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CO做研究对象,采用累积百分比法对4类机动车尾气排放水平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昆明市机动车总体排放控制水平较低,须改进和完善现行的检测/维护制度,应考虑加快车辆的更新换代和微车电喷化。  相似文献   

2.
492Q发动机分层进气燃烧净化节油系统的研究,是为了使国产492Q发动机的油耗水平下降,同时也降低其排放对大气的污染。为此,采用稀薄燃烧原理,使发动机在空燃比(AF)为18左右也可正常燃烧,达到降低油耗,同时也减少了CH、CO、NO_x的排放。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沥青尾气直接燃烧法处理工艺及净化效果。提出采用FQJI型有机废气全氧化净化装置,处理沥青尾气的方案。该装置既可直接燃烧,又可催化焚烧;对不同处理对象,在全氧化温度250℃~900℃内,选用不同的氧化温度,可获得最佳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轻型车的排放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机动车实际上路排放测试系统对北京、重庆和成都3城市27辆轻型车进行了测试和分析;采用发动机比功率VSP、发动机负荷ES和排放单元BIN分析了轻型车瞬态排故的特征及影响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发动机技术和累计行驶里程对排放的影响很大,而VSP等概念还反映了道路坡度对排放因子的影响;由于城市道路坡度的差异,导致同一测试车辆在重庆和成都2个城市的排放水平相差10%~100%.  相似文献   

5.
研究炭黑生产尾气中可燃气态污染物CO、H2及CH4等的净化及其余热利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直接燃烧法,不仅可将炭黑尾气中可燃气态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CO2和H2,O,并可回收利用燃烧热,使炭黑生产余热利用率提高40%以上。直接燃烧装置可采用低热值尾气余热锅炉,并配置发电机组,即炭黑尾气发电。经济技术评价表明,采用直接燃烧法和炭黑尾气发电,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6.
汽油在化油器、喷油嘴、进油阀和发动机燃烧室内的结胶对车辆的燃油经济性、驾驶性能和排放产生不良影响,汽油中清洁剂的加入,不管对化油器式汽车,还是电喷(EFI)车都能有产保证汽车燃料系统、动力系统和排放控制装置的正常功效,控制将来在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及选择离子检测(SIR)技术。结合超声波回流提取和柱层析化学分组预分离的前处理方法.了解燃油助动车与柴油车尾气冷凝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化学组成。在2类尾气冷凝颗粒物中分别检出234种与144种有机化合物及同分异构体。均含有已知是人类致癌物的4~6环多环芳烃,柴油车尾气中苯并[a]芘含量为11—27μg/g。燃油助动车比柴油车燃烧效率更差.其尾气颗粒物对人体慢性毒性效应可能更严重。实验结果警示人们应尽快改进发动机机械性能.尤其是先天结构不甚合理的二冲程单缸发动机的燃油助动车.研究开发环保型机动车.严格控制并净化尾气有害物排放。  相似文献   

8.
用纳米技术提高燃油燃烧效率和降低废气排放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扬 《环境保护》2005,(1):61-63
环境保护和能源高效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就燃油来说,寻找提高燃油燃烧效率和降低废气排放的途径便成了当务之急。而一般的化学清洗类添加剂(清净剂)加入燃油中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化油器或喷嘴附着沉积物(胶质),对除去已沉积在燃烧室和油路中的沉积物也有一定作用,但其作用仅仅是维持了发动机的正常工作点,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燃烧、排放和积碳的问题。这类添加剂降低尾气排放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量超出标准量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机动车发动机部件发生磨损、车辆运行负荷较高、调整方式不合理造成燃烧作用不充分以及汽油质量较低等。本文主要分析了机动车尾气排放超标的主要原因及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氧化沥青尾气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介绍氧化沥青尾气的组成、沥青尾气直接燃烧法处理工艺及净化效果外,还阐述了采用 FQJI 型有机废气全氧化净化装置进行催化焚烧沥青尾气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催化焚烧治理沥青尾气的技术是可行的,工艺是先进的,其总烃净化率为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提高柴油/甲醇组合燃烧尾气排放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原机、柴油/甲醇组合燃烧,以及带氧化催化转化器的柴油/甲醇组合燃烧3种情况下的尾气排放进行了比较和研究.针对柴油/甲醇组合燃烧可以使NOx、烟度大幅度下降,但同时PM、CO和HC的排放浓度与原机相比反而增加的现状,通过加装氧化催化转化器,对废气进行处理后,发现HC、CO和PM排放明显减少.与原机相比,不仅可以实现大幅度降低NOx,而且PM排放也有较大幅度下降.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与原机相比,柴油/甲醇组合燃烧的PM排放中干炭烟(DS)减少,但是可溶有机物(SOF)增加.经过氧化催化转化器处理后,尾气的PM中大量SOF和HC化合物被消除,致使PM的质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包装印刷VOCs废气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应用吸附 催化燃烧法原理 ,采用FCJ型有机废气净化装置进行包装印刷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废气治理 ,详细描述了包装印刷车间VOCs废气治理的工艺过程及其治理效果。测试结果表明 ,应用这类工艺和设备可以有效地进行大风量的VOCs废气治理 ,净化治理效果达到了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汽车排放法规的逐渐严格,高效和清洁成为了发动机燃烧技术和燃料技术的发展目标。汽油添加剂可以增强燃油的使用性能,有助于提升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控制排放。本文以汽油添加剂中的清净剂、减摩剂、助燃剂为关注点,围绕上述汽油添加剂对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汽油清净剂通过清除和抑制发动机积碳,减少了一氧化碳(CO)、碳氢(HC)和颗粒物(PM)的排放,改善了燃油经济性;清净剂的添加浓度存在最佳值,过低或者过高的添加浓度并不能有效控制发动机积碳。助燃剂促使汽油燃烧更迅速、更完全,使得污染物排放降低,发动机动力性提升;汽油减摩剂会在活塞环与气缸之间形成液膜,减小发动机运动部件之间的摩擦损失,使得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得到小幅提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的尾气净化治理工程的设计,提出了采用冷却、过滤、液体吸收和除雾三级净化装置,处理爆发性、高温、高浓度酸性气体。经运行结果表明,经处理后废气的污染物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硫酸雾排放浓度<260mg/m~3,排气温度<50℃,净化系统的效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5.
机动车发动机的有害排放物也成为了造成大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会给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技术和措施包括发动机净化处理技术控制技术,提高燃油的燃烧率,安装防污染处理设备;还包括行政管理手段,实行综合整治,多措并举,减少或消除机动车尾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减轻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复合燃料温室气体(GHG)排放量的计算普遍采用IPCC排放因子法,此法的运用需要依赖准确的燃料消耗计量、燃料氧化率和燃料低位热值等数据,其缺省因子是否适合有待商榷。本文通过采用实地监测手段,在获得了企业固定排放源设备的相关参数后,采用IPCC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时间比法、负荷法和热值分配法等几种方法对企业GHG排放量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IPCC排放因子法的计算结果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而热值分配法可以较好地对燃烧复合燃料的固定燃烧源GHG排放量进行计算。建议有条件的地区采用监测法对固定燃烧源GHG排放量进行计算,而采用热值分配法对燃烧复合燃料的固定燃烧源拓展时间段的GHG排放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7.
陈江明 《福建环境》1997,14(6):17-19
根据我省城市汽车尾气排放现状,探讨新车,旧车如何运用环保产品,采用最新控制技术达到节能和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HK-Ⅰ型汽油节油净化添加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HK-I型汽油节油净化添加剂的研制,是为厂提高汽油本身的燃烧性能和对油路和化油器的清洗性能,从而达到降低排气污染,提高发动机动力性和节油的目的。经台架实验和汽车实跑证明,HK-I型添加剂可使油耗下降10%以上,同时也减少了CH、CO的排放.   相似文献   

19.
汽车排放标准与控制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汽车排放标准发展趋势,分析实现排放控制指标的相关支撑技术,从中可以看到排放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主导汽车发动机的研制与开发,国内汽车排放控制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接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得机动车排放源中乙醛的δ13C(稳定碳同位素丰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不同负荷下的发动机台架试验,采集不同怠速下的机动车尾气样品. 利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分析乙醛δ13C值,并与ρ(乙醛)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①在发动机燃烧过程中,乙醛的生成和消除反应同时存在. 在发动机低负荷运行时,乙醛的δ13C分馏值为负(-1.4‰~-0.4‰),表明生成反应占主导;而在高负荷运行时,分馏值为正(0.5‰~1.3‰),表明消除反应占主导. ②乙醛的δ13C值与其质量浓度无明显相关性,主要受发动机燃烧温度和尾气净化装置的影响. 整车尾气中乙醛的δ13C值在-29.1‰~-24.4‰之间,平均值为-26.5‰±1.6‰. 其中,汽油车为-25.9‰~-24.4‰,平均值为-24.9‰±0.5‰;柴油车为-29.1‰~-27.0‰,平均值为-28.0‰±0.6‰. ③南方机动车尾气排放源与植物排放源中的乙醛的δ13C值范围不同,表明δ13C值可用于大气乙醛的源解析. 通过机动车尾气中c(乙醛)/c(CO2)估算广州汽油车和轻型柴油车乙醛的排放因子,二者分别为(13±16)和(169±106)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