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沱江富顺段水质分析及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平 《四川环境》2013,32(2):23-26
为了解沱江富顺段水质情况,采用相应的国家标准方法对沱江水体的氮、磷、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等指标进行监测。3个监测断面TN、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31mg/L、0.247mg/L,其中TN含量超标3倍以上,TP含量超过标准的1.2倍,建议相关部门应在河流平水期和枯水期严格控制氮、磷的排放,可通过调高工业废水、污水处理厂氮、磷排放标准,缓解沱江氮、磷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前微生物菌剂与表面活性剂、絮凝剂等的复配研究已取得初步进展,且复配效果良好,但微生物菌剂与化学除磷剂的复配研究较少。以微生物菌剂和除磷剂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法(RSM)中的Box-Behnken设计实验,研究两种试剂的投加量和水体pH对黑臭废水的氨氮(NH3-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以优化其复配比例。实验结果表明,当清水一号微生物用量为44.77 mg/L、除磷剂用量为100.29 mg/L、pH为7.72时,黑臭水体中NH3-N,TP,COD去除效果最佳,此时,NH3-N去除率为57.96%,TP去除率为98.88%,COD去除率为91.89%。此研究可为复合微生物除磷剂这一新型水处理产品的研制提供相应的实验数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成都市简阳三岔湖湖滨带的生态构建方法,为西南地区具有富营养化趋势的水体及湖滨带生态构建工作提供参考,在三岔湖西南侧新民乡的湖滨带规划设计建设了以内湾湖水循环净化工艺为核心的示范工程,并对其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示范工程建成后,湖滨带的氨氮浓度、总氮浓度、总磷浓度明显下降;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种类明显增多,物种多样性增加,对应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变大,均匀度指数变化不大;湖滨带植被种类、覆盖率也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以太湖西岸宜兴段湖滨带为研究对象,对沿岸水域水质进行采样分析,并对太湖西岸宜兴段湖滨带水质进行分区段研究,为有效地保护西太湖湖滨带生境提供参考。太湖滨湿地是湖泊湿地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湖泊的湖滨带,是湖泊与其周围环境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通道,具有固岸护岸、拦截径流污染物、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景观美学等方面的价值,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保护屏障。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湖滨带是湖泊水体中最易污染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水生植物复合系统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水生植物不同的生活型,设计建造了由漂浮、浮叶植物组成的水生植物复合生态系统,并在洋河水库进行了动态模拟试验,从群落水平研究了多种水生植物镶嵌组合的复合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富营养化水体在流经该系统之后水中的TN、TP、NH4 -N、NO3--N、PO43--P被有效地去除,对藻类也有很好抑制、截留作用,使水质和水体透明度得到改善.通过实践,水力停留时间3d时对水体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污泥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溶出率,改善污泥的厌氧消化效果,研究了水热温度对污泥中碳、氮、磷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预处理加速了污泥固体有机物的溶出和水解,提高了污泥中碳、氮、磷的溶出效率。在水热温度为200℃的条件下,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提高了168.76%,氨氮和总氮达到最大溶出率。污泥经过厌氧消化后,污泥中磷酸根和总磷的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对常州市武进区陈巷浜、西大河浜2处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工程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氨态氮(NH3-N)、悬浮物(SS)5项主要指标,按照《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进行了绩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2项工程的出水水质平均CODCr为42.2mg·L^-1,TN为4.3mg·L^-1,TP为0.2mg·L^-1,NH3-N为0.8mg·L^-1,SS为16mg·L^-1,5项指标全部达到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8.
上覆水营养盐浓度对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校园水体底泥进行上覆水营养盐浓度对底泥释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上覆水水质影响底泥氮、磷的释放,尤其显著影响氮、磷的初期释放;上覆水氮、磷的浓度越小,底泥氮、磷的释放量越大;上覆水氮、磷的浓度超过一定值,会抑制底泥氮、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9.
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建立小型围隔区,研究了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净化效果,以及对底泥中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放养沉水植物的围隔水体中各种营养盐浓度明显低于对照围隔;(2)沉水植物对磷的吸收能够有效地保持底泥中磷的含量,而在对照围隔中的底泥中磷元素含量却不断增加;(3)经50天后,水体中TN、NH4 -N、TP、PO43--P和CODM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6.3%、70.5%、54.6%、65.4%和43.1%.  相似文献   

10.
开展了催化铁内电解+CAST工艺耦合系统处理城市污水脱氮除磷的中试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催化铁内电解具有改善活性污泥性状的作用,能够强化生物脱氮,提高脱氮效果;同时通过生物除磷与化学除磷协同作用提高除磷效果。试验期间各项指标去除效果良好,NH3-N平均去除率为96.40%,TN去除率为36.55%,TP去除率为90.00%,各项指标基本上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我院最新开发的湖泊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包括湖滨陡坎沿岸带基底修复技术、植物浮岛生态技术、入湖河渠污染控制技术和湖滨沿岸带大型水生植物群落恢复技术在滇池草海东风坝及老干鱼塘水域生态修复工程的实际应用情况,本项目在滇池草海约3.3km。水面实现了大型水生植物恢复面积约1.0km^2,在湖滨带形成由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浮水植物及沉水植物等不同植被类型组成的生态结构,大型水生植物覆盖率达30%,恢复水生植物共计20余种,栖息的水禽及鸟类目前已达27种,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呈现出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景象,生态修复区良性水生植被生态系统已经初步建立,湖泊自然生态环境和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水体透明度增幅约为65%-70%,TN和TP去除率约为30%,取得了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为滇池及超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工程示范。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水生植物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对国内外关于水生植物对水体中磷营养盐的影响研究现状做了简要的概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对水体中磷的影响多停留在总磷及可溶性正磷酸盐的研究,但对各赋存形态磷的影响效果研究较少。因此应对不同水生植物对各赋存形态磷的影响效果做对比研究,以便提出更有效的降低水中磷浓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邢琳琳 《青海环境》2022,(4):210-213
人工湖因面积较小、流动性差,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容易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本文选取西安某人工湖为研究对象,对其水体水质进行了多参数监测,分析了水质相关指标及季节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湖水质基本能满足Ⅳ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体的透明度和溶解氧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透明度夏季最低,溶解氧随水温升高而减少,冬季数值最高;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随季节没有明显的变化特征,pH值全年呈中性至碱性,处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制范围(6~9)之内,化学需氧量在2月和3月份值最高;水体中基本没有检测出来石油类和六价铬。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乌伦古湖上覆水水质因子与沉积物理化特性之间的关系,本次对乌伦古湖8个(大湖5个,小湖3个)采样点的上覆水体水和沉积物的相关指标进行了统计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乌伦古湖水体中的溶解氧与沉积物有机磷、沉积物总氮、沉积物硝态氮呈一定的负相关,表明高溶解氧的水环境下,有利于抑制沉积物释放氮、磷;水体中的硝态氮与表层沉积物中的水溶性硝态氮、氨氮以及总氮无显著相关关系,表明水体硝态氮的治理应放在外源治理;水体中的总磷与沉积物总磷和沉积物无机磷呈较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底泥中的总磷已经成为水体中总磷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大型水生植物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生态修复技术。本文从大型水生植物对藻类的抑制作用和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作用2方面综述了相关研究,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磁湖周边污染情况,分别在2018年9月和12月通过对磁湖湖滨带8个点位进行取样监测,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分析了各点位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溶解氧(DO)、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Cr)、高锰酸盐指数(CODMn) 7项指标。结果表明,磁湖南半湖和北半湖水质差异性较大,南半湖水质相对较差,需要重点加强对磁湖南半湖污染防治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磁加载混凝技术具有泥水分离速度快、污水处理周期短、占地面积小和污水处理成本低的优点。具体阐述了磁加载混凝法中磁种的选择以及新型混凝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磁加载混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表明,磁加载混凝法对水中重金属离子和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一般可达90%以上,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浊度的去除效果也很明显。  相似文献   

18.
小流域的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是水生态修复领域中的重要环节。文章针对梅溪小流域所实施的水体生态修复工程进行了成效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生态修复后,梅溪小流域的凤凰桥修复区、四都溪支流潘坑桥修复区以及狮峰桥修复区内的水体氮、磷指标均已显著下降,梅溪地表水环境质量由2018年的劣Ⅴ类水质稳定提升至目前的Ⅲ类水质;2018—2020年间,水体氨氮和总磷的削减率介于19.95%—94.29%及14.92%—91.83%,氮、磷削减率在逐年提升,水质指标提升显著,生态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一种测定化学需氧量(COD Mn)的新型分光光度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法简便快速、准确,精密度高,并且通过与国标法测定结果对比后确定该方法可用于自来水、饮用水等多种水体中COD Mn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四川盆地主要沟渠植物的生长特征,选取7种乡土优势沟渠植物菖蒲、水蓼、美人蕉、酸模、野薄荷、水芋、黑麦草作为污水净化供试植物。通过模拟小城镇排水沟渠的土壤—水体—植物生境的盆栽实验,计算沟渠植物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净化能力。结果表明,美人蕉、水蓼、黑麦草三种植被对氮、磷的富集率达14.41%—33.78%,自身净化能力较强;在有植株处理下的污水中氮、磷去除净化效率可达93%以上。各植物对污水氮的净化效率依次为:黑麦草薄荷酸模水蓼水芋菖蒲美人蕉;对污水中磷的净化率依次为:水蓼黑麦草水芋薄荷美人蕉菖蒲酸模。综合考虑四川盆地村镇分散生活污水的污染特征、沟渠植物的生物量和氮磷的去除效果,宜引入黑麦草、水蓼、美人蕉等植物恢复村镇排水沟渠植被,以达到理想的污水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