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主要评述环境放射性研究的现状及进展,包括环境放射性的来源,环境中放射性核素的种类以及它们在食物链中的转移,并讨论了环境放射性研究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有机化学物的种类和产量日益增多。这些化学物随着工业废水排放到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造成天然水体的严重污染。它们除了通过饮用水途径直接进入人体外,还可以通过动、植物富集,经食物链间接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分析检测天然水或饮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对保护水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杭州市部分蔬菜中锌、铜、铁、锰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量元素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它们承担着肌林内特定的生理功能和生化作用,维持着人体的生命。国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在临床医学、肿瘤癌症、妇幼保健、中医中药、食品营养及基础理论等等方面,作了艰苦而细致的研究,从而揭开了微量元素在生命科学中的作用及其重要地位。但是,微量元素是不能在人体内合成的,它来源于自然界。自然界中的微量元素通过食物链而输入至人体,然后再被人体的组织所吸收。我国民族日常生活中食用较多的是蔬菜。因此,分析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对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蔬菜的成份,使它更有利于人类的选  相似文献   

4.
氟在大气中一般以氟化氢的形式存在,其毒性比二氧化硫大20倍左右。氟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1ppb 时,就能在植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我国卫生标准规定氟化氢在空气中的日平均浓度不得超过0.01毫克/米~3(相当于7.7ppb),因此,氟化氢是一种值得注意的有毒气体。目前,我国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还难以控制氟污染,所以有必要考虑采取生物防治。绿化林木具有枝叶茂密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水环境中,重金属通过沉淀和渗出浓集作用进入空气、土壤和水中。这些元素随时间而在食物链中进行生物转化和富集,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影响。因而,测定和鉴定冲淡的水中的这些金属是必要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于痕量金属的定量测定是一种灵敏的、特效的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6.
水中放射性核素铯-137测量的不确定度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射性核素利用化学载带、浓缩后进行测量,化学前处理步骤比较复杂,通过分析测量实验中的不确定度和分析计算公式中的有关参数,了解到分析水中放射性核素铯-137时,主要受到样品测量、仪器探测效率、样品化学回收率和样品取样体积等方面的不确定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汞是一种全球性的污染物,在环境中具有不可降解和生物累积的特性,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而溶解性有机质(DOM)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中一种很活跃的重要化学组分,是环境中重要的天然有机配体和迁移载体.因此,DOM作为重金属的有机配体,是控制陆地和水环境中汞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综述了D0M对土...  相似文献   

8.
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种植植物中重金属迁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单元封场的覆盖土中掺混了矿化垃圾种植植物,分析Cd、Pb、Cu、Zn 4种重金属在土壤和植物中的迁移变化,研究表明:(1)覆盖土土质从一般耕作土变成肥沃土壤;覆盖土和种植混合土重金属Cd、Pb、Cu、Zn中Cd、Pb含量相近,但种植土的Cu含量略大于覆盖原土,Zn含量远大于覆盖原土;(2)植物能富集土壤和垃圾中的重金属,木本植物的根部富集重金属的能力强于草本植物,但重金属在草本植物根、茎、叶中的迁移速度大于木本植物;(3)植物根、茎、叶的Cu、Zn含量均远大于未受污染土壤种植植物相应部位的Cu、Zn含量,种植的植物不能供家养动物食用,以免通过食物链作用危及人体安全.  相似文献   

9.
BHT(丁基甲酚)是聚乙烯包装材料中的防氧化剂,也常用在油脂、白脱等食物中。最近,据日本消费者所作的实验及生产厂家的确证,该物有可能潜入所包装的食物中,危害人体健康,并已开始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中,广泛分布着放射性物质即天然和人工放射性核素。前者,其一是从地球起源时代就存在着的,其二为自然界核反应所生成。后者多为核武器试验及原子能设施所产生的。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受到射线的辐照,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均未能幸免。同时,由于放射性核素在外环境中能通过各种途经迁移至人体。  相似文献   

1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分布与生物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持久性有机物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中国典型地区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布情况,其中淮河中下游的PAHs含量较高,而大连湾检测出的DDTs和PCBs含量均高于其他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以在动植物体内不断富集,据分析,有机污染物在鱼类的富集因子可高达1124.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富集逐级放大,对全球生态构成潜在巨大的威胁。近年来,由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在世界各地出现了动物的死亡、甚至灭绝的现象,而且有机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会对人体产生极大的的影响。最后,就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指出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生态塘系统分析及生物种属合理组成的设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怪我国北方城市污水处理氧化塘的生态系统的调查和综合系统分析,按照能量在食物链中以1/10的乘余值,从你级往高营养级逐级传递规律,对生态塘中的生态系统(由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对物质和能量在食物各的传递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调查和综合系统分析结果,提出了生态塘系统部各种物种的优化组合与分配的设想,由此构成的食物链(风同效进行物质和能量逐级传递从而使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有效的生物降解,同化、转化和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特别是饮水中的致癌致突变物的测定,越来越引起各国科学家的重视.各种水样中微量成份的分析鉴定已经成为环境科研、环境医学和环境监测的经常性任务。但是,由于以下原因:1.环境体系复杂,  相似文献   

14.
成都地区发汞含量正常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汞及其化合物的使用极为广泛。并且无机汞在外界环境中可转化为有机市,通过生物浓缩,从食物链到达人体。汞是蓄积性毒物,发汞含量可反映近期人体内汞的吸收量,因此它可作为环境污染的指标。 本研究用硫酸—过锰酸钾—硝酸消化法和冷原子吸收光谱法,于1975年对成都地区238例健康人进行发汞含量测定,确定成都地区发汞含量的正常值,为环境卫生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了海洋高技术的兴起与进展、海洋采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案例分析。60年代以来,海洋高技术最重要的成就是深海采矿,根据当前发展动态看,深海石油和采矿技术仍是海洋高技术的主要方向,而海洋生物技术也是最有前景的高技术领域之一。对油船触礁造成的漏油事故案例分析指出海洋高技术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1.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危害。首先,在油污染事件的短期内大量海鸟和海兽被杀死;其次,长期累积在经济鱼类内的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2.对海滨环境的影响。如破坏海滨浴场水质。为了避免各种海洋高技术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介绍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氯酸盐是广泛存在于水体环境中的具有高稳定性、高扩散性和持久性的内分泌干扰物,其毒理机制、环境污染、迁移转化和处理技术已成为目前环保领域的研究热点.简要介绍了高氯酸盐的特性、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对比了国内外不同地区高氯酸盐的污染状况,综述了中国已开展的高氯酸盐处理技术,为高氯酸盐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环境中氟化物的迁移和转化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环境中氟化物的迁移和转化及其对人体、动物、植物的污染生态效应作一简要的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环境中氟化物的来源及其地球化学特征;2.土-水-气-食物链中氟化物的迁移和积累与地方性氟流行病;3.土-水-气中氟的迁移和积累与植物氟毒效应;4.土-水-气中氟的迁移和积累与蚕桑氟化物污染;5.环境中氟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美国环保局 1 999年批准的水中低浓度汞测试法 ( 1 631方法 )正被写入新的国家污染物排放削减制度( NPDES)许可证中。测试的汞浓度比以前低 40 0倍。由于汞在食物链中的生物累积 ,使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和熊、鹰、鹗、鱼类等动物 ,引发神经系统紊乱及其他一些表层慢性汞暴露症状 ,汞被确定为首要的有毒污染物 ,故推动了对低浓度汞的测试要求。对低浓度汞测试有其特殊要求 ,否则可能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以致与工厂的许可证产生很大的偏差 ,1 631方法是以兆分之一 (纳克每升 ,ng/L)为单位进行测试的 ,几乎所有常见的错误均会导致高偏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可能影响土壤的正常功能,甚至造成地下水、大气和食物链的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产生威胁。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对于了解其进入土壤后的归趋,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进行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类介绍了研究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行为的各种方法,认为建立条件控制良好的模拟实验体系是进行此类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二噁英是一类广泛分布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们能够在食物链中逐级积累,并可引发多种细胞毒性,严重影响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在众多二噁英降解方法中,生物降解法以环境友好和低成本等优点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而二噁英降解酶是生物降解法中的关键物质。简要综述了近年来二噁英典型降解酶的降解机制、效果和编码基因等方面研究进展,并对二噁英降解酶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