失的影响。干旱是沉默的杀手,是非常容易被人遗忘的自然灾难。经验显示,对荒漠化和干旱内涵的知识必须扩大,政策取向必须由健全的监测和相关的调查结果所支撑。千年生态评估对这一目的做出了重大的和值得赞赏的贡献。它谨慎地描述了生态系统功能对人类福祉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有着极端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世界的早地有更强的说服力。在早地、半旱地、干旱的半湿气候地区的人口受环境脆弱性和贫穷的极大影响,被定义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所干预的领域。 依据健全的科学证据,荒漠化综合报告声明,为了满足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必须要解决荒漠化的问题。防治荒漠化的战斗必须在各级展开,并且最终必须在当地获胜。证据还表明,成功是完全可能的。这份报告始终,现在更清楚地表明这一现象植根于全球一连串的因果关系之中,它的后果远远超越所影响地区的疆界。荒漠化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有重大影响。 在荒漠化的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为了扩大知识基础,应该产生政策相关的调查结果、促进决策过程更加明智,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科技委员会应该有能力在这方面做出贡献。同时,这份评估显示了这一挑战的广度,并邀请国际社团把精力集中在所需要的行动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朱震达  崔书红 《环境保护》1995,(4):30-31,29
荒漠化研究的理论实践与发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朱震达,崔书红1993年联合国环境署指出:“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国际公约已于1994年6月17日在法国巴黎经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国际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通过。它标志着这一...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世界环境日聚焦"沙漠和荒漠化",关注人为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为全人类敲响"沙漠和荒漠化"警钟!本文从土地荒漠化这一概念入手,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及成因;以各个部门法为切入点,阐述了目前中国预防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每年由于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亿元。本文介绍了我国荒漠化防治立法概况及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完善我国荒漠化防治法律制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和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主办的2009年防治荒漠化国际论坛暨技术和产品展示会预定于2009年6月15日~17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本次论坛具有国际性、务实性、权威性的特点。相关政府要员,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多年来关注、支持治理荒漠化的国内外企业家、知名人士和华人华侨、海外团队等代表都将出席,这是一次参会代表与企业精英间的高层对话,也  相似文献   

13.
锡林郭勒草原荒漠化气候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6年锡林郭勒草原年、季、月降水量、平均气温、沙尘暴日数等气象资料,针对锡林郭勒草原荒漠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研究锡林郭勒草原干旱发生的规律及其成因,分析其带给锡林郭勒草原荒漠化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锡林郭勒草原沙化、荒漠化严重,沙化面积位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一,荒漠化面积位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二。2.锡林郭勒草原春夏季降水趋势存在准25a气候振动,年代际变化特征比较突出。干旱发生的频率较高。3.气候变暖给锡林郭勒草原干旱带来较大的影响。4.沙尘暴频发与干旱相互影响,同时对锡林郭勒草原草场生态资源产生一定的影响。5.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大面积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丧失。恶化的生态环境已经影响到了锡林郭勒草原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荒漠化本身在广大的亚洲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在总共43亿公顷的土地中,从地中海沿岸到太平洋海岸的亚洲拥有17亿公顷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干旱地区。退化的地区包括中国、印度、伊朗、蒙古和巴基斯坦正在扩大的沙漠。叙利亚的沙丘,尼泊尔被侵蚀的陡峭山坡以及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被砍伐的森林和过度放牧的高地。从荒漠化和干旱所影响的人数而言,亚洲是最严重的大陆。为了提高效率,荒漠化的防治活动必须谨慎地根据每个国家的特殊情况和特殊需要做出安排。  相似文献   

15.
李心亮 《环境保护》2006,(11):26-29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希望通过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使人们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发展的积极行动者,使全人类拥有一个安全而又繁荣的未来. 联合国大会确定2006年为"国际沙漠和荒漠化年".为了遵守惯例,UNEP确定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莫使旱地变荒漠",以突出强调土地荒漠化这一人类所面临的紧迫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伊朗的荒漠化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0%,沙漠威胁着全国18个省和97个城市.在这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风险逐渐增加.在调查伊朗的风沙危害典型区沙源、沙丘类型、风况、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因害设防"的风沙危害治理原则,提出沙区公路防护和绿洲保护的风沙危害模式和四点建议来完善现有沙漠化及其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毫无疑问。土地退化在中国西部是一个严重问题。它对千百万穷苦农牧民的生计具有负面影响,并制约着中国几个最穷困省份的经济发展。但是。对于土地退化的真正原因及制止土地退化的可行办法。还存在许多争议。这也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 世界银行相信。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能够帮助中国为解决西部干旱省份土地退化问题找到可行的办法。《公约》和世界上其他环境公约一样,是用来减少穷困和促进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的。但如何在一个特定国家水平上成功地履行防治荒漠化公约主要取决于如何诊断问题的症结。如何从解决问题的国际经验中学习和应用这些经验教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前言 荒漠化概念是用来表达陆地生态系统严重的退化形式和它们服务功能丧失的影响.干旱是沉默的杀手,是非常容易被人遗忘的自然灾难.经验显示,对荒漠化和干旱内涵的知识必须扩大,政策取向必须由健全的监测和相关的调查结果所支撑.千年生态评估对这一目的做出了重大的和值得赞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张路 《环境保护》1996,(3):27-29
新法治沙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中国荒沙治理促进会张路一、环境生态问题姜春云副总理在纪念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于旱大会上指出:防治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重大使命。在即将跨入21世纪的今天,爱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共同的道德准则。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权威人士有如下评...  相似文献   

20.
全球变化对我国荒漠化的影响   总被引:92,自引:0,他引:92  
本文根据当前国内外科学家们对全球变化的研究及"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决议第12款,"荒漠化"的定义,探讨全球变化对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影响。文中利用我国700多个气象站点30年的平均气象资料,采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监测系统/全球资料数据库方案活动中心以及国际上广泛应用的Thornthwaite计算PE与气候分类方法,计算和绘制了当CO倍增、气温升高1.5-4.5℃时我国干旱区、半干旱区及半湿润干旱区(Arid,semi-aridanddrysub-humidareas)分布变化的图表,同时利用我国北方160个气象台站近40年连续记录的气象资料,进行滑动平均,计算和绘制了干旱、半干旱区的最近40年来气温变暖及干湿变化的趋势图,分析了在全球变化下如果工业发展和其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未来30-50年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发展趋势,为我国荒漠化监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依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