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快改善空气质量、早日对标世界先进水平是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总结了美国和加拿大的跨境大气污染防控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的经验,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特征下的区域大气污染协同防控需求和不足,从建立区域性权威管理机构和技术支撑机构,联合开展跨界科研、中长期政策制定和实施情况跟踪评估等方面提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大气污染防控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推进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改善的策略建议,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关于自治区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新政办明电〔10〕572号)和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破除现有的环境保护与管理体制障碍,本文从京津冀地区大气重污染防治的现实意义出发,对比分析了属地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与联防联控体系的优越性,探讨了京津冀地区构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体系的必要性。通过梳理大气重污染预警区域联防联控的发展历程及该地区联防联控的成功实践案例,从工作机制、联动机制、协同机制三方面提出了京津冀地区的联防联控体系构建框架以及具体实施举措,重点包括创新区域空气改善总体规划、统一加强大气污染源管控、建立落实政府环境绩效考核、建立区域生态环保专项资金等。  相似文献   

4.
建立横向跨区域大气治理的联防联控协调机制是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通过区域协作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经过30多年的发展,区域大气协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区域协作的内在动力和持续性不足,难以满足未来区域大气环境管理需求。本文从理念形成、实践探索、机制完善等层面系统回顾了我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发展历程,结合“大气十条”以来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工作重点和机制创新,总结了空气质量改善、统一标准体系建设、重污染天气应急体系建设、环境监管模式创新、科技支撑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基于未来我国区域大气环境管理需求,从综合管理体系、立法保障、规划统筹、信息共享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绿色视野》2013,(6):22-25
大气污染流动性大,"跨界污染"特征明显,大气污染治理"各据一方"的做法显然行不通,实际工作中必须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才能有效控制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势在必行当前,大气污染已经愈来愈呈现出区域性污染和复合型污染的  相似文献   

6.
正京津冀大气污染问题是协同发展生态环保领域重要的一环,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应进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机制、加强常规联防联控和督察机制、健全大气污染长效治理机制,并加强区域补偿、产业结构调整等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重污染天气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空气污染现象,由于空气的流动性及污染物来源的复杂性,治理大气污染不能一蹴而就。2016年,国家将重污染天气应对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提出"国家建立重污染天  相似文献   

7.
(GWKB 1.2-2011 2011-05-01实施)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环境报讯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会议日前在南京召开,研究讨论南京青奥会环境质量协作保障工作方案、长三角区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以及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受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委托,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出席会议并发言。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建立以来,相关省市围绕区域联防联控开展了不少工  相似文献   

9.
《绿色视野》2010,(5):63-63
在环保部指导下,江苏、浙江、上海环保部门日前决定建立长三角环境保障联防联控机制,满足世博会期间环境空气质量保障要求。联防联控机制包括,建立环境空气联合监测机制,实现长三角区域火电行业污染排放在线监测数据共享。建立上海、南京、杭州等9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联合预报机制,开展长三角重点城市日报数据动态发布和城市48小时趋势预报及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和灰霾联合监测。  相似文献   

10.
(GWKB 1.1-2011代替GWKB 1-1999 2011-05-01实施)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在大气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存在防控体系缺乏、监测数据传递不足等问题。依据环保大数据在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创新中标准、共享、开放、融合等特点,重构大数据环境下大气污染治理机制,建立京津冀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为京津冀三地的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正由于我国船舶港口污染防治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船用油硫含量水平高,污染防治形势日趋严峻。研究表明,船舶港口排放已成为我国沿海沿江地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为全面提升我国船舶港口污染防治水平,有效降低污染排放,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未来我国在船舶港口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应进一步加严船舶排放控制区要求、加强船舶排放监管、优化港口集疏运结构、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及国际交流合作等。  相似文献   

13.
数字     
《环境教育》2014,(4):38-38
64个 目前,作为京津冀应对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要一部分,在首都周边等64个县都已建成了空气自动监测站,而在京津冀三地联防联控方面,三地每月定期会商各自情况和措施,今年将着重统一执法、信息共享等。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1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会议决定,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将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修订草案强调源头治理、全民参与,强化污染排放总量和浓度控制,增加了对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和区域联防联控的专门规定,明确了对无证、超标排放和监测数据作假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将大气污染防治提高到单独立法高度,这对各地经济发展是个前所未有的考验。在那些以重化工  相似文献   

15.
《环境教育》2011,(12):6-6
环保部拟推行大气排污许可证制度 记者在第七届中美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国际研讨会上了解到,环保部将在重点区域全面推行大气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的重点企业应日前发布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要求,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达标率不高,工业、机动车、扬尘等污染突出,区域复合污染特征明显。通过分析产生这些大气污染的根源,借鉴国内外大气污染防治经验,着重从完善法规政策、优化产业布局和能源结构、控制扬尘排放、强化监测预警与联防联控、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和创新公众参与六大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强化未来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7.
成都平原经济区地处长江上游,气候垂直变化明显,静稳天气持续时间长,城市大气污染治理难度大,环境空气质量十分脆弱。根据对该区域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程度、不同职业人群对城市空气质量及大气污染防控现状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分析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从政府、企业、环保组织、公民个体等层面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一定成效,然而空气质量改善逐渐进入瓶颈期和攻坚期,大气污染治理战略需要从宏观层面系统谋划。本文系统分析了近10年来长三角区域经济、能源、产业、交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结合区域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的演变,分析了大气污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关系。结合当前区域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差异以及经济能源交通结构的内在差别,识别了大气污染的区内差异特征及关键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从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交通结构优化、分区施策、深化治理等角度,为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持续改善大气污染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长三角地区对雾霾联防联控的法律及相关规定,发现在联防联控机制下雾霾治理存在防控主体多元,机制不健全、环境标准和监测不统一,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缺乏补偿与约束机制等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应在"共同但有区别"原则下,明确主体机制,并健全区域空气质量监测、评价、信息共享法律制度,明确补偿与约束机制,以完善长三角雾霾联防联控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从"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到"河长制"的落地,从环境公益诉讼到环保督察全覆盖,十八大以来,安徽环保撸起袖子加油干,环保各项事业快速成长。比如,环境监测除开展规定动作外,每年度还组织完成安徽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完成包括积极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支撑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研究、"安徽省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气象成因研究"等在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