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大幅度强化了环境保护的施政力度.中央提出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要并重、同步和综合的要求,这被称为"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20多项以环境保护为重要内容或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产业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新成立了11个环境保护和核安全的区域督查机构,层层下达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消减指标.各地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上,出台了大量加强和支持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6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大幅度强化了环境保护的施政力度。中央提出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要并重、同步和综合的要求,这被称为“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20多项以环境保护为重要内容或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产业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新成立了11个环境保护和核安全的区域督查机构,层层下达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消减指标。各地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上,出台了大量加强和支持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全面介绍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世贸组织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对外贸易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指出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备受世界关注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这是中国切实履行《京都议定书》义务的重要步骤。其中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将面临哪些挑战?该方案列举了包括"对中国现有发展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等在内的七大挑战,却没有提到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其实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外交构成的巨大挑战,不容我们忽视。  相似文献   

5.
中国加入WTO—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就中国加入WTO(即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双边协议,之后,中加也达成了有关双边协议,表明了中国加入WTO的最大障碍已经逾越,中国加入WTO已成定局。 中国加入WTO,以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将会面临哪些挑战?又会有哪些机遇?进而抓住机遇去迎接挑战,这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我国环保将面临的挑战 中国加入WTO,从环境保护来讲,面临的挑战体现在多方面,概括起来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1、环保要求会成为新的贸易壁垒。 加入WTO,中国将得到WTO各成员国的最惠国待遇,进而为我…  相似文献   

6.
排污收费制度的重大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带来的排污收费制度的7项重大变革及其有待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一场绿色变革浪潮正在席卷全球,绿色将成为本世纪末、21世纪的主流。21世纪将成为“绿色世纪”。纵观发达国家绿色文明的发展趋势,必将对我国的绿色革命起到推动作用。一、绿色技术———企业选择的生产技术和开发的新产品,是有利于环境保护和...  相似文献   

8.
夏光 《绿叶》2011,(10):7-14
在中国转向绿色发展和加强文化建设的新形势下,环境保护担负新的重要使命:重建社会道德,重塑中国人性,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民族信仰。如何实现环境保护的这项使命?第一,要确立环境保护在执政理念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形成环境友好型的执政观、政绩观。第二,要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在经济领域形成"保护环境引以为荣"的道德风气。第三,要推进环境教育创新,培育现代环境公益意识和环境权利意识,逐步形成"生态文明,利益相关,匹夫有责"的社会主流风气。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发布背景、意义以及相关内容和要求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建设项目存在环保基础管理薄弱、未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环境监测(控)计划落实不到位、环境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环境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提出开展环保专项治理、加快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现状管理、强化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环保管理、加快落实建设项目环境监测(控)计划、强化环境信息常态化公开机制、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加强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管理、密切跟踪国家生态红线划定进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环境教育》2009,(5):11-11
环境保护部5月7日召开形势报告会,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周生贤就进一步提高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全力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以生态文明为指导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及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如何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等问题作了报告。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制定了环境与经济、社会、人口赝源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建立健全环境政策、法律和管理体系,加强城市、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1997年和1998年,中共中央连续召开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要求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不仅本世纪最后这几年要把环保工作抓紧抓好,而且下个世纪也要抓紧抓好。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从总体上避免了经济快速增长条件下环境状况急剧恶化的局面,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环保工作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经…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成立于1984年,是由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生产、服务、研发、管理等活动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组织,是在民政主管部门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接受生态环境、民政等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目前拥有会员超过2200家,并通过省(区、市)协会联系着上万家环保企业。作为中国环境保护行业中有影响力的行业协会,秉承4S服务精神——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政府服务、为社会服务,协会致力于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推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健康发展。凡加入本协会的会员将按《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章程》规定,享有各项权利和义务。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加入协会,共同在建立政企沟通渠道、践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成立于1984年,是由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生产、服务、研发、管理等活动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组织,是在民政主管部门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接受生态环境、民政等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目前拥有会员超过2200家,并通过省(区、市)协会联系着上万家环保企业。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成立于1984年,是由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生产、服务、研发、管理等活动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组织,是在民政主管部门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接受生态环境、民政等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目前拥有会员超过2200家,并通过省(区、市)协会联系着上万家环保企业。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成立于1984年,是由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生产、服务、研发、管理等活动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组织,是在民政主管部门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接受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17.
正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成立于1984年,是由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生产、服务、研发、管理等活动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组织,是在民政主管部门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接受生态环境、民政等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目前拥有会员超过2200家,并通过省(区、市)协会联系着上万家环保企业。  相似文献   

18.
社团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我国环保社团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了我国环保社团近年来的活动开展情况,并针对实际,分析了我国环保社团面临的问题及加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页岩气开发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新能源,已成为我国油气"十三五"规划的重点目标之一。文章借鉴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多国的页岩气开发经验和教训,指出页岩气开发过程存在的生态破坏、水污染、甲烷泄漏、噪声污染、固体污染等潜在环境风险。压裂取水对区域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影响、压裂返排液对地下水环境的潜在影响、危险废物废弃油基泥浆和油基钻屑的环境风险等对我国页岩气可持续发展提出严峻考验。为此,我国相关部门正在加快相关环保技术研究、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制定、实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逐步加强对页岩气开发过程的环境监管,完善全过程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二OO一至二OO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到二O一O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二OOO年翻一番奠定坚实基础;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实质性步伐,在更大范围内和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就业渠道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