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SMT法测定了苏州工业园内水体沉积物各形态磷的含量,并对沉积物磷的释放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园区内水体沉积物磷污染较严重,吴淞江沉积物中总磷(TP)含量最高,达到了1 604.59 mg/kg;沉积物中磷主要赋存形态为生物可利用磷,其中金鸡湖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磷占比最高,占总磷含量的59.59%,湖泊水体流动性较弱,存在非常大的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2.
对宝鸡千河河道11个监测点底泥的OM(总有机质)、TN(总氮)、TP(总磷)和重金属(Pb、Zn、Cu、Cr、Cd)含量进行了监测,评价了该河道底泥营养盐和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底泥中OM浓度为1.25~8.48g/kg,TN浓度为0.14~1.92g/kg,TP浓度为0.41~1.02g/kg;营养盐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河段底泥有机指数总体上处于清洁水平,但部分监测点有机氮污染相对严重,应注意对外源氮的控制;重金属Pb浓度为15.1~49.1mg/kg,Zn浓度为51.1~171.9 mg/kg,Cr浓度为7.86~43.5 mg/kg,Cd浓度为0.09~0.88 mg/kg,Cu浓度为3.64~19.5mg/kg;底泥中Pb、Zn、Cd的平均含量高于陕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底泥潜在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146.1,存在轻微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底泥中Cd的潜在生态危害风险高,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3.
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建立小型围隔区,研究了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净化效果,以及对底泥中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放养沉水植物的围隔水体中各种营养盐浓度明显低于对照围隔;(2)沉水植物对磷的吸收能够有效地保持底泥中磷的含量,而在对照围隔中的底泥中磷元素含量却不断增加;(3)经50天后,水体中TN、NH4 -N、TP、PO43--P和CODM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6.3%、70.5%、54.6%、65.4%和43.1%.  相似文献   

4.
以重金属锑(Sb)为目标金属,研究潮土、黑土、和红壤中Sb含量,并利用元素富集率研究人类活动对土壤中Sb含量的影响,利用连续逐级提取法研究土壤中Sb的形态分布,探讨不同土壤中Sb活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Sb在潮土、黑土和红壤表层(0~30 cm)的含量分别为:1.76 mg/kg、1.24 mg/kg、3.44mg/kg,3种土壤中Sb富集率均小于2,研究区域Sb含量受人类活动扰动小;Sb主要赋存于残渣态、有机金属络合态、结晶氧化物结合态,Sb活性表现为:红壤>黑土>潮土。  相似文献   

5.
直播稻田渗漏水磷素动态变化及渗漏流失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佳  葛云 《四川环境》2010,29(6):28-32
通过田间实验,对太湖流域丹阳地区直播水稻田不同施磷水平下渗漏水磷素动态变化特征及流失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磷能明显提高地下60cm以上深度土层渗漏水磷的含量。各土层渗漏液总磷浓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稻田渗漏水磷素含量也会随之增加。土壤磷素发生渗漏流失的土壤表层Olsen-P含量的"突变点"change-Point为25.17 mg/kg。当土壤中的Olsen-P浓度小于25.17mg/kg时,20~40cm土层渗漏水中TP浓度基本上不随土壤Olsen-P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当土壤中Olsen-P大于25.17mg/kg时,20~40cm土层渗漏水中TP浓度会大量增加,且土壤中的Olsen-P每增加10 mg/kg,渗漏水TP将增加0.21 mg/L。稻田当季累计土壤磷素渗漏流失负荷为1.02 kg/ha,占当季施磷量的2.80%。  相似文献   

6.
柴窝堡湖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乌鲁木齐市柴窝堡湖表层底泥的重金属含量,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底泥中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Cu、Zn、Pb、Cd含量均超出乌鲁木齐市土壤背景值。除湖心区外,Cd在5个监测区域中的潜在生态危害均为中等;其它重金属在5个采样点的潜在生态危害均为轻微。各重金属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Zn与Cu,Pb与Cd、Cu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这4种元素污染源可能相同。柴窝堡湖表层底泥受到Cu、Zn、Pb、Cd污染,需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重金属由底泥进入水相。  相似文献   

7.
对洞庭湖表层底泥样进行了Cd、Pb、Cu、Zn、As、Hg和Cr等7种元素含量分析,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首次对各河流入湖口和各子湖区(段)表层底泥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洞庭湖各子湖区(段)表层底泥中以Cd污染最为严重,所有样点Cd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质量三级标准限值;其次为Pb、Cu和Zn,各子湖区该三种金属含量均属于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再次为As和Hg,东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等湖区As、Hg均属于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而Cr对洞庭湖表层底泥的污染最轻。主要河流入湖口中,湘江和资江入湖口表层底泥的Cd、Pb、Zn和As污染最为严重,沅江入湖口表层底泥的Hg污染最为严重,资江和汨罗江表层底泥的Cu和Cr污染最为严重。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西洞庭湖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对生态潜在危害极高,南洞庭湖、东洞庭湖、城陵矶和大通湖的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级为高。根据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RI)值大小,洞庭湖各子湖区(段)重金属复合污染程度由重到轻次序为:西洞庭湖大通湖城陵矶东洞庭湖南洞庭湖。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水生植物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对国内外关于水生植物对水体中磷营养盐的影响研究现状做了简要的概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对水体中磷的影响多停留在总磷及可溶性正磷酸盐的研究,但对各赋存形态磷的影响效果研究较少。因此应对不同水生植物对各赋存形态磷的影响效果做对比研究,以便提出更有效的降低水中磷浓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选取3.5年生巨桉林地下纯林、林果和林粮三种不同土地模式的土壤进行研究,同时与弃耕地土壤进行参照对比,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巨桉林地模式下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土壤团聚体组成中,0.25—0.5mm团聚体所占比例最小的为纯林,2—5mm团聚体在土壤团聚体组成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为林果,巨桉林地模式下0.25mm的微团聚体组成比例较弃耕地所占比例小,相反0.25mm的大粒径团聚体累积含量更高;不同模式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及分布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性,速效磷含量从大到小为弃耕地林果林粮纯林;弃耕地在各粒径土壤团聚体中的速效磷含量与其他三种林地模式相比差异极显著,其他三种林地模式在0.25mm、1—2mm团聚体平均速效磷含量中的差异不显著;四种模式各粒径土壤团聚体与土壤速效磷含量的相关性为:0.5—1mm、1—2mm、5—7mm粒径土壤团聚体速效磷含量与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呈现极显著相关,0.25—0.5mm、2—5mm粒径土壤团聚体速效磷含量与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呈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河道底泥中微生物的生化呼吸线来表征复合酶生物促进剂对河道自净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酶生物促进剂对微生物具有激活作用,使微生物的累积耗氧量明显增加,有效地提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复合酶生物促进剂能够有效地修复受萘污染的底泥,修复后底泥中多环芳烃萘的释放量和有机质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样,并可显著降低底泥对上覆水...  相似文献   

11.
畜禽粪便中磷流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加强对畜禽粪便易溶磷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淮河流域内牛粪、猪粪、羊粪、鸡粪和鸭粪为研究对象,对粪便中易溶性磷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5种粪便易溶性无机磷(Pi)和总磷(Pt)含量变化范围分别是0.46~34.43 g.kg-1和0.52~36.19 g.kg-1,易溶性无机磷占其总磷的57%~99%,鸭粪易溶性无机磷和总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粪便。牛粪无机磷含量平均为4.35 g.kg-1,猪粪无机磷平均为8.1 g.kg-1,羊粪无机磷平均为1.7 g.kg-1,鸡粪无机磷平均为6.3 g.kg-1,鸭粪无机磷平均为12.02 g.kg-1。流域内畜禽粪便易溶性无机磷含量与全磷(TP)含量、易溶性总磷含量与全磷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杭州城区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杭州城区34条河道45个点位河道底泥进行采样,分析了pH及汞、砷、铅、铬、镉、铜、锌、镍等重金属含量,并进行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监测点位的底泥为中性偏碱性,重金属含量分布不均,且范围波动很大,部分河道底泥重金属中汞、铅、镉、铬、锌、镍等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少数河道镉、铬、锌污染严重;按《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  相似文献   

13.
富营养化水体中底泥释磷的影响因素及其释放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磷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本文综述了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释放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内源磷的赋存形态主要分为铝磷、铁磷、钙磷及有机磷.磷释放受pH值、溶解氧、生物、温度、扰动5种因素影响.对富营养水体内源磷释放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进行研究可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取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荒漠与农牧区交错带土壤中Cu,Pb的化学形态分布。结果表明,荒漠与农牧区交错带土壤中Cu、Pb主要以残渣晶格态为主,可交换态比例较低。Cu(荒漠土壤样品除外)的各形态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残渣态>有机物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荒漠土壤样品中重金属Cu各形态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重金属Pb各形态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有机物结合态。重金属Pb的活性态较高,高于重金属Cu的活性态。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仁寿县球溪河流域总磷(TP)形态特征,于2018年6月对流域48个点位进行采样,分析流域TP组成及空间变异性。仁寿县球溪河流域TP以溶解态无机磷(DIP)为主,占比达到70.3%(sd.=18%)。不同支流、不同河段TP形态特征有所差别,与沿程地形地貌、土地使用类型、人口分布相关。上游河段受农业面源及山区河道冲刷影响PP比例相对较高;中游及下游受生活污染为主,DIP比例升高;部分支流下游河段受沉积物再悬浮及农业面源输入影响,PP比例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西溪湿地底泥质量现状,2012年9月采集保护区内不同干扰类型的底泥样本,测试了底泥中重金属和POPs中PCBs、OCPs和PAHs的含量,并对湿地底泥污染进行了生态风险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未检出PCBs和OCPs,但检测出14种EPA优控PAHs,总PAHs的浓度范围为115.9~217.8 ng·g^-1,低于潜在生态风险的效应区间低值ERL,其中列入中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黑名单"的7种PAHs均有检出并且其总量占∑PAHs 1/2左右(平均为50.08%);底泥中8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二级标准,但Hg、Zn、Pb、Ni含量在多个位点已超过一级标准;分别采用土壤背景值和国家一级标准为参比值对湿地底泥中重金属进行单因子污染风险指数评价,发现分别有7种和4种元素的污染指数大于1;综合分析不同干扰类型的底泥质量,发现底泥疏浚能有效降低有机质含量、全氮和PAHs含量,但对全磷、重金属含量则无明显效果,封闭水体的干塘措施能显著减少污泥量和有机物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西溪湿地底泥中高环PAHs和重金属污染水平可能对西溪湿地生物具有潜在的生物毒性作用及不利的生态影响效应,其疏浚底泥农用则无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温州重点区域河道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而为受污染河道底泥清淤工作分类制定科学环保的处理处置方案,通过对温州市龙湾区、瓯海区和瑞安市14条河道底泥样品测定Cu、Zn、Cd、Cr、Ni、Pb和Hg等7种重金属元素的全量浓度,并参照《浙江省河湖库塘清淤技术指南(试行)》制定的5级污染物控制指标和限值,通过改进型内梅罗污染指数方法对温州14条河道底泥样品的重金属污染进行了分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4条河道中,有3条河道底泥未受重金属污染可用于土地改良等;有2条河道底泥受重金属轻微污染可用于园林绿化等;有6条河道底泥受重金属中度污染可用于回填土等;有1条河道底泥受重金属重度污染可用于制砖等;有2条河道底泥受重金属严重污染,通过浸出毒性分析可鉴别为一般固废,其底泥可脱水后进行卫生填埋。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疆地区污水厂总磷去除效率有限,出水总磷存在超标排放风险的问题。试验中采用自配不同总磷含量的生活污水,通过小试试验,投加AlCl3进行试验室模拟化学除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进水总磷浓度为2~4mg/L时,投加AlCl3/TP质量比为8.6;进水总磷浓度为6mg/L时,投加AlCl3/TP质量比上升到13.1,出水总磷浓度均<0.5mg/L,AlCl3投加不会改变污水的pH值,化学沉淀最佳时间为30min。建议设计除磷沉淀池的停留时间为25min~30min。  相似文献   

19.
河道底泥中氨氮的微生物降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某河段底泥进行生物降解模拟实验,研究河道底泥中氨氮的微生物降解机制.实验期间用最大可能数法测定底泥中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分布.结果表明在溶解氧充足时,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有大幅增加,出水中氨氮的含量显著降低.从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和特性来分析河道底泥对上覆水体中氨氮的影响以及氨氮的降解机制.  相似文献   

20.
梁塘河作为城市河道,其底泥的主要污染物为营养物质和重金属。营养物质中全磷的含量较为丰富,达到了二级营养水平;重金属中铜的污染程度最大,其次为铬、镉和铅。根据污染物垂直分布分析,其含量普遍在20~40cm泥层最高,在40~60cm泥层最低,因此最佳清淤深度为50cm左右。针对清淤后的底泥,从可行性和经济性两个方面分析各种底泥资源化利用方法,认为直接施用于城市公园建设和湖滨带修复是梁塘河底泥方便可行、成本低廉的资源化利用手段,且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