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农药的大量使用污染了大气、水体及生态系统。有机农药以直接施用、拌种、喷撒、随降水落入等方式进入土壤。农药在土壤中会以吸附、扩散稀释和降解等几种方式发生转化,并改变土壤结构、对土壤中生物的生存及酶的活性产生影响。生物修复技术可以通过动植物、微生物及根际环境对农药污染的降解来治理土壤中的农药,是治理农药污染的一种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2.
吡唑和吡咯类农药具有高效、良好杀菌能力、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已经成为当前使用量较大的一类农药.随着该类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其残留问题已经引起关注.由于吡唑和吡咯类农药在环境、农作物和食品中痕量存在,最大残留限量值也日益严格,其残留分析便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土壤、蔬菜、蜂蜜、环境水等基体中吡唑和吡咯类农药残留分析的加压溶剂提取、微波辅助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基质分散固相萃取、QuEChERS法等前处理方法和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及其与质谱联用的色谱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以上前处理技术有机溶剂量小、高效快速、对环境友好,与色谱技术联用后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精密度高等特点,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电动力耦合微生物处理落地油泥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动力耦合技术通过在微生物处理落地油泥基础上施加一定的电场,以增加生物活性,通过耦合作用提高微生物对油污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速率。结合中试装置及高效复合降解菌种,在安塞油田首次开展了电动力耦合微生物降解落地油泥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在生物修复基础上施加电场,可将降油率提高15%以上,同时定期翻堆会进一步提高修复效果,添加表面活性剂处理,在电动力-微生物联合修复基础上将降油率再提高约5%。  相似文献   

4.
石油污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复的强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添加营养物质和高效降解石油微生物对油污土壤生物修复的作用,通过分层土柱的方法,连续监测了不同条件下不同土层的含水率、石油烃含量、细菌数量及脱氢酶活性。结果表明:添加营养物质同时接种高效微生物可使降解效果明显改善,降解率比在自然条件下提高近50%,而单纯添加营养物质不接种高效微生物可使降解率比在自然条件下提高约25%。降解初期,上层土壤降解效果较好,而到中后期,中下层降解效果好于上层。微生物数量和脱氢酶活性与石油降解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脱氢酶活性比微生物数量更能反映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的存活状态。添加营养物质和高效降解石油微生物对油污土壤原位生物修复具有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石油烃污染引发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在各种修复技术当中,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以成本低、修复效果好、二次污染少等优点得到广泛重视。文章以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为中心,阐述了内生菌-植物联合修复和植物-根际微生物联合修复两种典型的联合修复技术的原理以及最新的应用进展,并总结了当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的不足,以期为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油污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油等有机污染物的就地生物治理技术受土壤及环境的诸多条件影响,在使用该技术之前,首先要进行油污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弄清影响微生物处理效果的各种因素。通过对胜利油田油污土壤微生物研究得知:胜利油田油污土壤的pH值、含水量等指标利于微生物降解原油。土壤优势菌种多为原油降解菌,并且与含油量呈正相关。油污土壤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不足时,向其添加一定数量的营养物质和降解菌,能够提高微生物处理地面溢油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油烃类的微生物降解技术具有环境友好、费用较低等优点。全面地介绍了石油污染微生物降解的技术方法及其应用、微生物降解菌的种类、微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以期全面反映此领域的研究概况,并对这一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石油类污染土壤的危害进行分析,指出生物修复技术是土壤石油类污染去除的重要手段。由于石油类污染物组成的复杂性及难降解性,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富集、驯化,特别是基于多种生物协同共生的高效降解菌群的构建,是实现强化生物修复的重要途径。降解过程中污染物种类及理化性质、温度和pH值、电子受体、营养元素等都对污染物的降解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微生物技术在污水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目前环境微生物技术在污水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成果,探讨了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进行污水治理和环境修复的研究方向,并对实施微生物技术进行环境保护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和重庆农药厂共同承担,园满完成了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75—38—01—45课题——有机磷农药(乐果)废水微生物降解中试研究;并提出了100吨/日原废水处理的基础设计,达到了合同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于1993年10月15日至16日在重庆通过了由化工部主持的专家鉴定。到会的专家听取了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参观了现场和审查了技术资料,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提出了以下7条鉴定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农药、地膜、化肥等农用化学品,造成多种有机物对土壤的复合污染。当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并间接危害人体健康。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类环境内分泌物质,作为农用塑料地膜中的增塑剂被大量使用,易从塑料地膜中释放而造成土壤污染。我国农田土壤普遍存在农药、PAEs等有机物复合污染,生物降解是削减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重要途径。试验研究了降解菌DNEH-S1在土壤中对DEHP降解特性及土壤中养分的动态变化,探讨了典型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生物降解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化学氧化法与微生物法联合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文章采用联合修复实验,以过硫酸钠/过氧化钙为氧化剂,氧化预处理后联合生物修复,研究了修复过程中土壤石油烃含量、pH值、微生物数量以及石油烃分子分布的变化规律,比较了联合修复技术与单一生物修复对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过硫酸钠投加量0.3 mmol/g,n(Na2S2O8):n(CaO2):n(FeSO4):n(柠檬酸)为5:5:1:1条件下,石油烃(C10~C40)降解率为24.41%,其中C10~C25组分石油烃的降解率为-6.82%,C26~C40组分石油烃降解率为31.34%,氧化预处理后土壤添加石油烃降解菌进行生物修复,经联合修复后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可达85.13%,比直接进行生物降解的土壤,生物降解率提高了39.66%。修复后土壤的pH值由9.3...  相似文献   

13.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对石油污染环境的治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修复三种类型。文章综合论述了国内外对石油污染土壤的几种微生物修复方法,分别介绍了利用植物、动物及微生物进行治理的修复技术。在我国,对于石油污染的治理应更多地采用低成本、无污染、高效率的生物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及其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侯彬  朱琨  卢静  赵艳锋 《四川环境》2006,25(6):96-100
根据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和操作管理简便的优点,本文介绍谊类技术在石油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在概述石油的组成成分及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微生物和植物修复技术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应用条件,并就目前两种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即基因技术的应用作了介绍,同时指出了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磺酰脲类农药特性及国内外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伟  陈军 《四川环境》2009,28(4):94-96
随着磺酰脲类除草剂使用范围的扩大和农民为提高除草效果而擅自增加用量,其在农作物、环境中的残留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毒害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主要介绍磺酰脲类农药的特性,以及目前国内外对该类农药监测技术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该类农药的监测技术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气相和气质联用法、高效薄层析技术、酶联免疫生物测定法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等方法,这些检测方法为实际环境监测中选择最合适的分析方法监测磺酰脲类农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丹平 《四川环境》2006,25(4):109-112
本文概述了影响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修复处理的多种因素,对石油污染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其中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菌种的影响,菌种在不同的环境中和对不同碳链长度的碳氢化合物表现出不同的降解效率;石油物质本身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如石油物质在水体或土壤中的浓度以及石油的粘度、沸点、折射率等特性;生存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接种入高效率的降解菌或利用土著微生物进行降解时,降解率受到生存环境中各种条件的影响,如表面活性剂、光照条件、吸附剂的利用、营养盐、共代谢底物、氧气、温度、盐度等。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处理成本低、环境影响小、无二次污染,且较微生物修复或植物修复效率更高,耗时更短,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电动-微生物联合修复、氧化-微生物联合修复和表面活性剂强化微生物修复四种联合修复技术,简要阐述了修复机理、适用范围和工艺参数,为生物修复技术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并对以后生物修复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固定化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梯度稀释法分离筛选原油降解混合菌,采用吸附法将混合菌固定在砾石和草炭土上,探讨固定化混合菌对土壤石油烃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混合菌8-2,菌群结构简单,石油烃降解率可达52.1%。与砾石相比,草炭土所固定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较高,可达1.3×108 cfu/g和0.24A487。草炭土固定的混合菌8-2,修复含油量为30g/kg的污染土壤30d后,石油烃降解率达28.4%,高于游离降解菌的24.3%。固定化载体草炭土在修复过程中起到了微生物缓释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因处理效率高、抗冲击能力强、固液分离效果好、污泥产生量少等优点而广泛用于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文章简要介绍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起源,发展过程,制备材料和方法,特点和优点;对其高效降解油田废水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综述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高盐采油废水、稠油废水、舍聚废水、石油污染地表水等油田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进一步提高油田废水降解效率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云南省38种蔬菜1779个蔬菜样品中甲胺磷等7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问题。结果显示,云南省蔬菜中有机磷农药超标率为7.76%,绿叶类蔬菜和白菜类蔬菜是云南省蔬菜超标的主要蔬菜类别,而根菜类蔬菜和薯芋类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未超标。不同取样场所类型中,蔬菜生产基地和超市的蔬菜超标率较低,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蔬菜超标率较高。从不同的有机磷农药种类来看,中度毒性农药毒死蜱和乐果在云南省蔬菜生产中使用最广泛;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氧化乐果、甲胺磷、对硫磷在云南省蔬菜中残留情况严重;甲拌磷未检出,甲基对硫磷未超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