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态屏障建设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内陆河流域生态屏障建设评价对于总结生态屏障建设成效与问题及落实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战略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生态耦合视角,在构建生态屏障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法,对2015—2020年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屏障建设状况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并据此提出提升策略。结果表明:(1)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屏障建设综合指数呈小幅上升态势,生态屏障建设处于发展提升阶段,流域生态安全多处于一般和较差状态;(2)流域生态屏障建设成效空间上整体呈现出自西往东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张掖市生态屏障建设成效明显,生态屏障建设综合指数稳步提升。基于上述研究,建议从社会—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将生态屏障建设融入流域建设全过程,在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和生态社会等方面进行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统筹推进流域生态屏障建设转型提升。  相似文献   

2.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景观生态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因其干旱、风沙及盐碱的自然环境,加之盲目开垦荒地、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景观格局。其景观呈现出以荒漠为基质,河流廊道为核心对称分布的水域湿地-林(草)地-荒漠的宏观局格。由于水是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关键因素,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积极发挥人的作用,从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的角度,提出了以河流廊道建设、植被景观建设、绿洲景观建设为核心的生态建设方案,以增加内陆河流域整个生态体系的容载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在生态脆弱区发展旅游,如果规划得当、管理科学,应该是一条可行的生态改良和发展经济的道路。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中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分析了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及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并从规划、建设、管理等层面提出旅游开发与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是研究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LUCC信息提取技术是LUCC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以甘肃石羊河流域为例,利用TM、ETM 等遥感数据,有效探讨了LUCC的信息提取方法,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计算机自动提取流程,并初步探讨了石羊河流域在近20年来各种地物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河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区,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过去50a来由于大规模的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和人类活动,导致塔里木河在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大强度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作用下,流域自然生态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下降对绿洲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保障该地区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青海省天峻气象站、刚察气象站、海晏气象站和共和气象站建站以来到2010年的观测数据,以及青海省布哈河口水文站、刚察水文站和下社水文站多年来的观测数据,从降水、气温和蒸发量的多年变化分析了青海湖流域近5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多年降水主要存在一个2~3年和3~4年的变化周期;近53年来,流域内及其周边地区年均气温增加显著,整个流域从1987年左右开始显著增温,线性升温率约为0.3℃/10a,多年平均气温以2~3年的变化周期为主;青海湖流域蒸发的多年变化情况和降水类似,处于波动状态,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综合近53年流域降水、气温和蒸发的年际变化情况,青海湖流域从1958-2010年气候由冷干逐渐向暖湿变化。  相似文献   

7.
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作为干旱区的典型省区,其气候条件、水分等自然因素决定了该省区是以内陆河流域为特征的生态系统。本文论述了该省区的自然生态条件及发展绿洲灌溉农业的生态变化,并陈述了生态变化导致的土地荒漠化为特征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8.
科学准确地获取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CC)年际变化情况,对分析该流域生态环境演化规律及其成、因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选取2009年~2011年3期TM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研究分析方法,对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年际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信息进行提取。研究结果表明:①2009年~2011年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存在县域差异,海晏县、共和县、刚察县和天峻县4县各土地变化幅度较大的为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总量;②流域内林地和耕地主要分布在刚察、共和两县,沙地面积占流域未利用土地总面积的15.57%,主要分布于青海湖湖东地区;③年际问耕地面积总量呈减少趋势,取而代之的是草地、林地面积的增加;④研究流域全部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呈现年际波动特征,但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9.
石羊河流域水土资源的供需状况成为决定该地区发展的生命线。随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的格局、深度和强度在不断变化,土地利用的类型也趋于多样化。利用石羊河流域1980年、1990年、2010年三期土地现状数据分析该流域各县市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比较1980—1990年、1990—2010年两个时段土地利用转换,引入上升性理论与方法分析两个时段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整体效果。从分析结果来看,随着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整体上提高了石羊河流域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与效率,提升了流域土地利用的发展潜力空间。  相似文献   

10.
以沂河流域为例,在ARCGIS10.2中解译沂河流域2005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得到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并分析了2005—2015年沂河流域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情况,以Costanza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方法为参考,分析了沂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面积显著减少,但生态服务总价值却从2005年的2 338 964万元上升到2015年的2 427 039万元,上升了约3.77%,这主要是由于林地面积的增加带来的较高的生态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1.
融雪水作为干旱内陆河流主要补给来源,是干旱地区农业灌溉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积雪物理特性是研究融雪规律、融雪径流形成与侵蚀过程的基础。本研究日在天山北坡乌鲁木齐河流域下游试验区对林冠下与开阔地气象要素以及积雪物理特性(含水率、积雪密度、积雪深度、雪层温度等)进行观测,分析季节性积雪融雪期雪层物理特性垂直轮廓线和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的相互联系。研究得出:融雪期各雪层物理特性存在差异性,雪层平均含水率与气温指数相关且林冠下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12.
石羊河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之一,由此形成的绿洲,是防止北部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汇合,拱卫河西走廊东部的重要生态区。所以,石羊河流域的问题,不只是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的全局性问题。温家宝总理对石羊河流域的综合治理非常关注,明确指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不仅是个决心,而且是一定要实现的目标”。近年来,我经过多次实地调研,总的感到,石羊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核心是要做好节水。  相似文献   

13.
水土资源的供需状况成为决定地区发展的生命线。随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开发与利用的格局、深度和强度不断变化,类型趋于多样化。利用石羊河流域1980年、1990年、2010年三期土地现状数据,分析石羊河流域各县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比较1980—1990年、1990—2010年两个时段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转换情况,评估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转移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揭示考虑该因素与否两种情形下对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结果的影响作用。结合流域生态保护和恢复的理论意义与石羊河近年来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效,并从流域居民环境红利的真实感知来看,考虑该因素的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与可信。  相似文献   

14.
为了科学地提出沱江水污染防治的建议,系统地对前期水质情况进行梳理十分必要。根据“十三五”期间沱江流域断面的水质例行监测数据,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了2016~2020年沱江干流水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阐述了2020年沱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2016~2018年,干流断面中三皇庙水质相对较差,2019~2020年沱江干流沿程水质变化不大;“十三五”期间,整体上沱江流域水质变好,其中沱江干流大多数断面水质转好显著;2020年,沱江干流水质相对较好,水质较差断面位于支流,9~11月水质相对较好,3~5月水质相对较差。系统的对沱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和变化趋势开展分析评价,可为沱江水环境改善及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伊犁河是我国最主要的跨国界河流之一,是我区最大的内陆河流。其流域水质总体良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环境保护和生态风险防控的压力也愈发凸显。作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国最大的跨国界河流,伊犁河肩负着两国流域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三重需求。鉴于此,依托中央水环境专项资金支持,2017年由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环保局开始共同建设伊犁河流域生态与环境风险观测野外台站(以下简称野外台站)。其目的在于通过观测与试验,实现对全流域生态、陆域、水域等各类环境相关要素进行长期野外观测,建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釜溪河断面水环境质量,采用河流水质单因子评价法,利用近十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自贡市釜溪河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通过优化企业布局、生活污水厂提标改造、启用一体化应急处理设施、生态补水等方式,釜溪河流域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2019年碳研所断面氨氮、总磷、溶解氧浓度分别较2011年变化了-91.0%...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流域的自然环境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河之一。流域光照热量充足,适合喜温作物和长绒棉生长。土地资源丰富,约占全疆宜农荒地九分之一,在塔里木盆地各荒区中,质量居于第一。草场面积宽阔,适合耐粗饲、抗干旱,能够生产珍贵羔皮的三北羊放牧。胡杨林虽经严重破坏,但保留下来的面积仍是我国及世界最集中的地区。灌溉水源基本不缺,在合理利用情况下,尚能满足现有农、林、牧业灌溉需要。  相似文献   

18.
以西枝江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GIS技术,建立了AnnAGNPS模型数据库,对流域内非点源污染主要影响因素的特征以及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降雨侵蚀力、径流深、土壤侵蚀和沉积负荷的年际问变化很大,降雨侵蚀力月问分布极不均匀,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后三者的变化趋势都与平均降水量表现出较好的对应关系,但是又并不完全一致;流域内的径流深空间分布极不均匀,而土壤侵蚀、沉积负荷空间变化相对不是十分明显,三者都有沿河道向两边逐渐递减的趋势,在人口密集地区及河塘密集地区,径流相对其他区域比较大。本文为西枝江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平台,也为该模型在整个东江流域的合理应用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根据岷江断面水质氨氮监测数据,对岷江流域水质氨氮状况进行分析,阐述了岷江流域氨氮空间分布情况,支流和干流达标率情况、氨氮浓度的月季变化,并选择了5个代表性断面进行了氨氮浓度变化趋势分析,提出了氨氮污染防治建议。结果表明干流达标率好于支流达标率,2~4月份氨氮浓度高些,8~9月份氨氮浓度较低。岷江流域的氨氮状况的分析为更好地保护岷江流域的水资源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流域为单元进行水资源综合规划和管理是实现水环境改善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太湖流域第二大省界湖泊—淀山湖为例,在综合分析流域水环境质量基础上,利用GIS 分析工具划分流域治理片区并制定分区管控策略。根据流域所含骨干河流流向、骨干河流与淀山湖交汇特点、上中下游不同河段及镇域行政边界,将淀山湖流域分为吴淞江流域、千灯浦- 淀山湖流域、昆南湖荡流域、元荡湖荡流域、太浦河流域五大片区138 个子评价单元。通过水环境容量与压力两类空间叠加分析,构建形成污染重点减排区、污染综合治理区、产业绿色化提升区、生态环境保育区等四个类型区域,并提出差异化的产业准入和环境治理措施。本研究不仅为以流域为治理单元的水环境治理规划提供了较为可行的技术体系,而且为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思路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