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世界上有一种疾病,让很多人饱受着折磨,它发病率极高,严重时会令人痛不欲生。它容易引发多种疾病,比如导致贫血,甚至会掩盖直肠癌的症状。它是一种难言之隐,所以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宁可忍耐,也不愿去医院就诊。它就是痔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数字显示,痔疮的患病率为49.14%,也就是说100个人中会有近一半患有此病。痔疮是人类独有的疾病,动物界是没有的。很多年以前,人类的祖先选择了直立行走,使上  相似文献   

2.
<正>很多人都知道,中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不仅发病率高,致死率和致残率也相当高。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些严重中风(特别是缺血性中风)在发生之前是有预兆的,它们常常会以其特有的方式给患者一次又一次的"警告",而"小中风"就是这样一张具有中风预警作用的"黄牌"。作为中风的"前奏","小中风"的发生是在提醒患者,必须立即采取干预措施,以免  相似文献   

3.
提高认识     
<正>一谈到"反违章",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现场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等"行为性违章",其对象多为一线员工。其实违章的种类很多,例如,制度违背了有关法规,属于"制度性违章";装置不符合安全要求,属于"装置性违章",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属于"管理性违章",而现场的"行为性违章"只是较为显性的一种。因此,笔者认为,想要预防包括"管理性违章"在内的各类违章,就要从领导抓起,从管理抓起,提  相似文献   

4.
<正>很多人都喜欢吃醋,甚至到了"无醋不欢"的地步,但醋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吃的,下面介绍的这8类人就不适宜吃醋。醋是厨房、餐桌上最常见的调味品之一,醋可以增加食物的美味,因此,很多人都喜欢吃醋,甚至到了"无醋不欢"的地步,但醋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吃的,下面介绍的这8类人就不适宜吃醋。1.空腹者不宜吃醋不论你的胃肠多强健,都不适合在空腹时喝醋,免得刺激分泌过多胃酸,伤害胃壁。在餐与餐之间,或饭后一小时再喝醋,比较不刺激胃肠,顺道帮助消化。  相似文献   

5.
<正>爱好烹饪的人很多,但并非每个人都买得起昂贵的厨具,有些不常用又占地方的厨具很难被主妇们收入囊中,同时,有些人却闲置着许多不常用的厨具。据加拿大《多伦多星报》报道,为了让闲置资源得到利用,加拿大多伦多的"吃货"黛娜·波伊尔发起并设立了一间独一无二的"厨具图书馆"。顾名思义,这里外借的不是图书,而是厨具。  相似文献   

6.
<正>生活富裕了,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医学专家甚至很多电视节目都在向人们推荐所谓的"保健知识"。很多保健知识听起来很有道理,其实似是而非。下面7个建议你可能听说过,也可能正在遵从,但它们纯粹是在浪费你的时间,不听也罢。一年至少看两次牙医这个建议最初来自西方国家一个很老的牙膏广告,以前没有科学依据支持它,现在也依然没有。  相似文献   

7.
很多人认为喝白酒伤身,喝葡萄酒对健康有益,多喝点也没关系。事实上,不管是红酒还是白酒,关键还在于控制饮用量。谎言1:酒兑饮料很时尚时下,喝酒兑饮料成了一种饮酒时尚。红酒加雪碧,威士忌加冰红茶,啤酒加可乐……各种"混搭"组合数不胜数。由于兑了饮料的酒浓度较低,感觉像在喝饮料,所以很多人对它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8.
<正>企业的生产活动过程总是在各种各样、复杂的人—机—环(境)系统中进行,在这样一个系统中,总的来说,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很多,主要概括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三大类。改变"物的不安全状态",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安全条件固然重要,但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人是主要因素,起着主导作用,但同时  相似文献   

9.
玩赛车的群体中,我想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达喀尔"拉力赛,而在中国玩赛车的更不可能不知道"环塔"拉力赛。它被誉为"东方达喀尔",是中国赛车运动的一张名片。它为一批又一批的车手们创造了一个征服自我、挑战极限的梦想平台。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认为,目前很多违章行为的原因并不是人的技术素质不高、企业的安全投入不够、管理制度要求不严,而是源于当事人的某些"心理隐患"。企业应主动引导员工学会正确减压,帮助员工学会调适心理,对不良情绪进行预防。图为某企业员工正在"宣泄室"击打模型。(图片由开滦能源化工股份公司范各庄矿业分公司提供)笔者认为,目前很多违章行为的原因并不是人的技术素质不高、企业的安全投入不够、管理制度要求不严,而是源于当事人的某些"心理隐患"。所谓心理隐患,就是指在人的意识中存在不安全趋向,这种趋向将  相似文献   

11.
<正>仰望天空,朵朵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游荡;透窗而观,棵棵树木在坚实的土地上成长;侧耳聆听,只只鸟儿在家园中歌唱……此时的我不禁闭上双眼,感受生活带给我的绚丽多彩、生机盎然;脑海中却又回想起当年汶川大地震中的惨烈情景。还记得当时的汶川地震中,有多少人失去了生命?然而,那些幸存者仅仅是依靠运气吗?不,命运从来不会无缘无故眷顾某一个人!他们中有很多人学会了在灾难中自救与互救的方法与知识。也正是因为有了根深蒂固的安全意识与习以为常的民防措施,才为自己争取了宝贵的生命。固然,"民防"好像在危机关头看不见摸不着,却是能在危难时刻保护我们的一把隐形的大"伞"。它默默  相似文献   

12.
车祸后遗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曾经这样感叹:“一人车祸,全家遭殃。”此话一点也不假。惠安县辋川的何添其,20出头的年龄,未出车祸之前,是个泥水匠,凭借高超的泥水技艺,每日早出晚归,几年下来攒下几万元,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车祸把他撞成脑瘫,  相似文献   

13.
车祸后遗症     
有人曾经这样感叹:“一人车祸,全家遭殃。”此话一点也不假。惠安县辋川的何添其,20出头的年龄,未出车祸之前,是个泥水匠,凭借高超的泥水技艺,每日早出晚归,几年下来攒下几万元,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车祸把他撞成脑瘫,  相似文献   

14.
口腔健康是反映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一面镜子,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越来越重视。很多人的牙齿小时候都很漂亮,只是长大以后不注意去爱护它、保护它,才会变得不好看、不美观。大家的口腔保健意识是提高了,但是很多误区和问题还存在。有的人自以为养  相似文献   

15.
<正>前些年,有很多网友将我国部分行人集体闯红灯的现象调侃为"中国式过马路",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虽然这个当年的"流行语"现在已没那么"流行",而且通过各地交通管理部门的努力,这种现象目前已大幅减少,但对于其折射出的诸如管理手段不完善、行人安全意识及规则意识淡薄、很多人易受从众心理影响而放弃"底线"等种种问题,安全工作者仍应始终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特别是要重视企业中存在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正>人是各种生产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是决定安全生产好坏的核心因素。目前,很多企业的安全管理缺乏有效的"以人文本"的激励机制,"管"与"被管"的矛盾十分突出,经常出现"以罚代管""罚多奖少"的现象,往往期望通过严厉的处罚来治理违章等不安全行为,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这种做法容易给员工造成一种错觉,认为治理违章就是罚款,进而对安全工作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如何让员工乐于接受安全,充分调动员  相似文献   

17.
<正>农业是民生之本,我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农业历史的国家,随着政府对农业问题的重视,"三农"问题成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性为题,在"三农"问题上如何采用科学原理、方法等去解决农田土壤的生态环境成为了历史、国家赋予的新的使命。土壤——作为一种不可能再生资源,很多再生资源及其原料均需要从它汲取,同样土壤还是维维持生态环境系统物质、能量交换的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很多企业都提出了类似"每个人都有责任制止任何不安全行为"等理念,要求或倡导每个一线员工在作业过程中,如果发现周围其他人存在不安全行为,必须提醒或者制止。但是,作为普通员工之间的互相提醒甚至制止,有的员工可能会有逆反心理,认为这是多管闲事,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冲突。对此,笔者认为,应从端正观念、注意方法等方面着手,使"提醒"更易被接受。  相似文献   

19.
<正>噪声是一种人们不愿意听到的声音,它不仅会干扰工作,影响人的情绪,长期暴露下还会造成健康的损害。虽然有保护听力的防护用品,但仍然有很多人因此形成了职业性听力损伤。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工业噪声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哪些影响。在我国这个工业大国,噪声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它的接触人数多,涉及行业面也广。长期接触一定程度的噪声会对人体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职业性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早期  相似文献   

20.
今年40出头的花修彬是张小楼井综采三队生产班班长,共产党员.工作中,他生龙活虎,是队中公认的生产骨干;生活上,他和职工打成一片,是工友的贴心人,平时大家都叫他"花班".但是,最近不知道为什么?花班脾气突然暴躁了起来,工作上冒冒失失,平常也少言寡语.职工们心里都很纳闷,支部书记杨绪忠决定去他家进行一次家访,探个究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