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艾东  朱道林  赫晓霞 《生态环境》2007,16(1):257-263
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状况的总称,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生态环境自净能力或容量是有限的,当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或环境容量时,生态环境就会恶化,将严重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生态环境建设是一切旨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行动的总称,我国现阶段开展的土地整理是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文章主要根据压力-状态-影响-响应(PSIR)的分析框架,运用综合分析法,探讨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揭示了不同的土地整理模式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为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土地整理提供基本分析框架。文章提出我国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土地整理战略措施,建议要积极采取建立健全综合决策机制、建立土地整理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等措施,发挥和完善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建设功能。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理与农村生态环境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在对土地整理的产生与内涵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阐述了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益,提出了土地整理中应注意的几个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岩  欧名豪  赵庚星 《生态环境》2010,19(2):398-403
开展土地整理是协调人地关系、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土地整理是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的再组织和再优化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整理过程改变了地表生态系统,必然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近年来,土地整理项目对所在区域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土地整理的实施必然产生相应的生态环境效应,对项目区及其背景区域的水资源、土壤、植被、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诸多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综观当前的研究现状,对于这些影响尚缺乏定量化的评价标准、指标及方法。针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应用需要,该文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从生态系统层次上建立起由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侵蚀指数、土地适宜性指数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项评价指标的详细内容及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指数和法构建了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模型,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通过计算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后的EI进行比较分析,为定量化评价土地整理项目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提供了依据。该文结合山东宁阳县的土地整理实践进行了评价应用和检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该研究为土地整理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化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土地整理是一项旨在通过对土地利用方式、利用结构及利用布局进行综合整治,以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利国利民的活动。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对通过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力这个目标比较重视,也做得比较好;但由于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这一目标重视不够,同时缺乏一整套完整的农地整理生态绩效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导致土地整理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影响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文章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整理过程中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实施景观生态规划、建立评价体系等对策,以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最后对广东典型区域农地整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理规划中的自然生态补偿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土地整理对生态系统有正负两方而的影响,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增加生态补偿设计以减少负而影响.生态补偿的程度直接影响土地整理的让态效益,足衡量土地整理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自然生态补偿评价是一个新的课题,其理论与方法体系均有待探讨.文章结合土地整理实践探讨了土地整理规划中的自然生态补偿评价的方法.该方法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定量性与可比性的原则,以递阶层次综合评价法为基础,从生态结构合理性、生态功能稳定性与生态环境适宜性3方面选掸17个指标量对土地整理规划中的自然生态补偿进行了评价.结合土地整理实践确定了指标权重与分级标准,并将生态补偿效果分为5个基本等级.该研究建市的生态补偿评价指标体系力求综合反映土地整理规划中的生态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系统的稳定与可持续性、系统的生产力、生态环境的改善及系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工矿开发引起严重破坏,大量固体废物占用许多良田沃野,引起地面塌陷,造成水土流失、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已引起许多国家重视复垦工矿开发破坏的土地,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土地资源短缺,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目前尚处于初始阶段,因此应大力开展此项工作。首先全面调查我国矿区占用土地,破坏生态环境的现况及复垦情况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分类制定矿区复垦和恢复生态环境的规划。其次研究适合我国各矿区特点的复垦技术和恢复生态环境的方法。为充分利用矿区土地资源,塑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HJ/T 192--2006<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中加权归一化指数的技术路线进行分析,得出了<规范>中土地退化状态、土地退化指数与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逻辑相悖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整侵蚀度赋权顺序"和"差减土地退化分级指数"2种土地退化指数计算方法,并对2种方法进行验证.模拟计算显示,在中度或重度侵蚀比例相同时,轻度侵蚀比例高的区域EI值大;在轻度侵蚀比例相同时,中度侵蚀比例高的区域EI值大.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符合生态环境状态评价的一般逻辑,统计检验显示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同步性高,均可应用于实际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产权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产权制度与人们资源利用行为的分析,探讨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若干土地产权制度调整的框架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产权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产权制度与人们资源利用行为的分析,探讨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若干土地产权制度调整的框架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土地处理系统是在干旱 -半干旱过渡区实现污水无害化、资源化的有效技术。内蒙古霍林河矿区污水土地处理系统设计与运行结果表明 ,该区具备推广土地处理技术的良好条件 ,土地处理系统应以慢速渗滤和污水资源利用型为主 ,实现污水处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结合。污水资源的利用有助于增加镶嵌型复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加速人工林的成林郁闭 ,增加林木蓄积量 ,改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脆弱生态地质环境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地质环境脆弱 ,敏感性强 ,退化趋势显著 ,容易受到冲击和破坏。北方农牧交错带是生态地质环境灾害的多发区 ,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加剧、气候灾害频繁和地方病害严重等。脆弱生态地质环境的形成机制包括地球内动力机制和外动力机制。内动力机制是指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运动 ,奠定了特殊的地貌格局和脆弱的地表物质基础 ;外动力机制包括东亚季风和人类活动。内外部机制共同作用将潜在的自然环境脆弱性转化为现实的严重生态地质环境灾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盐碱地面积为3630万hm2,土地盐碱化是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的重大问题之一。土地盐碱化治理和预防对中国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农业生态系统退化防治、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未来食物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简要评述了我国土地盐碱化的历史及发展趋势以及土地盐碱化可能造成的土地面积、生产力和经济损失;在对土地盐碱化发生和发展的技术和社会经济原因,以及现有技术、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系统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土地盐碱化防治的区域战略、技术政策、管理政策、法律法规及经济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13.
本区主要环境问题是污染,海涂环境退化和陆地表覆盖层破坏等。保护整治宜针对重点地区,重点环境问题和敏感脆弱环境要素分别采取不同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黄河源区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随着黄河源区资源开发力度逐步加大,草场和灌丛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具体表现为草原退化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扩大,水源涵养能力大为降低。因此,保护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建立黄河源头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条件。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土地生态系统与土地经济系统耦合而成的复合系统 ,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经济平衡存在着内在联系 ,生态经济平衡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条件 ;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是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 ,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效益的协调统一 ;遵循生态经济规律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点采样分析方法调查了江苏海北垦区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并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 ,从综合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 ,提出了几种开发、改良利用垦区土地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生态环境质量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 ,按照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对海南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 ,并对近十年来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海南生态环境质量由中部向外依次降低 ,天然林从数量上看面积在减少 ,从空间上看沿着边缘线向中部山区退缩。另外 ,土地沙化 /土地退化在向着恢复逆转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