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氯处理饮用水中可能出现的致突变有机物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并列举了国内外关于氯处理饮用水致突变性研究的一些例子,借以说明饮用水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提出了一些可行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3.
4.
5.
6.
纳滤膜组合工艺去除饮用水中可同化有机碳和致突变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别以太湖水和淮河水为水源的两地水厂出厂水为研究对象,研究纳滤膜组合工艺对饮用水中可同化有机碳和致突变物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纳滤膜对可同化有机碳的去除率为80%,能确保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对致突变物的去除率大于90%。使Ames实验结果由阳性转为阴性。对两地不同原水均能生产出安全优质的饮用水。 相似文献
7.
8.
水中有机致突变物综合评价指标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在不中测定2221种有机化合物,上海市“饮水与健康”协作组发现黄浦江水中有机物约达700种。采用通常的化学方法对水中有机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比较复杂,且花费昂贵,甚至不少化合物难以测定,不适宜经常性监测。 相似文献
9.
10.
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的臭氧氧化降解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臭氧氧化工艺对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原水浓度为1.0mg/L左右,臭氧总投加量为1.0、1.5和2.0mg/L条件下,30min BPA去除率可达70%、82%和90%.通过考察不同臭氧投加量、不同本底条件、不同BPA初始浓度和不同臭氧投加时间对BPA臭氧氧化的影响,分析得出臭氧投加量对BPA的降解占主导地位,而臭氧接触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很小;采用紫外波长扫描确定在臭氧降解BPA的同时生成了在UV254上有吸收的产物.通过考察臭氧氧化双酚A过程中UV254的变化,提出低臭氧投加量下BPA不能完全被氧化,而采用缩短臭氧投加时间、加大臭氧投加量以及提高水中余臭氧浓度等方法,有利于水中BPA的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11.
12.
以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孕激素类甲羟孕酮(MPA)为目标物,采用臭氧氧化工艺对其进行降解,对臭氧降解过程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考察液相臭氧浓度、pH、羟基自由基(.OH)清除剂(HCO3-)对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在合适条件下能够有效降解水溶液中的MPA,MPA初始浓度为3、5、10 mg.L-1,采用连续臭氧曝气方式降解时,降解过程遵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采用序批式臭氧投加方式进行降解时,降解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pH的升高和HCO3-的添加都会对降解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在反应温度为20℃,采用序批式臭氧投加方式,MPA的去除率从pH=3.10时的89.8%下降到pH=9.02时的74.6%.相同反应条件下,添加羟基自由基清除剂HCO3-后,降解反应速率常数由0.146 3 L.(mg.min)-1下降到0.049 5 L.(mg.min)-1,去除率下降了22.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14.
15.
研究了粒状滤床生化反应柱对NO_3~-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当容积负荷范围为每日1.92~3.84kg(NO_3~--N)/m~3时,反硝化率为95.7%~100%,相应CH_3OH消耗量为每日4.9~9.8kg/m~3;COD_(Cr)去除负荷为每日7.3~14.6kg/m~3。进水NO_3~-浓度越低,达到完全反硝化所需的C/N值越高;投加的C/N值越高,实际消耗的C/N值越高;当投加的C/N值低时,其消耗的C/N值也低,越接近于理论值(CH_3OH:NO_3~--N=2.47),相应的出水残留有机物也低(COD_(Cr)<10mL);投加的C/N值低于一定值时,NO_3~-将不能全部转化成氮气,此时水中的NO_2~-浓度<1mg/L;反硝化过程导致pH提高,当NO_3~-浓度<40mg/L时,pH<8.5。 相似文献
16.
对饮用水中余氯测定存在的问题、余氯与加氯量的关系、水中消毒剂残余量的控制等饮用水消毒所涉及的若干技术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探讨。通过试验摸索出1种测定余氯的分光光度法,作为对目视比色法的修正。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从 1 984年开始立法建立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问题很多 ,一方面是现有水源保护区不成功 ,另一方面是水源保护区数量太少。本文运用中外比较研究方法 ,就我国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划分与政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饮用水处理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饮用水水源遭到有机物和环境激素的污染现象日趋严重,常规水处理工艺已难以生产出符合水质标准的饮用水。在常规水处理的基础上,研究深度水处理工艺成为当前水处理工作的热点。本文简要概述了饮用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历史和深度水处理工艺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对自来水厂滤后水进行深度处理,重点研究在该水质条件下工艺的运行参数及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2mg·L-1,气水比为1∶1.2,接触时间为10min,在活性炭中停留时间为15min,滤速为10m·h-1的条件下,处理效果最好,出水水质满足设计要求。而制水成本只增加0.18元/t,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