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钱红玲  杨高 《环境》2000,(11):11-12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城市迅速发展,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城市人口剧增。到20世纪下半叶,发达国家将率先进入城市化的时代,目前这些国家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70%~90%。长期以来的实践表明,城市化是社会生产、经济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探索未来城市发展的内涵和大方向,规划城市发展最美好的蓝图,就成为各国当前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今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世界总人口的50%。再过40年,这个数字将有可能上升到70%。这种无法阻挡的城市化趋势预示了人类和地球未来发展的方向。2010年5月1日在中国上海开幕的世博会就紧扣城市话题,并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了本届世博会的主题。不过,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将会遇到许多问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人类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世界的城市化已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城市数量在不断增加,规模在不断扩大。不仅有几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还有上千万人口的超级特大城市,并已出现了城市群和城市带。预计到本世界末,世界城市人口将发展到32亿,约占总人口的一半。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1980年到1990年,我国城市由223个增加到467个,增长109%;建成区面积由7200km~2增加到12400km~2,增长72%;非农业人口由0.95亿增加到1.44亿,增长52%。城市化进程对环境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在城市化进程中有效地保护城市环境,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一、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环境的消极影响城市化是以城市人口增加、规模扩大,经济集中为显著特征的,是人类追求规模效益和  相似文献   

4.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将越来越多,这一趋势将是人类下个世纪面临的最大威胁。 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从1950年到1995年这45年间,发达国家超过百万居民从49个增加到112个,发展中国家从34个增加到213个。预计到2000年,世界将有24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到2025年城市人口将占世界总人口的61%。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将使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空  相似文献   

5.
(六)人口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据统计,1950年世界城市人口为6.98亿,到1980年增加到18.7亿,从占世界总人口的28.1%,增加到42.2%,预计到本世纪末,城市人口将增加到32亿,超过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比较晚,但发展却很快,预计到本世纪末,城市人口将占其总人口的一半  相似文献   

6.
<正>快速发展的全球经济对国际环境造成的破坏使养育人类的地球不堪重负,也使不少国家的环境质量每况愈下。根据2013年9月在开普敦召开的第16届世界清洁空气大会所提供的数据,目前全世界每年有10亿人遭受空气污染的侵扰,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城市人口死亡数字高达200万人,空气污染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占各自国内生产总值的2%和5%。据世界卫生组织于2014年3月25日发布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钱新锋 《环境导报》2003,(12):39-40
从18世纪中叶开始,全球工业化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形成和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加速了工业化向城市化转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城市化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进入21世纪,人类追求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信息、能量高效利用和生态良性循环的聚落环境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回归自然,创建生态城市和人居环境成为人类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常熟是一座山、水、城融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至2001年底全市绿化覆盖率56.2%,绿地率55.1%,人均公共绿地15.3m2,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  相似文献   

8.
三三 《环境》2006,(5):60-60
一、专家话题   话题一:住宅面积强调节约   董卫说,从中国现在的发展速度来看,202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60%,而到国家发展的第三个战略步署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城市人口将占全国的75%以上.但是,与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和人口增长的速度相比较,国内的人均资源占有将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所以,人均住宅面积一定要节约,要从中国的国情科学地定出一个合理的人均住宅面积.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球超过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世纪,城市区域不断扩大,其扩展速度更甚于人口增长速度.城市对资源的需求量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断上升,城市社会也不断演变,多元化的文化、高密度的人口、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使得人类城市系统越加复杂.城市系统与基础设施体系互相影响,在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必须考虑社会和环境的因素,同时也要为未来城市发展留出余地.  相似文献   

10.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然而,水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对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80个国家的缺水情况威胁到人民的健康和经济发展,40%的人口(20多亿)得不到清洁卫生的水。那么,我们中国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中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按1995年的人口计算为2238.6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4,在全世界153个国家中,排名第121位。中国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极少的国家之一。近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用水量大幅度增长。1900~1995年间,世界对水的需求增加了6倍以上。据统计,农业用水占世界用水的69%,工业用水占23%,家庭用水占8%。英国发展机构“眼泪基金”预测:如不采取任何行动,照此速度发展下去,到2025年,2/3的世界人口都将中度和严重缺水。水紧缺的同时,水质亦受到严重的污染,许多水源不仅不能直接饮用,甚至无法用于工、农业生产。据估计,发展中国家90%的废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1998年,我国城乡污水排放量约为395亿吨,其中工业废水201亿吨,生...  相似文献   

11.
未来的城市     
城市化为地球陆地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城市是人类聚集的中心,当前世界上有42%的人口集中在城市中,预计到本世纪末,将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在城市中生活。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的生存不能离开大自然。然而,现代城市环境的突出弊病,就是由于人口、工业、建筑的高度集中,导致的由物理因素为主体的人工环境基调主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除我国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外 ,一个显著而直观的巨大变化 ,就是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了。 1 980年 ,全国设市才 2 2 3个 ,城市人口为 1 91 40万人 ,城市化水平为 1 9. 3 9% ,到 1 995年发展到 6 4 0个城市 ,人口达 3 5 1 71万人 ,城市化水平提高到2 8.85 %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世界城市人口变化速度很快,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最快。据统计资料,发达国家城市人口从20年代到60年代,年平均增长为2%,到90年代仅增长0.8%,预计到下个世纪的前25年将会保持在0.5%。但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率在本世纪内将超过3%,为人口总增长率的2倍,预计到2000年将达到4.1%。192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仅3.6亿,预计到本世纪末城市人口将达到29亿左右,其中发  相似文献   

14.
宜居地球、碳中和与全球可持续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世标志人类活动已经对地球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全球大规模城市化过程伴随碳排放快速增加和下垫面改变,对地球表层影响加剧,地球宜居性遭受破坏。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共识、建设宜居地球的关键举措。基于多源数据对全球大规模城市化的地理格局与演化过程进行多维度刻画,对碳排放与城市化关联进行初步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全球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城乡人口结构增长呈分化趋势,城市规模结构整体增长,规模增长的空间热点集中在东南亚以及非洲中东部等地区,越来越多的人口生活在大城市。(2)全球城镇用地显著增长,自1992年的36.4 km2增长至2018年的79.3万 km2,增长率达126.0%。同期,亚洲增长占比45.4%,是全球城镇用地扩张的主要地区。(3)伴随快速城市化全球能源碳排放迅速增长,2018年碳排放量达到376.7亿t CO2,自1970年增长219.1亿t CO2,其中,结构上电力部门增长占比45.8%、地区上亚洲增长占比84.3%。城市化率、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关联呈分异特征,高城市化率、高收入国家间分异显著。呼吁建立跨学科的协同研究,探究“碳中和—宜居地球—可持续城市化”的关联关系,认识可持续城市化对于碳中和目标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刘殿芳 《环境》1994,(1):9-10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形态,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荟萃之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工业的高速度发展,“城市化”以城市数量的不断增多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居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为主要标志,已成为世界的普遍现象。城市化是人类发展、变革的重要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联合国有关组织估计,到2000年全球人口将达60亿,其中30亿  相似文献   

16.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3,10(4):63-63
水资源与城市环境国际学术会议于 2 0 0 3年 11月 9日至 12日在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召开。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必备的基本物质条件。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 ,往往认为水是最廉价、最丰富的资源 ,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事实上 ,世界范围内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就目前而言 ,拥有世界人口 4 0 %的 80多个国家正面临水源不足 ,发展中国家有 10亿人喝不到清洁水 ,城市人口缺水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次国际学术会议面向从事水资源开发、管理、水污染、城市环境管理、水—岩相互作用、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质灾害及城市环境保护等…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一切实现工业化国家所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历史过程,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和继续前进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但与国际城市化进程相比较还是比较缓慢的,城市化水平仍然很低。据世界银行统计: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世界总人口将达到51.5%,其中发展中国家将达到45.8%。城建部门统计,我国1993年城镇人口比率为20.9%,尚不及世界水平的一半。同期人均产值与我国差不多的几个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使得由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主要趋势所引发的挑战凸显出来——迅速增加的生活在城市环境里的人口。在下一个25年,几乎所有的人口增长都将发生在城市里,而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将集中在欠发达国家。到2030年,超过60%的世界人口将生  相似文献   

19.
正从水利工程的建设到化石燃料的消耗、人工育种和氮肥的施用等,地球正在被人类"重塑"。专家认为,当今地球上90%的地理活动都与人的活动有关。两个世纪前,全球只有1亿人口,而到2050年,人口规模有可能突破100亿。展望未来,人类活动引发地球改变的力量非但不会削弱,反而会进一步加强。为此,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克鲁琛在2000年提出"人类纪"的概念,指出人类活动成为影响和改变地球的主导力量。而后者对人类活动的反作用力,通过碳循环、氮循  相似文献   

20.
马恒 《环境》2005,(9):2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21世纪,淡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仅次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世界第二大环境问题。联合国有关文件指出:限水资源短缺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目前全球有10亿人未能用上洁净的水,24亿人缺乏充足的用水卫生设施,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同水有关的疾病。到2025年,全球将有35亿人面临水资源短缺,占全球人口的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