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环境容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目前全国在环境管理过程中已经逐步实施了污染物总量控制,但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却仍然是采用传统的评价方法——浓度控制法,即首先预测出拟建工程对环境所产生的污染物浓度贡献,然后与评价标准比对,如果超出了评价标准,就将污染浓度削减到评价标准之下即可。显然,这是不符合总量控制原则的。为此笔者提出了利用环境容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经验证该评价方法,既符合总量控制又具有简单易行、操作性强、准确可靠等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2.
对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环境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文中分别从相关法律法规、评价程序、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环境影响评价层次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对其存在的问题加以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3.
提高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内容,它是项目方或环境工作组与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本文阐释了公众参与的内涵,分析了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向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有效性的具体实施对策,从而使环境影响评价更加充分的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于湖泊及其流域的水污染综合治理,应在尖泊生态学规律的指导下,在研究湖泊水环境容量工作的基础了,针对湖泊域的主要环境问题,实施污染物允许入湖量的总量控制,使规划中提出的环境治理,环境管理措施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现状的分析,针对目前建设的项目环境管理上存在的,未将总量控制作为管理核心,与区域环境保护目标、环境承载能力相脱节,环境影响总全水平不高,以及 缺乏一定力度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以环境可承受为核心,以排污总量控制为目标,以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为重点,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篱手,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切实控制新污染若干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未利用土地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可将环境问题更为系统地纳入到土地利用规划中,从而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概述了不确定性在未利用土地规划环评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系统地阐述土地利用规划和评价中不确定性的类型及其特点。长期忽视开展不确定性研究,会导致规划指标偏离现实需求,直接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导致规划不能发挥控制或引导土地利用的作用,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影响规划的实际效果。综合概述了土地规划环评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并通过特定的方法,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权责、环境管理的基本依据、环境管理重点、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等做出了规定,确立了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随后,通过一系列配套法律、法规,建立了我国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具体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总量控制制度、区域限批制度、环境监测制度、环境规划制度及限期治理制度等.其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和环境规划制度处于决策链前端,对于预防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200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后,规划首次成为法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对象,极大地提高了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引起COD在线监测仪器比对监测结果不合格的各种原因,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以提高COD在线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更好地发挥COD在线监测仪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为污染减排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提供准确、科学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清洁生产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污染预防和未端治理控制的不足,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清洁生产评价和清洁生产审计,对生产过程进行污染预防控制。以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实现环境、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在于从决策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国民经济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文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为基础,阐述了实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环保部门综合管理职能、提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充分发挥公众参与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环评制度的独特运行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了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运行机制发现,发达国家环评制度的有效实施依赖于污染追责制度,而我国环评制度对污染追责制度的依赖性较小,形成了独立发挥作用的运行机制. 我国环评制度的缺陷体现在:①缺乏解决信息成本问题的有效途径;②部门权力边界限制了环境管理的激励约束能力. 据此,建议我国环评制度从2个方向加以改进,一方面完善污染追责制度,建立环评制度对污染追责制度的依赖关系;另一方面,延续过去环评制度的改进方向,继续独立于污染追责制度之外,使环评制度独立、有效地针对项目主体发挥激励和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2.
范小杉  何萍 《环境科学研究》2017,30(12):1869-1879
环评技术标准的科学性和完备性是决定环评文件质量及应用价值的关键,但长期以来生态承载力环评技术一直是环评标准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通过回顾国内外生态承载力研究发展历程,解析生态承载力概念和内涵,介绍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评估法、生态足迹法、资源供需平衡法与综合指数法等常用生态承载力评估方法的评价原理、技术流程,指明上述各类方法片面注重“承载力”极值的量化或超载与否的评估,但却忽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压力指标与区域自然承载能力对应关键指标在指标类型、大小及空间上的矛盾对立性研究,以致评价过程不清晰、评估成果对于优化区域人地关系的参考价值十分有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生态承载力环评制度、技术导向及研究实践状况论述,指出现有生态承载力环评技术标准存在技术方案不完整、评价内容项目针对性弱、评价空间尺度与项目影响范围不匹配等问题,以此为前提,提出重新界定规划环评领域生态承载力概念,以提升科学性与实用性为目标革新生态承载力环评技术框架体系,针对项目生态压力类型及空间格局确立生态承载力评价内容,充分利用3S等新技术开展生态承载力定量化评估等修正对策建议.研究旨在为开展生态承载力评估技术革新与探索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环境影响评价自引入我国以来,经过40多年发展,已形成一套具有我国国情特点的成熟制度框架体系. 为探究过去40年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发展与演变特征,以1980—2020年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收录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Space文献分析工具,绘制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知识图谱,对比分析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力量、时空演变特征等信息,重点分析得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研究热点;结合聚类分析实证结果,从研究方向、指导理念、制度完善、技术体系四个方面总结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演变特征和重点领域发展趋势,并提出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的展望与设想.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国际学术界对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热度持续上升,我国对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关注度正在下降,学术影响力不够、学科交叉研究不足,一定程度制约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纠错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为切实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能力,一方面需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对标国际先进技术,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与公共管理等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完善经济、技术政策环境评价顶层设计,加强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融合研究;另一方面,应推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经验走向国际学术界,提升环境影响评价国际学术话语权,不断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结合多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经验,就建设项目环评过程中开展公众参与的时机、采用的形式、公众参与内容的设计及反馈信息的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为环评工作的公众参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医疗机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医疗设施环境影响评价中涉及的影响源、影响因子、保护目标、适用标准、控制点、控制指标和工作等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给出了某大型医院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例。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影响评价被认为是协调工业决策过程中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其原因在于缺乏环境意识、环境保护部门与工业决策机构之间缺乏协调以及缺少对环境影响评价实施后的再评价等。为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议:强化环境意识,加强环境保护部门与工业决策机构之间的协调以及建立回顾评价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在环评中发挥着特殊作用。针对目前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实施情况,从参与主体、实施主体和具体实施过程三方面对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从宏观及具体操作过程上提出增加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对策,分别提出了建立公众参与的法律保障、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提高实施者的综合素质以及完善信息公开制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参与对象,采取有效的参与形式,科学分析公众意见等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葛刚 《环境导报》2001,(2):45-46
从法律依据、导向功能、对象、污染预防、相关方、环境管理等方面探讨环境影响评价与ISO14000的关系及注意点,为企业的环境管理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经济发展战略对环评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云南省环评从业人员较少、环评机构内部体系建设不完善、环评市场运行机制体制不健全等现状严重地制约了环评行业的良性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环评对经济良性发展的“杀手锏”、“控制阀”、“调节器”作用,必须采取系统的解决方案,加大市场培育力度,理顺环评市场中各利益方关系,建立健全环评市场监督机制,有效提高环评质量,确保环评有效性和公正性,提升环评应对特定时期社会发展迫切需求的及时性和相应力度。  相似文献   

20.
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及其建设途径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杨凯  张勇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8):346-347,351
概要综述了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研究的进展,从系统和整体角度探讨了EIA有效性的涵义,并从加强EIA国家能力建设,建立EIA有效干预规划及设计程序的交流机制,以及在EIA体系中加入有关系落实EIA跟进及监察工作的内容等方面,探讨了EIA有效性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