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生物修复辽东湾油污染湿地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叶淑红  丁鸣  马达  曹方  丁永生  丁德文 《环境科学》2005,26(5):143-143-146
通过向受污湿地土样中添加菌株,探讨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实验发现,混合菌能够充分发挥各菌种之间的协同作用,比单菌降解更为有效.最适降解条件控制在pH8.0,温度25℃.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对微生物繁殖进而对油降解具有促进作用,加入300mg·kg-1TW-80降解8d后,菌落数增加了6.22倍,油的降解率提高了20.1%.适量的H2O2有助于细菌分解油,过量会造成菌株死亡,每次添加计量控制在400mg·L-1为宜.经过11d,H2O2累计量达到7000mg·L-1,土样中油的降解率由39.81%提高到66.79%.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脱硫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通过对比酸性水溶液、含Fe3+的酸性水溶液及细菌菌液脱除SO2的效果,研究了Fe3+浓度、pH值和通气时间变化对脱硫率的影响.实验表明:酸性水溶液中SO2的吸收仅为物理吸收;Fe3+能催化氧化SO2,这种催化氧化效果随着Fe3+浓度的升高、pH值的增大而变得明显(pH值2.0、Fe3+1.5g/L时,通气时间近170min,脱硫率仍高达90%);细菌菌液脱硫的效果同样受Fe3+浓度、pH值的影响;氧化亚铁硫杆菌不仅具有氧化Fe2+的能力,还具有氧化S(Ⅳ)的能力,在Fe3+浓度1.5g/L,pH值1.5时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氰化物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利用热活化过硫酸盐技术对水体和土壤中的氰化物的降解过程和机制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氰化物的去除提供依据.首先采用批式实验,探究了温度、过硫酸盐添加量和初始pH对水溶液中氰化物降解效果的影响,然后在水溶液氰化物降解实验基础上,采用模配土壤进行了土壤氰化物降解实验.水溶液氰化物降解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过硫酸盐 添加量和温度对于氰化物的降解具有显著影响.当温度从25 ℃升高到70 ℃时,铁氰和亚铁氰的降解率分别从11.06%和17.66%升高到98.12%和97.94%.过硫酸盐添加量从0.5 g?L-1提高至3 g?L-1时,铁氰和亚铁氰的降解率分别从38.27%和35.82%升高到99.05%和99.66%.当 体系的初始pH值为4.5~9.0时,初始pH对于氰化物的降解影响并不明显,但当pH为强碱性时(如pH=12),氰化物的降解效果受到显著抑制.土壤氰化物降解实验的结果表明,当活化温度为60 ℃时,铁氰和亚铁氰的降解效率均随过硫酸盐增加而升高,最高降解率分别达46.88%和56.04%.与水溶液中氰化物的降解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土壤中氰化物的降解效率远低于水溶液体系.通过探究4种共存阴离子(包括Cl-、CO32-、H2PO4-、腐殖酸)对氰化物降解过程的影响,发现腐殖酸对氰化物的降解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这可能是影响 土壤系统中氰化物降解效率重要原因.本研究通过自由基淬灭实验及氰化物降解产物分析试验证实热激发过硫酸盐产生的SO4.-和HO.对氰化物降解起重要作用,将各种金属-氰络合物最终降解为NO3-和CO2等终产物.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法液相氧化SO2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酸性水溶液、含Fe3+水溶液、含Fe2+水溶液、细菌菌液和细菌培养基水溶液脱除二氧化硫的实验,探讨了微生物液相氧化二氧化硫的途径.以液相中SO42-浓度考察了Fe3+浓度、Fe2+浓度、进口SO2浓度以及温度对脱硫成酸的影响.微生物脱硫有2种机制:一是直接氧化作用,即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将S(IV)氧化成S(VI);二是间接催化氧化,氧化亚铁硫杆菌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快速氧化Fe2+成Fe3+,增强Fe3+对SO2的液相催化氧化能力,研究表明微生物脱硫以间接催化氧化为主.在浓度0~1.2g/L之间,Fe3+和Fe2+浓度越高,脱硫效果越好,氧化亚铁硫杆菌表现出对Fe3+/Fe2+体系氧化SO2的强化效果.入口SO2浓度越高,细菌脱硫效率越低,但液相中SO42-浓度随进口SO2浓度增加变化不大.温度对微生物脱硫影响较大,最佳脱硫温度为30~40℃.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务川汞矿区土法炼汞过程中汞释放量的估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酸性水溶液、含Fe3+水溶液、含Fe2+水溶液、细菌菌液和细菌培养基水溶液脱除二氧化硫的实验,探讨了微生物液相氧化二氧化硫的途径.以液相中SO42-浓度考察了Fe3+浓度、Fe2+浓度、进口SO2浓度以及温度对脱硫成酸的影响.微生物脱硫有2种机制:一是直接氧化作用,即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将S(IV)氧化成S(VI);二是间接催化氧化,氧化亚铁硫杆菌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快速氧化Fe2+成Fe3+,增强Fe3+对SO2的液相催化氧化能力,研究表明微生物脱硫以间接催化氧化为主.在浓度0~1.2g/L之间,Fe3+和Fe2+浓度越高,脱硫效果越好,氧化亚铁硫杆菌表现出对Fe3+/Fe2+体系氧化SO2的强化效果.入口SO2浓度越高,细菌脱硫效率越低,但液相中SO42-浓度随进口SO2浓度增加变化不大.温度对微生物脱硫影响较大,最佳脱硫温度为30~40℃.  相似文献   

6.
黄原酸盐是常用的有色金属硫化矿浮选剂,进入环境后会造成潜在风险.本文以丁基黄原酸钾(PBX)为目标污染物,在比较真空紫外辐照法(VUV)、曝气(Aeration)、过氧化氢(H2O2)氧化和次氯酸钠(NaClO)氧化处理对PBX降解效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反应温度、初始pH值、初始底物浓度及共存离子对效果最优的VUV法降解PBX的影响,探明影响VUV降解PBX的关键因素并建立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对初始浓度为20 mg·L-1的PBX进行VUV、NaClO氧化、H2O2氧化和曝气处理60 min后,VUV处理效果最优(PBX降解率为97.49%),随后依次为H2O2氧化、NaClO氧化和曝气处理.在VUV处理过程中,反应温度和初始pH的升高促进了PBX降解,随着PBX初始浓度增加降解速率常数(kC)减小.溶液中共存的CO32-、SiO32-促进了PBX降解,Ca2+则抑制了PBX降解.反应温度和初始pH值是影响PBX降解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两个因素建立了PBX降解的模型方程.从经济有效的角度综合考虑,反应温度35℃、pH=8、合适的阴离子(SiO32-、CO32-)及其浓度有利于促进VUV降解PBX.研究结果为选矿废水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文焱  齐晶瑶  李欣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10):3969-3975
针对电催化还原工艺处理氯酚类有机废水受到限制等问题,制备了过渡金属O-NiCoP/Ni2P催化电极,并用于目标污染物2,4-二氯苯酚废水的电催化还原降解.同时,主要考察了2,4-二氯苯酚浓度、电流密度、电解质浓度、pH和温度等因素对O-NiCoP/Ni2P催化电极降解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二氯苯酚初始浓度为10 mg·L-1,温度为25℃,溶液pH=7,Na2SO4电解质浓度为50 mmol·L-1,电流密度为10 mA·cm-2的条件下,O-NiCoP/Ni2P电极催化降解180 min,对2,4-二氯苯酚去除率可达到72.2%.同时,催化电极循环使用10次,2,4-二氯苯酚的去除效率保持在72.1%~72.7%,表明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实际应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氯贝酸(Clofibric acid, CA)是一种常见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类物质,在环境中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常规的水处理技术难以去除微量的CA,采用电催化氢化脱氯的方法可有效实现脱氯.本研究考察了CA初始浓度、工作电位、阴极液初始pH、反应温度、钯载量和电解质Na2SO4的浓度等多种因素对氯贝酸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CA的脱氯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工作电位为-0.85 V vs Ag/AgCl,钯负载量为0.20 mg·cm-2,Na2SO4浓度为10 mmol·L-1,初始阴极液pH为4.6,反应温度控制在303 K时,经过120 min的反应后,初始浓度为5 mg·L-1的CA降解率达98%.因此利用钯/泡沫镍电极电催化还原降解废水中的CA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毒死蜱降解细菌XZ-3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钱博  朱鲁生  谢慧  王军  刘伟  徐琦峰  宋艳  徐荣娟 《环境科学》2007,28(12):2827-2832
从某农药厂排污口的污泥中采样,经驯化富集后筛选到1株能高效降解毒死蜱的细菌XZ-3,经过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的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sp.).测定了不同碳源、pH、温度及毒死蜱浓度对细菌降解能力和生长量的影响,以培养液在波长400 nm下的光密度值表示细菌生长量,液体介质中毒死蜱的提取采用漩涡振荡提取法,提取溶剂为石油醚,毒死蜱的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该菌株24 h内对100 mg·L-1毒死蜱的降解率高达86.8%;在外加碳源浓度为0.3%时降解率最大;细菌的生长量随着外加碳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pH在偏酸和偏碱性的条件下降解率较大,pH 9.0时达到最大,细菌的生长量在pH 8.0~10.0偏碱性的条件下较大;在毒死蜱浓度为100 mg·L-1时降解率最大,该菌具有较强的抗药性,当毒死蜱浓度达到1?000 mg·L-1时仍能生长,细菌的生长量在800 mg·L-1时达到最大,绝对去除量随毒死蜱浓度的提高而增加;细菌的生长和降解需要适宜的温度,30℃培养时,降解率和生长量最大.本研究提出了细菌XZ-3生长和降解毒死蜱的最佳培养条件,可为农药污染治理及生产污水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非自由基活化的过一硫酸盐(PMS)氧化降解水中的喹啉,考察了PMS浓度、初始pH、反应温度及水中共存物质对喹啉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非自由基活化PMS体系可以有效降解喹啉,喹啉的降解过程符合伪一级反应动力学.初始喹啉浓度为10.0 mg·L-1、PMS浓度为4.0 mmol·L-1、pH 为7.0、温度为25 ℃的条件下,反应150 min喹啉降解率达到95.8%. HCO3-、NO3-、SO42-和腐殖酸对喹啉的降解没有影响, 高浓度Cl-可促进喹啉的降解.淬灭实验证实,反应体系中没有SO4-·和·OH的生成,而存在单线态氧(1O2),PMS的直接氧化是喹啉降解的主导作用机制.通过GC-MS检测了喹啉降解的中间产物,并推测了喹啉降解的可能路径.毒性实验表明,反应体系降解喹啉过程中产生了毒性更强的中间产物,而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体系可以有效脱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