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本矿床为产在石炭、二迭系碳酸盐沉积建造中的一个铀矿床,属于碳-硅-泥岩类型。铀矿化严格受层位和构造破碎带的联合控制,主要赋存在下石炭统梓门桥段下亚段(C_1dZ~α)和上二迭统龙潭组中段(P_2L~2)地层中。含矿层的沉积(音页)律表现为粉砂岩—页岩—含泥炭质灰岩(及白云岩)—页岩—粉砂岩,为氧化-还原交替变化的沉积环境。同时,铀的富集与破碎带的宽度和破碎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东胜砂岩型铀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 ,鄂尔多斯盆地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查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 ,在盆地北部东胜地区也发现了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 ,标志着我国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取得了重要突破。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入手 ,初步总结了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与新疆伊犁和中亚典型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进行了对比 ,分析探讨了铀成矿作用 ,认为东胜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虽与氧化还原过渡带有关 ,也具外生和深源双重性质的微量元素组合 ,不同于单一的外生水成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 ,铀成矿过程中有深部物质和含煤层气或油气流体参与。  相似文献   

3.
地浸采铀技术与工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地浸采铀是世界上十分先进的采矿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按一定网度布置工艺钻孔,从注液注孔入地浸液,使地浸液与铀进行充分反应,经铀液孔提出地表,在地表工厂进行萃取铀的过程,地浸法分为酸法和碱法两种,地浸采铀能使低品位砂岩型铀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矿床,由于对环境污染小,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广泛采用。但是并非所有的砂岩铀矿都能地浸,只有符合地浸地质-水文评价指标的砂岩铀矿才能地浸。地浸工艺包括钻孔的布置、浸液的配制、地下水的复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我国的地浸采铀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探索,90年代中期开展了大规模的地浸砂岩铀找矿与开采工作,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疆512矿床是就是利用地浸技术评价与开采的我国第一座大型地浸铀矿山。  相似文献   

4.
谢拉佩尼亚布兰卡矿区是与火山岩有关的铀矿床的良好实例,在这里火山岩既被认为是铀的源岩,又被看成是铀沉淀的主岩。矿化主要产在新生代火山岩堆的下部单元,即上覆于中生代钙质基底的诺帕尔流纹岩和埃斯库阿德拉流纹岩中。现已划分出三种矿化成因类型:(1)热液型,如诺帕尔1号矿床。岩石的原生矿化(观察到沥青铀矿-黄铁矿组合的残迹)及与其伴生的高岭石化,均与热液流体在角砾岩和断层系内的循环有关。现代矿化主要由U~(+6)矿物(硅钙铀矿,水硅钾铀矿等)所组成,这些矿物是在氧化条件下晚期形成的;(2)浅生-喷气混合型,如拉斯玛格丽塔斯矿床。U-Mo矿物的沉淀是由于富U的氧化地下水在构造谷中与富含H_2S的还原流体混合造成的;(3)浅成型,如普埃托3号矿床。U~(6+)矿化(硅钙铀矿)位于两个不透水的岩层之间,呈卷状。U~(6+)硅酸盐以及高岭石和石英的沉淀,是由于低温下溶液中SiO_2的富集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天然含水层介质对铀的吸附是地下水铀天然衰减的决定因素.然而,人们对天然含水层砂岩吸附铀行为的认识相当有限.因此,本文采用静态实验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地浸井场外围砂岩对铀的吸附行为,探究了天然砂岩对溶液中铀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特征,研究了铀初始浓度、pH、其他离子种类与浓度对铀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与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可以更好地表征砂岩对铀的吸附行为;随着溶液中铀初始浓度的增大,砂岩对水溶液中铀的吸附量增大,吸附率减小;在初始pH=3时,铀的吸附率达到最大,为77%;砂岩对溶液中铀的吸附率会随反应体系中Ca2+、Mg2+、SO42-、HCO3-等离子浓度的升高而下降,4种共存离子对该吸附过程抑制能力的顺序为:SO42- < Mg2+ < Ca2+ < HCO3-.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地浸铀矿山地下水的修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以澳大利亚弗罗姆湖地区砂岩型铀矿为例,利用航空能谱测量铀、钍、钾元素之间的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建立并计算古铀量、活性铀、地球化学活动性指数等特征参数,综合研究区盆地构造、古河道展布及地层岩性等特征,识别研究区的铀源区、铀元素迁入区、氧化-还原地球化学障等成矿预测要素,在ARCGIS 10平台上融合这些要素,最后圈定出研究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有利远景区。研究表明航空能谱测量可以作为一种预测砂岩型铀矿有利远景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江西火山岩型铀矿成矿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江西省居华南铀成矿区(省)的中心地带。省区内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火山岩型铀矿是我国四大铀矿工业类型之一,江西火山岩型铀矿在我国已探明的铀矿资源量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分析江西地质构造背景和江西铀矿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江西火山岩型铀矿成矿规律,分析了江西火山岩型铀矿的找矿前景,为华东火山岩型富大铀矿的寻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华东某铀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X-Series II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铀矿区和对照区共114个地表水样品中放射性核素铀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放射性铀污染,以查明铀矿区地表水铀污染现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表水铀平均含量39.89μg/L,分别是含矿未采区、江西省背景值、对照区的32.17倍、64.34倍和199.45倍;各亚区地表水的铀含量平均值从大到小顺序为:水冶场区开采矿井区废弃矿井区尾矿库区;废弃矿井区、水冶场区、开采矿井区等亚区地表水铀含量受到较强人为活动影响;(2)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各亚区地表水铀污染程度为:水冶场区开采矿井区废弃矿井区尾矿库区。其中,水冶场区、开采矿井区、废弃矿井区、尾矿库区地表水的铀污染程度均为重度污染;对照区未污染。结合研究区铀含量特征,铀矿开采、运输与选冶等实际情况,建议从改善矿石运输条件、改善废水处理设备,提高废水处理技术等方面进行地表水铀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9.
江西邹家山铀矿绿泥石形成温度及其成矿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对产于邹家山火山岩型铀矿床深部的绿泥石进行蚀变特征、化学组成、形成环境研究,并初步探讨该矿床中的绿泥石的形成环境与铀矿化关系。指出绿泥石的形成温度为217.64~295.30°C。矿脉中与铀矿物共生的绿泥石主要是鲕绿泥石,而围岩中则是蠕绿泥石和铁镁绿泥石。含矿溶液沉淀时是一个还原环境,绿泥石不仅活化了火山岩中的铀,还为铀矿化提供了良好的沉淀环境。  相似文献   

10.
碳硅泥岩型层控铀矿床矿源层是一含泥质、有机质、磷以及黄铁矿等多金属硫化物的黑色页岩。在沉积和成岩初期,有机质和微生物的作用是还原沉积环境和氧化还原界面形成的原因。 海水中溶解的Cu~(2+)、Co~(2+)、Ni~(2+)、Mo~(2+)、Mn~(2+)等离子,在氧化还原界面形成了金属离子密度跃层,是离子扩散并不断生成硫化物沉淀的动力。UO_2~(2+)则主要被有机质、腐殖酸、粘土等所吸附及配合,不断从海水中扩散富集到沉积物中。铀以分散形式存在,铀矿物是后期地质作用的结果。“浓度负扩散模式”是铀矿源层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舍伯吐地区第三系可地浸砂岩铀成矿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舍伯吐地区位于松辽盆地西南部,主要找矿目的层为第三系。该区从区域上具有富铀基底、干旱-半干旱、沙漠-半沙漠的现代气候与地貌条件。第三系主要为河流相沉积,砂体广泛发育。砂体后生改造发育,砂岩中有机质较丰富,氧化-还原过渡带铀明显富集,发育泥-砂-泥地层结构,地下水补-径-排体系完善,这些都有利于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此外地层埋深浅,有利于地下浸出,所以该区是地浸砂岩铀成矿较有利地区,应进一步加强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2.
陆相透镜状砂岩层中的准整合铀矿床,是美国国内铀的主要来源,本文就打算以这类矿床为重点,讨论一下寻找新的铀矿区、带的一些想法。准整合铀矿床Finch 描述了美国近4600个准整合铀矿床的分布和特征。大多数矿床产在晚古生代  相似文献   

13.
<正> 怀俄明州铜山铀矿区北坎宁铀矿床及周围的六个钻孔岩心分析表明,低温热液体系可以搬运和沉淀铀。铀见于太古代花岗岩的高度蚀变的角砾岩带和裂隙中,以及上覆的第三纪沉积物中。在角砾岩中钠蒙脱石总是围绕稳定的和次生的钾长石和石英形成基质。  相似文献   

14.
铀源条件是砂岩型铀矿形成的物质基础和主控因素之一,岩石中铀含量和铀析出能力是衡量铀源条件的关键指标。为评价伊犁盆地蚀源区的铀源条件,根据野外地质调查结果,系统采集了伊犁盆地蚀源区不同类型岩石样品和地表水样品,测定了岩石样和水样中铀的含量,分析了不同岩石中铀的含量和铀的析出能力。结果表明:伊犁盆地蚀源区与赛里木湖流域补给区的地层条件基本一致,赛里木湖水的铀异常显示伊犁盆地具有较丰富的铀源条件;伊犁盆地蚀源区内广泛分布的石炭-二叠系花岗岩的含铀性最好且铀的析出能力强,是研究区内最重要的铀源,火山碎屑岩中含铀量中等但铀的析出能力很强,也是区内重要的铀源,沉积岩中含铀量低,且铀的析出能力较弱,铀源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15.
在1983年8月由(美国)住宅科学与技术委员会的两个小组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听证会上,专家们研讨了室内空气的污染问题。会上最使人感到新鲜而又震惊的消息,是室内空气的氡污染。氡气是铀衰变时放出的一种放射性元素。美国有些地方,特别是花岗岩和磷酸盐矿地区,土壤和岩石中铀和镭的含量很高。这些地区主要在新英格兰沿阿帕拉契山脉以东和西部的花岗岩、铀矿以及其它矿区。在这些地区,室内高浓度的氡可来自两方面:土壤和地下水;氡从上壤的裂缝中扩散出来  相似文献   

16.
彭燕  陈迪云  陈南  曾林威 《环境工程》2021,39(4):13-19,24
利用Ca3(PO4)2对模拟铀污染土壤进行钝化处理,分析了Ca3(PO4)2投加量对其中有效态铀的钝化效果,基于此,采集粤北某铀矿下游水系沉积物,利用逐级化学提取法开展了Ca3(PO4)2固定前后铀赋存形态研究.结果 表明:沉积物中铀主要赋存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中,添加Ca3(PO4)2可降低沉积物中有效态铀的含量.溪流...  相似文献   

17.
地浸采铀中的环境污染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采矿工艺技术发展,地浸采铀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山地工程采矿,其基本原理是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按一定网度布置工艺钻孔,从注液孔注入地浸液,使之与铀进行充分反应,经抽液孔提出地表,在地表工厂进行萃取铀的过程。地浸采铀与传统的山地工程比,地表破坏小、形成的放射性废物和放射性核素的污染少、环境复原成本低,但也会对大气、土壤、地表水,特别是对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必须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否则会对环境及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系统梳理前人五十余年花岗岩型铀矿勘查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地球化学、客观地质现象归纳等研究手段,总结了华南花岗岩型铀矿的地质特征:华南花岗岩型铀矿的产铀岩体为复式岩体,产铀花岗岩具陆内S型花岗岩特征,成矿成岩时差大,地质界面控矿特征明显。基于成矿作用"源、运、聚"的动力学过程,以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流体系统演化为重点,阐述了华南花岗岩型铀成矿作用,认为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区域铀源层是成矿的物质来源,大规模岩浆活动之后的脉岩侵入地质事件促成了区域流体在局部演化为成矿流体,且成矿流体受重力和浮力的双势驱动,构造是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从而促使矿质沉淀。  相似文献   

19.
江西盛源火山盆地铀矿地质找矿工作以往更多关注早白垩世打鼓顶组和鹅湖岭组的含矿性以及早寒武世外管坑组矿源层等问题,忽视了构造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文章在收集和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些年来该区铀矿地质调查工作取得的最新成果,探讨构造对该区铀成矿的控制作用,并总结铀成矿规律。不同时期、级别、性质和序次的断裂组成控矿构造系统;萍乡—广丰深断裂带控制武功山—铅山铀成矿带呈近EW向展布,较大规模的"构造结"决定铀矿田的产出位置,低级别的EW向、NE向和NW向断裂控制铀矿体的定位。  相似文献   

20.
<正> 钠交代型铀矿是指以发育广泛而强烈的、在成因上与铀成矿紧密联系的前提蚀变——钠长石化(在某些情况下为霓石化和钠闪石化)为特征的那些铀矿床,其矿化作用是由各种基体在含铀的钠质溶液作用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