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993年3月29日,一种市场上从未有过的商品——二氧化硫排放权,在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进行了首次公开拍卖。这是美国环保局(EPA)为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保护大气环境质量而采取的一种新举措。将二氧化硫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来拍卖,旨在把市场机制引入环境保护,以市场来调节空气质量。 1990年,EPA对实行了13年之久的大气净化法进行了修定。修定后的条款明确规定,二氧化硫  相似文献   

2.
《环境》1994,(3)
美国纽约米钠经济研究所的调查表明:有77%的消费者认为他们宁可购买价格较贵的但可再回收利用的商品,也不愿购买价格较低而不能回收利用的产品。因此,美国不少企业在工业产品设计与材料使用上都开始考虑必须回收,越来越多的商品包装上均注有“可回收利用”、“可生物降解”、“对环境无害”的标志,这些环保承诺,大大促进了商品的销售量,同时也树立了企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和再利用的经验,提出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从科研、法律、教育以及政策等方面加强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4.
环保事业商业化循环再造有赚头潮流兴环保,大家都高叫如何保护地球,爱惜资源和避免浪费。在西方国家,环保意识较为成熟,循环再遣蔚然成风。环保事业也日趋商业化,成为一个有利可图的新兴市场。最近,美国更出现了第一个“可再造商品交易所。”去年10月17日,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CBOT),推出了第一个为二手塑胶牛奶瓶、旧报纸及旧玻璃瓶而设的电子化交易市场。如果这个“可再造商品交易所”能够成功,日后甚至可能会推出“垃圾商品”期货。不过,大家是否真的可以靠环保赚钱呢?在美国,可再造商品的市场无疑以极快的速度扩展。过…  相似文献   

5.
商品可交易,排污权也可交易,如果您是企业家就应懂得——排污权交易简单讲就是排污指标的有偿转让,是排污指标再分配的一种形式。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较早地进行总量控制下的排污交易试验。美  相似文献   

6.
借鉴国外经验促进我国塑料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世界塑料工业的发展 ,带来塑料制品的普遍使用 ,同时产生了大量塑料废弃物 ,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美国、德国、日本在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方面制订了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 ,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社会回收与再利用系统。中国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形势比较严峻 ,应借鉴于国外的经验 ,建立更为完善的法规对塑料废弃物进行合理的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7.
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是指一种在生产、制造、使用以及回收等各个环节中,对自然生态环境无污染、无破坏作用、不会引起任何不利影响的商品包装物。它包含着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再次利用两个方面的含义,即‘绿色包装’既考虑到商品包装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又考虑到包装废弃后回收再利用的经济价值。“绿色包装”是人们  相似文献   

8.
绿色包装     
《环境》1998,(4)
绿色包装,是指一种在生产、制造、使用以及回收等各个环节中,对自然生态环境无污染、无破坏作用、不会引起任何不利影响的商品包装物。它包含着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再次利用两个方面的含义,即“绿色包装”既考虑到商品包装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又考虑到包装废弃后回收再利用的经济价值。“绿色包装”  相似文献   

9.
科海拾贝     
美国制造业的一些著名公司,最近提出了再循环(RECYOLE)、再利用(REUSE)和减少垃圾(REDUEWASTE)的[3R]环保原则。美国杜邦公司利用废弃的牛奶罐和其他塑料容器制造耐用聚乙烯材料(可用来生产不易撕破的信封、包装纸),塑料废弃物减少了25%。宝丽公司不用汞生产蓄电池,使得蓄电池可以被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10.
环球     
美国废旧汽车回收有道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汽车保有量高达2.35亿辆,每年更新旧车超过1000万辆。高效的废旧汽车回收行业和完善的二手车市场,为美国的废旧汽车找到了循环再利用之路,同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美国共有各类报纸约9000种,美国的很多报纸颇具“分量”,如《休斯敦纪事报》的周日刊经常是一大摞,小孩都拿不动。有一组数据耐人寻味,印刷全美报纸周日刊需要50万棵树,仅《纽约时报》就需7.5万棵。如果全国所有报纸都能回收再利用,每年可少砍2.5亿棵树。为减少造纸业对木材的依赖,美国一直重视废报纸的回收再利用。美国政府对废报纸回收采取了一些奖励措施。美国森林和造纸协会每年都要根据回收废报纸的情况评选在回收废报纸方面的成绩突出者,评选范围包括政府部门、公司、院校及非营利机构,奖金2000美元。美国奖励报纸回收@汪楚仁…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之际,不乏诸多远见卓识的美国风险企业家心照不宣地将目光聚焦在垃圾资源再回收利用的广袤市场,制定出各自雄心勃勃的中长远期发展规划。垃圾似乎成为美国人的“新宠”。  相似文献   

13.
零度包装     
陈宗明 《环境》1996,(7):9-9
世界各地商品包装日益升级,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极其惊人,而塑料制品的滥用,给废物处理也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在美国废塑料占生活垃圾的20%,主要为包装袋和容器。塑料包装袋、包装盒等需要一个世纪以上才能分解,造成广泛而又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一些食品包装材料中的有害成分也会随着食物进入人体而造成危害。为此,一些国家为节省资源及保护环境,着手研究各种方法解决包装问题,希望达到的理想便是零度包装,即不制造任何垃圾的包装方法。世界各国的研究机构,尤其是一些大企业纷纷开始着手研究可再回收利用的或在自然条件下能迅速  相似文献   

14.
中美商品贸易的碳排放转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余慧超  王礼茂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0):1837-1846
中美两国均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且双边贸易额巨大。由于两国在基础设施、技术、能源综合效率和资源禀赋上存在差异,使得中美商品贸易中存在碳排放转移。论文采用投入产出法的思想,结合经济、能源与贸易三系统,建立了基于国际商品贸易的碳排放转移模型,并分别测算了1997年与2002年中美商品贸易中各相应部门的碳排放转移量。研究表明:①1997年与2002年,基于中美商品贸易的中国部门载碳量分别达到4010.13×104t碳与5056.21×104t碳,依次占中国相应部门载碳总量的6.61%与8.33%;而美国部门载碳量仅为290.65×104t碳与335.61×104t碳,相继仅占美国部门载碳总量的0.53%与0.66%;②1997年与2002年,中美商品贸易的碳转移总量依次达3719.75×104t碳与4719.60×104t碳,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其压延加工业是主要的碳转移部门;③1997年与2002年,通过国际商品贸易,美国分别有相当于其相应部门碳排放总量的6.77%与9.32%的碳被泄露到了中国,中国为美国的碳减排做出了很大的潜在贡献,美国等发达国家应该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供切实有效的气候与环境友好型技术援助。  相似文献   

15.
环球     
《环境保护》2014,(10):9
正美国强化电子垃圾回收与再利用措施根据最新统计数据,除军队系统和法律系统外,美国联邦政府共有270万名雇员,每年丢弃的电子垃圾约有240万吨。美国总务管理局已为政府的环保决心制定了一项旨在让其加强电子垃圾管理的新规定。新规  相似文献   

16.
美国爱达荷国家环境与工程实验室开发出一种可将谷物转化成塑料单体的方法。该法是利用一种被称作 E.coli的基因工程细菌来生产耐热塑料用的有机酸单体。谷物先由酸解生成单糖,工程细菌再将其代谢成塑料单体,最后再利用标准的聚合技术将单体制成塑料。  相似文献   

17.
正一、美国污染场地修复目标值的制定(一)污染场地管理标准体系美国的污染场地管理体系主要由1980年颁布的《综合环境反应、赔偿与责任法案》(CERCLA,通常被称为《超级基金法》)及其修正案组成,该法案从场地环境监测、风险评估到修复都制定了规范的管理体系,为美国污染场地的管理和土地再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美国在早期超级基金场地修复中,采用了最严格的环境治理标准,确保了基本移除有害物质或设法将  相似文献   

18.
廖东升 《环境》2002,(3):36-36
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利用散装水泥生产混凝土这种适应大规模区域性建设的商品混凝土站应运而生。由于采用自动化集中搅拌,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商品混凝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水泥罐及其除尘装置是生产商品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尘装置利用含尘气流自身的余压,对悬浮在空气中的水泥微粒进行净化。商品混凝土站的水泥罐是暂时贮存  相似文献   

19.
美国最近研制出新型循环再利用塑料,可在室温环境下及标准制造压力下进行循环再利用制成的新型塑料,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据悉,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要加热到2 0 0℃或是更高温度时才能够充分软化,以进行再塑形。这种方法除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并带来一定环境污染外,还会破坏塑料的聚合体链,最终降低塑料的强度,使其不能进行循环再利用。但麻省理工学院的安妮·梅斯等人在硬度较大的聚苯乙烯和另一种比较柔软的塑料的混合物中找到了一种新型物质。在标准的制造压力和室温下,这种混合物软化成一种可以被塑成各种新形状的透明塑…  相似文献   

20.
国外包装废物的处理技术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乔敏 《上海环境科学》1993,12(12):18-20,26
在欧、美、日等西方国家,废包装材料已成为主要的固体废物之一,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较全面地介绍废包装材料的填埋、焚烧、循环回用、再资源化利用和减少使用包装材料等五种重要技术动击与途径。还重点介绍了美国的PET瓶的资源再利用,以及德国建立严格的包装废物法规和完善的处理系统的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