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件。截至1日上午11时,踩踏事件致36人死亡,47人受伤。上海"12·31"重大踩踏事件发生后,有媒体把事件发生的根源归咎为现场组织的不力,人数的超负荷以及突发性事件(撒钱事件)的诱发。究竟什么才是导致惨剧发生的真正"元凶"?为此,本刊梳理了众家观点力求为您还原出"踩踏事件"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2.
<正>踩踏事故是指在聚众集会中,特别是在整个队伍产生拥挤移动时,有人意外跌倒后,后面不明真相的人群依然在前行,对跌倒的人产生踩踏,从而引起惊慌、产生加剧的拥挤和新的跌倒人数,并恶性循环的群体伤害意外事件。许多国家都发生过严重的踩踏事故。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共造成36人死亡,47人受伤;2011年2月21日,马里首都巴马科一座体育场发生踩踏事件,共造成36人死亡,64人受伤;2010年11月23日,  相似文献   

3.
人员密集场所客流监控预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我国人员密集场所群死群伤事件时有发生。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大量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黄浦区外滩迎接新年,由于陈毅广场通往观景平台的路径南北两个阶梯进入和退出的人流对冲,致使有人摔倒,发生拥挤踩踏事故,致36人死亡、49人受伤。2004年2月5日,北京市密云县在密虹公园元宵灯中,会因游客暴增,过度拥挤,在彩虹桥上人流发生踩踏,导致37人死亡、15人受伤。2007年11月10日,重庆家乐福沙坪坝店在举行店庆时,市民抢  相似文献   

4.
<正>在空间有限,而人群相对集中的场所,如体育场馆、影院、酒吧、狭窄的街道、楼梯等,遇有突发情况容易发生踩踏事件。国内外有过不少惨痛的教训,如2004年2月,麦加朝觐踩踏事件造成500人死伤,2006年1月,麦加朝觐又发生踩踏事件,死  相似文献   

5.
体育赛场人群疏散过程滞留人数定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体育赛场历史事故统计分析表明,出口堵塞为导致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滞留人群是疏散过程最常见的一种人流形式,同时也是拥挤踩踏事故风险的主要承载体.基于人群流量与人群密度关系建立了体育赛场时间维变量的滞留人数定量模型.体育赛场看台不同宽度出口人群疏散计算结果表明,滞留人数不仅对人群疏散时间有直接影响,而且与事故发生概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该模型可用于指导体育赛场出口设计,疏散路线选择及应急预案的编制等.  相似文献   

6.
<正>近二十年来,全球发生了数十起重大群众性踩踏事件,造成大量人员死伤,且这些事件绝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按踩踏事故背景、起因,我们将这些事件大致分类梳理如下:庆贺、赛事、政党集会2014年6月29日,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附近一处海滩举行的一场音乐会上发生踩踏事件,造成至少24人死亡。2010年11月22日,柬埔寨首都金边钻石岛上的踩踏事件造成347人死亡。22日是柬埔寨传统送水节的最后一天,大批民众涌向金边钻石岛。金边市区连接钻石岛的一座桥产生  相似文献   

7.
<正>上海1月21日发布了"12·31"外滩拥挤踩踏事件调查报告。《人民日报》随即发问:事隔21天才公布调查结果并问责,是否太迟?问责以上海黄浦区领导为主,更高级别的领导没有出现在问责名单上,问责是否到位?问责依据何在?"12·31"外滩踩踏为何定性为"事件"而不是"事故"?在问责方面,两者有什么重大区别?对群众自发聚集性活动而非政府组织的公众活动,政府是否负有同样的责任?踩踏事件后上海取消或暂停了部分人流密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拥挤踩踏事件。截至1月1日上午11点,共造成36人死亡,47人受伤。其实,类似踩踏悲剧在国内城市曾一再上演。就在2004年,北京密云迎春灯展上也发生过类似的严重踩踏事件,共造成37人死亡。陈奕迅有首叫《十年》的歌被网友调侃成了《十年之踩踏篇》:"十年之前,踩  相似文献   

9.
鉴于踩踏事件的突发性及其复杂性,应用FTA-Petri网的综合分析方法,建立集FTA评估和Petri网分析为一体的FTA-Petri网模型。首先利用FTA模型分析并确定导致麦加朝圣踩踏事件的人机环管等主要风险因素;然后,根据FTA因素分析确定对应的Petri网模型;最后利用综合分析方法的关联因素,计算得出麦加踩踏事件的因素关联矩阵,确定麦加朝圣踩踏事件的最小割集,并根据割集途径分析事故成因提出相应对策,为避免此类踩踏事件的发生作出了探索性研究,为拥挤踩踏事件的分析及预防提供新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劳动保护》2015,(2):10
<正>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上海市黄埔区外滩在群众自发进行的迎新年活动中发生拥挤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踩踏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上海市全力以赴救治伤员,做好各项善后工作,抓紧调查事件原因,深刻汲取教训。春节、元宵节将至,不少地方都有一些群众聚集娱乐活动,各地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精心组织安排,确保安全措施到位,坚决避免类似事件发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  相似文献   

11.
<正>北京时间12月31日23时35分,上海市黄浦区外滩在群众自发进行的迎新年活动中发生拥挤踩踏事件,截至1日11时,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已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其中13人重伤。在拥挤行进的队伍中,如果前面有人摔倒,人群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锁倒地,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那么一旦不幸遭遇踩踏事件,该如何预防并在危机中自救呢?踩踏事故一般源自四种现象:一是大客流时前面有人摔倒,后面人未留意,没有止步;二是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如听到爆炸声、枪声,在无组织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防范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运用统计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2000-2014年我国拥挤踩踏事故发生规律和诱发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拥挤踩踏事故发生次数及人员伤亡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秋季踩踏事故发生次数及人员伤亡最多,冬季次之,春夏季节最少;拥挤踩踏事故主要发生在内陆中南部、西北和西南边疆等地区; 学校、商场及节庆场地和楼梯(台阶)是踩踏事故易发场所位置;人为因素、场所因素、管理因素和自然因素是拥挤踩踏事故四大诱发因素。根据踩踏事故发生规律和诱发因素分析,构建踩踏事故防控的PPC模型并提出具体的防控策略,为相关部门预防和处置事故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2001年7月21日,日本兵库县明石市举行了夏季烟火大会。在从烟火会场前往车站的天桥上,两股人流出现合流,导致踩踏事件的发生,最终导致11人死亡。2003年2月17日,美国芝加哥市一夜总会安全人员向场内打架的人喷辣椒水,外围人员误认为遭到恐怖袭击,冲向各个门口,可门都是向里开,一群人却拥挤在门前向外推,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1月29日中午,在新疆阿克苏第五小学发生了踩踏事件,致使40余名学生受伤。在公共场所因为偶然事故引发群体灾难时有耳闻。前不久,在柬埔寨金边钻石桥发生的踩踏事件导致300多人死亡  相似文献   

15.
<正>迪拜每年有120~140万人观看新年焰火秀。如此大规模的跨年集会为啥没发生踩踏?迪拜对活动的组织和管理,颇有些可圈点的地方值得一说。其一是区域分流;其二是交通管制;其三是配套临时公共设施;其四是人流管理。  相似文献   

16.
<正>哪些地方,易发生踩踏?空间有限,人群又相对集中的场所;球场、商场、狭窄街道、室内通道或楼梯、影院、酒吧、夜总会、宗教朝圣的仪式上、彩票销售点、超载的车辆、航行的轮船……身处拥挤场所,如何防踩踏?进入场地先找安全出口。不要总是被好奇心理所驱使。遇到人流尽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等人流过去迅速离开;不能停留时,与大多数人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千万要避免被绊倒。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拥挤踩踏事件,造成36人遇难,49人受伤。逝者已去,伤者渐愈,而对于事件发生的原因,我们需要认真反思。研究表明:当人群密度达到一定极限时,就会由于拥挤过度导致人员之间互相影响,甚至引发推挤及被动移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人员跌倒,人群将来不及反应,造成踩踏。但是,人群的总数量并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预防地铁拥挤踩踏事故,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地铁拥挤踩踏事故,确定事故易发的脆弱性区域,揭示地铁拥挤踩踏事故孕育、发生、扩大的演化发展阶段,深入分析人群波浪效应、信息传递失真、空间阻碍导致的人流对冲等特征,探析预防控制地铁拥挤踩踏事故的关键阶段。基于预警系统工作原理,按照警源警情分析、警兆识别、警报设计与排警的工作机制,构建地铁拥挤踩踏事故智能化预警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孕育阶段是预防控制地铁拥挤踩踏事故的关键阶段;智能化预警监控系统能够明确预警等级,显示不同人群状态及密度下的风险等级,具备地铁拥挤踩踏事故预警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聚众集会中,特别是在整个队伍拥挤移动时,有人意外跌倒,而后面不明真相的人群依然前行,踩踏跌倒的人,进而引起人群惊慌、加剧拥挤,以致更多的人跌倒受伤,这种恶性循环的意外群体伤害事件就是踩踏事故。根据公开报道,每15起踩踏事故中就有10起发生在校园内。  相似文献   

20.
3月28日13时许,西工大附小组织学生到曲江海洋极地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当时一千多名孩子正乘自动扶梯,拥挤中一名学生摔倒,电梯突然断电,更多学生接连摔倒,19名学生受伤,两名孩子伤势较重.对事故发生原因的认定,校方与景区各执一词. 近几年,小学生踩踏事件频频发生,每次安全教育后,为何如此难以吸取教训呢?个中原因值得深思. 痛定思痛.去年以来"小学生踩踏事件"似有上升趋势:2012年11月湖南长沙育英二小,2013年1月河南驻马店一小学,2013年02月湖北襄阳老河口市薛集镇秦集小学都曾发生踩踏事故.踩踏事故屡屡发生,事故的起因也是大同小异,前面的学生摔倒,后面的学生拥上来挤成一团,于是悲剧就发生了.而此次学生踩踏事故发生在校外,学校组织学生到曲江海洋极地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本来好事,可是意外发生了.谁的过错?西安小学生这次踩踏事件,提醒我们校外安全教育更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