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流污染是我国水资源的突出问题之一。以甘肃省藉河为例,应用植物群落自然净化水质的原理,采取功能分区的方法,对西北地区城市河流的污染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方案:将藉河城区段主要分为上游生态过滤区、中游生态景观区、下游生态净水区,然后分区进行具体设计。此研究方案是藉河一期改造工程的一部分,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取得了较好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0,(1):F0003-F0003
(课题编号:2015ZX07202-012)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综合治理理念,本课题以营造太子河的"八百里地佳山水"为目标,开展以北方山区型河流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为重点的成套技术研发:(一)突破集成"汇水区—河岸带—河道"三位一体修复技术体系,维持水生态功能连续,改善山区型河流上游生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状况太子河流域山区段上游为季节性河流,河道底质以卵石为主,河岸带坡面侵蚀严重,汇水区以石灰岩基质土壤为主,植物群落单一,沿河农田开发、放牧等人为干扰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0,(1):F0004-F0004
太子河是我国北方的一条典型山区型河流,其山区段包括上游山地森林和中游丘陵森林地区,主要位于"城中山,山中水,八山一水半分田"的本溪市。经十余年努力,该区域水质明显改善,但水生态问题较为突出,存在着河流生态修复的迫切需求。辽宁大学宋有涛教授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水专项"太子河流域山区段河流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课题(2015ZX07202-012),针对地方科技和管理需求,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综合治理为理念,依托“十一五”“十二五”水专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河流水质模型在双流县流域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现有的河流水质模型,构建了一个可实时模拟河流水环境质量变化状况的动态模型。模型采用一维稳态单组分水质模型对河流的CODCr、NH3-N的降解进行计算,采用多宾斯-坎普稳态模型对河流的BOD、DO变化情况进行计算。模型引入水文数据、水质监测数据、环境统计数据、社会统计公报数据,以Excel作为数据平台,可以反演出河流不同月份、不同区段的污染物降解系数。研究将该模型应用于双流县的流域治理,以在锦江双流段的应用为例进行了具体说明。根据2008年双流县河流的相关数据,研究使用该模型反演出了锦江双流段的污染物降解系数,并对其反映的流域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随后,研究使用该模型已计算出的岷江中段河流的降解系数,模拟计算了4种情景下锦江双流段出境断面的可能水质变化,以验证拟定的双流县流域治理方案的预期效果。模型具有实用性和进一步扩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长输油气管道穿越河流隧道施工中可能产生大量施工涌水,其影响范围内会出现地下水水位下降,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很大。文章以某天然气管道长江隧道穿越为例,根据隧址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等,计算隧址区涌水量,分析长江盾构隧道施工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河流隧道施工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隧址区原有的地下水径流及排泄条件,会导致突涌水发生,对地下水产生较大影响。据此提出了河流隧道施工前做好地下水预探、采取注浆堵水或井点降水法施工等一系列保护措施,为河流隧道建设过程的地下水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拉萨市城区段地表水环境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拉萨市城区段河流的水质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对拉萨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流域为单元进行水资源综合规划和管理是实现水环境改善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太湖流域第二大省界湖泊—淀山湖为例,在综合分析流域水环境质量基础上,利用GIS 分析工具划分流域治理片区并制定分区管控策略。根据流域所含骨干河流流向、骨干河流与淀山湖交汇特点、上中下游不同河段及镇域行政边界,将淀山湖流域分为吴淞江流域、千灯浦- 淀山湖流域、昆南湖荡流域、元荡湖荡流域、太浦河流域五大片区138 个子评价单元。通过水环境容量与压力两类空间叠加分析,构建形成污染重点减排区、污染综合治理区、产业绿色化提升区、生态环境保育区等四个类型区域,并提出差异化的产业准入和环境治理措施。本研究不仅为以流域为治理单元的水环境治理规划提供了较为可行的技术体系,而且为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思路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8.
采用低本底多道NaI(Tl)γ能谱仪对湟水河西宁段河流沉积物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比活度进行测定,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湟水河西宁段河流表层沉积物中40K、226Ra和232Th的含量均小于西宁市土壤中相应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沉积物被用作建筑材料时其放射性核素比活度、内外照射指数、居民年外照射以及居民接受有效剂量均不存在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9.
万州区境内河流纵横,大大小小30多条次级河流全部注入长江水系。据万州区环保局局长龙伦成介绍,万州区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8条,包括江北的苎溪河、瀼渡河、石桥河、汝溪河、浦里河,江南的泥溪河、五桥河、新田河。龙伦成说,虽然长江万州段水质基本满足《地表  相似文献   

10.
唐兴玥 《青海环境》2012,22(1):30-32,35
文章选择湟水河流域湟源至乐都段为研究点,采集并分析了湟水河及支流北川河、南川河河道不同地点25个河床泥沙样品的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湟水河河床沉积物相对富Si4+、Al3+和Ca2+,而贫K+、Na+和Mg2+,这可能与河道周围沉积的河湖相碎屑岩和黄土的化学风化有关。通过对河道不同地点泥沙样品的化学风化趋势图分析,发现不同地点泥沙样品具有不同的Al2O3、CaO和Na2O含量,而具有相似的K2O含量,说明不同地点的化学风化强度不同。对比发现湟水河流域上游湟源段的化学风化强度达到最大值,至西宁段达到最小值,到平安和乐都段稍有增加。同时也发现湟水河支流北川河具有较强的化学风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秦皇岛近海养殖区域夜光藻种群动态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秦皇岛近海养殖区夜光藻的调查,分析研究了夜光藻种群的动态与温度变化的关系。结论:夜光藻在秦皇岛近海养殖区内出现在3月份,并在7月份出现密度高峰,9—10月份偶有出现,11—2月份则未出现。夜光藻最高密度出现的温度为25—26℃,夜光藻在秦皇岛近海的出现及7月份的密度高峰与水温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饮马河流域长春段水质污染现状和污染负荷演变特征,以饮马河流域长春段的五个国考断面为水质监测点,通过对国考断面水体水质中含有的COD、NH3-N、TP浓度的检测分析,研究区域的水质污染现状和不同水期对污染负荷的影响规律,同时对2020年各考核断面的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经估算,在2020年,计算单元总的COD负荷年排放...  相似文献   

13.
汉江武汉段水质预警预报系统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艳军  彭虹  肖彩  黄燕华 《青海环境》2005,15(4):155-157
文章基于河流一维水质综合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建立了河流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以汉江武汉段为例,考虑污染物的迁移和生态转化过程,实现了污染物迁移扩散的常规预报、水华的预警预报以及突发污染事件的模拟,并利用MapObject实现了模拟结果在系统中的实时动态可视化,为河流水环境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我国西北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为例,研究玛纳斯河流域上游近50年径流与气候的变化趋势。根据玛纳斯河流域上游肯斯瓦特水文站(1959-2010年)和煤窑水文站(1980-2007年)系列径流量及气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五年滑动平均以及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玛纳斯河流域上游气候及径流量多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0年玛纳斯河流域上游气温、降水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煤窑水文站增加趋势比较明显;2由于受气温和降水量增加趋势的影响,近50年玛纳斯河径流量也呈现出明显增加趋势;3径流量从1997年开始发生突变,在2002年达到显著性水平,即进入丰水期,表明近50年玛纳斯河流域气候呈现由冷干向暖湿转变。  相似文献   

15.
柘荣县是福建东北部典型的近海山区县。柘荣县运用循环经济原理,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实现产业与环境的优势互补,以生态化发展来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努力实践近海山区县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北部,市区人口26万,是5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福建省重工业城市。沙溪是闽江水系的主干流之一,全长328公里。三明市区位于沙溪河的中下游,境内河长27.7公里。沙溪河三明段水量丰富,年径流量94亿立方米,最小流量13.5立方米/秒。市区河流两岸集中了十多家大中型重污染企业,主要有冶金、化工、纺织印染、木材加工、机械、建材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区人口逐年增多,水污染问题日趋突出,被福建省政府列入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计划。一、沙溪河三明段水污染现状1、水污染源状况。据统计,三明市区现有80…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掌握杞麓湖外源入湖污染负荷,进行精准治污,降低水质富营养化程度,采用现场踏勘、实测、同倍比法对杞麓湖流域外源污染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其外源污染物一是通过5条主要入湖河流的径流携带进入;二是雨后通过农业坡面散流区直接汇入;三是通过湖滨农业排涝区的排涝排入;四是通过湖面降雨降尘的自然输入,入湖途径呈现出相似性和典型性特征。通过调查核算,2018年杞麓湖入湖河流区、湖滨农业排涝区、农业坡面散流区、湖面降雨降尘区总计排入杞麓湖的净污染负荷为:CODCr3632.04t、CODMn776.68t、TN921.96t、TP39.70t。以CODCr为例,湖滨农业排涝区、农业坡面散流区、湖面降雨降尘区、入湖河流区每平方千米入湖CODCr分别为52.07、24.09、11.53、7.54t,表明湖滨农业排涝区的污染治理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优先治理。该研究成果可向承担湖泊保护管理主体责任的政府和部门提供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的治理思路,也为政府在短期内改善杞麓湖富营养化现状和后期保证其得到持续改善提供...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分析与系统归纳等方法对国内外河流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河流的旅游功能、河流旅游产品、河流旅游影响、河流旅游发展效应、河流旅游开发与规划、河流旅游利益相关者等方面,研究理论较薄弱,系统性不足,研究框架尚未形成。从河流旅游的发展与研究现状来看,未来河流旅游研究要注重研究内容的系统性,体现研究对象的差异性,注意研究方法的针对性,从人地关系角度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李莉 《四川环境》2021,(1):104-108
为了充分认识再生水用于城市河道补水后的潜在正面环境价值,构建了案例区规划水系的水量水质模型,并筛选了7项景观生态河流的生态服务价值指标,对案例区的河流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以规划补水量为基础条件,规划水系的潜在服务价值总量约为1.995亿元,每增加1倍补水量可增加约0.4~0.5亿元的服务价值.气候调节、洪水调蓄和水...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预测模拟研究对探索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与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济宁市白马河流域为例,以不同时期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首先利用CA-Markov模型对2010年和2015年白马河流域的土地利用进行预测并检验其模拟精度,在较适宜的尺度条件下预测研究区2020年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表明:对2015年白马河流域实际土地利用图与预测图进行Kappa系数一致性检验,模拟精度较高为0.9121,表明预测与实际几乎完全一致。2005—2020年,白马河流域建设用地和水域增加,建设用地增加最明显,增加了89.04%;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减少,草地减少最明显,减少了31.06%。2020年白马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研究结果可以为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动态监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