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郭正  田子贵 《环境工程》2000,18(2):33-34
对氧化铬焦油渣焙烧处理中含尘、酸、苯及苯系物烟气的治理,提出一级喷淋水膜除尘并回收低浓度醋酸,二级涅式捕集苯系有机物净化技术。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醋酸回收率达95%,苯、甲苯、二甲苯去除率分别达到97.9%、99.7%、99.9%,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态实验研究了苯系物(BTEX)污染土壤热解析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优的热解析条件,然后通过动态实验,考察了热解析技术修复苯系物污染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加热温度为120℃、粒径水平≤2.0 mm以及加热时间为45min的条件下,污染土壤中总BTEX去除率达到97.3%,其中苯和甲苯的去除率在99%以上,乙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的去除率在95.6%~97.2%,修复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污水处理过程中曝气对苯系物中苯、甲苯和二甲苯以及氯代烃中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去除的影响,设计了2个反应器,模拟污水处理过程,一个为活性污泥反应器,另一个为没有活性污泥的对照反应器.结果表明,在液相中,30.6%的TOC未经微生物降解而直接因曝气逸散到气相.苯系物的逸散比例达到了100%;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的逸散比例分别为27.5%、39.0%、42.4%和38.5%.同时利用密闭水箱研究了生物处理单元中苯系物和氯代烃三相分布规律.在厌氧阶段,固相中苯、甲苯、二甲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占总量比例分别为38.7%、43.6%、38.0%、28.8%、24.3%、15.3%和20.5%.在曝气阶段,苯系物全部被去除,氯代烃总量略有下降.二沉池阶段,固相中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占总质量的比例分别为5.2%、20.1%、6.8%和0%.   相似文献   

4.
气相色谱法测定油漆稀释剂中的苯系物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建立了油漆稀释剂中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异构体多种有毒有害成分同时检测技术。采用HP-5石英毛细管柱分离,FID检测器,一氯代苯作为内标,考察了主要苯系物的线性,校正因子和回收率情况。结果:线性回归情况良好,相关系数r除苯以外均>0.99;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的平均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6229、0.6994、0.7347、0.7230、0.7320;回收率分别为98.57%、97.69%、95.92%、97.41%、94.19%。两种无苯稀释剂苯系物总量分别为:50.98%、49.88%,含有微量苯;松香水中苯含量为6.77%、苯系物总量12.93%,毒性大于无苯稀释剂。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水位波动情况下苯系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提高石油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治理精度,以西北某傍河石化场地为研究对象,基于TMVOC模型对特征污染物苯系物开展泄漏模拟,通过情景模拟比较水位波动对苯系物迁移转化的影响,并从污染分布、相间转化等方面,解析地下水位稳定和波动状态下苯系物迁移转化过程差异.结果表明:①TMVOC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水位波动状态下苯系物迁移转化过程.②相较于水位稳定状态下,水位波动作用下苯系物污染深度增加0.5 m,污染面积增加25%,总质量增加12 kg.③水位稳定和波动状态下苯系物"气-液-NAPL(Non-Aqueous Phase Liquids)相"占比分别为0.17%、2.03%、97.8%和0.04%、3.69%、96.27%.④NAPL相苯系物饱和度分布与苯系物质量分布呈正相关,水位波动造成NAPL相初始饱和度降低,且初始水位面以下NAPL相饱和度升高.⑤对于苯而言,水位波动状态下非饱和带中苯在液相中的质量是水位稳定状态下的1.11倍,饱和带为10.15倍.研究显示,水位波动显著地影响了苯系物的迁移转化过程,促进了苯系物的溶解,并使更多的苯系物残留在地下介质中.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自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源水中痕量苯系物的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色谱柱、无机盐加入量、顶空平衡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B-FFAP毛细管柱对苯系物分离效果较好,顶空平衡温度和平衡时间分别为80℃和15 min时为最优的实验分析条件,氯化钠加入量3g可使苯系物的响应值达到最大。在此实验条件下,7种苯系物在7~14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97以上,检出限范围1.27~2.11μg/L。当水体中加标浓度约为21、63、106μg/L时,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3.1%~95.8%、95.9%~103%、97.6%~106%,相对标准偏差为4.6%~7.5%、3.6%~6.6%、3.1%~5.2%。  相似文献   

7.
高浓度含苯废水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在光固化涂料的生产中产生的含苯废水采取初沉──混凝、絮凝──气浮──吸咐过滤,可有效地去除本。苯的去除率可达99.9%,BOD去除率可达99,3%。工艺流程简单,设备投资小,操作方便,药剂用量较小,运行费用较低,能回收85%以上的苯,出水苯含量可达3mg/1以下。  相似文献   

8.
低浓度苯系物在室温下的MnOx/Al2O3催化O3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器,研究在室温下MnOx/Al2O3催化剂催化臭氧(O3)氧化.结果表明,在室温下,MnOx/Al2O3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O3分解和催化臭氧氧化苯系物的性能,Mn的最佳负载量为5%.当入口O3和苯系物浓度分别为70,15 mg/m3时,苯、甲苯、对二甲苯和O3的转化率分别为75%,84%,88%,90%.随着入口O3浓度的升高,苯系物转化率先升高然后基本不变,而O3转化率略有下降;随着入口苯系物浓度的升高,苯系物转化率明显降低,O3转化率略有下降.苯系物及O3转化率皆随催化反应时间的延长而缓慢降低.苯系物催化氧化反应中生成的芳香醛、芳香酸和甲酸等中间产物在催化剂表面的堆积是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于2016年在中国广东大气超级监测站,开展4个季节的VOCs长时间观测,共获得2142组有效数据,并利用HYSPLIT模型分析珠三角地区VOCs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类VOCs混合比和化学反应活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观测期间,VOCs平均浓度为(18.523±20.978)×10-9,其中,低碳烯烃和苯系物二者混合比之和仅占46%,但贡献了85%的·OH消耗速率(LOH)、82%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97%的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观测站点主要受来自北部内陆地区气团(1#)、西部内陆地区气团(2#)、台湾海峡南端气团(3#)以及南部海洋地区气团(4#)的影响.1#气团中炔烃和苯系物的混合比占比最高,分别达到10%、37%,而3#气团中低碳烷烃的浓度水平最高,达到(8.437±5.561)×10-9.通过估算气团中VOCs的化学反应活性,可以发现,1#气团的VOCs化学反应活性最强,其对O3和SOA的生成贡献最高.1#、2#、3#和4#气团中VOCs的化学反应活性主要由苯系物和低碳烯烃贡献.  相似文献   

10.
于2016年在中国广东大气超级监测站,开展4个季节的VOCs长时间观测,共获得2142组有效数据,并利用HYSPLIT模型分析珠三角地区VOCs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类VOCs混合比和化学反应活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观测期间,VOCs平均浓度为(18.523±20.978)×10-9,其中,低碳烯烃和苯系物二者混合比之和仅占46%,但贡献了85%的·OH消耗速率(LOH)、82%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97%的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观测站点主要受来自北部内陆地区气团(1#)、西部内陆地区气团(2#)、台湾海峡南端气团(3#)以及南部海洋地区气团(4#)的影响.1#气团中炔烃和苯系物的混合比占比最高,分别达到10%、37%,而3#气团中低碳烷烃的浓度水平最高,达到(8.437±5.561)×10-9.通过估算气团中VOCs的化学反应活性,可以发现,1#气团的VOCs化学反应活性最强,其对O3和SOA的生成贡献最高.1#、2#、3#和4#气团中VOCs的化学反应活性主要由苯系物和低碳烯烃贡献.  相似文献   

11.
1IntroductionTheprocesofaluminumelectrolysisisthemainsourceofenvironmentalpolutionofaluminumindustry.Withtheincreasingmarketd...  相似文献   

12.
对硝基氯苯废气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力  高瑛  刘春祥  高占先 《环境工程》2001,19(4):38-39,47
冷却凝固法处理含对硝基氯苯废气 ,用水作冷却剂直接冷却、冷凝、凝固、凝华废气中对硝基氯苯蒸气 ,废气中的升华物、粉尘和水蒸汽同时被分离 ,处理后的废气达到很高的净化程度。在此根据实验结果 ,得到在水蒸汽存在时对硝基氯苯蒸气分压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线路板生产废气的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实际工程设计参数的选择和运行条件的控制及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采用填料吸收塔处理线路板生产废气是经济和有效的 ,以 Na OH水溶液作吸收剂 ,经一级吸收处理废气中污染物去除 90 %以上 ,排气浓度小于无组织排放限值 ,再加上以醋酸和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作为吸收剂作二级吸收 ,废气中有机成分苯、甲苯、二甲苯、甲醛及铅的去除率可达 99.7%以上 ,总运行费小于 5 5元 /万 m3/h废气  相似文献   

14.
徐一雯  蒋建国  孟园  颜未蔚 《环境工程》2020,38(11):168-174
采用超声、微波及碱热预处理技术强化园林垃圾、厨余垃圾与果蔬垃圾联合厌氧发酵产气性能,并以未进行预处理的实验组作为对照。结果表明:4组实验pH值在2 d内迅速降低至7.24~7.45,反应后期可稳定在7.7~8.0,表明厌氧消化系统有较强的稳定性。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浓度在第2~4天内达到最大值。乙酸和丙酸是4组实验中VFA的主要成分,两者比例之和在70%以上。VFA浓度在第13天后降低到500 mg/L以下,且以乙酸为主。氨氮(TAN)浓度在前4 d内出现一定波动,随后逐渐升高至2190~2410 mg/L。游离氨氮(FAN)浓度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并在第13天后逐渐趋于稳定,为144~209 mg/L。沼气中甲烷比例在第2天后均超过50%,并在第11~12天时达到最大值61.4%~63.8%。修正的Gomperts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预处理技术可缩短反应体系厌氧产沼的适应时间,提高前期产气速率。除此之外,超声预处理与碱热预处理可显著提高基质甲烷产率,由未处理时的396 mL/g分别提高到601,536 mL/g,而微波预处理使得反应体系甲烷产量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5.
介绍双涡流烟气洗涤技术的特点和工作原理,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分析该技术的除尘脱硫效果,结果表明:双涡流烟气洗涤技术对亚微米级的尘粒和SO2污染物具有较好的捕获去除作用,脱硫效率达77.2%,除尘效率达94.8%。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用活性及耐附低浓度苯类废气时,空塔气速和气流在吸附的接触时间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研究了活笥在已经吸附若干质量的苯类物质以后的吸附性能。据此绘制了空塔气速一吸附效率和活性炭含苯率一吸附效率等关系曲线。研究表明,使用活性炭可以有效地净化低浓度苯类废气。  相似文献   

17.
基于焦炉炉头烟扩散过程的分析研究,提出栅网状抽吸面以及侧吸式抽吸结构的炉头烟集尘罩结构,并通过计算机仿真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栅网结构的抽吸形式增加了有效抽吸面积,优化了抽吸风量分布,解决了传统集尘罩有效抽吸截面小及风量分配不合理的问题;集尘罩前端的侧吸式抽吸结构,对沿顶板向两侧扩散烟气形成一种侧吸的效果,解决了炉头烟在冲击导烟板后向两侧排放的问题;优化后集尘罩结构,在风机风量降低30%时,依然能够对焦炉炉头烟实现有效治理,提高了集尘设备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8.
根据燃煤电厂烟气中粉尘成分、来源及排放特性,对影响脱硫喷淋塔除尘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粒径>0.3μm时,颗粒度越大,去除率越高,粒径<0.3μm时,则相反;烟气流速及浆液喷淋密度与除尘效率呈正相关性,优化各影响因素,喷淋塔除尘效率可高达84%,其处理后粉尘质量浓度<50 mg/m3。  相似文献   

19.
煤的加水热模拟气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煤成气的生成特征和演化规律 ,对两种不同有机质类型煤进行了加水热模拟生气实验研究。认为 ,有机质类型对于煤的热模拟气生成特征和烃气产率有决定作用。非烃气中的氢气、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含量之间呈负相关 ,这与水参与反应有关。甲烷的形成与水的作用关系密切。不同的热模拟气在成熟 -高成熟演化阶段差异明显 ,有机质类型越差 ,热模拟气中甲烷相对越多 ,干燥系数相对越大 ,异丁烷 /正丁烷越高 ;反之 ,甲烷相对越少 ,干燥系数越小 ,异丁烷 /正丁烷低 ,区别越明显。演化程度增加时 ,热模拟气之间的差别减小。总烃气和甲烷的产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而重烃有产率高峰存在 ,正好对应于生油窗的底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